•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幅唐代詩人的精神肖像

      2023-12-13 13:22:33范云飛
      中國故事 2023年11期
      關(guān)鍵詞:長沙李白詩人

      范云飛

      【編者按】先圣有言,“安上治民,莫善干禮;移風(fēng)易俗,奠善于樂”。中國禮樂傳統(tǒng)流傳數(shù)千年,政教互動,禮俗教化,粲然大備,為中國文化一大特色。然近代以來,西風(fēng)東漸,中國禮樂傳統(tǒng)頗受爭議。當(dāng)今中國,經(jīng)濟(jì)勃興,國力崛升,文教再造,禮樂復(fù)興亦適逢其時。本刊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職志,特辟“禮樂中國”欄目,將中國悠久而豐富的禮樂故事一一呈現(xiàn)。教育部重點(diǎn)研究基地武漢大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華教授及其學(xué)術(shù)團(tuán)隊(duì),開辦有“禮樂徽言”公眾號,其中篇什對于普及禮樂常識、傳播中國文化功莫大焉。本欄目將以此為基干,博采眾文,陸續(xù)刊載,以饗讀者。

      一、唐代長沙窯瓷器及其題詩

      唐代長沙窯是當(dāng)時重要的瓷器生產(chǎn)基地,長沙窯瓷器行銷海內(nèi)外,其上的題詩更是頗具特色,不僅是唐詩遺珍,也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近年來在網(wǎng)絡(luò)上走紅的一首唐詩,可以說無人不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正是唐代長沙窯酒壺上的一首題詩,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遂為世人所知。這首詩經(jīng)網(wǎng)友演繹,又編出了許多新的版本,但只有這首才是“原玉”。另外,央視紀(jì)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第十九集也介紹了中晚唐長沙窯的瓷器題詩:“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币苍诤艽蟪潭壬咸岣吡颂拼L沙窯瓷器及其題詩的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長沙窯瓷器看上去往往粗劣尋常,乃普通百姓所用,但它們上面為何會題寫如此精美的唐詩?這要從唐代長沙的交通地位與文化格局說起。

      長沙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湖湘與荊楚的一大都會。唐代的商旅往來、仕宦遷徙,湖南、貴州、廣西等南方人如果要北上,往往取道湘江,經(jīng)長沙,到岳陽,可以北上襄陽,直達(dá)京、洛。若沿長江東下,則可順流而至南京、揚(yáng)州,再至蘇、杭。同樣,京、洛之人或萬里游宦,或貶謫流放,也往往會經(jīng)長沙南下。此處南來北往,十分熱鬧。久而久之,商業(yè)、文化也發(fā)達(dá)起來。湘江之上的酒欄歌肆之中,不知道混跡多少考不中的書生、不得意的詩人,還有當(dāng)紅的妓女、發(fā)財(cái)?shù)纳倘?。凡此種種,自不待言。

      有了書生、詩人、妓女、商人,自然少不了酒。喝酒需要酒器,于是長沙人燒制陶瓷,形成了銅官、石渚等窯。長沙窯瓷器遠(yuǎn)銷海外,在印尼的許多艘沉船中,就曾打撈出長沙窯陶瓷數(shù)萬殘片。長沙窯瓷器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輸送的重要商品,可見其在當(dāng)時海內(nèi)外的受歡迎程度。

      李白、杜甫等唐代大詩人都曾在長沙飲酒盤桓,并留下不少詩篇。比如: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應(yīng)須回袖舞,拂盡五松山。(李白《銅官山醉后絕句》)

      不夜楚帆落,避風(fēng)湘渚間。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早泊云物旱,逆行波浪慳。飛來雙白鶴,過去杳難攀。(杜甫《銅官渚守風(fēng)》)

      李白詩中的“銅官”,古來有兩說:一者認(rèn)為在安徽銅陵的銅官山(唐代屬宣州);一者認(rèn)為即長沙之銅官山(唐代屬潭州)。至于杜甫詩之“銅官渚”,明確說“楚帆”“湘渚”,可確定為長沙之銅官山、銅官渚無疑。且杜甫晚年行徑,亦往來于湘水間,與詩意正相合。

      不僅李白、杜甫,唐代之流寓文人、往來過客,三百年間數(shù)不勝數(shù)。商業(yè)發(fā)達(dá),市民文化興起,就開始追求生活情調(diào),于是長沙窯酒壺上往往題詩繪畫。題詩之人,可能是受雇于窯廠的落魄文人,題幾首詩換個酒錢;也有可能是粗通文墨的工匠,依樣畫葫蘆,抄別人的詩。

      這些詩,不高頌于廟堂之上,也不吟哦于書齋之內(nèi),而是輾轉(zhuǎn)于江湖之間,傳唱于市井之中。它們不是文人苦搜心腸的精巧玩意,而是浸入到唐朝詩人文士、商賈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最能體現(xiàn)唐詩的原生語境,也最具“唐調(diào)”。

      正因?yàn)殚L沙窯瓷器題詩最貼近唐代詩人、市民群體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接下來就看看這些詩的內(nèi)容,把握其中的“唐調(diào)”,并由此勾畫出一幅唐朝詩人的“精神肖像”。

      二、長沙窯詩的若干主題

      長沙窯詩許多題在酒器之上.自然離不開酒。有不少是以酒肆老板的語氣來說的,比如酒壺上題“絕上”兩個大字,酒碗中寫上“好酒”。有了文字的加持,酒好像更香了。有的寫“好酒無深巷”,這就是諺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初版本。

      酒肆老板最怕的就是賒賬、吃霸王餐的無賴子,所以要起錢來也并不含糊。比如酒壺上寫著:

      富從升合起,貧從不計(jì)來。五文。

      讀著這些千年前的文字,一個精明的酒店老板的面目躍然而出:先給顧客講一個大道理,傳授一點(diǎn)人生經(jīng)驗(yàn),有錢人的錢都是一點(diǎn)點(diǎn)攢起來的,窮人都是一點(diǎn)點(diǎn)窮下去的,所以我這酒雖然便宜,但也不能不要錢,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小本經(jīng)營,概不賒賬。然后把手伸出來,說道:“五文錢?!?/p>

      也有的題詞好像是純粹的道德箴言,其實(shí)也是為了要錢方便,比如:

      古人車馬不謝,今時寸草須酬。

      意思是:古人行事磊落,不拘小節(jié),即便是借用朋友的車馬,也不用道謝,被借者也不會因此斤斤計(jì)較;但現(xiàn)代人跟古人不一樣,就算是寸草之債,也必須及時償還??傊褪且粋€概不賒賬的意思,滿滿的市井氣。不過這類題辭既然存在,也說明當(dāng)時確實(shí)有不少孔乙己一樣的賒賬慣犯。畢竟往來于酒肆者,并非皆為富貴人,也有不少破落戶。

      當(dāng)然,更多的詩站在酒客的角度,寫酒徒貪杯的心思、酒后的醉態(tài),在喝酒的時候很能助興。比如:“避酒還逢酒,逃杯又被杯。今朝酒即醉,滿滿酌將來?!笔蔷仆綖樽约撼龄嫌诰频霓q解之辭,頗有劉伶之風(fēng)。又比如:“不短復(fù)不長,宜素復(fù)宜妝。酒添紅粉色,杯染口脂香。”寫美人飲酒的嬌憨之態(tài)。又比如:“東閣多添酒,西關(guān)下玉闌。不須愁日夜,明月送君還?!笔抢畎滓话汩L夜縱飲、不顧一切的灑脫氣勢。至于:“近入新豐市,唯聞舊酒香。抱琴酤一醉,終日臥垂楊?!眲t是司馬相如的名士風(fēng)度?!澳侨站笞恚蛉帐甲孕?。今日與君飲,明日用斗量?!眲t是阮籍一般連日痛飲、沉酣避世的心態(tài)。“終日醉如泥,看東不辨西。為存酒家令,心里不曾迷。”這就是喝得昏天黑地、不辨東西的酒蒙子了。

      在長沙窯瓷器題詩中,也有一些是傳抄的名家詩篇。只不過書寫者抄著抄著就走了樣,甚至還加上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比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酒壺上就變成了這樣:

      八月新豐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色好,能飲一杯無?

      二月春豐酒,紅泥小火爐。今朝天色好,能飲一杯無?

      細(xì)揣白居易原詩與長沙窯的改動版,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不同。白居易原詩“綠蟻”與“紅泥”、“新醅酒”與“小火爐”,語意精整,對仗工穩(wěn),而又出之以自然,不露行跡,顯示出非凡的功力。但長沙窯版則寫作“八月/二月”的“新豐酒/春豐酒”,打破了原詩的對仗關(guān)系.頗為隨意,但又更為淺顯。白居易原詩“晚來天欲雪”,于寂寞之中顯示詩人招朋友共飲的愿望,是十分風(fēng)雅的士大夫的生活方式;長沙窯則寫作“晚來/今朝天色好”,更為市井、歡脫。兩者對比,白居易原詩典雅含蓄,代表上層士大夫的格調(diào);長沙窯則淺顯俚俗,代表唐代下層文人與市民、商賈的審美。

      長沙窯為何會對白居易的名篇作如此改動?可能是抄詩的文士喝多了酒,腦子錯亂,記不起原詩,于是臨場發(fā)揮,現(xiàn)編了兩句。當(dāng)然,更有可能是白居易的詩篇在民間流傳過程中口耳相傳,漸次訛變,以至于越來越符合底層趣味。至于到底是哪一人所改,已經(jīng)完全不可考了。像這種改寫詩人名篇的現(xiàn)象,在長沙窯詩中并不少見。話說回來,長沙窯改編詩人之詩,當(dāng)代網(wǎng)友又改編長沙窯詩,前后如出一轍。這正是詩歌在民間的一種流傳方式,也是詩歌在民間的存在狀態(tài)。不斷被改編,不斷流傳,說明詩歌本身是活的,還在發(fā)揮“娛人”的功能。長沙窯詩本來并不是經(jīng)典,而是騷人賈客、浪子嫠婦歌詠抒情所作。如果現(xiàn)在將其“經(jīng)典化”,變成禁止改動的高頭講章,則它們本來就不多的生命力也完全被禁錮了。

      酒喝多了,錢就不夠,于是有些酒客開始哭窮:

      去歲無田種,今春乏酒財(cái)??炙B笑,佯醉臥池臺。

      自己沒錢喝酒,又怕被花花鳥鳥笑話(倒并不是怕被人笑話)自己窮,于是就躺臥池臺之上裝醉,好像已經(jīng)喝足了酒。

      當(dāng)然,也有人說:“老子不差錢?!北热纾?/p>

      主人不相識,獨(dú)坐對林泉。莫慢愁酤酒,懷中自有錢。

      這“懷中自有錢”的氣概,堪比李白“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但須注意的是,唐代的酒價并不便宜?!把鹱砼P樓臺”的窘態(tài),正是出自張氳的詩。不僅如此,瀟灑如李白,也有喝不起酒的時候。李白“欲邀擊筑悲歌飲,正值傾家無酒錢”一句,與“今春乏酒財(cái)”相去幾希。不過,人見人愛的李白一般不缺酒喝,他憑借自己超凡的魅力,總有人為他“金龜換酒”。相比之下,杜甫經(jīng)常陷入窮苦的窘境,“街頭酒價??噘F,方外酒徒稀醉眠”,應(yīng)是常態(tài)。但杜甫只要有了一點(diǎn)閑錢,就想著招徠朋友一起喝酒:“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杜甫的人格與個性,也就在這幾句詩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了。

      對于并不富裕的長沙酒徒來說,錢自然是人生一大主題,羨富愁窮,也是唐人向來并不羞于啟齒的價值觀:

      男兒愛花口,徒勞費(fèi)心力。有錢則見面,無錢不相識。

      為君報(bào)此訓(xùn),世上求名利。

      有錢水亦熱,無錢火亦寒。

      就連長沙窯詩中唯一的一首詠史詩,也落腳到錢上面:

      去去關(guān)山遠(yuǎn),行行胡地深。早知今日苦,多與畫師金。

      如果王昭君當(dāng)初多給畫師錢,也不至于被選去和親匈奴、受這邊地風(fēng)霜之苦了。作者不由得感慨,真是有錢處處好、沒錢處處難。

      這首詠史詩,論者向來認(rèn)為是歷代詠昭君出塞之格調(diào)最低最俗的一首,我卻不以為然。這首詩把唐人的一個最為基本的價值觀用非常冷峻、無奈的筆觸寫出,本身就很有感染力。以談錢為恥,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道德主義的批評?所幸,這種道德審判宋以后才大行其道,唐人尚未受其禍。

      為何唐人如此羨富愁窮?因?yàn)閺奈簳x南北朝到隋唐,世家大族逐漸沒落,科舉制度的成立,中國從一個貴族制社會逐漸轉(zhuǎn)為平民社會,普通人也有了讀書、參加科舉、做官的可能,而且平民之中,受教育的機(jī)會也大大增多。普通人家資貧薄,又有了寫作、發(fā)聲的機(jī)會。這樣一來,普通人哭窮的聲音也就有機(jī)會形于歌詠,為現(xiàn)代人所知。

      因?yàn)榭婆e制度,普通人畢竟有了上升的機(jī)會,所以唐朝的窮人寒士向來不掩飾自己求名、求官、求錢,乃至求仙、求道的心思。求名是為了邀譽(yù)自高身價,好獲得名公鉅卿的賞識;求仙求道則是求名的一種方式??傊?,還是為了求官求錢。這些詩在《全唐詩》中數(shù)不勝數(shù)。

      長沙酒徒中有相當(dāng)多的寒士文人,也以讀書遠(yuǎn)游自礪,以當(dāng)官發(fā)財(cái)自期。比如:

      白玉非為寶,千金我不須。意念千張紙,心存萬卷書。

      忽起自長呼,何名大丈夫。心中萬事有,不愁手中無。

      男兒大丈夫,何用本鄉(xiāng)居。明月家家有,黃金何處無。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開。家中無學(xué)子,官從何處來。

      想要當(dāng)官發(fā)財(cái),這是古來相通的心思。但唐人對此說得最為磊落自然,所以不俗。心里明明這樣想,卻又遮遮掩掩,反而以別人求官哭窮為俗,這就是真的俗了。唐人直言想做官、想發(fā)財(cái),不僅不俗,反而對此十分積極進(jìn)取。他們明白,想要做官發(fā)財(cái),就得讀書、遠(yuǎn)游、作詩、科考,都是通過坦坦蕩蕩的“王道”得來的,詩中從沒有過投機(jī)取巧、卑猥鄙吝的念頭。這正是大唐剛健有為的精神的直接體現(xiàn)。

      負(fù)笈求學(xué),萬里游宦,于是離別、送別就成了唐詩最常見的母題,這在長沙窯詩中也不例外,贈別之詩數(shù)量應(yīng)該是最多的:

      不意多離別,臨分痕淚難。愁容生白發(fā),相送出長安。

      世人皆有別,此別淚痕多。去后看明月,風(fēng)光處處過。

      人歸萬里外,意在一杯中。只慮前程遠(yuǎn),開帆待好風(fēng)。

      作客來多日,煩煩主人深。未有黃金贈,空留一片心。

      有的本是同一首詩,在輾轉(zhuǎn)傳抄中演繹出不同的版本,比如“世人皆有別”一首,又有“世人皆有別,此別淚痕多。去后看明月,風(fēng)光處處過”“世人皆有別,此別淚痕多。送客濺南酒,吟聽楚歌”等不同版本;“人歸萬里外”一首,又有“人歸千里去,心盡一杯中。莫慮前途遠(yuǎn),開航便逐風(fēng)”;等等。

      有的并非全詩,只題寫了“一別行千里”五個字。短短五言,卻有千言萬語道不盡之妙,甚至比寫全詩更有韻致。

      這些離別詩中,有的悲戚哀感,比如“不意多離別,臨分痕淚難”;有的則高暢曠達(dá),比如“只慮前程遠(yuǎn),開帆待好風(fēng)”,與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相去無幾。

      唐詩的另一母題是思鄉(xiāng)。在一個離別司空見慣的時代,自然少不了思鄉(xiāng)之詩:

      歲歲長為客,年年不在家。見他桃李樹,思憶后園花。

      萬里人南去,三秋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共汝同歸。

      夜夜攜長劍,朝朝望戍樓。可憐今夜月,偏照客心愁。

      作客來多日,常懷一肚愁。路逢千丈木,堪作望鄉(xiāng)樓。

      這些大多不見于傳世的《全唐詩》,但在唐朝民間十分流行,可以代表當(dāng)時一般人的普遍心理。

      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獨(dú)守空房的少婦來說,愛情也是難得的。除了開頭的“君生我未生”“一別行千里”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長沙窯瓷器所題寫的愛情詩佳作仍有不少:

      孤雁南天遠(yuǎn),寒風(fēng)切切驚。妾思江外客,早晚到邊亭。

      忽憶邊庭事,狂夫未得歸。有書無寄處,空羨雁南飛。

      君去遠(yuǎn)秦川,無心戀管弦。空房對明月,心在白云邊。

      自從君去后,日夜苦相思。不見來經(jīng)歲,腸斷淚沾衣。

      這些詩含蓄深情,也不乏秾艷者,比如同為長沙窯出產(chǎn)的兩個瓷枕上就有這樣兩首:

      日紅衫子合羅群,盡日看花不厭春。更向妝臺重注口,無那蕭郎慳煞人。

      熟練輕容軟似綿,短衫披帛不絿緶。蕭郎惡臥衣裳亂,往往天明在花前。

      這些詩有時不甚講究格律,甚至還有不少錯別字,應(yīng)該是工匠文化水平低,在抄寫時抄錯了。但原詩肯定是文人所作,絕非出自工匠手筆。

      上面這些贈別、思鄉(xiāng)、羈旅、愛情之詩,與傳世唐詩的常見主題并無二致。與真正的詩人一樣,長沙窯詩中還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最為深刻且難以言說的孤獨(dú)。

      從來不相識,相識便成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我有方寸心,無人堪共說。遣風(fēng)吹卻去,語向天邊月。

      自從與客來,是事皆隱忍。辜負(fù)平生心,崎嶇向人盡。

      也有借物比興者:

      街下滿梅樹,春來畫不成。腹中花易發(fā),萌處苦難生。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茂,莫怨太陽偏。

      柳色何曾見,人心盡不同。但看桃李樹,花發(fā)自然紅。

      漂泊的寒士是最易見慣人情冷暖、世事無常的。雖然也可醉情酒色之間,但內(nèi)心深處對他人的不信任感,對命運(yùn)的無奈,都十分冷峻地從筆端流露出來。當(dāng)然,詩人也渴望被理解,渴望肝膽相照的知己。其中“我有方寸心,無人堪共說。遣風(fēng)吹卻去,語向天邊月”一首,堪與李白“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相比,絕非出自俗手。

      有些酒壺上只題寫一些句子,比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知在何處,惆悵望東西”,“流水何年盡,青山老幾人”,欲說還休之間,盡顯對人生的絕望。

      我們上文提到,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世家大族衰落,寒門、庶人憑借科舉有了進(jìn)身機(jī)會。盡管如此,唐代官僚群體中仍有相當(dāng)比例的世家舊族。寒庶出身卑徼,陡然來到高門顯宦、富商巨賈的世界,一種深刻的無力、無助之感,難免常??M繞心頭,成為唐代士人揮之不去的集體心態(tài)。正是唐代士人的這種寒士心態(tài),造就了“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我有方寸心,無人堪共說”的孤獨(dú)感。三、長沙窯詩中的“唐調(diào)”

      有人認(rèn)為這些詩歌在技巧上很粗劣,在感情上也比較庸俗。但我覺得恰恰從這些流行于民間的詩歌,最能看出唐人的精神。有些批評是站在精英主義、經(jīng)典主義立場的,甚至是出于道德主義的。

      也有觀點(diǎn)認(rèn)為這些詩都是長沙窯的工匠所作,理由就是里面有很多錯別字,作者的文化水平肯定不高。但錯別字、病句恰恰說明了工匠只是抄寫者,而非作者。如果工匠是作者,既然有水平寫出這些詩,就不太可能寫錯字。只有抄寫者在抄寫的過程中不明其意,只是照抄,所以才會抄錯。

      唐詩有一種格調(diào)高妙之處,非宋以后人所能解。比如據(jù)說王安石批評李白,十首里有九首說酒及婦人。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中也批評李白:

      蓋(李)白識度甚淺,觀其詩中如“中宵出飲三百杯,明朝歸揖二千石”“揄揚(yáng)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金鎖賢”“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迻”“一別蹉跎朝市間,青云之交不可攀”“歸來入咸陽,談笑皆王公”“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之類,淺陋有索客之風(fēng)。集中此語至多,世俱以其詞豪俊動人,故不深考耳。又如以布衣得一翰林供奉,此何足道,遂云:“當(dāng)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親?!币似浣K身坎檁也。

      陸游認(rèn)為李白求官過于急切,過于勢利,顯得很“俗”。但不得不說,唐人可能根本沒有這一套雅俗觀念。正如我們從長沙窯詩中所看到的,唐人向來是不恥于談錢談官的。正因其心無芥蒂,所以胸次磊落,可以直白說出,不以為俗。而后人心有芥蒂,說起來畏畏縮縮,不說不僅不雅,反而俗得很了。另一方面,宋代士大夫多以德性道義相砥礪,對前代人的德行事功多有苛責(zé),對自己在道德上的要求也極為嚴(yán)格。陸游之所以批評李白,也是宋代士大夫風(fēng)氣所致。唐、宋兩代士風(fēng)之不同,于此顯然可見。

      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是詩歌產(chǎn)生的最初原因,也是詩教化人的原初力量。從唐代民間流行的這些詩歌來看,其所歌詠者,毫無半點(diǎn)矯飾虛偽,純是自然人情。想酒想女人,這是人之常情;想升官發(fā)財(cái),這也是人之常情;乃至離別、思鄉(xiāng)、愛情、孤苦愁悶,這些莫不是人之常情。詩歌借以娛人,而不是用來氣人。長沙窯詩是用來娛樂助興的。詩人們既可以大大方方地說自己窮,想要錢,想當(dāng)官,想女人;也可以非常深情地為家人、朋友、愛人剖白心跡;也可以深刻地表露人之存在本身的荒誕感與無助感。這些并沒有高雅與庸俗、精致與粗陋之別,都是正常人的正常情感。

      拿傳世唐詩與長沙窯詩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在題材上并無二致,一些母題都是共通的。那些流落江湘的遷客騷人,與傳世的唐朝詩人,本來也沒有太大區(qū)別,只不過長沙窯詩經(jīng)過民間傳抄,格律、文字越來越不講究;而傳世唐詩經(jīng)過一千年來學(xué)者的篩選、評論而逐漸經(jīng)典化,已經(jīng)變成不可改易一字的經(jīng)典文本。所以初看起來,似乎長沙窯詩與唐代名家名作面貌相差甚大,但精神是相通的。根據(jù)長沙窯詩勾勒出的一幅詩人的精神肖像,也可用于唐代一般詩人。

      磊落深情,不著行跡。這是長沙窯詩所見的“唐調(diào)”,也是唐以后,輕易不能造之境。

      猜你喜歡
      長沙李白詩人
      長沙之旅
      曬娃還要看詩人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詩人貓
      我眼中的長沙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多姿多彩的“長沙窯”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14
      吕梁市| 阜城县| 邵武市| 宝兴县| 普格县| 罗江县| 铁岭市| 台东县| 奉贤区| 怀化市| 东阳市| 夏邑县| 秦安县| 同德县| 建宁县| 永善县| 焦作市| 梁平县| 喀喇沁旗| 阳西县| 景德镇市| 沙河市| 磐安县| 富蕴县| 长兴县| 界首市| 柳河县| 新乐市| 长子县| 额济纳旗| 四子王旗| 霍邱县| 宿州市| 桂阳县| 班玛县| 黎城县| 来安县| 武清区| 宁河县| 卢龙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