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在外就餐多重油重鹽,自己烹飪更健康。不過,即使合理搭配食材和調料,如果做飯時一些不良習慣不改正,烹飪出來的餐食,同樣可能有損健康。
炸完東西,鍋里會剩下很多油,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一些家庭會反復使用。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但這對健康并不友好。食用油經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若繼續(xù)反復加熱,致癌物含量還會增加。另外,使用過的油已經發(fā)生氧化,若存放不當,容易變質。可用空氣炸鍋或其他烹飪方法代替油炸,避免剩油。實在想吃油炸食品,炸過的油別重復使用。
廚房一般面積較小,而天然氣燃燒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果通風不好,二氧化碳濃度急劇升高,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吸入大量二氧化碳,一方面會激活交感神經,引起血壓升高、心率變快。另一方面,會導致肌張力增加,使得外周血管阻力進一步升高,對血壓影響也比較明顯。而且,烹調油煙中不乏致癌物和一些對人體血管有損傷的物質。建議日常做飯時,最好打開門窗通風,并提前打開油煙機。
大多數(shù)家庭每餐不會只吃1個菜,烹調多個菜肴時,有的人不刷鍋,直接放油繼續(xù)做下一道。這樣做,鍋表面會附著很多食物殘渣和油脂,如果繼續(xù)用來做下一道菜,之前的食物殘渣就會焦糊,進而產生致癌物,殘留油脂也會因為二次加熱產生有害成分。建議每做完一道菜都要仔細刷鍋。
冰箱一打開,塞得滿滿當當,剩菜剩飯非但沒有密封保存,還生熟不分。這種食物儲存法,很容易使食物被李斯特菌污染。這種能在低溫條件下存活的致病菌,感染后可表現(xiàn)出發(fā)熱、肌肉痛、惡心、腹瀉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發(fā)展成腦膜炎、敗血癥,危及生命。
(摘自《浙江老年報》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