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效能提升論

      2023-12-18 15:50:44黃暉劉家瑋
      關鍵詞:一帶一路

      黃暉 劉家瑋

      摘 要:為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我國創(chuàng)設了國際商事法庭,以之為平臺形成了集訴訟、調解和仲裁為一體的多元化爭端解決集約機制。但國際商事法庭還存在多元化解糾紛程序銜接不暢、審級制度限制當事人上訴救濟、管轄范圍較窄及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功能不彰等問題。應立足我國發(fā)展實踐,對接國際條約標準,借鑒域外經驗,以明確專家委員會專職調解員的地位為基礎,促進訴、仲、調的有效銜接;以更加側重服務當事方的訴訟咨詢?yōu)槎ㄎ?,化解上訴救濟矛盾;以構建類型化管理的專家委員會工作小組為路徑,擴大國際商事法庭管轄范圍,充分釋放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這一創(chuàng)新制度的效能。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庭;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一站式解紛平臺

      中圖分類號:D99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9684(2023)06-0040-08

      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在深圳和西安分別設立了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產生的糾紛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平臺,以滿足不同商事主體的需求。目前我國國際商事法庭(Chin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以下簡稱“CICC”)正處于建設發(fā)展初期,由于受到我國《憲法》和法律等的限制,其作為國際商事法庭的國際性與專業(yè)性還受到許多質疑,而本土化發(fā)展也還不足。理論方面,學者主要立足于研究國際商事法庭整體架構,試圖通過直接突破傳統(tǒng)涉外法律關系三要素之規(guī)定擴大管轄范圍[1],降低法庭審級解決審級制度矛盾[2],以及法官對專家委員促成的調解只做形式審查等方式銜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3]。但以上解決之法對我國現(xiàn)有法律制度和CICC已有運行模式的改變較大,再加上由于進入該法庭的案件較少,短時間內理論研究的實際可操作性較低。因此,近年來也有學者開始重視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作用,提出應當擴大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職能[4]。鑒于此,本文在不改變現(xiàn)有法律制度體系的情況下,提出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這一首創(chuàng)性制度為突破口來緩解CICC建設運行中的問題。

      一、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效能提升的必要性

      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吸納國內外優(yōu)秀法律工作者,彌補“國際法官”的空缺,促進CICC的國際化與專業(yè)化運作。此外從長遠來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作為CICC的首創(chuàng)性制度,在與CICC建立更加深厚的聯(lián)系之后,發(fā)展?jié)摿薮?,將更加充分地應對CICC的制度缺陷。

      (一)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職能

      按照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工作規(guī)則》”)的通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具體職責有調解、對專門性法律問題提供咨詢以及接受CICC的委托展開工作等。對于調解,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設立國際商事法庭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根據《規(guī)定》第十二、十三條,CICC在受理案件7日內,經當事人同意,可以委托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或與CICC合作的國際商事調解機構調解。當事人達成調解協(xié)議后,CICC可以制作調解書或判決書。這樣的調解與法庭直接調解不同,調解協(xié)議不因當事人簽字而具有法院判決或裁決的效力;它又與法庭之外其他機構的調解有所區(qū)別,當事人不需要通過特別程序賦予調解協(xié)議強制執(zhí)行力。法庭將調解交給專門的調解機構以及專家委員會處理,能夠發(fā)揮“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的組織架構優(yōu)勢,形成法官和調解的“隔離帶”,突破了傳統(tǒng)的法庭直接調解的做法,提高了案件審理的效率以及專業(yè)化程度。對于咨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對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所涉國際法律和域外法律提供咨詢意見。在CICC審理商事案件時,除可通過一般途徑查明域外法律外,還特別增加了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查明的新途徑,并且專家委員會還可以對查明的法律問題進行說明,使得外國法律的適用更具有說服力。在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下,增加外國法律被適用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升法庭的專業(yè)化和國際化。

      (二)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效能提升的必要性

      1.彌補國際法官不能參審的不足

      由首席大法官、審判人員與輔助人員組成的司法人員體系是國際商事法庭高質量發(fā)展的核心,其中審判人員的水平又直接影響案件的審理與執(zhí)行,法院系統(tǒng)的運作歸根結底是人的操作,因此我國國際商事法庭對審判人員的選擇尤為謹慎。國際法官在新興國際商事法庭中逐漸普及,如新加坡國際商事法庭(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以下簡稱“SICC”)、迪拜國際金融中心法院以及阿布扎比全球市場法院。除了增強法庭國際化以外,提高案件審理質量也是法庭吸納國際法官的重要途徑。但我國《憲法》和《法官法》規(guī)定,我國的法官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為了不違背《憲法》和法律,同時兼顧CICC的發(fā)展需要,特設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作為法官審理案件的補充,其最大特色是通過制度安排吸收外籍優(yōu)秀法律專家、學者的加入,是法庭國際化、專業(yè)化和本土化發(fā)展的重要突破口[5]。

      首先,從組成上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中中國成員占比較大,且域外成員以具有大陸法系背景為主,而國際法官全部來自域外國家,且以英美法系為主。我國32位首批專家委員,均為國際知名法學學者,其中,中國大陸成員占比34%,具有域外英美法系背景的成員僅有38%[6]。此外,2020年確認了第二批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新增的13位境外專家的國籍與第一批不同,有意增加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加坡通過修改《憲法》的方式吸納國際法官,而SICC現(xiàn)共有18名國際法官,以英美法系背景為主,大陸法系國家法官共兩名,分別來自法國和日本,其中來自日本的法官是2022年新增的[7]。從SICC開始增加傳統(tǒng)大陸法系國家法官可以看出,其更具全球視野的業(yè)務拓展趨勢。其次,從性質來看,專家委員是司法輔助人員,國際法官是案件的審判人員。目前,SICC官網公布的案件判決共130件,其中每一案件均有國際法官參與審判,且國際法官可以進行獨任審理[8]。但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在審理案件中的作用并不突出,甚至地位不明。最后,從審理實踐來看,國際法官除聘任方式與本國法官有所區(qū)別以外,其審理權限與本國法官并無不同,而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則主要通過調解和咨詢參與案件審理。

      2.回應CICC制度缺陷

      《規(guī)定》共用19個條文明確了如何組織架構中國國際商事法庭,但實踐表明CICC依然還存在許多制度缺陷,其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銜接不暢、審級設計限制上訴救濟、管轄范圍較窄等問題引發(fā)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①。而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作為CICC的創(chuàng)設性規(guī)定,從目前制度設計以及實踐運行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其制度優(yōu)越性并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具體表現(xiàn)為調解定位不明,咨詢訴訟輔助職能與法官職能存在沖突,以及本身管理模式混亂。細予考察,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上述問題的解決與彌補CICC制度缺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例如,在現(xiàn)有調解格局的基礎上,明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調解效力,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確立咨詢輔助服務對象,有效緩解審級制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所帶來的壓力;整合專家委員會資源,解決擴大管轄后司法資源浪費等后顧之憂。因此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這一創(chuàng)新制度的作用不應僅僅局限于彌補“國際法官”的空缺,還應同時回應CICC的制度缺陷,提升CICC的“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國際化、專業(yè)化解決問題的效能。

      二、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效能提升的制約因素

      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訴訟地位不明是其機制效能提升的主要制約因素。具體而言,第一,調解定位不明與CICC合作調解機構的作用發(fā)生沖突,進而影響到更好地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第二,提供咨詢意見性質不明與法官職能發(fā)生沖突,使其訴訟輔助效果不佳。此外,專家委員會數量較大、缺乏類型化管理,也是制約其機制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一)調解定位不明阻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

      單獨運用調解、仲裁、訴訟等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的弊端在復雜多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中逐漸顯露,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這也正是近年來興起的國際商事法庭的特色之一。2021年瑪麗大學《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顯示,僅有2%的當事方選擇單獨的ADR模式,59%的當事方更愿意選擇“仲裁+ADR模式”解決國際商事糾紛[9]。仲裁是國際商事糾紛的首選解決方式,它具有高效、便利、靈活以及能依托1958年簽署的、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得到承認和執(zhí)行的《紐約公約》等優(yōu)點,但在“一帶一路”開放式朋友圈掀起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擁有更加多元化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背景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加入也讓國際商事糾紛變得更加復雜,仲裁也需要尋求與其它解決糾紛方式相結合的路徑。訴訟作為糾紛解決的最后一道防線,在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同時更加注重公平。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國際經貿合作個案標的額也會隨之增加,國際商事主體也會更加注重糾紛的公平解決。

      為了支持并保障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順利運行,CICC明確了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如何促進訴訟與調解相銜接的問題,但由于調解的定位不明,與現(xiàn)有“訴仲調”銜接制度的設計和運行相比優(yōu)勢無法體現(xiàn),甚至還會因為地位不明確而阻礙CICC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兑?guī)定》認為CICC在受理案件的7日內經過當事人同意,可以委托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或合作的調解機構進行調解,由此可見,CICC對兩者的地位和作用未作區(qū)分。以與CICC合作的中國國際商會調解中心為例,該機構不僅擁有國內外調解員并形成了國際合作的調解中心,還具有規(guī)范化的工作流程和業(yè)內監(jiān)管途徑,而以國際化和專業(yè)化為特色的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與之相比,其調解的地位和功能基本能夠被替代,使得其在調解中的效能并不突出。我國調解分為特邀調解和專職調解,兩者在人員類型、職責和管理上有所不同[10]。無可爭議的是國際商事調解機構屬于商事法庭的特邀調解組織,而從性質上說專家委員是商事案件審理的輔助人,與商事法庭存在合同聘任的關系,如果簡單地將專家委員的調解工作與特邀調解組織等同起來,不利于法庭對專家委員的管理以及專家委員自身作用的發(fā)揮,從而影響調解與訴訟的銜接機制。如上所述,近年來“調解+仲裁”合作解決糾紛的模式呼聲越發(fā)強烈,是否可以通過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促成這一模式,CICC對此并未作出專門回應。

      (二)咨詢訴訟輔助與法官職能沖突,喪失存在價值

      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咨詢訴訟輔助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就CICC和各級人民法院所涉國際條約及規(guī)則、域外法律查明和適用等專門性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并且按照《工作規(guī)則》第十五條和《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程序規(guī)則》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專家委員提供的咨詢意見審查方式為專家委員出庭作輔助性說明,法庭在考慮各方意見后認定“咨詢意見”的效力。但由于我國法官無法窮盡各國案件審理經驗,所以對“咨詢意見”的依賴性較強,缺乏對咨詢意見的實質性審查,這就導致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有“第二法官”之嫌,無法達到設置該項制度的目的。再加上我國通過促進法院與高校的合作,逐漸建立起了涉外法律查明與適用平臺,相較于國際商事專家委員而言,涉外法律平臺是經過我國各位專家學者驗證和在參考國際知名學者經驗的基礎上設立的,所以更加中立,它能直接提供法律的查明與適用,并且法官在適用時會主動篩選法律,而不是被動接受。從這一角度來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服務于法官的咨詢訴訟輔助作用并不明顯,如果參與過多甚至會造成自身實質性審理案件的結果。

      (三)缺乏類型化管理模式造成專家資源浪費

      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現(xiàn)共有52名海內外專家學者,由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統(tǒng)一管理和聯(lián)系。目前的《工作規(guī)則》對專家委員的管理較為松散,聯(lián)系效率較低。例如,按照《工作規(guī)則》第七條和第八條的規(guī)定,辦公室可以指定一名專家委員作為召集人,最遲于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議召開三個月前向各專家委員發(fā)送會議通知。首先,各專家委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且數量較大,僅由一名專家委員召集會議溝通效率較低。其次,如果案件僅涉一類語言、一類法系的某一領域,按照上述程序召集來自不同法系、使用不同語言的專家委員,將使溝通效率大大降低。最后,將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僅僅歸于一個整體,各成員的優(yōu)勢和特色并不突出,會使某些成員喪失與CICC的互動,最終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三、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效能提升的可行性

      國內方面,調解在解決民商事爭議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逐漸被認識,無論是法院訴調對接平臺,還是各調解機構在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做法,都是解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調解定位不明阻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銜接問題的重要基礎。域外方面,國際商事法庭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中世紀歐洲“灰腳法庭”;英國商事法庭作為現(xiàn)代國際商事法庭的雛形也始于19世紀末期,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作為新興國際商事法庭代表的迪拜國際金融中心法院、新加坡國際商事法庭、法國商事法庭,也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銜接、專家輔助上訴、調解員類別化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制度創(chuàng)新。而我國國際商事法庭起步較晚,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建設經驗更是無法短時間內從國內理論與實踐中總結與提煉。從同屬創(chuàng)新性制度的域外成果中汲取共性經驗,探索解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問題的新思路,在完善該制度的過程中不斷提升CICC的“一站式”以及國際化、專業(yè)化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的效能,是可行性較高的路徑。

      (一)國內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奠定效能提升基礎

      關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目前,在中央提出探索調解前置改革任務的指導下,經過北京、安徽、浙江等地的積極探索,基本形成了對適合調解的特定案件類型的訴訟前置程序[11],建立起了訴調對接平臺。訴調對接平臺是和訴訟服務中心合作建立的機構,專職調解員從事指導調解和立案后委托調解的工作,特邀調解員在訴調對接平臺的指導下進行委托或委派調解。按照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和調解速裁操作規(guī)程(試行)》,由訴調對接平臺篩選出適合調解的案件,不適合調解的由平臺直接導入訴訟程序。另外,為了完善我國調解制度、促成調解與訴訟的銜接以及提高調解的國際認可度,我國調解機構也作了許多努力。北京融商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示范調解條款,在“一帶一路”爭端解決中體現(xiàn)了“調解”前置思想;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建立了調解與訴訟、支付令、公證、仲裁的對接機制;中國國際商會調解中心調解協(xié)議規(guī)定了符合條件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二)國外典型經驗提供效能提升模式借鑒

      1.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深度銜接

      域外已經就國際商事法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銜接問題探索出了許多先進制度。首先是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為了使判決能夠更好地在域外獲得承認和執(zhí)行,促成了法院判決向仲裁裁決的轉化,即在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情況下,明確金錢支付爭議的可仲裁性,將案件提交給國際商事法庭合作的仲裁機構,由仲裁庭作出裁決[12]。但這種做法可能會模糊訴訟與仲裁的界限,因而受到國際社會的質疑。其次是仲裁與調解的銜接,新加坡《最高法院法》對“仲裁—調解—仲裁”的銜接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即在仲裁過程中,如果案件進入了委托調解,即中止仲裁程序,調解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是否恢復仲裁。目前CICC“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的銜接機制還停留在主體淺層,缺乏途徑指引和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的深度銜接機制,可以考慮以CICC為契機在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參與下,增加對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銜接、仲裁與調解銜接等的途徑指引,另外為了防止當事人反復或者惡意中止仲裁,應當對調解的次數進行限制。

      2.專家咨詢對當事方訴訟的支持

      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作為我國的創(chuàng)設性規(guī)定,無法通過現(xiàn)行國內外法律制度找到直接依據,且當其承擔專家咨詢意見職能時,我國與普通法系國家存在區(qū)別。在國內,與之相類似的是鑒定人制度,兩者都是由法院聘請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對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的人,我國法律規(guī)定鑒定人只能由司法機關聘請或指定,但普通法系國家一般把鑒定人稱為“專家證人”,且允許當事人自行聘請,由此可見普通法系國家的鑒定人首先是針對當事方的需求進行服務,其次再根據需要就咨詢意見向法官和其他當事方進行說明。所以按照該種邏輯,SICC在Bachmeer Capital Limited VS.Ong Chih Ching案中涉及域外法律適用時,由原被告各自聘請法律專家在法庭上交叉質詢,這樣不僅可以加深當事人和法官對域外法律適用的理解,還可以實質性審查域外法律的適用。本質上而言,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是在國際商事法庭的背景中建立起來的,它不應該局限于我國原有的鑒定人制度,僅僅只面向法院提供咨詢,而應以國際化視野思考國際商事專家委員專家咨詢輔助職能的空洞,以及CICC是否也可以將專家咨詢面向當事方。

      3.工作小組的類別化管理

      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構出于為當事方提供更為精準的選擇的目的,將專家類別化分類是其基本的管理舉措。比如,新加坡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以調解員的擅長領域、語言、國籍等作為選項供當事方進行選擇。另外,英國組建了“擅長審理金融案件法官名單”的工作小組,該小組有專門的工作規(guī)則,其主要職責是處理復雜的金融類案件[6]。這為我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管理提供了思路。另外,商事爭議往往十分復雜,不僅需要法學專家,還需要熟知商事慣例的商人。法國商事法院發(fā)源于中世紀,選用德高望重的商人做裁判者處理商事糾紛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并且在實踐中效果顯著[13]85。

      四、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效能提升方案

      在CICC現(xiàn)行框架之下,結合我國發(fā)展實踐與域外經驗,為聚焦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的潛力,化解國際商事法庭設置和運行障礙,在此提出三條建議:一是確定專家委員為專職調解員,使其基本職能落實到訴仲調對接平臺上,能夠更多地參與案件審理,促進訴、仲、調有效銜接;二是將咨詢職能對準當事方需求,以專家咨詢意見訴前前置化解上訴救濟矛盾;三是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類別化聘任和管理的發(fā)展現(xiàn)狀,動態(tài)擴大CICC的管轄范圍。

      (一)明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為專職調解員,促進訴、仲、調深度銜接

      1.明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為專職調解員

      為了充分發(fā)揮專家委員會和CICC合作調解機構的作用,首先應明確專家委員會由CICC聘任,是案件審理的輔助人,屬于專職調解員,而機構調解員是特邀調解員。建立訴仲調對接平臺,由CICC統(tǒng)一收案,結合當事人解紛方式的選擇,由訴仲調對接平臺對案件進行訴訟、仲裁、調解的篩選與分流。對于適合調解的案件,委派特邀調解組織進行調解,并指定作為專職調解員的專家委員跟蹤進度,適合調解的案件除根據已經形成實踐經驗的類型判斷以外,還可以引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與第三方評估機構。專家小組由與當事人國籍相同的專家各一名以及一名中立國專家組成,由其形成訴訟與仲裁優(yōu)缺點和執(zhí)行風險報告,并將報告提交CICC、機構和當事人。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當事方對調解軟約束性的顧慮,提高了調解的成功率。

      2.促進訴、仲、調深度銜接

      對于調解成功的、合法的案件,訴仲調對接平臺出具司法確認裁定書,再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CICC作形式審查[4]后出具調解書或者判決書。調解不成功的,在訴仲調對接平臺上固定沒有爭議的事實和證據,根據當事人的意見選擇仲裁或者訴訟。對于不適合調解、當事人又沒有仲裁協(xié)議的,導入訴訟程序,在開庭審理前,由法官組織專家委員會參與庭前會議,法官在外國法律平臺上主動篩選適用的域外法律,而專家委員則運用自身的法律知識各自及時反饋外國法查明平臺內的問題,并形成關于案件的爭議焦點,出具事實和法律的書面意見,此書面意見將作為法官庭審時的參考。在庭前會議中當事人有意達成調解的,法官應當回避,由專家委員指導委托的調解機構促成調解協(xié)議的達成,法官對調解協(xié)議作形式審查并出具調解書或者判決書。

      此外,訴仲調對接平臺還應該注意途徑指引的銜接,CICC需要公布《訴仲調對接平臺指南》,方便當事人啟動程序以及對平臺的程序監(jiān)督。在效力銜接方面,除以上提到的調解協(xié)議轉化為判決以外,為了方便判決依托《紐約公約》在域外獲得承認和執(zhí)行,判決轉化為仲裁裁決也十分重要,具體而言可以借鑒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經驗,即當CICC作出生效的金錢支付判決,且當事方已經窮盡司法救濟途徑還是無法使判決獲得承認和執(zhí)行時,可根據已經存在的仲裁協(xié)議向CICC合作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同時,CICC在承認和執(zhí)行該項域外裁決時也應該持支持態(tài)度。

      (二)服務當事方訴訟咨詢,化解上訴救濟矛盾

      1.CICC缺乏上述救濟機制

      目前,審級設計限制上訴救濟是CICC主要機制缺陷之一。CICC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常設機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適用一審終審制,因此CICC也實行一審終審。將CICC設置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雖然有其優(yōu)勢,但卻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首先,最高人民法院作為我國最高司法審判機關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以及審理在全國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而按照國際商事法庭的設置,最高人民法院承攬了大量國際商事一審案件。其次,以適用一審終審的小額訴訟為例,該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簡化訴訟流程,提高訴訟效率,幫助當事人盡快解決糾紛的同時,讓法院把更多的司法資源投入到復雜案件中,但這項制度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缺乏上訴救濟制度使法官和當事人的適用積極性都不高,金額較少案件的當事人尚且對缺乏上訴救濟制度的程序充滿排斥,標的額較大、對公平有著更高訴求的當事人必然會更加排斥。最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明確第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以及歸口辦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主要通過考察各地區(qū)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以及涉案金額大小來確定管轄法院級別(中級或高級人民法院),適用兩審終審制度,而標的額更大、更復雜的國際商事法庭管轄的案件適用一審終審制度有失公平。所以CICC審級制度的本質問題是訴訟公平與效率的平衡問題,在CICC現(xiàn)行的一審終審制度背景下,如果能借鑒上述普通法系國家鑒定人針對當事方需求進行服務的做法,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充分溝通,增強當事方對案件的理解,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公平性,這將成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提高案件審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

      2.專家咨詢意見訴前前置,服務當事方

      我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并未分離,目前無法像傳統(tǒng)國際商事法庭一樣整合國內商事法庭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設置國際商事法庭,因此短期內降低國際商事法庭的行政級別的做法并不符合現(xiàn)實情況。另外,迪拜國際金融中心法院為了提高法庭的訴訟效率,設置獨任到合議庭審理的方式,在案件更加復雜、標的額更大的趨勢下,可能還會引起更多的上訴案件。綜上,在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發(fā)展初期,為了更加兼顧效率與公正,劃清訴訟與仲裁的界限,發(fā)揮“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的作用,初期可以發(fā)揮專家委員會的作用,嘗試以專家咨詢意見訴前前置來化解上訴救濟矛盾,從國際商事法庭統(tǒng)一案件入口,綜合當事方與法庭的意見。到了國內商事法庭發(fā)展成熟且國際商事案件日益增多的后期,降低國際商事法庭的行政級別,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高院設置法庭,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具體而言,經由訴仲調對接平臺分流進入訴訟之前,由專家委員召開訴前會議,確認當事人是否放棄或限制上訴權,當事人不愿放棄的,向當事人釋明后指定管轄給適合的高級人民法院,當事人愿意放棄的直接由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管轄。此外,案件進入高級人民法院后,可以由該專家委員繼續(xù)跟進并參與庭前會議。

      (三)類別化聘任和管理,擴大國際商事法庭受案范圍

      CICC管轄案件的標準較為嚴苛,但考慮到國際商事法庭國際性與專業(yè)性的內在本質,理論與實踐也更傾向于放低CICC管轄案件的標準,擴大CICC受案范圍。但隨之而來的另一問題是,放低標準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案件可以進入CICC,這是否會造成我國司法資源的浪費?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吸收了大量海內外優(yōu)秀專家學者,其司法資源的整合與擴大其管轄范圍有著重要聯(lián)系。比如,考察新加坡《法庭規(guī)則》認定案件是否屬于商事法律關系時,采取了不完全列舉的做法,即列舉十一種商事法律關系+當事各方對涉案表達使商事性的這一結論沒有爭議,而CICC考慮商事性時,則可以考慮列舉商事法律關系+商事專家委員會工作小組建立類型的動態(tài)認定標準這一做法。

      1.擴大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管轄范圍

      國際商事法庭作為“一站式”的糾紛解決平臺,在案件的“涉外性”因素認定標準上可以借鑒與仲裁和調解相關的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使法庭的受案范圍對標國際標準,同時又注意與其他解紛方式的受案范圍保持協(xié)調。比如《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的“國際性”標準包括:(1)當事各方締結仲裁協(xié)議時營業(yè)地位于不同國家或地區(qū);(2)以下地點之一位于當事各方營業(yè)地所屬國之外的國家:仲裁地、履行義務或與爭議標的最密切的聯(lián)系地;(3)當事各方均明確同意標的與一個以上國家有關。另外,在新簽訂的《新加坡調解公約》中,關于“國際性”的認定標準為至少有兩方當事人的營業(yè)地在不同國家,或者各方當事人的營業(yè)地所屬國不是以下國家:和解協(xié)議大部分義務履行地所屬國以及與和解協(xié)議所涉事項最密切的聯(lián)系地所屬國。以上的國際性規(guī)定將實質性連接因素與爭議的國際性結合起來認定,與我國從境內出發(fā)尋找境外因素相比,更加中立且管轄范圍更大[14]。此外,將營業(yè)地、義務履行地等作為連結點也更能體現(xiàn)商事特征。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之規(guī)定,對于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性權益糾紛,管轄法院需要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而《規(guī)定》屬于下位法,無法突破上位法的規(guī)定,所以有爭議的案件應當具備二十四條所規(guī)定的五個連結點之一。但有學者指出,第一,按照文義解釋和效力解釋,選擇管轄的法院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且只限于一審法院不屬于強行性規(guī)定,即使違反也不會影響選擇法院協(xié)議的實際效力。第二,協(xié)議管轄應當主要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第三,從法律聯(lián)系說來看,“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有三種情形,包括:(1)選擇第三國法院和法律;(2)僅選擇第三國法院;(3)僅選擇第三國法律。前兩種選擇宜認定有效,而第三種則不宜認定為有效。第四,《選擇法院公約》中認定只要選擇的法院是確定的,即為具有案件排他性管轄權的法院,選擇法院沒有實際聯(lián)系的要求[15]。按照該種學說,當事人選擇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協(xié)議可以被認定為有效,即我國國際商事法庭所在地是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

      2.類別化管理與有效利用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

      首先,有針對性地增加與我國經貿往來密切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專家與商事專家,并對專家委員進行類別化管理,即按照國籍進行首次篩選,再根據專家委員擅長領域分類,最終形成針對某一國家不同領域的商事專家工作小組[6]。其次,在《規(guī)定》第三條增加“可以認定為涉外民事案件的其他情形”的兜底條款,以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再次,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沒有修改的情況下,可通過“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的認定受理協(xié)議來選擇受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管轄的案件。最后,法官行使裁量權時,為了保證案件的審理質量,避免濫用我國司法資源,可以參考法庭商事專家委員會小組的構建情況,有理由地引用不方便管轄原則,拒絕管轄。比如,當判定某一案件是否滿足商事性認定條件時,除通過列舉的商事法律關系認定外,在有該領域的專家委員時,同樣可以認為其屬于商事法律關系。

      五、結語

      為了促進CICC國際化、專業(yè)化和差異化發(fā)展,在不改變現(xiàn)有法律制度體系的情況下,在此提出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為突破口的思路。但由于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的首創(chuàng)性,本文將其放置于CICC整體制度缺陷中加以審視,對優(yōu)化該項制度進行研究,并在域外關于國際商事法庭的創(chuàng)新性制度中尋找經驗,因此研究缺乏制度本身的理論支撐以及實踐驗證。希望未來在CICC更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能夠充分挖掘出該項制度的潛力,并運用到解決我國國際商事案件的糾紛中。

      [責任編輯:張思軍]

      注釋:

      ① 以下成果探討了這些問題:石靜霞,董暖《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若干核心問題》載《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薛源,程雁群《以國際商事法庭為核心的我國“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載《政法論叢》2020年第1期;林福辰《中國國際商事法庭的運行機制研究》載《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黃進,劉靜坤,劉天舒《中國國際商事法庭制改革探析》載《武大國際法評論》2020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 吳永輝.論國際商事法庭的管轄權——兼評中國國際商事法庭的管轄權配置[J].法商研究,2019(1):142-155.

      [2] 丁祥高,陳詩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國際商事法庭審級制度評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8-24.

      [3] 劉俊敏,童錚愷.“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建設與完善[J].河北法學2019(8):48-58.

      [4] 殷敏.“一帶一路”實踐下中國國際商事法庭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J].國際商務研究,2022(4):51-62.

      [5] 薛源,程雁群.以國際商事法庭為核心的我國“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爭議機制建設[J].政法論叢,2020(1):149-160.

      [6] 殷峻.構建我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的建議[J].財經界,2018(25):63-34.

      [7] The year 2021 in review[EB/OL].SICC官網.(2022-01-10)[2022-08-13].https://www.sicc.gov.sg/docs/default-source/modules-document/media-resources/sicc-news-no-27-(feb-2021)_bc09f7f5-2053-4508-8ff1-5fca6031d46e.

      [8] 新加坡國際商事法院判決[EB/OL].(2022-06-21)[2022-08-13].https://www.sicc.gov.sg/hearings-judgments/judgments.

      [9] 2021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survey:adapting arbitration to a changing world[EB/OL].SICC官網.(2021-05-06)[2022-08-13].https://arbitration.qmul.ac.uk/research/2021-international-arbitration-survey/.

      [10]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網.(2016-06-29)[2022-08-13].https://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2742.html.

      [11]龍飛.深化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幾個問題[EB/OL].武威政法網.(2018-03-07)[2022-08-13].http://www.gswwpeace.gov.cn/study/11779.html.

      [12]高升,李珂珂.國際商事法院判決轉化為仲裁裁決的實現(xiàn)路徑[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1(1):68-76.

      [13]洛伊特·卡迪耶.法國民事司法法[M].楊藝寧,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14]王瑛,王婧.國際商事法庭管轄權規(guī)則的不足與完善——基于我國國際商事法庭已審結案件的分析[J].法律適用,2020(14):97-110.

      [15]杜煥芳.協(xié)議選擇外國法院條款是否有效[EB/OL].人民法院報.(2010-02-24)[2022-08-13].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0-02/24/content_4505.htm?div=-1.

      On 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Commercial Experts

      HUANG Hui,LIU Jia-wei

      (School of Law,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jointly build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ith high quality,China has creat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which has formed a diversified and intensiv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ntegrating litigation,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 also has many problems,such as the poor connection of diversified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dures,the trial level system restricting the parties appeal relief,the narrow jurisdiction and the weak fun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expert committee.We should base ourselves on Chinas development practice,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treaty standards,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litigation,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status of full-time mediators of experts committee.The litigation consultation with more emphasis on serving the parties is positioned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appeal relief.In addition,we should expand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 and fully rel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ovative syste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Commercial Experts.

      Key word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commercial experts;one-stop platform for dispute resolution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合江县| 湖州市| 亳州市| 木兰县| 峨边| 赣榆县| 北京市| 绥芬河市| 静安区| 卓资县| 府谷县| 高唐县| 吴江市| 山西省| 马山县| 沧源| 武城县| 丰原市| 江都市| 玉树县| 金寨县| 财经| 巢湖市| 醴陵市| 乌苏市| 淮安市| 齐河县| 隆昌县| 广南县| 河池市| 裕民县| 沛县| 东丰县| 长兴县| 开远市| 深泽县| 承德县| 龙南县| 综艺| 南通市|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