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小云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對“以學增智”作出了深刻闡釋,對提升“實踐能力”作出具體要求。理論的價值,只有付諸實踐才能發(fā)揮出來,主題教育的成效,也要靠實踐成果來檢驗。黨員干部要敢于實踐、勤于實踐,在實踐中砥礪品格、錘煉本領、提高素質(zhì)。
勤學理論答好“基礎卷”。實踐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思想的深度、理論的高度,這些都離不開孜孜不倦的學習。“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秉h員干部要端正求知求學態(tài)度,堅持不懈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學習的原動力,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要心無旁騖鉆研業(yè)務,結(jié)合崗位實際“敲黑板劃重點”,不斷提高專業(yè)知識儲備和能力素質(zhì),做工作領域的“行家里手”。要有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堅守,耐住寂寞,與書為友,像革命先輩陳望道那樣享受理論的“甘甜”,在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積跬步、至千里。
用心服務答好“民心卷”。實踐要朝著正確方向,方向不對一切白費。中國共產(chǎn)黨人實踐的最終指向是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守護人民群眾的心,靠的是一切為了群眾、為了群眾一切的生動實踐。要主動融入群眾,坐板凳、蹲田埂、蹚泥路,帶著感情走到群眾身邊,用“掏心窩”的真話、白話、心里話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拉近與群眾心的距離。要多聽群眾心聲,暢通群眾的發(fā)聲渠道,體味群眾的“酸甜苦辣”,在抽絲剝繭中列出群眾的“急難愁盼”清單,把問題清單變?yōu)榉涨鍐?。要把工作干到群眾“心坎上”,始終站在群眾立場謀劃推進事業(yè)。凡是利于群眾的事情,大膽地干、堅決地干、快干干好,凡是縈繞群眾心頭的急難愁盼,義不逃責、事不避難,千方百計解開群眾“心頭愁”,真正把好事實事辦出效果、辦出溫度。
善于斗爭答好“必修卷”。實踐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頑強拼搏中勇毅前行。頑強的斗爭精神、高超的斗爭本領、飽滿的斗爭姿態(tài),是黨員干部“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底色,也是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的“重要法寶”。要敢于吃苦,到條件困難、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捧“燙手山芋”,到吃勁崗位、重要崗位上去當“熱鍋螞蟻”,在斗爭一線磨礪意志、砥礪品格。要增強風險意識,學會居安思危,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要提高化解風險的本領,善于從歷史經(jīng)驗中提煉克敵制勝的法寶,客觀分析,對癥施策,精準拆彈,及時有效堵漏洞、強弱項、補短板,有效掌控局勢、轉(zhuǎn)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