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后
1945年戰(zhàn)爭結束,ASTM擁有5600名會員,比戰(zhàn)前增加了1000多人。此時,ASTM已準備好在戰(zhàn)后重建中發(fā)揮應有作用,并重新選址,將費城市中心Race大街的1916號作為其總部,這對于一個最初將辦公場所設在賓大教授辦公室的機構來說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新技術和社會關注邁入新時代,這個機構仍然保持活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明確了核技術成為影響全球的問題。ASTM將了解和關心核技術問題的個人專家和相關機構聚集在一起, 成立了不同的標準委員會和分委會,專家來自原子能委員會、國防部,來自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Oscar Sisman,曾主導ASTM委員會研究輻射影響。
到196 0年,A STM面向發(fā)展行業(yè)又增設了相關的標準委員會,如發(fā)動機冷卻劑、分子光譜、電子和車輛路面系統(tǒng)。在之后的四年,ASTM在RaceStreet 1916號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總部,一個現代化辦公場所,進一步提高了其支持標準化活動的能力。
在這個時代,ASTM遵循了達德利早期建立的模式,開展了如何利用人類可拓展的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討論。在ASTM標準在現代建筑奇跡(西雅圖太空針塔)中發(fā)揮作用的同時,ASTM出版的雜志驗證了會員們勇敢面對并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如太空競賽、男女平等和時代新出現的社會意識。
1969年,C.R. DeCarlo的一篇社論《技術中的新現實》(The New Reality in Technology)巧妙地抓住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呼吁關注標準化中人的因素。正如DeCarlo向讀者解釋的那樣:“無論你是否傾向于這樣做,你都將處理人類問題,本質上就是價值問題,哲學問題和科學問題。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從工程院校就開始,表明人類價值和技術價值是密切相關的,并培養(yǎng)出不僅在科學和技術上有能力,而且懂得這些價值標準的畢業(yè)生?!?/p>
人文關懷的推動力引領ASTM成立了最早的材料相關的標準委員會,并且促進了其他機構的創(chuàng)立以解決新問題。繼里程碑《清潔空氣法》的出臺和美國環(huán)保署(EPA)設立之后,ASTM標準滿足了20世紀70年代對影響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到20世紀90年代末,新委員會和老委員會在一起討論消費品、農藥、紡織品易燃性、石油泄漏、職業(yè)健康和運動器材相關的標準問題。
一個世紀的結束
無論它是否是全球化時代的標志,數字化時代的序曲,又或是第三次工業(yè)革命,20世紀最后幾十年見證了達德利時代的北美和歐洲工業(yè)中心從生產加工轉向更復雜、多元化的格局,也就是與日俱增地對信息和設計的關注。
ASTM數十年來對電子和其他信息技術一直有所投入,但是直到20世紀80年代,會員們意識到日益發(fā)展的數字化領域是迫切需要標準的。ASTM繼續(xù)保持在材料科學和消費者安全的進展。到80年代末,標準委員會已拓展到廣泛的新領域,包括廢棄物管理、滑雪安全、緊急醫(yī)療服務、搜索和救援以及生物技術。
ASTM還在傳統(tǒng)的自我能力評估的基礎上,加強發(fā)揮其協(xié)會的作用。提供的新服務支持標準化教育、標準化研究和標準協(xié)作。繼引入標準技術培訓課程之后,又開展了如實驗室能力驗證等其他服務項目。1995年,ASTM遷址到費城郊區(qū)的WestConshohocken新總部,進而賦予授權其員工和會員參與信息時代發(fā)展的能力,同年創(chuàng)建的ASTM官網就是最好的見證。
新世紀伊始,ASTM的地位通過增加學生會員類別(20 03年)、實驗室協(xié)同試驗(20 0 4年),以及進一步加強訪問技術文件的工具數字圖書館(2006年)而得以鞏固。目前,ASTM廣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Compass標準訂閱平臺,該平臺為訂閱者提供超過12,000個ASTM國際標準和40,000多篇文章和論文;水泥、混凝土和石油的標樣;全球增材產業(yè)報告-Wohlers Report;培訓和認證。
2001年,ASTM更名為“ASTM國際標準組織”,這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向其前身——I ATM的分支機構聊表謝意。無論如何,名字的改變也體現了ASTM的全球合作進入一個新紀元——ASTM在拉丁美洲、中國、歐洲和加拿大均設立了辦事處,并在全球開展諒解備忘錄(MoU)項目,以建立國際合作伙伴關系。截至當前,ASTM已在全球簽訂了120多個諒解備忘錄。
繼而超越
時至今日,我們身處一個被稱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時代,以機器人、自動化、機器學習、增材制造、納米技術和其他新興領域的創(chuàng)新為標志。無論是冶煉鋼軌還是設想未來材料,ASTM會員仍然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zhàn)續(xù)寫新樂章。
ASTM總裁莫開翎(Kathie Morgan)指出,既關注傳統(tǒng)領域發(fā)展又與時俱進緊跟新興技術步伐是ASTM的一大絕對優(yōu)勢。
Morgan解釋說:“如同大多數機構一樣,ASTM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通過新產品、新服務、新的會員工具,以及更高的效率、更廣泛的服務領域等方面,ASTM已經完成了從標準活動運營到提供標準化服務的重要變革。然而,ASTM標準的制修訂原則依舊保持不變,協(xié)商一致、公開、平衡、正當程序。我們歡迎任何利益相關方提出標準提案,參與ASTM標準活動。低門檻和高價值吸引了眾多全球頂級技術專家。這些基本原則在ASTM的歷史上是真實有效的,時至今日其依然真實有效?!?/p>
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殘酷的工業(yè)進步和社會動蕩之后,ASTM當前的工作依然體現出堅不可摧的傳統(tǒng)——鉆研、創(chuàng)新和精雕細琢。ASTM建立在達德利的基礎之上,對長期存在問題的再思考以及對新問題的處理已經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