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鍋頭的雷響茶

      2023-12-21 09:17:53映錚
      青年作家 2023年8期
      關(guān)鍵詞:馬幫白族古道

      大風(fēng)從怒江刮來,在深深的蹄窩里打著旋,那些躺相安然的塵土和殘葉,像馬背上磨糙的繭屑,被刮下來飄向了遠(yuǎn)方。滴滴答答的雨滴開始匯聚,片刻就滿成了水氹。馬鍋頭趙宗銘低頭想,他此時該干點什么?若是回到千百年前,他應(yīng)該一邊吆喝馬隊,一邊扯出油布蓋貨。大雨澆滅煙頭前,是門前金花漸漸弱化的身影。雨聲中,又仿佛有歌謠響起:

      往前往前退回來,

      走了走了回頭看,

      趕馬人的辛酸淚,

      打濕了馬蹄印。

      馬鍋頭在這條近200公里的鹽馬古道上已找不到更多殘留的馬蹄印了。道上的烽火臺、救命房和來來往往的銅鈴聲隱入塵埃,只有殘破的馬蹄印和磨得變了形的拴馬石還留有些許馬幫的氣息。那些盜馬蹄印的人,用現(xiàn)代切割術(shù),把不少馬蹄印挖走。

      趙宗銘彎腰撿起那滿是塵埃的“馬鍋頭”頭銜,吹了吹時光之塵,穩(wěn)穩(wěn)地戴在頭上時,他還在想,如果他真是馬鍋頭轉(zhuǎn)世,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的大風(fēng)、暴雨和驚喜?。?/p>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使命的。他說他的使命就是守護(hù)白族留在鹽馬古道上的文化記憶。盡管沒有一匹馬,一副馱架,但他甩響了馬鞭,繼續(xù)十多年的“走馬”生活,把一條荒僻的古道送進(jìn)千萬人的文化體驗中。而他就像一道細(xì)小的炊煙,在這條斑駁的古道上孤獨地飄啊飄,前方是希望還是失望,他其實并不知道。

      受漢文化影響極深的白族,明初已是“郡中之民少工商而多士類,悅習(xí)經(jīng)史,隆重師友,開科之年,舉子恒勝他郡”,“庠序星布,教化風(fēng)行,至于遐陬僻壤,莫不有學(xué)”。但這只是朝上的呈辭,在物物相易的交易模式下,大部分民眾還是只能靠耕作或販走討生活。鹽是上好的鹽,“妙香古國”的味道被分享也被需要,與中原交換經(jīng)瓷綢硯,向東南亞輻射,換回香料和蛇藥?!岸饶喜教m津,渡瀾滄”,山陡澗隙處,九曲十八盤,匯入茶馬道一起出滇界,走夷方,綿延萬里。

      世人沉醉于欲望的海,幾人能看見真正的花?這條深厚的文化沉積帶本值得回望和守護(hù)。2010年后,趙宗銘放下收入頗豐的古建筑修護(hù)工作,遠(yuǎn)離繁華的沙溪,決心要做一名馬鍋頭。妻子苦勸無效便以疏遠(yuǎn)相逼,可他著魔一般,沉迷于收集整理那些與馬幫有關(guān)的老故事和老物件。憑著一腔孤勇,他回到偏遠(yuǎn)的羊岑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雖是本地人,卻沒有幾個人搭理他:本來就不富,還學(xué)人玩情懷,顯然是不務(wù)正業(yè)。所幸他交際廣,偶爾還有幾個朋友來看看他,給些小而暖心的幫襯。

      羊岑曾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代最大的交易市場,本地的鹽、茶、木雕、石雕、菌子和外面的絲綢、玉、瓷器等在這里碰撞出熱火朝天的景象。兩條鹽馬古道從明永樂年建的風(fēng)雨橋——永定橋分岔并延伸。一條是滇藏古驛道,即著名的茶馬古道——在送茶進(jìn)藏之前,比茶更被人需要的就是鹽了;另一條叫怒夷古道,是通過怒江蘭坪往緬甸的官道。這條古道附近有據(jù)可查的鹽井有九口,因而成為馬幫的聚集處。盡管碧羅雪山兩麓都搭有“救命房”,卻還是令人談“路”色變。“去蘭坪背鹽巴”成為一句很惡毒的咒語!

      這兩條古道興起于三國時代,諸葛亮南征時從這里經(jīng)過,不少士兵在石門關(guān)被瘴氣所傷,交了命契,留下許多兵器、貝幣和石棺讓考古專家聯(lián)想萬千。大唐錦繡朗朗,交易的東西更多,流通的需求更大,兩條道上鋪了漂亮的石塊,從“人道”變成“人馬道”,成為連接西藏與東南亞的物流高速公路。最激烈的當(dāng)屬忽必烈滅大理國時的場景,他的萬乘鐵騎從麗江石鼓渡江到香格里拉的維西,再到怒江的通甸,過劍川經(jīng)漾濞石門關(guān),又從蒼山洗馬塘進(jìn)入大理古城。這是充分吸收了唐朝李宓在天寶年間,從下關(guān)渡洱海進(jìn)攻大理致全軍覆沒的教訓(xùn)而制定的進(jìn)軍路線。李宓雖敗,但影響還在。如今,下關(guān)還有將軍洞和將軍廟供后人瞻仰。這也襯托出白族文化的可貴精神:只要為自己的信仰努力過,即使是對手和入侵者,也可以封神,配享他們的“本主”節(jié)。

      怒夷古道還是一條災(zāi)難深重又情義深厚的路??谷諔?zhàn)爭時期滇緬被封鎖,遠(yuǎn)征軍及其戰(zhàn)備物資就是從這條古道回撤。馬幫作為主要運輸隊,做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xiàn)。

      回望這條古道上蒼茫的歲月,活了近五十年的馬鍋頭說,這是通往自己最近的路,上面落滿他前世的恩仇與是非。他要去尋找,且無法回頭。那些深深的馬蹄印、缺口的拴馬石、雜草叢生的烽火臺和救命房遺址,仿佛閃光的貝殼被時代的浪潮托起,喚醒了什么,又召喚著什么。他總覺得自己上輩子是趕馬人,他的耳邊時常有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鸟R鈴聲,夢里總有走不完的路和甩得“啪啪”響的馬鞭。一個馬幫人對遠(yuǎn)方的糾結(jié)和向往,是他無法按常人的方式生活下去的原因。他相信,雁鵲飛過的地方就是他要追逐的遠(yuǎn)方。那里夕陽和朝陽一樣溫柔,滇西高原的風(fēng)會吹落云朵,把馬背上的種子孵化,直到花兒和果子結(jié)成彩虹。

      現(xiàn)在的羊岑還有些村子以過去的哨所命名,比如白臘和水自平。一旦有入侵者,各處的青壯年們便迅速往這里聚集,共同防守。“白臘無煙,劍川安定”,就是白臘九個烽火臺遺跡的旁白。而“救命房”救的不只是走馬人的命,還有這條道上所有肩負(fù)使命的生靈。這是馬幫的信仰和禁忌最集中的體現(xiàn)。他們相信山、路、水、樹都有對應(yīng)的神,不可冒犯,也不可輕視,所以起程和到達(dá)都有一套完整的儀式,敬天、祭地、謝眾神。他們也敬重同行和對手,所以在相應(yīng)的距離間修一座小房子,里面放上糧食和衣物。門不上鎖,過路的官賈平民在生命受到威脅時,都可以取用。用完后要及時歸還和補充。道上的規(guī)矩,土匪都得遵守。這些生存策略和密碼,都是沿途未知的風(fēng)險和餐風(fēng)飲露的艱難折射并鍛造出來的,是歷史沉淀下來的寶貴財富,也是馬鍋頭滔滔不絕的故事源泉。

      他似乎有說不完的“馬幫話”,有點迫不及待地想讓人了解并尊重這條道上燃過的每一堆篝火,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馬鍋頭很健談,也很風(fēng)趣,唱一首怒族的《哦得得》活躍氣氛,又起了白族催人淚下的《趕馬調(diào)》:

      老故事傳下來,坐下好好擺一擺

      以前銀錢好難找,要找銀錢走夷方

      娶妻生子成家業(yè),銀錢先攢下

      要把銀錢先攢下,只好做個趕馬漢

      ……

      前頭就怕有虎豹,前頭就怕有野人

      心中想起什么話,說下給家人

      往前往前退回來,走了走了回頭看,心頭丟不下

      丟不下的老父母,丟不下的心上人

      大男子漢也流淚,落在馬蹄印

      出門遠(yuǎn)道在腳下,牛鼻子鞋腳上穿,石頭也蹋開

      ……

      這義無反顧的奔赴是生命的圖騰,也是文明的積淀。人類文明的智慧就是從這些為生存奔波的群體里產(chǎn)生并延續(xù)下來的。

      從決定守護(hù)這條滇西古道開始,馬鍋頭就對這一路存在和發(fā)生過的故事進(jìn)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通過對馬幫建制、管理、規(guī)矩和技巧的研究,回望鹽馬古道發(fā)展的脈絡(luò),以及成為后來的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那些已經(jīng)被淹沒的行走故事,在他繪聲繪色又極具感染力的講述下,活了起來,動了起來。他還收集了很多具有馬幫時代發(fā)展特征的代表性實物,清理附著在上面的細(xì)小痕跡,最大限度地修復(fù)那些幸存物。

      與那些藏品豐富、工藝精湛、家底厚實的古鎮(zhèn)大院相比,他收的都是樸拙而粗糙的物件,但其中不乏十分珍貴的藏品。比如阿乇叻密宗殘本、白族傳統(tǒng)的木雕圖冊,以及馬鍋頭使用過的古漆器工藝的馬鞍,這些都凝聚著馬幫時代的靈魂和精神。正是這些散發(fā)著汗味與馬臊味的器具,滋養(yǎng)著嬌藏金花的高門深院。僅沙溪古鎮(zhèn)來說,所有的大戶人家,都是靠馬幫起家,并長期經(jīng)營馬幫的。不結(jié)合古鎮(zhèn)的繁華,難以看出當(dāng)年這項支柱產(chǎn)業(yè)的風(fēng)采,就不能體會時代進(jìn)程中,馬幫文化落幕的凄涼。

      許是多年堅守的孤獨和意外發(fā)現(xiàn)的沖動,讓馬鍋頭的表達(dá)特點比較鮮明。如果有時間,他會一邊烤雷響茶,一邊給你從南詔國時代的戰(zhàn)爭、大理國時代的商務(wù),以及絲綢之路的繁華,一直講到他正在做的帶客棧的馬幫民俗博物館。他想帶著那些對白族文化和馬幫文化感興趣的朋友進(jìn)行鹽馬古道深度游。再現(xiàn)馬燈、馬鍋、草鞋、馬鞍、藤箱、黑陶罐發(fā)出光亮的情景,重新體驗古村、古橋、古井、古宅和馬店的風(fēng)雨歷程。

      那些老屋里被遺棄的小物件,祖輩傳下來已不適應(yīng)當(dāng)下的生活用具,半邊飲馬槽、漏水的皮壺、殘缺的刻經(jīng)版、生銹的鐵掌都被搬進(jìn)了驛站,規(guī)規(guī)矩矩地擺放著。連屋頂和墻面都是老房子拆下的“空架子”,拙外而慧中。

      一進(jìn)他的小院,立刻會有穿越感附身,仿佛有沉重的卸貨聲、放松的喘息聲在耳邊響起。門邊的簸箕里裝著玉米、土豆、臘肉和或干或濕的大朵菌子,木桌上的雷響茶、鑼鍋飯、烤魚和樹花湯騰騰地冒著熱氣。茶足飯飽后,就想一個呼哨整隊出發(fā),馬蹄騰起漫天塵土,遮住了倚門相送的金花,也刻畫出一幅悲情的離別景:

      砍柴莫砍葡萄藤么

      有女莫嫁趕馬人嘛

      三十晚上討媳婦么

      初一初二就出門

      這不得不進(jìn)行的離別的場景,實在是一種別樣的體驗,比影視劇來得更扎實,也更生動。

      到過他驛站的游人,對“雷響茶”和“鑼鍋飯”特別有好感。雷響茶也叫飛鹽茶,是馬幫行走中既茶亦藥的一種水火既濟、萬物相融的飲料。原料基本是普洱茶、鍋底鹽、米和山泉水。通過烘烤加熱鹽、茶、米,直到有了香味再沖下泉水,蓋上蓋子聽水在罐里發(fā)出如雷鳴般的轟隆聲,所以取名“雷響茶”。茶的味道咸苦酸辣甜都有,一如鹽馬古道上趕馬人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一杯下去,能祛寒暖胃,也能治病救急。這是馬隊的煙火氣,也是濃濃的鄉(xiāng)愁!品茶的時候把對家人的思念和遠(yuǎn)方的期待都一一下了喉。鑼鍋飯其實是一鍋燜。因為馬幫的主要任務(wù)是運送物資,要趕路,早、中飯基本都是隨便對付,只有到了天黑,才能將米、菜和肉放在一起,架在火上,燜出一鍋犒勞身體又安慰靈魂的鑼鍋飯。

      2019年,國家文旅部授給他“守護(hù)民族記憶的馬鍋頭”的榮譽,“羊岑鋪”鹽道馬幫體驗驛站被列為鄉(xiāng)村振興扶持項目。至此,他的守護(hù)有了回響,他的“瘋魔”修成正果。

      在“彩云之南”,除了響譽中外的“十八怪”以外,還保留著許多獨特的民族風(fēng)情。趙宗銘這個馬鍋頭在沙溪古鎮(zhèn)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平臺,拉起一支馬隊從沙溪古鎮(zhèn)重走羊岑古道。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從羊岑那條荒廢的古道上找到了馬幫留下的痕跡,并與之發(fā)生了微妙的靈魂共振。

      聽說修新路要毀古道時,他慌了,站在施工隊前阻攔,并四處申訴求助。村民怪他,親人也不理解,罵他是瘋子。他默默地扛下,并執(zhí)著地堅持,把自己當(dāng)成一塊邊角料,修補在這條老朽不堪的古道上。十多年里,他無數(shù)次往返劍川、怒江蘭坪。一路上,他和諸葛亮、忽必烈、徐霞客、楊升庵等文化巨人擦肩而過,只遺憾沒能討得一撇半捺留言,作為鎮(zhèn)路之寶。

      這些年里,有人走向山,有人走向海,許多人一路躍升,功成名就,而他僅僅因為得到別人的理解而開心不已。看到他像撿了個寶一樣發(fā)光發(fā)亮的臉龐,我想起了司馬光在樂山大佛旁的摩崖題字:登山也有道,徐興則不躓。其實,他哪是瘋子?分明就是那個懂得掂量的聰明人!他端著一碗清湯,卻接住了一片耀眼的月光。

      這幾年,他不緊不慢地建著自己的博物館。鹽馬古道、白族文化和遠(yuǎn)征軍的一些痕跡,都將是里面閃光的裝飾??鬃诱f,“先難而后獲”,盡管他沒有想過“解使?jié)M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但因為他經(jīng)歷了那些困難,守住了那份孤獨,收獲多少認(rèn)同和尊重都是理所當(dāng)然的。

      人類的進(jìn)步,總是要從那些兵荒馬亂的荊棘叢里去攫取營養(yǎng),總有些人以此為宿命而無怨無悔。在他躬身挖掘和整理馬幫文化的信仰和禁忌,延續(xù)馬幫生活的記憶,講述馬幫風(fēng)雨故事,提煉出被忘記了還能留下的這些東西時,我們看到了比文物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文化的延續(xù)和人性的閃光。那些掛在墻上鋪在地上和拿在手上的碎片,掛在嘴上的那些俚語、情歌,都是對伴隨并影響人類發(fā)展進(jìn)程的鹽馬古道文化的修復(fù)和尊重。

      “山間響鈴馬幫來”的時代一去不返,但絲綢之路的影響舉世聞名。馬鍋頭正在編織更多生動有趣的馬幫故事,他要把時代和白族民俗的影子,都“烤”進(jìn)縷縷鄉(xiāng)愁里,然后做成一壺獨特的雷響茶。

      【作者簡介】 映錚,本名朱映錚;著有散文集《欲望書香》《獨品》《惟慕此時》,詩集《但是》,英漢詩集《時間的隱喻》;現(xiàn)居四川開江。

      猜你喜歡
      馬幫白族古道
      踏尋馬幫的足跡——云南香格里拉空心樹古道考察記
      香格里拉(2023年1期)2024-01-04 02:48:14
      走古道
      東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6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馬幫“馱起”脫貧路
      高仕興:云南普洱市馬幫傳統(tǒng)民族文化繼承者
      白族火把節(jié):一天星斗下人間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樂(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56個民族56枝花 白族
      啟蒙(3-7歲)(2016年9期)2016-02-28 12:26:55
      訪茶馬古道
      白族
      海外英語(2013年11期)2014-02-11 03:21:02
      阜宁县| 噶尔县| 保定市| 甘泉县| 南雄市| 安康市| 大连市| 镇远县| 娄烦县| 伊川县| 潮安县| 武强县| 和顺县| 巴彦淖尔市| 南部县| 黄骅市| 林甸县| 临邑县| 焦作市| 陇西县| 苏尼特左旗| 武宣县| 上蔡县| 辽源市| 德安县| 朝阳区| 唐山市| 盐津县| 扬州市| 太保市| 永嘉县| 三明市| 靖西县| 益阳市| 应城市| 太白县| 兰州市| 甘肃省| 霍林郭勒市| 宁晋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