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昌
面對高高在上的沉香價格,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盲目跟風,除非是行家里手可以投資那些精品級的沉香藏品,其他沉香物件所蘊含的風險不小。
沉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草藥材,也是稀有的高級香料。它不僅香氣典雅,還有通關開竅、暢通氣脈、養(yǎng)生治病等神奇的功效,歷來是一味重要的藥材。事實上,沉香早年一直作為皇帝出行的必備物品,主要原因就是其不僅有驅穢避邪的作用,而且在遇到緊急時刻,沉香珠磨成的粉還有行氣止痛、納氣平喘的神奇功效。
沉香作為收藏品而為藏家和投資者所重視,也是近20年來才出現(xiàn)的事。由于21世紀初,藝術品市場熱浪滾滾,不少冷僻品種被挖掘,造成了市場上新熱點層出不窮,沉香木無疑是其中之一。
2010年12月18日舉行的中國嘉德拍賣會就有不少沉香木藏品亮相,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一件長38厘米的清代沉香木如意就拍出了42560元,較拍前的20000元估價足足高出113%;而另一件清代沉香木和合二仙像,也以22400元成交(含傭金)。有趣的是,2008年3月拍出的一件36厘米清代沉香木如意,價格僅為24640元,2年時間價格上漲1倍。不過,后者的價格在5年前尚不足5000元??梢园l(fā)現(xiàn),沉香的價格在這些年內處于一路飆升中,一些做工精致、材質上乘的沉香木藏品價格已飆升數(shù)十倍,反映出市場非常明顯的熱衷程度。
2023年6月,在阿聯(lián)酋舉行的“哈布斯堡·2023年迪拜拍賣會雜項專場”上,一件沉香擺件以折合人民幣440萬元成交,另一件重1600克的越南廣義沉水沉香則以折合人民幣560萬元成交。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是2013年中國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塊僅重126克的奇楠沉香居然以3150萬元的天價成交,折合1克價值25萬元,幾乎是黃金的500倍。這也創(chuàng)造了沉香一個驚人的價格奇跡。
那么,作為在藏市少人問津的沉香,為什么近20年來變得如此耀眼?從客觀上分析,沉香所形成的時間較長,通常要10年以上,其中樹脂含量高的更需要數(shù)百年時間。尤其是決定沉香等級最重要標準的樹脂含量,含量高的沉香因產量極低形成了物以稀為貴的現(xiàn)象。這使得一些投資客瞄準了這個契機,開始大肆炒作沉香,令沉香價格出現(xiàn)大幅飆升,進而帶動了沉香藏品的走熱。目前,作為沉香極品的海南軟思紫奇楠,叫價每克已高達5萬元,黃金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因貨源匱乏,持有者依然奇貨可居,導致有價無市的現(xiàn)狀。
沉香美名之源
沉香,又名“沉水香”或“水沉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其形成的原因是沉香樹表面或內部形成傷口時,為保護受傷部位,沉香樹會分泌樹脂聚集于傷口周圍,當累積的樹脂濃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這部分就變?yōu)槌料?。從中可以看到,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tài)凝聚物,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結為塊,因比重大而入水能沉,故稱“沉香”。
沉香可供細工用材及熏香料,也可入藥,是一種中藥材。沉香的香品高雅,由于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古時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都可以形成沉香,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
沉香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qū),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地,我國的沉香則來自海南島、臺灣、廣東、廣西,不過原始沉香在中國已基本沒有產量了。即使在越南,上等的沉香產量每年也就20多公斤,供求失衡的狀況可見一斑。
沉香藏品價不菲
沉香被人們重視已有3000多年歷史,因產量稀少而價格昂貴。我國宋代沉香的價格就已很高,上好的沉香在當時就已現(xiàn)“一兩沉香一兩金”的說法。盡管近年黃金價格也不斷上揚,但與近幾年沉香價格的暴漲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因為極品級的沉香價格早已高出黃金的百倍之上。
沉香雖然不是木材,但其外觀酷似木材,因此古代就有人將之稱為沉香木,并列為高檔“木料”。在明清兩代,沉香木屬于高級御用木料,也是工藝品最上乘的原料。目前流傳下來的不少工藝品和文房器具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明代和清代的作品,元代及此前朝代的沉香工藝品較為少見。鑒于沉香需要年復一年乃至幾百年的風吹雨打,經歷沉淀后才最終成型,因此大多數(shù)沉香幾乎都是小塊材料,很難見到大塊或是數(shù)公斤以上的材料。也正因為如此,沉香物件多限于珠串、筆筒或佛像之類的小件工藝品。在古玩市場上,此類物件被歸為雜件,受重視程度較低,加之價格高昂,與其他木制工藝品相比性價比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被收藏者所重視。
不過,沉香木非常適合制作工藝精細的各類雕刻物件和文房器具,其工藝要求頗高,雕琢之后非常細膩,在欣賞性方面遠勝木材雕件,而越是年代久遠的奇楠質地也就更加溫潤,進而影響到市場價值的提升。所以,有些沉香木在過去的10年間價格由每公斤萬元飆升至了如今的每克萬元并不為奇,這里面除了產量極為稀缺的原因外,存量不大和欣賞價值高等因素同樣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