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承亮 吳志勇
摘要:文章分析了運動技術遷移理論在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中的運用。針對部分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存在周期長、組織困難、教學效果差等問題,在訓練中運用運動技術遷移理論能使隊員更快地掌握龍舟劃槳技術,便于教練組織訓練,提升訓練效果。作者著重介紹了兩個針對龍舟劃槳技術訓練的運動技術遷移訓練動作,希望能給予整體實力較弱且缺少經濟支持的高校龍舟隊以啟示,進而促進龍舟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
關鍵詞:運動技能遷移理論;龍舟劃槳技術;運動技能遷移訓練
1運動技能遷移理論的概念及組成
遷移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理論之一,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在體育領域,主要研究的是運動技能遷移在教學和訓練方面的應用。運動技能遷移是指已經掌握的動作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影響,分為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正遷移是指已經掌握的技能對新技能的掌握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例如,小步跑、高抬腿、跨步跑等訓練動作的練習,能促使運動員對100米項目中單腿支撐與騰空交替、蹬與擺緊密結合、動作協(xié)調等技術動作更快地掌握。負遷移是指已經形成的技能對新技能的掌握產生了消極影響,即妨礙新技能的獲得。例如,掌握羽毛球手腕爆發(fā)力擊球技術后,再學習網(wǎng)球擊球技術時就會產生阻礙作用。零遷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與經驗不會對新技能的掌握產生影響。例如,已掌握的籃球運球技術不會對學習足球運球技術產生任何影響。
2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中運用運動遷移理論需要考慮的因素
2.1影響運動技能遷移的因素
影響運動技能遷移的因素包含三個方面:兩種運動技能的相似度對于運動技能遷移的影響;先學的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對于新學運動技能遷移的影響;對運動經驗教訓的分析總結能力對于運動技能遷移的影響。
2.2龍舟劃槳技術的特點
龍舟運動是一項典型的水上運動,與陸地運動相比,由人、槳、船三方面組成的動力學系統(tǒng)的力學傳遞原理和能量轉化的過程非常復雜。龍舟劃槳技術是一個連續(xù)、重復進行的周期性運動過程,劃槳技術動作由插槳、拉槳、出槳、回槳四個部分組成。運動員劃槳時的發(fā)力順序是由腿到軀干再到上肢。最先發(fā)力的部位是腳,龍舟運動員劃槳時腳用力蹬船艙隔板,通過船艙隔板的反作用力把力量傳遞到腿部,再經過髖部、腰腹部、背部和肩部傳遞到手臂,最后通過各部位一起配合用力向后快速拉漿。
龍舟劃槳技術的特點導致與其動作模式相似的運動技能較少,且對于高校龍舟隊隊員來說,接觸與龍舟運動類似的賽艇、皮劃艇運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在進行龍舟運動技能遷移訓練時要考慮龍舟劃槳技術動作的特點,所選擇的運動技術遷移訓練動作要與龍舟劃槳技術動作有很高的相似度。
3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的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3.1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現(xiàn)狀
高校龍舟隊的隊員組成有四個特點:一是隊員為大一到大四各學年段的學生,各學年段的培養(yǎng)計劃不同;二是隊員的課程安排各不相同;三是隊員的身體素質存在較大差異;四是隊員參加龍舟隊的目標不同。針對以上特點,部分有充足隊伍訓練經費的高校將龍舟隊員安排在地方的龍舟俱樂部中,讓隊員跟隨職業(yè)隊伍進行專業(yè)的龍舟技術訓練;也有高校與龍舟俱樂部合作,龍舟俱樂部幫其培養(yǎng)龍舟隊員,培養(yǎng)出來的隊員既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也能代表俱樂部參加比賽;還有高校聘請龍舟職業(yè)隊員為教練,帶領龍舟隊員訓練;更多的高校則采用自主帶隊訓練的方式,龍舟劃槳技術由學校教師帶練或由老隊員帶練。
3.2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存在的問題
3.2.1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的時間長
由大一至大四的學生組成的高校龍舟隊,每年必然存在新老隊員更替的現(xiàn)象。新隊員的加入、老隊員的退隊,使得整個龍舟隊的競技實力下降。因此,新隊員盡快掌握龍舟劃槳技術是這一年高校龍舟隊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但龍舟劃槳技術較為復雜,并且大多數(shù)新隊員在以往的生活中沒有做過與龍舟劃槳技術類似軌跡的動作,使得新隊員掌握龍舟劃槳技術的時間變長。
3.2.2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的組織難
水上運動因為場地、天氣、環(huán)境限制的原因,相較于地上運動更難組織訓練。除此之外,如今不少高校還存在訓練場地缺乏的問題,從而限制了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的組織。以三峽大學為例,三峽大學周圍沒有便于龍舟隊訓練的安全的水域,且距離三峽大學最近的訓練場地有8.5公里的路程。這樣大大限制了三峽大學龍舟隊日常劃槳技術訓練的開展,使得三峽大學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頻率、訓練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3.2.3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的效果差
不少高校龍舟隊的教練并非專業(yè)水上運動員或學習水上運動項目出身,大多是由田徑、籃球、足球等專業(yè)轉項而來。這些教師并未系統(tǒng)學習過專業(yè)的龍舟技術,對于龍舟專業(yè)訓練方面的知識還有所欠缺。對于劃槳技術動作的教學、講解更多為經驗教學、模仿教學,且對于隊員在學習時存在的如插槳入水角度過小、插水用力過大、拉槳發(fā)力過早、拉槳發(fā)力錯誤、出槳撩水、回槳手臂僵硬、劃槳節(jié)奏錯誤等問題并不能第一時間指出,使隊員在調整錯誤技術動作的問題上花費了更多時間。
4高校龍舟隊劃槳技術訓練中運動遷移理論的應用價值
4.1使新隊員更快地掌握龍舟劃槳技術
新隊員掌握劃槳技術需要很長的時間,但進行運動技術遷移訓練能使龍舟隊員更快地掌握龍舟劃槳技術。以武漢商學院龍舟訓練時間安排為例,2023年7月3日,武漢商學院參加湖北省龍舟公開賽(湖北仙桃),其龍舟隊員大部分是2022年入學的大一新生,沒有接觸過龍舟運動。因此,武漢商學院從3月就開始對新隊員進行訓練。3個月的時間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幾乎占據(jù)了一個學期,且南方每年年初至少有3個月低溫天氣,寒冷的水域環(huán)境很難開展龍舟訓練。因此,武漢商學院在冬季進行運動技術遷移訓練,到3月天氣轉暖后,再進行水上訓練,這樣該校龍舟隊的新隊員在訓練中則會得到運動技術遷移訓練中的正遷移,這使得新隊員能更快地掌握劃槳技術。
4.2使龍舟劃槳技術訓練更便于組織
針對組織訓練難的問題,如果合理運用運動遷移原理,通過陸地上的運動訓練形成對龍舟劃槳技術的正遷移,那么高校龍舟劃槳技術訓練的組織就更加容易。首先,陸地上的運動訓練便于教練員的組織開展,且能充分運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以提高技術訓練的訓練量與訓練頻率。其次,陸地上訓練不易受環(huán)境、天氣的影響,根據(jù)天氣變化,可以調整室內或室外訓練,合理利用了賽前的訓練時間,使得龍舟隊的訓練更為連貫。最后,陸地上的運動技能遷移訓練對于周邊沒有較好水域環(huán)境的高校來說,對其龍舟隊員進行劃槳技術訓練更加有利。這類高校龍舟隊可以利用周一至周五的課余時間進行運動技能遷移訓練,然后在時間充裕的周六、周日前往訓練水域進行水上劃槳技術訓練,將運動遷移訓練中掌握的動作軌跡和發(fā)力順序,在水上訓練時進行感悟和轉化,形成對劃槳技術的正遷移。這樣做能緩解這類高校龍舟劃槳技術訓練組織困難的問題。
4.3使龍舟劃槳技術訓練效果更好
運用運動技能遷移理論進行龍舟劃槳技術訓練,可以提升高校龍舟隊的龍舟劃槳技術訓練效果。高校龍舟隊教練員多為從事田徑、籃球、足球、健美操等項目的教師,各專項教師每學期都帶領各自專項班的學生參加專項競賽,有著充足的帶隊經驗。相較于水上運動訓練,他們對陸地上訓練的安排、訓練計劃的設定、訓練內容的選定等更為專業(yè),安排陸地上的龍舟劃槳技術遷移訓練對于他們來說更得心應手。
5運動技能遷移訓練的具體應用
龍舟劃槳技術動作是運動員通過自身力量對抗水的阻力并將力傳導為龍舟的動力,因此,龍舟運動是一種抗阻力運動。為了達成遷移訓練的正遷移效果,龍舟劃槳動作技術遷移訓練的設計,也應是抗阻力訓練,因此,根據(jù)龍舟劃槳技術的動作軌跡,依據(jù)動作性質設計如下兩個運動技能遷移訓練動作。
5.1健身房單臂劃船訓練
訓練性質:抗阻力訓練。訓練器材要求:多臺坐姿劃船機或龍門架、彈力帶,以及無靠背座椅。訓練動作要求:根據(jù)訓練的需要,使用劃船機訓練需要將V字握把改為單手拉環(huán)(龍門架需要將拉環(huán)高度調整與寬同高;彈力繩則需要將一端固定在與髖同高的固定物上),訓練時龍舟隊員需要采用龍舟運動的坐姿,以保證單臂坐姿劃船訓練與龍舟劃槳技術訓練有較高的相似度。訓練形式要求:龍舟隊中的鼓手在前喊口號模仿龍舟鼓點,劃手則按照口號進行統(tǒng)一的單臂劃船訓練。訓練量要求:由教練員按照訓練計劃安排。訓練目標:龍舟隊員爆發(fā)力、動作耐力的訓練,龍舟劃船技術發(fā)力順序、發(fā)力連貫性、發(fā)力節(jié)奏訓練。注意事項:開始訓練時配重不宜過大,重量要循序漸進地增加。
5.2彈力帶坐姿劃船抗阻力訓練
訓練性質:抗阻力訓練。訓練器材要求:12根彈力繩、12把木槳、12個無靠背座椅。將彈力帶的一端系在木漿上,另一端系在欄桿、柵欄等固定物上,并擺好無靠背座椅。訓練動作要求:與龍舟劃槳技術完全一致。訓練形式要求:龍舟隊中的鼓手在前喊口號模仿龍舟鼓點,劃手則按照口號進行統(tǒng)一的彈力帶坐姿劃船抗阻力訓練;訓練量要求:由教練員按照訓練計劃安排。訓練目標:龍舟劃船技術發(fā)力順序、發(fā)力連貫性、發(fā)力節(jié)奏訓練,以及整個隊伍的節(jié)奏。注意事項: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隊員劃槳技術動作的錯誤。
6結語
在高校龍舟隊龍舟劃槳技術訓練中運用運動技能遷移原理,能幫助高校龍舟隊緩解龍舟技術訓練時組織難、周期長、效果差的問題,且執(zhí)行難度不高,能被大部分高校龍舟隊所接受。這將促進龍舟運動在高校中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后備力量,實現(xiàn)國內龍舟運動的發(fā)展與傳承。當然,現(xiàn)實中運動技能遷移原理只能滿足部分高校龍舟隊需求,有經濟條件的高校可以進行長期的、專業(yè)的水上龍舟劃槳技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