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百慧
摘 要: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集體創(chuàng)造的精神結晶,產生于人民群眾日常的生產生活,舞蹈動作千姿百態(tài),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受到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的積極影響,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xiàn)出持續(xù)增長趨勢,人們對于藝術境界、精神生活有著個性化追求。而民間舞蹈表演作為人們日常鑒賞內容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應巧妙應用舞蹈技巧,關注情感與形式、意境與形式、形象與形式、舞蹈與文化的融合,使舞蹈形象與文化內涵協(xié)調統(tǒng)一,將民間舞蹈的藝術魅力借助肢體動作直觀地展示出來。分析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應用價值,從不同方面深入探討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應用實踐。
關鍵詞:民間舞蹈;舞蹈技巧;傳統(tǒng)文化
舞蹈是通過有節(jié)奏的肢體動作和造型進行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屬于無聲的符號語言。民間舞蹈是在各族人民長期生產生活中演變而來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可以說是記錄我國歷史發(fā)展的載體,其中凝結著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民族精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為了使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更加豐富、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很多舞者嘗試從當地風俗習慣以及傳統(tǒng)藝術中提煉精髓,并將其轉化為技巧動作,創(chuàng)造出具有變化的動作形態(tài),大大增強了舞蹈表演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一、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
應用價值
(一)提升表演效果
民間舞蹈源自各民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在長期的演變、發(fā)展進程中,其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藝術特征更加鮮明,今天的民間舞蹈已經成為展示審美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精神的象征,在表演過程中能夠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將舞蹈技巧融入民間舞蹈表演,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舞蹈表演效果,賦予表演靈性和活力,使觀眾充分了解民間舞的風格特點,間接領悟到舞蹈作品的深刻內涵及藝術魅力[1]。例如,蒙古族民間舞蹈《頂碗舞》就體現(xiàn)出舞蹈技巧對于提升舞蹈表演效果的重要性,在表演開始時,舞者緩緩伸展四肢,將四個空碗舉過頭頂,然后旋轉起來。這樣的舞蹈動作既有難度又不失高雅,能夠很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隨后舞者回歸到隊形中呈跪坐姿勢,同時聳動雙肩并橫向移動,將女性特有的柔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完美地詮釋出蒙古族民間舞蹈的特色。在民間舞蹈表演過程中,融合多樣化的舞蹈技巧,不僅展現(xiàn)出舞者高超的舞技,還能使舞蹈具備較強的觀賞性,體現(xiàn)出民間舞蹈的獨特內涵。
(二)傳遞舞蹈情感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抒發(fā)情感、傳遞情感的載體,自遠古時代起,人們便將舞蹈作為溝通情感、抒發(fā)情感的手段。民間舞蹈有著顯著的地域特征,彰顯了各個地區(qū)及民族的文化特色,需要舞者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動作神態(tài)客觀地將情感傳遞給觀眾。而舞蹈技巧的應用有助于增強情感傳遞的準確性,并且,隨著技巧的變化,所傳遞的情感也會有所不同,能夠有效地調動觀眾情緒,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梢哉f,舞蹈技巧是舞者對舞蹈作品理解以及內在情感的外化,觀眾通過舞者展示的舞蹈技巧,能夠窺見其內心的情感波動,同時舞者也能通過舞蹈技巧將觀眾的情緒帶入舞蹈作品的意境中[2]。以《小伙·四弦·馬纓花》舞蹈作品為例,其綜合應用了小翻、搶臉等多種舞蹈技巧,讓舞蹈表演的情緒更加飽滿,大大增強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從表演效果的視角分析,如果民間舞蹈演員僅應用一種舞蹈技巧,那么其很難將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觀眾,因為情感是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情緒體驗,難以用語言形容,所以只有通過舞蹈技巧的綜合應用,才能塑造出生動立體的舞蹈形象,讓觀眾間接感受到舞蹈作品的主旨思想及情感內涵。很多舞者表演到作品的高潮時,都會選擇使用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技巧,一是為了讓舞蹈表演更具視覺沖擊力,二是為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
(三)展示舞蹈特色
在民間舞蹈長期傳承、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一直高度重視審美特征、獨特風格的展示,這就要求廣大舞蹈創(chuàng)編者應有意識地將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化的民族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中,努力將舞蹈作品塑造為本民族經典的藝術符號。舞蹈技巧是舞蹈表演的精髓,也是體現(xiàn)民間舞蹈藝術特征的要素,當觀眾看到某個技巧動作時,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對應的民族及其舞蹈,進而領略到該民族的文化魅力和人文風情,這便是舞蹈技巧應用的現(xiàn)實意義[3]。以蒙古族民間舞蹈為例,技巧動作包括折腿、前蹲、落肩、甩肩等,與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民族文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人們在看到技巧動作時,就會聯(lián)想到蒙古族舞蹈,進而領略到“一川草色青裊裊”的草原風情。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技巧動作主要有點顫、繞腕、波浪手、上舉位等,充分體現(xiàn)出維吾爾族人民熱情豪放、激情四射的性格特點。其舞蹈的技巧既有動又有靜,還有各種旋轉動作,民族特色十分鮮明。除此之外,民間舞蹈技巧的民族特色還會通過道具體現(xiàn)出來,比如朝鮮族舞的長鼓、傣族舞的油紙傘、新疆舞的鈴鼓、藏族舞的哈達等。
二、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
應用實踐
(一)情感與形式融合
在民間舞蹈表演過程中,應用復雜的技巧動作進行情感表達,可以很好地引發(fā)觀眾情感共鳴,比如喜悅時的旋轉跳躍、悲憤時的原地旋轉,配合劇情精巧構思和表演劇情,都可以間接實現(xiàn)主旨思想、情感內涵的傳達,激發(fā)觀眾潛在的情感意識,使之陷入深刻思考。以江南扇舞為例,在古代,折扇往往用于傳遞信息或者作為信物,因此該舞蹈作品旨在表達江南女子對才子仰慕、愛慕卻難以言表的特殊情感,是形態(tài)與情感的完美融合。舞者借助唯美輕盈的舞蹈動作,比如輕盈行走、舞動折扇等,將江南女子性格羞澀的生動形象演繹出來,并將觀眾的情緒帶入營造出的深墻黑瓦的意境,讓舞蹈表演充滿古老神秘的氣息,使觀眾不由地感嘆江南女子之溫婉、江南景色之秀美[4]。再如,《乳香飄》這一民間舞蹈的情感與形式融合也十分巧妙,舞者分別利用自己的胸部、額頭、手臂完成頂碗動作,相比于傳統(tǒng)的頭部頂碗,技巧動作的難度更高,通過大膽的身體動作、情感的真實表達,與表演意境進行深度融合,激發(fā)出舞蹈藝術的生命力,為觀眾呈上一場令人陶醉的視覺盛宴。在民間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技巧的合理應用是實現(xiàn)形式與情感融合的先決條件,舞者以高超的技巧配合動作走位、身體律動、面部表情,有邏輯地化身為人物,將舞蹈意義傳達給觀眾,使舞蹈作品得到升華。
(二)意境與形式的融合
在民間舞蹈表演過程中,情感傳遞是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主要目的在于將觀眾帶入舞蹈情境,使其身臨其境地觀看、感受。相比于繪畫、詩歌等藝術形式,舞蹈雖然與之表現(xiàn)形式截然不同,但同樣非常強調意境呈現(xiàn),可以說舞蹈表演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意境與形式融合效果的影響。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應用,有助于深化舞蹈形象、營造良好的氛圍,切實增強舞蹈表演的藝術感染力、視覺沖擊力,引領觀眾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去感同身受,進一步優(yōu)化情感傳遞效果[5]。以翡翠鳥舞為例,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該舞蹈作品以隱晦的形式來表現(xiàn)民族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翡翠鳥性情十分溫和,受到當地人們的深深喜愛,并將它視為吉祥的象征,因此在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之際,當地人們就會齊聚在一起觀賞翡翠鳥舞。表演者需要鉆入道具內,兩手分執(zhí)或勾住鳥頭、眼、嘴、翅膀操縱桿,舞蹈表演中融合了鳥類的很多生活動作,如飛、轉、翻等,通過跳動前進、挪騰,充分展現(xiàn)踢腿、甩脖、嘴叮、爪抓進退自如的格式。在舞蹈表演結束之后,表演者還會扒下一根鳥的羽毛送給現(xiàn)場觀眾,表示祝福人丁興旺。該舞蹈表演展示了人文風情,地域特色鮮明,完美融合了翡翠鳥的形態(tài)與動作,真正實現(xiàn)了形式與意境的高度統(tǒng)一。再如,朝鮮族民間舞蹈《長白瀑布》以扇子為道具,采用慢板、快板、慢板的樂曲節(jié)奏,同時舞蹈結構也跟隨樂曲節(jié)奏進行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變化,最終又回歸到靜態(tài),進入快板的高潮部分,舞者則恰當地應用了拋、甩、抖、轉等技巧,仿佛長白山奔騰而下的瀑布就在眼前一般。舞蹈技巧與樂曲意境高度貼合,營造出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藝術境界。
(三)形象與形式的融合
民間舞蹈不僅僅是舞蹈類型的一種,多數情況下還可以作為舞者宣泄情緒、表達情感的載體,具有娛樂他人、自娛自樂的作用。舞蹈是基于情緒脫離出來的藝術形式,可以帶給人良好的審美體驗。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長期傳承、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為了避免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發(fā)生偏離,演變?yōu)槭唛w的舞蹈表演藝術,必須注重生動舞蹈形象的塑造,特別是生動細膩的形象,往往蘊含著美好寓意,通過人物與情境的完美融合,順利實現(xiàn)形象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6]。以朝鮮族民間舞蹈為例,其是一種形象化的舞蹈作品,著重呈現(xiàn)了近代朝鮮族祭祀的場景。舞蹈表演以人體向上或者蹦跳動作為基本特征,象征著人與天的結合,舞蹈形象十分生動立體,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別開生面且具有觀賞價值的朝鮮祭祀活動。再如,傣族民間舞蹈作品《雀之靈》將孔雀進行擬人化演繹,與常規(guī)傣族孔雀舞有著較大差異,創(chuàng)作者對舞蹈作品內涵有著嚴格要求。舞者每一個動作神態(tài)均體現(xiàn)出孔雀展翅飛翔、迎風挺立、跳躍旋轉等形態(tài)特點,是靈與肉的完美交融。舞者將手臂酥軟無骨般的顫動作為基本技巧,再加上柔嫩的腰肢、靈活的手指、輕盈的雙腳,雖纖細柔美,卻能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使高傲的孔雀形象立體生動,實現(xiàn)了形象與形式的融合。
(四)舞蹈與文化的融合
民間舞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背景下,除了對民間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外,還必須認真做好傳承、傳播的工作,如今我國諸多地區(qū)的民間舞蹈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社會各界加大了對其的保護力度。在表演民間舞蹈的過程中,除了應用技巧動作,還需要有意識地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此來適應時代發(fā)展下人們不斷提高的審美要求,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示出來,使人們在觀賞民間舞蹈的同時,逐步深化對民間舞蹈、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7]。不僅如此,民間舞蹈有著較強的藝術鑒賞性,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緊密相關,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每個地區(qū)及民族的民間舞蹈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常用的舞蹈技巧動作也截然不同,需要舞者在日常練習和表演的過程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從中提煉文化元素,并將其合理地融入舞蹈技巧,切實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民間舞蹈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讓舞蹈表演深入人心。
三、結語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不同民族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也導致民間舞蹈與正確的發(fā)展方向相偏離,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被削弱,發(fā)展延續(xù)受到一定限制。為了繼續(xù)傳承、創(chuàng)新民間舞蹈,使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有效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加強舞蹈技巧動作的研究,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提煉元素,將其合理應用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給觀眾帶去絕美的視覺盛宴?;诖耍枵邞獓L試將情感與形式、意境與形式、形象與形式、舞蹈與文化進行融合,以此來提升表演效果、傳遞舞蹈情感、展示舞蹈特色,不斷增強民間舞蹈的藝術影響力,為民間舞蹈的傳承、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蘇璟宇.淺談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12):71-72.
[2]蘇納.基于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表演中的實踐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1(2):149-150.
[3]平原,懷啟銘.淺析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技術技巧的重要作用[J].現(xiàn)代交際,2019(4):132,131.
[4]韓波.淺析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J].中國文藝家,2018(9):47.
[5]何燕利.淺析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意義[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8):64.
[6]龔慕凡.關于民間舞蹈表演中民間舞技術技巧的運用分析[J].林區(qū)教學,2016(4):107-108.
[7]賈芳.“技術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運用[J].大舞臺,2014(10):191-192.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