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年志愿服務的困境及解決路徑研究

      2023-12-27 04:04:05郅玉玲余曉繪
      城市觀察 2023年6期

      郅玉玲 余曉繪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市居家養(yǎng)老服務資源‘四維一體整合模式研究”(20BSH016)成果。

      摘要:發(fā)展老年志愿服務對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fā)、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多類型需求、整合居家養(yǎng)老服務資源、完善老年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依據(jù)對浙江省799名老年志愿者的問卷調查資料,結合對9名老年志愿者和2名社區(qū)工作人員的定性訪談資料,采用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定量與定性結合考察了影響老年志愿服務的主要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家人支持、技能培訓、組織獎勵對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務參與滿意度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婚姻和健康狀態(tài)對老年人的參與滿意度有明顯促進作用,參加過法制宣傳志愿服務、接受過志愿服務知識培訓或技能培訓的老年人對培訓的認可度相對較高。

      關鍵詞:老年志愿服務;老年人力資源;居家養(yǎng)老服務資源;老年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 C915? ?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3.06.004

      截至2022年末,我國總人口達14.11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shù)量為2.8億人,占總人口的19.8%[1]。預計到205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shù)量將達到峰值5.2億人,占比超過40.0%,我國將邁入超老齡社會[2]。2002年,“積極老齡化”被寫入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的《政治宣言》,強調應將人口老齡化從社會經(jīng)濟的壓力轉變?yōu)榭沙掷m(xù)發(fā)展的動力。從理論層面看,“積極老齡化既融入了公正與平等、權利與尊嚴、全生命周期等有關老齡化社會的國際共識,亦凸顯了積極看待老齡社會、老年人和老年生活的中國智慧”[3]。從實踐層面看,“積極老齡觀始終是貫穿黨的老齡工作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內核,其將老年群體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積極力量的積極立場”[4]。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層次多類型的,既有老有所養(yǎng)的需求,也有老有所為的需求。開展老年志愿服務對于充分開發(fā)老年人力資源、滿足老年人需求、整合居家養(yǎng)老服務資源、完善老年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劃分年齡類型最常用的指標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的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將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60歲作為老年人口起點年齡。我國以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0%及以上作為“老年型”國家的標準,據(jù)此標準,我國在1999年已經(jīng)成為老年型國家[5]。本研究所指老年志愿服務是指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基于社區(qū)平臺,不以獲取物質報酬為目的,以利他服務為主要內容,合理利用自身資源,自愿提供志愿服務的公益行為。

      一、相關研究進展

      國內外學者關于老年志愿服務的研究主要從概念定義、行為動機、影響因素等方面展開。

      在概念定義上,段世江認為老年志愿者的組織類型包含自由、定向和有組織的志愿者活動類型,老年志愿服務的組織重視程度不及青年志愿服務,應建立導向型政策體系,為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提供保障[6]。

      在行為動機上,威爾遜(John Wilson)等認為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主要是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影響[7]。段世江等認為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包括轉變社會角色、實現(xiàn)人生價值、建立良好的人際網(wǎng)絡和承擔社會責任等多元性的動機[8]。宋娟和楊超認為,通過志愿服務可以讓老年志愿者意識到自己所發(fā)揮的作用,看到自身的價值感,既豐富了晚年生活,又加深了對志愿精神的理解[9]。

      在影響因素上,張娜認為影響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主要有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與社區(qū)人員互動等因素,根據(jù)這些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機制和外部環(huán)境的支持,調動老年志愿者的積極性[10]。丁志宏等認為影響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務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經(jīng)濟、婚姻、身體狀況、個人教育等[11]。李翌萱認為年齡、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和健康水平均能影響到老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12]。菲舍爾(Lucy Rose Fischer)等認為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受到年齡及身體狀態(tài)的影響,即年齡越大參與率越低,身體素質越好越愿意參與志愿活動[13]??藏悹枺⊿usan Maizel Chambré)認為已婚者更有機會從事志愿活動,婚姻關系中通過雙方網(wǎng)絡關系擴展交往面,老年夫妻互相影響促進參與志愿活動[14]。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關于老年志愿服務的研究主要從宏觀層面展開,諸如老年志愿服務的概念界定、行為動機和影響因素等,中觀層面研究相對較少。在現(xiàn)有研究中,缺乏從老年志愿者自身出發(fā),關注老年志愿者需求。所以本研究有針對性地從個人、社區(qū)、政府層面提出老年志愿服務面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對策建議,以期推動老年志愿服務持續(xù)發(fā)展。本研究將重點探討以下三個問題:(1)老年志愿者的特征;(2)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滿意度的影響因素;(3)老年人對志愿服務培訓認可度的影響因素。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訪談法對浙江省老年志愿服務的困境及解決路徑進行研究。

      1.運用定量分析法,對老年志愿服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調查法是量化研究方法,它的特點是“運用概率抽樣方法抽取樣本或者針對總體的所有個體,采用問卷調查或登記表的方式收集資料,并在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把調查結論推論到樣本所在的總體”[15]。對老年志愿者的社會文化特征進行描述性分析,對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和老年人對志愿服務培訓認可度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索性分析。

      2.運用定性訪談法,對老年志愿者和社區(qū)工作人員進行訪談。主要對兩類對象進行訪談:一是對老年志愿者進行深度訪談,二是對社區(qū)工作人員進行訪談。

      三、老年志愿服務的現(xiàn)狀、

      困境及影響因素分析

      浙江省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的省份,也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qū)。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課題組用定量問卷調查和定性提綱訪談結合的方式對城市社區(qū)老年志愿者進行調查。整個調查實發(fā)問卷800份,收回有效問卷799份,有效回收率為99.8%。定性訪談主要對象包括9名老年志愿者和2名社區(qū)工作人員。

      (一)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者中,男性有291人,女性有508人,女性老年志愿者是男性老年志愿者人數(shù)的1.75倍。其中,60~69歲的占61.2%,70~79歲的占35.8%,80歲及以上者占3%,可以看出,低齡老人比例較大(表1)。

      被調查者學歷以初中、高中為主。其中,從未上過學的占17%,小學文化程度的占29.7%,初中文化程度占30.7%,高中中專職高文化程度占18.5%,專科文化程度占2.8%,大學本科及以上占1.3%(表2)。

      被調查的老年志愿者大部分身體較為健康。其中,身體健康的占20.4%,身體較為健康的占42.6%,身體一般健康的占31.2%,身體健康狀態(tài)比較差的占5.4%。可以看出,大部分志愿者在身體健康狀況尚可的狀況下參與志愿服務,融入社會,發(fā)揮自身價值(表3)。

      (二)老年志愿者的特征

      老年人在志愿服務中利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人生智慧、較充裕的閑暇時間,扮演老年志愿者角色,服務他人、奉獻社會,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老年志愿者具有如下特征:

      1.持續(xù)服務的熱情高

      (1)參與度高。老年志愿者閑暇時間較多,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退休后不工作的男性比例為34.8%,退休后不工作的女性比例為65.2%;退休后從事半職工作的男性比例為39.9%,退休后從事半職工作的女性比例為60.1%;退休后從事全職工作的男性比例為56.5%,退休后從事全職工作的女性比例為43.5%??梢钥闯觯蟛糠掷夏耆送诵莺箝e暇時間較多,他們通過參與志愿活動,實現(xiàn)自身的社會價值。

      (2)滿意度高。調查發(fā)現(xiàn),50.3%的老年志愿者對于參加的志愿服務活動表示非常滿意,36.9%的被調查者對參與志愿服務工作表示比較滿意,對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滿意度表示一般的占總數(shù)的11.4%,對參與志愿服務工作表示不太滿意的占1.3%,對參與志愿服務工作表示非常不滿的只有0.1%。

      (3)持久參與性高。持續(xù)參與年份可以顯示出社區(qū)老年志愿者服務的持久性。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9.3%的老人持續(xù)參與志愿服務5年以上,參與志愿服務1年以下的占38.4%,1~3年的占39.2%,3~5年的占13.1%(表4)。調查發(fā)現(xiàn),有的老人在步入老年期之前就在閑暇時間參與志愿服務。老年人的社會價值在老年階段依然繼續(xù)保存,這為發(fā)展老年人力資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jù)和支撐。

      (4)渴望志愿服務獎勵。調查結果顯示,41.7%的老年人在參與志愿服務時獲得了物質獎勵(表5)。在實地訪談中,大部分老年人比較期望有紀念性價值的獎勵,他們覺得現(xiàn)在身體健康可以幫助他人,在以后自己身體功能衰退時,社區(qū)會同樣組織志愿者給予幫助。這種互惠互助的方式類似于香港的義工在時間銀行里存下志愿時間,日后需要時獲得其他義工的日常幫助。老年志愿者渴望獲得組織表彰。組織表彰是精神激勵,與老年志愿者需要尊重、自我實現(xiàn)有關。他們期待通過自己的行為證明,老年人對社會是有價值的,是社區(qū)服務領域重要的人力資源。而表彰作為一種積極、正面的社會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老年人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志愿服務的老人,其服務的熱情以及服務的意愿并未降低。交叉統(tǒng)計顯示,持續(xù)參加志愿服務的老年志愿者一般都能獲得較高的正向情感體驗。社會老年學的活動理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以確證?;顒永碚摷僭O,老人的自我認同、生活滿意程度,皆與活動參與有關;活動參與有助于老人對自我角色的認同,可以相對長久地保持身心健康,而這種努力可以通過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以志愿者的角色取代原先的勞動者角色而實現(xiàn)。

      2.多元性的參與動機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老年志愿者的參與動機表現(xiàn)為多元性特征。按照參與動機的頻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幫助他人、身心愉悅、實現(xiàn)社會價值、結交新朋友、學習知識、學習新技能、學習使用高科技產(chǎn)品。老年人個人及家庭條件不同,人生經(jīng)歷不同,內心的想法也不同。多元性的參與動機激勵老年志愿者長期、持續(xù)參與志愿服務,在化解社會矛盾、推進社會融合等方面發(fā)揮作用。

      3.多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

      在調查老年人曾經(jīng)參與過的志愿服務活動類型時發(fā)現(xiàn),老年志愿服務類型按參與人數(shù)從多到少排列依次為:環(huán)境整治、文明勸導、治安巡邏、法制宣傳、慈善倡導、管理工作、醫(yī)療幫助。大部分人更愿意參加社區(qū)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活動。對于在交通道口治安巡邏,由于家里人怕不安全,所以比例并不高。同時,有些曾經(jīng)從事醫(yī)療行業(yè)的老年人,很樂意運用自身所學服務大家。不同的志愿服務活動對參與老年人的知識和技能有不同需要。有的老人因為文化程度、健康狀況、日常服務技能等條件制約,較少參與專業(yè)服務類志愿活動。

      4.注重培訓學習

      調查發(fā)現(xiàn),有50.7%的老年志愿者參與過知識培訓,還有將近半數(shù)調查者沒有參加培訓(表6)。85.7%的老年志愿者認為有必要參與技能培訓,這表明老年志愿者更想通過學習一些技能以更大化體現(xiàn)自身的社會價值。同時,老年志愿者對志愿服務中需要注意的知識非常感興趣。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參加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不僅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老齡化,還有助于他們個人資源的效用最大化,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三)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的自變量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健康狀況、已參與志愿服務年數(shù)、均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長、是否得到過組織獎勵、是否接受過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家人是否支持等具體指標,選擇“是否非常滿意”“是否滿意”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以下發(fā)現(xiàn):

      1.家人支持、技能培訓、組織獎勵對老年人參與滿意度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如表7所示,對于家人的態(tài)度是“一般”“不太支持”或“反對”等情況,家庭支持(包括非常支持、比較支持)可使老年人對現(xiàn)在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感到滿意的可能性提升13.9倍。如表8所示,對于家人的態(tài)度是“一般”“不太支持”或“反對”等情況,家庭支持(包括非常支持、比較支持)可使老年人對現(xiàn)在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感到非常滿意的可能性提升8.8倍。由此可見,家庭支持是對老年人的參與滿意度提升作用最大的因素。老年志愿服務組織如果要提升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滿意度,需要重視與老年人家人之間的溝通互動,爭取獲得老年人家人的更大支持。

      相對于沒有接受過志愿服務技能培訓的情況,接受過技能培訓可使老年人對現(xiàn)在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感到非常滿意的可能性提升2.7倍。這表明老年志愿服務組織在致力于提升老年人參與滿意度的過程中,加大志愿服務技能培訓是十分必要的。模型中“知識培訓”的影響并不顯著,說明老年志愿服務活動中技能培訓比知識培訓更為見效。

      如表7和表8所示,得到過組織獎勵可使老年人對現(xiàn)在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感到非常滿意的可能性提升71%,得到過組織獎勵可使老年人感到滿意的可能性提升86%。這表明老年志愿服務組織在致力于提升老年人參與滿意度的過程中,應重視對積極參與的老年人予以適當獎勵。

      2.已婚和處于健康狀態(tài)對老年人的參與滿意度有明顯促進作用,非在婚和處于非完全健康狀態(tài)老年人的參與滿意度需更加關注

      如表7和表8所示,相對于健康狀況為一般、比較差或非常差的情況,非常健康和較為健康的老年人對現(xiàn)在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感到非常滿意的可能性高出1.8倍,感到滿意的可能性高出1.9倍。可見,健康狀況是影響老年人志愿服務參與滿意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時,對于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年人,現(xiàn)有的志愿服務活動可能并不適合于他們的實際身體情況,“力不從心”可能是他們滿意度不高的內在原因。所以,組織開展“身體友好型”志愿服務活動值得相關組織探索和思考。

      相對于未婚、喪偶、離婚等婚姻狀態(tài)下的老年人,已婚狀態(tài)的老年人對現(xiàn)在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感到非常滿意的可能性高出82%,已婚狀態(tài)的老年人感到滿意的可能性高出78%。可見,與“已婚狀態(tài)下老年人的幸福感相對較高”等一般認識相一致,已婚狀態(tài)下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滿意度也相對較高。雖然這其中的內在影響機制還需進一步探索分析,但針對非在婚狀態(tài)老年人的參與滿意度相對不高的情況,組織開展適合于該群體的志愿服務活動值得相關組織實踐和思考。

      (四)老年人對志愿服務培訓認可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選擇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健康狀況、已參與志愿服務年數(shù)、均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長、是否得到過組織獎勵、是否接受過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參加過的志愿服務類型等因素為自變量,選擇“是否認為有必要接受志愿服務知識培訓”“是否認為有必要接受志愿服務技能培訓”為因變量 ,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以下發(fā)現(xiàn):

      1.參加過法制宣傳志愿服務的老年人對培訓的認可度相對較高,其余類型志愿服務的培訓需要更加重視

      如表9和表10所示,相比于沒有參加過法制宣傳志愿服務的老年人,參加過法制宣傳志愿服務的老年人認為有必要接受志愿服務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的可能性高出75.5%。這表明法制宣傳志愿服務的專業(yè)性相對較強,如果沒有接受相關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有可能無法開展這類專業(yè)性較強的法制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是否參加過其余類型的志愿服務與老年人對培訓的認可度之間沒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關系??梢姡斍捌溆囝愋偷闹驹阜蘸芸赡軟]有體現(xiàn)出較強的專業(yè)性,活動涉及面還比較膚淺,尚未凸顯培訓的重要性。實際上,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對志愿服務的效果和滿意度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環(huán)境整治、文明勸導、治安巡邏、計生宣傳、倡導慈善援助和社會資助、醫(yī)療幫助、志愿者管理工作等各種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都需要更加重視對志愿者的培訓。

      2.接受過志愿服務知識培訓或技能培訓的老年人對培訓的認可度相對較高,相關培訓應面向更多的老年人

      如表9和表10所示,相比于沒有接受過志愿服務知識培訓的老年人,參加過志愿服務知識培訓的老年人認為有必要接受志愿服務培訓的可能性高出99.3%。相比于沒有接受過志愿服務技能培訓的老年人,參加過志愿服務技能培訓的老年人認為有必要接受志愿服務培訓的可能性高出69.2%。這說明接受培訓的經(jīng)歷對培訓的認可度提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見,接受培訓對參加志愿服務具有十分明顯的幫助。但是,沒有接受過培訓的老年人無法體會到培訓的“好處”,故認為沒有必要接受相關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這是老年志愿服務組織工作中應該深刻認識到的問題。

      四、老年志愿服務發(fā)展路徑

      優(yōu)化老年志愿服務可以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社會倡導積極老齡化理念

      積極引導社會大眾樹立良好的老年生活理念,倡導老年友好型社會,即老年文化友好、老年環(huán)境友好、老年福利友好、老年社區(qū)友好、老年福利友好[16]。以“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目標,在積極老齡化理念引領下,各類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廣泛傳播老年志愿服務的價值,為老年人繼續(xù)創(chuàng)造生產(chǎn)性價值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老年志愿服務的覆蓋面相對較小,公眾的自覺介入需要引導。在現(xiàn)實社會中,老年人參與各類志愿服務的數(shù)量及比例都不高。志愿服務的各項工作還沒有成為人們社會參與的重要路徑,也沒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內容。這與人們的認識和理念不到位有關,更與社會現(xiàn)實因素制約相關。目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一方面,身體健康、有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精神、有較多閑暇時間和服務專業(yè)技能的老年人缺少志愿服務信息的獲知渠道和獲取路徑;另一方面,許多志愿服務活動缺少志愿者。建議政府牽頭,為參加志愿者服務的老年人提供信息共享。實現(xiàn)老年志愿服務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應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對老年志愿者實施注冊登記管理制度,規(guī)范老年志愿者的招募、登記、注冊、培訓、教育、激勵等工作。以數(shù)字新媒體、大數(shù)據(jù)技術為技術基礎,加強志愿網(wǎng)格的動員、服務工作演練。推動實現(xiàn)志愿服務學分、業(yè)績互認共享,在云端平臺完成需求對接、崗位發(fā)布、招募培訓、記錄管理、交流展示、評價激勵等工作。

      (二)完善老年志愿服務組織的結構布局

      老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必須組織起來,有計劃分類型進行志愿服務。培育老年志愿服務組織是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綜合項目,要進行整體規(guī)劃。發(fā)展規(guī)劃由政府制定,內含環(huán)境整治、文明勸導、治安巡邏、法制宣傳、慈善倡導、管理工作、醫(yī)療幫助等老年志愿服務組織的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和服務對象布局設計。多數(shù)老年志愿服務組織缺少稅收減免政策,沒有激勵機制,可以考慮有針對性地制定資金扶持、捐贈免稅、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chuàng)投等政策。根據(j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不同服務對象的不同需要、老年志愿服務組織的類型,政府在前一個年度負責編制下一個年度老年志愿服務組織設立的區(qū)域、行業(yè)導向目錄,對老年志愿服務組織進行扶持、引導。

      (三)健全老年志愿服務的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

      老年志愿服務除要求老年志愿服務者有服務熱情、愿意奉獻社會之外,還需要參加志愿服務的老年志愿者具備一定的醫(yī)學護理、心理服務、社會工作、社會保障、法律、公共管理、金融理財?shù)戎R。掌握這些知識需要進行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培訓。培訓涉及培訓資金的籌集、培訓師資的選拔等方面。專項培訓基金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基金,等等。培訓講師庫由教師、醫(yī)生、工程師等專業(yè)人員構成,專業(yè)人員的勞動報酬符合國家相關文件規(guī)定。在激勵機制方面,應制定符合老年心理特點、滿足老年人心理需要的激勵體系。需要給老年志愿者及老年志愿服務組織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多層次、多樣式的激勵措施。例如,對老年志愿者進行表彰、宣傳和獎勵,定期給予老年志愿者物質獎勵或者精神激勵;為老年志愿者設計并佩戴榮譽標志,設置豐富多彩的榮譽獎項;逐步建立并推廣志愿者服務儲蓄制度,例如志愿服務“時間銀行”“互助服務”“服務轉換”等有效形式,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其中?!皶r間銀行”是一種服務回饋、志愿激勵的互饋機制[17],志愿者可以根據(jù)其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優(yōu)先享受社會養(yǎng)老服務,并享有《志愿服務條例》規(guī)定的權利。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tǒng)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2023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302/t20230228_1919001.html,訪問日期:2023年8月22日。

      [2] 原新:《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xiàn)代化建設之路》[J],《人口研究》2022年第6期,第3-9頁。

      [3] 陸杰華:《長壽時代下的積極老齡觀:演進脈絡、內涵要義與實踐優(yōu)勢》[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第94-102頁。

      [4] 杜鵬、謝立黎、王煜霏:《中國共產(chǎn)黨老齡工作的思想與政策演變:百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J],《人口與經(jīng)濟 》2021年第5期,第1-12頁。

      [5] 郅玉玲:《和諧社會語境下的老齡問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頁。

      [6] 段世江:《我國城市老年志愿者活動的一般狀況》[J],《中國老年學》2012年第14期,第119-121頁。

      [7] John Wilson and Marc Musick, “Who Cares? Toward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Volunteer Work” [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5): 694-713.

      [8] 段世江、王鳳湘:《中國老年志愿者參與動機的質性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121-125頁。

      [9] 宋娟、楊超:《城市低齡老人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的激勵對策研究》[J],《社會與公益》2020年第6期,第43-46頁。

      [10] 張娜:《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志愿服務參與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5年第5期,第91-94頁。

      [11] 丁志宏、張嶺泉:《城市退休老人社會發(fā)展適應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蘭州學刊》2012年第1期,第119-122頁。

      [12] 李翌萱:《中國老年人志愿服務參與的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第164-171頁。

      [13] Lucy Rose Fischer, Daniel P. Mueller and Philip W. Cooper, “Older Volunteers: A Discussion of the Minnesota Senior Study” [J], Gerontologist, 1991, 31(2): 183-194.

      [14] Susan Maizel Chambré, “Is Volunteering a Substitute for Role Loss in Old Age? An Empirical Test of Activity Theory” [J], Gerontologist, 1984, 24(3): 292.

      [15] 仇立平:《社會研究方法》[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78頁。

      [16] 穆光宗、胡剛、穆昱含:《構建以養(yǎng)老安全為核心的老年友好型社會》[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第54-55頁。

      [17] 陳功:《“時間銀行”助力構建老齡社會治理新格局》[J],《國家治理》2021年第39期,第33-34頁。

      作者簡介:郅玉玲,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yè)智庫——浙江農林大學生態(tài)文明研究院研究員、浙江省鄉(xiāng)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余曉繪,南京易聯(lián)陽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數(shù)據(jù)分析師。

      責任編輯:盧小文

      安丘市| 葫芦岛市| 平南县| 鸡西市| 杭锦后旗| 阳朔县| 辽阳县| 昭觉县| 施秉县| 大关县| 郯城县| 鲁山县| 锡林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 舟山市| 华亭县| 驻马店市| 新绛县| 镇康县| 澄江县| 南川市| 紫云| 且末县| 阜宁县| 漳浦县| 大宁县| 阿图什市| 河南省| 来宾市| 靖边县| 江山市| 梓潼县| 盖州市| 万载县| 探索| 长白| 海安县| 静海县| 肥西县| 宕昌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