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昔”與“憶昔”:杜甫往事書寫的文學史意義

      2023-12-28 00:45:20傅紹良
      杜甫研究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開元杜甫書寫

      傅紹良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雹佟蔡啤扯鸥ψ?,〔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63頁。本文所引杜詩均以仇注為底本,后文不再另行出注。這是杜甫《憶昔二首》其二中的名句,是杜甫送給唐王朝最好的禮物,也是他留給后世的最美好的記憶。在中國詩歌史上,這是“憶昔”第一次作為詩歌題目出現(xiàn),也是“憶昔”書寫第一次承載重大的時代主題。所以,杜甫的“憶昔”詩,在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聯(lián)系杜甫生平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杜甫的憶昔書寫與其諫官經(jīng)歷所形成的朝班意識又密切相關,是杜甫朝班意識中的天下思維和諫諍精神,使他改變了傳統(tǒng)“憶昔”的時空維度,把唐王朝的過去與現(xiàn)實對應起來,表達自己強烈的今昔感慨,反映王朝的盛衰之變,具有鮮明的“詩史”特征。

      一、唐前詩歌中的“昔”與“憶昔”

      憶昔,即回憶往昔,這本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普遍的題材來源和表現(xiàn)手法,但翻檢唐前詩歌,我們發(fā)現(xiàn),先秦和漢代的詩歌中,回憶往昔的題材書寫雖然很多,但沒有以“憶昔”的句式出現(xiàn)。《詩經(jīng)》篇章中的往昔書寫,沒有直接帶“憶”字的詩句,憶昔題材的書寫用“昔”字的詩句也不多,只零星出現(xiàn),如《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雹佟参鳚h〕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孔祥軍點校:《毛詩傳箋》,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219頁。又《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為,我蓺黍稷?!雹凇睹妭鞴{》,第307頁?!冻o》中的往昔書寫,直接用“憶”字的詩句沒有,但有“昔”字句的篇目及段落。其中,往昔書寫最集中的篇章是《離騷》和《九章》。東漢王逸云:“屈原執(zhí)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愬,乃作《離騷經(jīng)》。”“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終不見省?!雹邸材纤巍澈榕d祖撰,白化文等點校:《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頁。《離騷》《九章》都是屈原追憶往昔的作品,應該在我們的研究視野里。而受選題的限制,我們這里僅錄其中帶“昔”字的往昔書寫。經(jīng)翻閱發(fā)現(xiàn),屈原帶“昔”字的往昔書寫有兩種類型。

      一是單句式。如《離騷》中“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④《楚辭補注》,第40頁。以下所引楚辭原文均出自此書,不再一一出注。。這種用法與《詩經(jīng)·采薇》之句相似,昔與今對舉,構(gòu)成明顯對比,語言簡潔,修辭特征明顯。

      二是段落式。這種方式是以“昔”起頭,展開對往昔回憶式敘述,所述內(nèi)容比較多,所抒發(fā)的情感也比較復雜,昔與今的對比更加強烈。由于篇幅較長,“昔”的書寫能構(gòu)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敘事結(jié)構(gòu)。這在《惜誦》和《抽思》中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如:

      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終危獨以離異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故眾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惜誦》)

      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為余而造怒。(《抽思》)

      《惜誦》:“惜誦以致愍兮,發(fā)憤以杼情?!薄冻樗肌罚骸敖Y(jié)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弊鳛閮墒资闱殚L詩,屈原在作品中抒發(fā)了自己被放逐時的憂憤和孤傲,而“昔余夢登天”的記夢和“昔君與我誠言”的往事,構(gòu)成了其抒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拔簟弊炙鸬耐伦窇洠蛱摂M了一個對話場景,或憶寫了一段君臣舊契,曲盡作者內(nèi)心的期待和矛盾。“昔”的憶寫對“今”的情感抒發(fā)起了極大的反襯作用,這既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又使得詩歌的結(jié)構(gòu)更加曲折。誠如洪興祖評曰:“(《惜誦》)言己以忠信事君,可質(zhì)于明神。”“(《抽思》)言己所以多憂者,以君信諛而自圣,眩于名實,昧于施報。己雖忠直,無所赴愬,故反復其詞,以泄憂思也?!雹荨冻o補注》,第128頁、第141頁。

      可以看出,以“昔”字引出的憶昔書寫在《楚辭》中運用得雖不太多,但段落式的憶昔書寫具有比較特殊的意義。首先,“昔”與“今”對寫既是反襯,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章法結(jié)構(gòu),它的抒情作用大于“昔”與“今”的單句對比,是一種表現(xiàn)力更豐富的抒情手段。其次,“昔余”“昔與某”的表達方式,比較貼合憶昔的口氣,能提升獨立敘寫的辨識度,利于憶昔書寫的展開。

      《九章》中還有一篇《惜往日》,主要寫了兩個內(nèi)容:其一,憶“往日”受君王信任時所建之功,“奉先功以照下”“國富強而法立”;其二,感慨自己被讒害,“君無度而弗察兮,使芳草為藪幽”。從憶昔書寫的形式來說,《惜往日》雖然未以憶昔為標題,其實就是憶昔書寫,可以作為以“憶昔”標目的先聲。

      漢魏晉南北朝期間,憶昔書寫基本沿續(xù)屈原的路數(shù),“昔”字所直接引起的單句書寫大量增加的同時,段落式的“昔”字也運用得很廣泛,“昔余”“昔我”“昔有”“昔為”“昔聞”“往昔”“昔在”等詞組搭配,比比皆是,而賦中用得較多的是“昔者”,限于篇幅,不一一列舉。詩人在“昔”字的單句書寫方面,有些只是作為“今”的對應體而出現(xiàn),內(nèi)容比較簡單;有些則成為憶寫主體,“昔”字引發(fā)詩人追憶往事、敘寫過去,敘事因素增加了許多。如阮籍《詠懷》其二十九:

      昔余游大梁,登于黃華顛。共工宅玄冥,高臺造青天。幽荒邈悠悠,凄愴懷所憐。所憐者誰子?明察自照妍。應龍沈冀州,妖女不得眠。肆侈陵世俗,豈云永厥年?、佟踩龂骸橙罴?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301頁。

      又張協(xié)《詠史》:

      昔在西京時,朝野多歡娛。藹藹東都門,群公祖二疏。朱軒曜金城,供帳臨長衢。達人知止足,遺榮忽如無。抽簪解朝衣,散發(fā)歸海隅。行人為隕涕,賢哉此大夫。揮金樂當年,歲暮不留儲。顧謂四座賓,多財為累愚。清風激萬代,名與天壤俱。咄此蟬冕客,君紳宜見書。②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93頁。

      相對于《楚辭》中段落式的憶昔書寫,這兩首詩的“昔”側(cè)重敘事,幾乎完整地講述了“昔余”和“昔在”某地的經(jīng)歷,只在結(jié)尾處點出憶昔之由,揭示主題。所以,詩歌雖然沒有在標題上用“憶昔”,其實是以憶昔為主體進行寫作的。

      而就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憶昔”句式。據(jù)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檢索,共有以下4首:晉無名氏《從者歌》、宋鮑照《代挽歌》《代少年時至衰老行》、陳江總《怨詩》。與幾百年歷史相對比,這4首詩的數(shù)量是少了一些,且?guī)资自姷膬?nèi)容和主題也比較集中,2首為挽詩,1首嘆衰老詩,1首為怨詩,似乎都與傷感情緒有關,是通過憶昔之美好傷今之亡衰,抒寫一種生命的悲憂。如:

      可憐司馬公,作性甚溫良。憶昔水邊戲,使我不能忘。(無名氏《從者歌》)①《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第556頁。

      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彭韓及廉藺,疇昔已成灰。壯士皆死盡,余人安在哉?(鮑照《代挽歌》)②〔南朝宋〕鮑照著,丁福林、叢玲玲校注:《鮑照集校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616頁。

      憶昔少年時,馳逐好名晨。結(jié)友多貴門,出入富兒鄰?!袢彰肯肽?,此事邈無因。寄語后生子,作樂當及春。(鮑照《代少年時至衰老行》)③《鮑照集校注》,第220頁。

      采桑歸路河流深,憶昔相期柏樹林。奈許新縑傷妾意,無由故劍動君心。(江總《怨詩二首》其一)④《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第1410頁。

      “憶昔”句式所引領的往昔回憶,以今日的衰損和終結(jié)對應當年的另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憶昔”句式的出現(xiàn)似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詩人們憶昔書寫的整體習慣還是以“昔”字句領起詠懷、詠史等,敘寫“昔余”“昔在”的經(jīng)歷。所以“憶昔”句式僅在挽歌、傷悼等情感抒發(fā)時偶爾用及,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并不深刻,所敘及事情也不復雜。

      二、杜甫有“昔”字詩歌的往事憶寫

      “憶昔”句式較少的局面在唐代詩歌中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唐代詩人繼續(xù)用“昔”字表現(xiàn)往昔,“昔”字句的往事書寫不勝枚舉,同時也大量使用“憶昔”詞組。據(jù)《全唐詩》檢索,唐詩中“憶昔”詞組引領的詩句多達140 余條。從初唐到晚唐,幾乎每一位大詩人都有以“憶昔”領寫的詩句,尤以杜甫、李白、白居易、元稹居多,杜甫13 條,李白7 條,白居易12 條,元稹5 條。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質(zhì)量來說,也許這種統(tǒng)計沒有太大意義,但在這些數(shù)字的背后,我們能看到詩歌語言表達習慣的改變,以及這種改變所帶來的詩歌憶昔書寫的新變化。杜甫的憶昔書寫既產(chǎn)生于這種背景,又把古代的憶昔書寫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不可否認的是,在憶寫往事方面,杜甫的“昔”字句要多于“憶昔”詞組,他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往事回憶與書寫,也多用“昔”字。據(jù)《杜詩詳注》檢索,杜甫“昔”字句有200多條,不僅運用范圍廣泛,涵蓋了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昔”字所能搭配的詞組幾乎都用上了。所以,討論杜甫如何使用“昔”字,其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在此,我們僅從三個方面重點談談杜甫“昔”字句運用的特色。

      第一,杜甫特別喜歡而且擅長用“昔”“今”對舉句,強化今昔對比。杜甫的這種對舉句式具有極大的時空跨越度,而在這個時空中的變化和遭遇也往往表現(xiàn)得格外有感觀沖擊力。如他寫自己晚年的處境和心態(tài),“昔如縱壑魚,今如喪家狗”(《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了他飄零的悲苦。寫鄭虔:“昔如水上鷗,今為罝中兔?!保ā队袘雅_州鄭十八司戶》)其“想像鄭公孤危之狀,如親見,亦如親歷”①〔明〕王嗣奭撰:《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85頁。。嘆時光之飛逝:“伊昔黃花酒,如今白發(fā)翁”(《九日登梓州城》),“關內(nèi)昔分袂,天邊今轉(zhuǎn)蓬”(《寄司馬山人十二韻》),“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此句暗含了‘今’字)”(《贈衛(wèi)八處士》)。述自己的游蹤:“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保ā兜窃狸枠恰罚懽约旱谋軄y心態(tài):“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已恐鄰人非”(《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五),“昔遭衰世皆晦跡,今幸樂國養(yǎng)微軀”(《岳麓山道林二寺行》)。除了這種兩句對舉句式外,杜甫還有一句詩中昔今對舉的,如《哀王孫》:“昔何勇銳今何愚?!币策€有四句式的,如《草堂》:“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杜甫昔今對舉的句式運用得很自如,他在不同的句式中,都能高度概寫昔與今的狀態(tài),對仗工穩(wěn),具有很強的感情色彩。

      第二,杜甫晚年追憶自己往昔的游歷,常用“我昔”和“昔我”這樣的字句引起,展開較詳細的敘事,角色明確,階段性強,細膩地表達自己不同時期的情感和心態(tài)?!拔粑摇焙汀拔椅簟边@類昔字書寫與昔今對比句最大的區(qū)別是突破對偶式的昔今對舉法,用較長的篇幅追憶往昔的自我,與今日的自我形成明顯的對照。

      杜甫“昔我”和“我昔”的往昔追憶多寫于夔州時期,與下文要談的“憶昔”背景相同。其中有3首詩比較集中,即《杜鵑》《遣懷》和《又上后園山腳》。這3首詩都是基于自我所居所聞而引起的往昔敘事,由敘述“我昔游錦城”“昔我游宋中”“昔我游山東”時之所歷,轉(zhuǎn)而表達今日之所憂。這是一種從微觀感事到宏觀議事的懷舊,是杜甫晚年表達社會關懷的基本模式。如《杜鵑》:

      我昔游錦城,結(jié)廬錦水邊。有竹一頃余,喬木上參天。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杜甫對杜鵑十分留心,多次題詠,除這首詩外,還有兩首同題的《杜鵑行》。杜甫著筆于杜鵑的感情動機是“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杜鵑行》),也就是他在這里所說的“古帝魂”。所以,他在云安聽到杜鵑聲,喚起了他在錦城的經(jīng)歷,然后感嘆道:“圣賢古法則,付與后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杜鵑》)寓意十分清楚,“譏世之不修臣節(jié)者,曾禽鳥之不若耳”②《杜詩詳注》引趙次公語,第1251頁。。

      又如《遣懷》敘“昔我游宋中”時的豪興,更憶寫了與李白和高適的交游: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芒碭云一去,雁鶩空相呼。

      前人對這段描寫十分贊賞,稱:“知己勝游,終身懷抱,故屢形之篇什,不厭其煩?!雹佟蔡啤扯鸥ψ?〔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03頁。其實這并不是作者的愁懷所在,他所愁的是唐玄宗時期的拓邊戰(zhàn)爭所造成的社會動蕩以及友朋在動蕩中的飄零:“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壚。亂離朋友盡,合沓歲月徂。吾衰將焉托?存歿再嗚呼。蕭條益堪愧,獨在天一隅?!倍鸥Α袄ⅰ笔裁茨??答案在篇末:“??诌`撫孤。”或許是當年朋友間互有撫孤之托,而今高、李已逝,自己卻流落天涯,難踐昔約,心有愧意。故宋趙次公評曰:“蓋恐違戾撫養(yǎng)高、李二公之孤也。此其為朋友之義矣?!雹凇蔡啤扯鸥χ?,〔宋〕趙次公注,林繼中輯校:《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罚ㄐ抻啽荆┘亨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3頁。

      再如《又上后園山腳》:

      昔我游山東,憶戲東岳陽。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朱崖著毫發(fā),碧海吹衣裳。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強梁。逝水自朝宗,鎮(zhèn)石各其方。平原獨憔悴,農(nóng)力廢耕桑。非關風露凋,曾是戍役傷。于時國用富,足以守邊疆。

      作者曾作有《上后園山腳》,感嘆道:“故園暗戎馬,骨肉失追尋。時危無消息,老去多歸心?!倍瘛坝稚稀保季w宕開,由山腳小園追憶山東平原。“到今事反覆”,一切都變了,流落到江峽的老詩人,憂心萬分,“肺萎屬久戰(zhàn),骨出熱中腸?!蓖跛脢]說杜甫此詩“為性情之詩也”③《杜臆》,第306頁。。原因有三:其一,憶昔之真;其二,憂世之悲;其三,傷己之深。作者兩上后園,憶昔傷己,悲切感人。

      杜甫晚年回憶性的詩歌很多,雖然他多次用“我昔”和“昔我”回憶往事,而觸發(fā)他回憶的媒質(zhì)其實就是他身邊的自然場景。“杜鵑”的啼鳴、巫峽的風浪、居所小園后的山崗都能讓他的思緒回到當年某個特定的時刻,以回憶書寫,重現(xiàn)昔日的情景,構(gòu)成傷感今日的對應體?!拔椅粲五\城”“昔我游宋中”“昔我游山東”諸句,地域色彩明晰,時空跨度極大,體現(xiàn)了杜甫晚年內(nèi)心世界的深厚寬廣。

      第三,時代的昔今之變。“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保ā肚锱d八首》其四)杜甫作為一個個體,其于整個時代也許微不足道,但他晚年的憶昔書寫,則賦予了自我情感和經(jīng)歷巨大的社會意義。他的憶寫,構(gòu)成了一種難得的時代參照,也使他筆下的昔與今,不再是他個人的,而是時代的?!鞍倌晔朗隆保嵌鸥ψ杂X地擔當起了描繪時代變化的使命,而“異昔時”則是杜甫描繪時代變化的主要材料。

      基于這種情感寄托,杜甫“昔”字句的往昔追憶,常常很自然地集中指向玄宗時代。杜甫的《憶昔二首》其二這首詩,我們將在后面討論,這里只論其“昔”字句中所涉及的玄宗時代的往事追憶。杜甫在夔州時期寫了一組無題詩,每篇以首句二字為題,有《洞房》《宿昔》《能畫》《斗雞》《歷歷》《洛陽》《驪山》《提封》八首。這是杜甫憶寫玄宗朝的名篇,仇兆鰲曰:“《秋興》及《洞房》諸詩,摹情寫景,有關國家治亂興亡,寄托深長?!肚锱d》八首,氣象高華,聲節(jié)悲壯,讀之令人興會勃然?!抖捶俊钒苏拢馑汲劣?,詞旨凄涼,讀之令人感傷欲絕。此皆少陵聚精會神之作。”①《杜詩詳注》,第1529頁。他以“昔”字句所引起的玄宗朝的記憶有《宿昔》和《洛陽》兩章。但與他的親歷性追憶不同,杜甫這兩章所寫的都不是自己之親歷,而是用想象敘事的方式,對開元、天寶年間的那些皇家秘事進行敘寫,也近乎史筆?!端尬簟吩疲?/p>

      宿昔青門里,蓬萊仗數(shù)移?;▼捎s樹,龍喜出平池。落日留王母,微風倚少兒。宮中行樂秘,少有外人知。

      仇兆鰲云“此追敘明皇逸豫之事”②《杜詩詳注》,第1521頁。,虛實結(jié)合,寓諷于事。以追敘者的清醒,諷玄宗當年的昏聵?!靶袠贰倍?,筆力千鈞,道出了千古興亡的要害。《洛陽》云:

      洛陽昔陷沒,胡馬犯潼關。天子初愁思,都人慘別顏。清笳去宮闕,翠蓋出關山。故老仍流涕,龍髯幸再攀。

      “天子初愁思”,用筆十分巧妙,既寫了玄宗在安史之亂初的心理活動,又暗諷了他耽于享樂而離京失國的狼狽。正如前人所云:“‘初’字妙,蓋向不知愁者。”③《杜臆》,第261頁?!啊酢?,微詞,至是始‘愁’也?!雹堋睬濉称制瘕堊骸蹲x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513頁。楊倫《杜詩鏡銓》引張綖語說得更直白:“一‘初’字,便見平日歌舞荒淫,全不知備意?!雹荨抖旁婄R銓》,第826頁。杜甫不是皇家秘事的目擊者,但他的追憶卻真實重現(xiàn)了玄宗的當年,在追憶中暗諷玄宗的所為,在追憶中痛惜國運的衰落。

      杜甫晚年時常見到玄宗朝的舊人或舊跡,也以“昔”字領起往事書寫,寫得十分真切感人。杜甫有《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楊監(jiān)又出畫鷹十二扇》(此詩將在下文討論)《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詩,分別從開元年間張旭的草書、顧戒奢的篆書、公孫大娘的舞劍器等入手,以他們杰出的才藝作為開元時代的象征,從不同的角度,傾注了自己的多種昔今感慨。

      這幾首詩的主角似乎都與開元時期尚在青壯年的作者有著某種特殊的因緣,所以當杜甫晚年流落江峽再睹其跡、其藝、其人,不由得讓自己與他們一起都帶上“開元故人”的印跡,一起重現(xiàn)當年盛景:

      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

      昔在開元中,韓蔡同贔屭。玄宗妙其書,是以數(shù)子至。(《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在悲憂的心緒中懷舊,將自己的盛衰之感投印到了這些“開元故人”的符號上,因而,這些“開元故人”也都以不同的形態(tài),寄托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懷念與感傷。杜甫與張旭應為神交,早年寫《飲中八仙歌》,為張旭書草寫神:“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蓖砟暝俣貌菔E,杜甫喜中有憂:“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難得?!粗獜埻鹾?,誰并百代則?!睆埿袷嵌鸥涯陼r期書酒才氣的偶像,也是杜甫盛世長安的幻影。百年之后的草圣能有他這樣的知音,而杜甫詩歌百年之后又如何呢?這是杜甫的自負和自傷。杜甫與顧戒奢應為至交:“文學與我游,蕭疏外聲利。追隨二十載,浩蕩長安醉?!蓖砟暝诠苍儆觯艘粯宇嵟?,“我甘多病老,子負憂世志。胡為困衣食,顏色少稱遂”。所以,感嘆“才盡傷形骸”,這是他們的不幸遭遇,是被盛世拋棄的無奈。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更是一段讓杜甫感傷的場景。杜甫在此“感時撫事”的感傷有三:其一,時代的巨大變化,“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其二,開元盛事的凋零,“梨園弟子散如煙”;其三,開元故人的飄泊,“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

      張旭、顧戒奢、公孫大娘的憶寫,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懷舊是晚年杜甫詩思的重要感發(fā)點,盛衰之變的經(jīng)歷,讓他形成了一種較穩(wěn)定的心理結(jié)構(gòu),任何一種媒質(zhì)都可能觸動他的這種心結(jié),尤其是“開元故人”的出現(xiàn),能打開他內(nèi)心久藏的盛世影像。媒質(zhì)是偶然,憶舊是必然。他的往昔敘事就是用不變的懷舊與偶遇的人或事相組合,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昔今對比和感傷。

      三、杜甫有“憶昔”詞組詩歌的往事憶寫

      如前所述,“憶昔”一詞因為杜甫而成了往事憶寫最重要的方式,以至于世人對開元盛世的概括也多用他的《憶昔》詩和“憶昔開元全盛日”這樣的名句。解讀杜甫的“昔”字句詩歌的往事書寫,為我們分析其“憶昔”詞組的詩和以《憶昔》為題的詩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杜甫有“憶昔”詞組詩句的作品共11 首,即:《哀江頭》《彭衙行》《垂老別》《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夔州歌十絕句(其八)》《楊監(jiān)又示畫鷹十二扇》《羌村三首(其二)》《八哀詩·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病橘》《寄薛三郎中琚》《別李乂》。以“憶昔”為題的詩3首,即《憶昔二首》《憶昔行》。宋趙次公曰:“憶昔者,追憶往昔也。兩字出鮑照《少年時至衰老行》云:‘憶昔少年時,馳逐好名晨?!使小稇浳簟分鳎拐涫變勺譃轭}?!雹佟抖旁娳w次公先后解輯校》(修訂本)己帙卷之二,第1354頁。此拈出“憶昔”二字的來源,于我們理解杜甫的“憶昔”詩創(chuàng)作似乎沒有太大幫助。我們只有聯(lián)系杜甫有“憶昔”詞組的詩歌進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動機及意義。

      杜甫帶“憶昔”詞組的詩歌集中出現(xiàn)于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初?!栋Ы^》作于至德二載(757)陷賊長安時,《羌村三首》其二、《彭衙行》作于同年在鄜州時,《垂老別》作于乾元二年(759)在華州時。相對而言,杜甫用“昔”字句的憶舊要早很多,其《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作于天寶七載(747),那是杜甫求仕長安時期,可以明顯看到,“昔”和“憶昔”兩個時段杜甫所憶的往事不一樣。《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云:“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憶寫自己的過去,以為干謁求仕之資。這是一種自我書寫,具有較強的個人功利。但是在幾首帶有“憶昔”詞組的詩歌中,杜甫所憶的往事均涉國運,以他者書寫為主,具有極強的社會關懷。

      杜甫以“憶昔”寫往事,不僅僅是詞語音節(jié)的變化,更是敘事視角的轉(zhuǎn)變。《哀江頭》,“憶貴妃游苑事”②《杜詩詳注》,第330頁。,主旨很明顯?!肚即迦住菲涠杏校骸皯浳艉米窙?,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笨此茟浖?,實則象征性地憶時代。昔日天下太平,追涼繞樹,何其自得;而今天下大亂,北風嘯嘯,讓人煎慮難安。此四句重點在“撫事”,他所撫者不僅是個人,更是社會?!杜硌眯小冯m寫自己“逃難之苦愈真”③《杜詩詳注》,第416頁。,然從開篇之“憶昔避賊初”到末尾之“胡羯仍構(gòu)患”,都是將自己之難與時代之難揉雜在一起,“時艱”是自我與時代共同的背景?!洞估蟿e》:“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痹娭械摹吧賶讶铡睘榧嬷?,既言自己身體強壯時,又言國家安泰之時。這是垂老從軍者憶昔的痛苦,也是作者的憂苦,誠如前人所云:“《新安》《石壕》《新婚》《垂老》諸詩,述軍興之調(diào)發(fā),寫民情之怨哀,詳矣?!雹堋抖旁娫斪ⅰ芬目驼Z,第537頁。

      杜甫“憶昔”句詩歌敘事視角的變化,在他晚年的往事追憶中又基本定格在開元時代?!稇浳舳住返牡诙滓浴皯浳糸_元全盛日”開篇,滿懷深情地憶寫了開元盛世,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記憶: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余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這段文字,幾乎將古代盛世的基本元素都囊括進去了,如仇兆鰲云:“此追思開元盛事。當時既庶而富,盜息民安,刑政平,風俗厚,制禮作樂,幾于貞觀之治?!雹佟抖旁娫斪ⅰ罚?163頁。對“開元盛世”理想化記憶書寫是杜甫晚年社會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元記憶書寫盡管有盛衰之變的感傷,但“憶昔”句所展開的開元風物,總能讓人聯(lián)想到那個時代的盛景。如《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

      憶昔巡幸新豐宮,翠華拂天來向東。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

      又《楊監(jiān)又出畫鷹十二扇》:

      憶昔驪山宮,冬移含元仗。天寒大羽獵,此物神俱王。當時無凡材,百中皆用壯。粉墨形似間,識者一惆悵。

      顯然,畫馬和畫鷹就像是一個神奇的魔鏡,讓杜甫照見了開元時的皇宮。其實玄宗時代的杜甫沒有到過皇宮,但他在畫馬和畫鷹的神彩中找到了盛世的符號,他用想象,將這個符號所蘊含的奔放和雄健的時代精神彰顯出來,這種精神與他開元年間在《房兵曹胡馬》和《畫鷹》詩中所抒寫的精神是一致的。

      與從繪畫中所展開的盛世想象相似,夔州風景之美,也讓他想到了當年太平時節(jié)在長安市集中所見到的山水畫,其《夔州歌十絕句》其八云:

      憶昔咸陽都市合,山水之圖張賣時。巫峽曾經(jīng)寶屏見,楚宮猶對碧峰疑。

      杜甫喜用“咸陽”代指長安,如《壯游》:“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此“咸陽都市”即長安都市。這首詩在虛實之間,讓人覺得不知是眼前的山水讓作者想起了當年的畫,還是當年畫讓作者更欣賞眼前的山水。但夔州山水的神奇和大氣之美,還是極好地詮釋了盛世藝術的闊大氣象。杜甫同時創(chuàng)作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有:“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這里讓人生發(fā)的是幻滅感,而《夔州歌》中的這首詩,則借自然山水與畫中山水的互喻,既顯巫峽風景之壯美,又顯當年都市之繁華。作者以夔州山水與當年的山水畫相類比,思緒飛揚,想象奇妙,令人回味無窮。

      盡管杜甫的宗教信仰在學術界還未有定論,但杜甫詩中寫佛和道的情感是真切的。清人楊倫曰:“太白好學仙,樂天專學佛,昌黎仙佛俱不學,子美則學佛兼欲學仙;要亦抑郁無聊,姑發(fā)為出世之想而已?!雹凇抖旁婄R銓》,第918頁。所以,他有一首《憶昔行》,詳細書寫了他當年學仙訪道的經(jīng)歷,讀來“真帶仙靈之氣”③《杜臆》,第361頁。。追憶部分的文字如下:

      憶昔北尋小有洞,洪河怒濤過輕舸。辛勤不見華蓋君,艮岑青輝慘么麼。千崖無人萬壑靜,三步回頭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交墮。弟子誰依白茅屋,盧老獨啟青銅鎖。巾拂香余搗藥塵,階除灰死燒丹火。玄圃滄洲莽空闊,金節(jié)羽衣飄婀娜。落日初霞閃余映,倏忽東西無不可。

      和“憶昔開元全盛日”的宏觀式表述與“憶昔驪山宮”的想象式表述不一樣,杜甫《憶昔行》中所憶寫的往事是具體的、親歷的,而且他之所以用自創(chuàng)歌行體來寫,亦體現(xiàn)了他對這種感覺的重視。

      這段憶昔文字比“憶昔開元全盛日”那一段還長了4 句,是杜甫憶昔性詩句最長的,從描寫的細膩與情感的投入來看,一個道教徒的虔誠也許不過如此。李白喜歡寫仙景,用想象把仙景描繪得縹緲虛幻,變化無窮。而杜甫則用寫實之筆,描寫了他當年與李白等到王屋山尋華蓋君不遇的往事,情感真誠,意境真實,與李白的游仙詩相映成趣。詩歌最后說:“更討衡陽董煉師,南浮早鼓瀟湘舵?!备c明自己的心愿。趙次公曰:“公在關塞時有《昔游》篇,與今篇大意相應,更相發(fā)明,具列于逐段之下。公往尋華蓋君而不見,故前篇謂之昔游,今篇謂之憶昔也。”①《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罚ㄐ抻啽荆┘亨碇?,第1354頁。細讀兩詩,趙說值得商榷?!段粲巍分皇且耘c高適和李白昔日之游起筆,落筆在揭露天寶年間之弊政,并無求仙訪道之愿。而《憶昔行》則以昔日學仙未得起筆,落筆在再往南岳學仙,求仙意圖明顯。所以說二詩“大意相應,更相發(fā)明”,恐不符實。

      《憶昔行》的學仙求道之愿應該符合杜甫晚年追求心靈安撫的情感真實,是人到痛苦之極時的精神寄托。這種心理活動杜甫在夔州期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他還有一首《寄薛三郎中琚》,也借用“憶昔”一詞,表達了自己尋求村野式自在的精神追求:

      人生無賢愚,飄飖若埃塵。自非得神仙,誰克免其身。與子俱白頭,役役常苦辛。雖為尚書郎,不及村野人。憶昔村野人,其樂難具陳。藹藹桑麻交,公侯為等倫。

      杜甫談玄的作品不多,但這首詩開篇4 句把人生之悲說透了;而“村野”之樂的闡釋,也把如何在人間獲得精神自在的途徑說透了。人生的悲與樂,其實在于自我的生活選擇,只是很多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卻做不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也許杜甫就是如此。讀到這類詩歌,我們說杜甫與李白在精神上有相通之處,就不是虛談了。這里的“憶昔”可能不一定指盛唐時代,但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是與“役役”人生相對應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基于盛世的生活理想。

      綜上所述,杜甫的“憶昔”心態(tài)與“昔我”“我昔”“甫昔”等往事書寫有所不同,他用“憶昔”詞組所追憶的往事,似乎具有集體記憶的特征,“憶昔”詞中的“昔”是一個特定的歷史單元,有時是一個值得留戀的時代,有時是一種值得向往的狀態(tài)。所以他用“憶昔”詞組和詩題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比較集中地指向了自己求而未得的人生經(jīng)歷。晚年的杜甫,盛世遠逝,壯年遠逝,只有“憶昔”方可喚起自己生存的希望,給自己的人生增加動力。這就是杜甫在痛苦和失落中“憶昔”的深層心理。

      四、杜甫“昔”和“憶昔”的“三朝同寫”

      杜甫“昔”和“憶昔”詩歌中的往事書寫是重現(xiàn)其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形式,但從寫作動機上來說,憶“昔”主要是為了寫“今”,或諷今,或傷今,所以,晚年的杜甫在用“昔”和“憶昔”書寫往事時,常將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同寫。杜甫在玄宗朝并未真正入仕,但有政治夢想;在肅宗朝入仕為官,但先疏后貶,并不得志;在代宗朝羈旅蜀楚,流落江湖,但其政治胸懷十分寬廣,羈旅漂泊中依然關注時局和民生,頗有屈原之風。所以他的往事追憶也繼承了屈原《惜誦》和《抽思》的憶昔手法,打破時空界限,以其現(xiàn)在的處境為基點,將玄、肅、代三朝的所歷所思所感融為一種特殊的政治情懷,這就是杜甫晚年多“書懷”“詠懷”“遣懷”等詩的原因。

      杜甫“昔”和“憶昔”詩歌中的玄、肅、代“三朝同寫”的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自我角色的自塑。作為一個三朝為臣的詩人,杜甫在晚年的三朝同寫中是如何描述自我角色的呢?請看他的《夔府書懷四十韻》:

      昔罷河西尉,初興薊北師。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遲?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時。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遂阻云臺宿,常懷《湛露》詩。翠華森遠矣,白首颯凄其。拙被林泉滯,生逢《酒賦》欺。文園終寂寞,漢閣自磷緇。病隔君臣議,慚紆德澤私。揚鑣驚主辱,拔劍撥年衰。

      作者以“昔”引起往事敘寫,描述了一個三朝同境的時空場域。這一段的時間跨度很大,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杜甫的政治角色各不相同,描述的重點也不一樣?!傲T河西尉”是玄宗時代,“罷”字很有深意,他在玄宗朝所授的官是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①杜甫《官定后戲贈(時免河西尉,為右衛(wèi)率府兵曹)》:“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保c出“河西尉”,其實是暗寫他在玄宗時代求仕之艱難。而“初興薊北師”,則引出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天下局勢的艱難,誠如清浦起龍所云:“首二句,直為全篇引端。以‘河西尉’領遇之窮,以‘薊北師’領亂之始也。”②《讀杜心解》,第766頁。所以,他在玄宗朝的角色是國家由盛轉(zhuǎn)衰的見證者?!办枋メ轻肌笔敲C宗時代。敘肅宗朝的角度十分獨特,作者回避了在朝中被疏被貶的敘述,以“端居滟滪時”點明自己的處境,然后回憶自己昔日的朝班經(jīng)歷。他在肅宗朝的角色是朝政的親歷者?!皳P鑣驚主”是代宗時代。敘代宗時代時,作者以“驚主辱”和“撥年衰”形成對應,抒發(fā)自己濟時傷己的情懷,這是作者“抒懷”的現(xiàn)實寄托所在。他在代宗朝的角色是王朝中興的夢想者。杜甫以他的三種角色對應了唐王朝歷史中的三個特殊時代,他以“昔”字憶寫開篇,將自我的往昔與玄宗、肅宗朝的往昔融為一體,有憶有諷,有悲有盼,息息相關。對杜甫而言,“昔”的憶寫已不只是一種寫作手法,而是他不同時期不同角色的再確認,“三朝同寫”中包含了他在三朝的追求與遺憾。

      杜甫“三朝同寫”的憶昔形式,寄托了他的政治夢。他的“三朝同寫”是以王朝的盛衰變化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思考,所以在“三朝同寫”中常帶有三朝對比。杜甫進行三朝對比的依據(jù)是自己的朝班視角,他在代宗朝時曾除京兆功曹①杜甫《奉寄別馬巴州》原注:“時甫除京兆功曹?!背鹱⑾涤趶V德二年(764)。,所以他在《憶昔二首》其二中說“朝廷記識蒙祿秩”。他雖然沒有入朝,但還是有強烈的朝班意識?!稇浳舳住肪褪嵌鸥σ匀毕忌矸莸淖窇浐透兄S,其中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的朝政和治亂形成了鮮明對比。仇兆鰲說此詩“于理亂興亡之故,反覆痛陳”②《杜詩詳注》,第1165頁。,所言即此。

      《憶昔二首》所憶寫的往事,是作者站在朝班視角對肅宗朝和玄宗朝的概括性書寫?!皯浳糸_元全盛日”那一段文字,已成為公認的盛世符號,茲不贅言。其憶寫肅宗的一段,亦被王嗣奭譽為“詩史”③《杜臆》,第185頁。: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qū)東胡胡走藏。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張后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身焦思補四方。(《憶昔二首》其一)

      這段文字有兩個突出特點:其一,對“先皇”宏大敘事與生活細節(jié)的對比,頌諷分明;其二,斥“關中小兒”的罪惡,背景清晰,控訴力強。有史家之嚴謹,諫臣之大義??鋸埗皇д鎸?,義憤而略帶調(diào)侃,鋒芒犀利,感情悲沉,體現(xiàn)了杜甫對肅宗的態(tài)度,從而也與“開元全盛日”形成了對比。

      而對比意識最強的應該是“憶昔開元全盛日”之后的現(xiàn)實描寫: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憶昔二首》其二)

      這是杜甫最傷心的現(xiàn)實?!柏M聞”二字所形成的昔今轉(zhuǎn)折,體現(xiàn)了作者對昔盛今衰的痛惜。浦起龍評曰:“前說開元?!M聞’四句,直說目下。中間隔一大段時光,故用‘傷心’二句搭連之。意以其間亂離之事,不忍再提?!雹堋蹲x杜心解》,第287-288頁。的確,作者所設置“不忍問耆舊”這一環(huán)節(jié)特別耐人回味,“耆舊”應該就是像杜甫一樣經(jīng)歷過安史之亂的玄宗舊臣,杜甫雖然未入玄宗朝的朝班,但他對玄宗朝的想象書寫,早已將自己置于虛擬朝班之列了,所以他的“傷心”就是作為玄宗舊朝班的痛苦記憶和現(xiàn)實傷感,而本詩的主體結(jié)構(gòu),恰恰是一個經(jīng)歷盛衰之變的“耆舊”憶昔傷今情感的呈現(xiàn)。

      在杜甫“三朝同寫”的憶昔書寫中,還有一種“三朝類寫”的情形。所謂“類寫”就是把三朝中相同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放在一起書寫,以寄托深刻的盛衰思考。杜甫晚年,唐王朝面臨的最大的社會問題是戰(zhàn)亂和賦斂。他在《夔府書懷四十韻》就表達了自己的這種憂慮:“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止跃x斂,不似問瘡痍。萬里煩供給,孤城最怨思?!痹凇恫¢佟分?,他更是借用“憶昔”的追憶,將代宗朝的戰(zhàn)亂與賦斂問題延伸到了玄宗時代,“再征一影子以警醒之”①《讀杜心解》,第92頁。:

      嘗聞蓬萊殿,羅列瀟湘姿。此物歲不稔,玉食失光輝??鼙I尚憑陵,當君減膳時。汝病是天意,吾愁罪有司。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支。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

      詩中的“耆舊”,也借指像他一樣的玄宗舊臣?!皣L聞”是想象之詞,描寫目下宮中享橘的情形。而他借如今“貢橘”和當初“獻荔支”相類比,意在揭示一種現(xiàn)象:不體恤民眾的君王,哪怕是在戰(zhàn)亂頻仍之時,也不會減少自己對異域風味的奢欲。作者用“憶昔”引起玄宗朝的舊事,與當今代宗朝的亂世形成對應,警告當政者,君王勞民傷財、窮侈極欲,會給國家?guī)砭薮蟮臑碾y。這是杜甫晚年一貫的政治理性,其在大歷四年所作的《詠懷二首》其一詩中闡發(fā)得更加直白:“本朝再樹立,未及貞觀時。日給在軍儲,上官督有司?!笔Y寅評《病橘》說:“末尾‘憶昔’四句引述天寶進荔枝故事,并不是用作比擬,而是引為佐證,說明某些現(xiàn)象之惡,與世道的盛衰無關,只能歸結(jié)于君主制和君主德行的厚薄?!雹谑Y寅:《絕望與覺悟的隱喻——杜甫一組詠枯病樹詩論析》,《文史哲》2020年第4期,第92頁??蓚湟徽f?!抖乓堋芬T元春評“吾愁罪有司”云:“念頭非為有司也,恐有司又罪及百姓耳?!雹邸抖乓堋罚?37頁。此說似更可取??梢姡?jīng)歷了盛衰之變的杜甫,在君王與治亂的關系上,認識還是很深刻的,這也是他“三朝類寫”的動機。

      杜甫憶昔書寫中的“三朝同寫”,是其政治生涯的自然回味,往昔與今日,相反也罷,相類也罷,都體現(xiàn)了他“傷亂思治”④《杜詩鏡銓》,第497頁。的政治思維,這種思維的終極目標是中興王朝,而實現(xiàn)王朝中興的策略,就是資鑒貞觀政治,誠如其在《夔府書懷四十韻》所云:

      議堂猶集鳳,貞觀是元龜。

      “貞觀”是杜甫最高的政治理想。安史之亂初,他途經(jīng)昭陵時寫道:“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保ā缎写握蚜辍罚┩砟?,他在《往在》中寫道:“中興似國初,繼體如太宗。端拱納諫諍,和風日沖融。赤墀櫻桃枝,隱映銀絲籠。千春薦陵寢,永永垂無窮。京都不再火,涇渭開愁容。”這是多么美好的夢境??!

      憶昔書寫是杜甫懷舊傷時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憶昔”,不止是情感之源,更是政治評判的手段。“昔”和“憶昔”詩歌的“三朝同寫”體現(xiàn)了杜甫內(nèi)心的盛衰憂思,也許只有借助憶昔的情感推動,杜甫才能將自己的現(xiàn)實關懷更痛快淋漓地抒發(fā)出來,自己的往昔、王朝的往昔也都在這“三朝同寫”的藝術空間里碰撞,并構(gòu)成了他沉郁傷感的抒情特質(zhì)和深廣寬厚的社會情懷。

      五、余論

      如上所述,杜甫的“憶昔”詩句和詩題,把古代的往昔書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是杜甫往事書寫在主題和藝術上的重大突破。正因為如此,中晚唐詩人在憶開元舊事時,“憶昔開元”近乎相對固定詞組,如鮑溶《溫泉宮》“憶昔開元天地平,武皇十月幸華清”①〔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四百八十六,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5519頁。,溫庭筠《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憶昔開元日,承平事勝游”②劉學鍇撰:《溫庭筠全集校注》卷六,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585頁。,羊士諤《亂后曲江》“憶昔爭游曲水濱”③《全唐詩》卷三百三十二,第3712頁。,薛逢《金城宮》“憶昔明皇初御天”④《全唐詩》卷五百四十八,第6326頁。等等。當然,杜甫有“憶昔”詩句的作品,還有兩首未涉及開元時期的重大題材,其一是《別李義》,詩中有:“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逼涠恰栋税г姟分顿浢貢O(jiān)江夏李公邕》,詩中有:“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這種現(xiàn)象說明杜甫的“憶昔”書寫具有唐人“憶昔”的共性,同時,更反襯了杜甫以“憶昔”詩句或詩題書寫重大題材的文學追求,更體現(xiàn)了其“憶昔”詩的文學價值。

      猜你喜歡
      開元杜甫書寫
      Unwritten 尚未書寫
      段開元:擁抱健康產(chǎn)業(yè) 增進百姓財富
      用什么書寫呢?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杜甫改詩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書寫春天的“草”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學習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
      湘潭市| 临安市| 黄浦区| 西藏| 仙桃市| 图片| 观塘区| 洱源县| 师宗县| 万宁市| 淮安市| 饶阳县| 高碑店市| 井陉县| 武定县| 双流县| 朔州市| 太谷县| 阿合奇县| 花垣县| 务川| 老河口市| 嵩明县| 如东县| 开封县| 诸暨市| 津市市| 大悟县| 来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吉县| 红安县| 邵武市| 瓦房店市| 盐亭县| 洞头县| 皋兰县| 天全县| 甘肃省| 金门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