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文 朱曉峰 姜 濤 王 嵩 倪皖莉
(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合肥 230031)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與經濟作物。近年來,我國花生播種面積與產量持續(xù)增長,2021 年花生播種面積超480 萬hm2,總產量達1830.78 萬t,單產達254kg/667m2[1]。在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單產最高、產油量最高、經濟效益最好,在保障我國植物油供給中作用突出[2]。而優(yōu)異品種的持續(xù)更新是保證花生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
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母本魯花14、父本白沙1016 育成花生品種皖花14。其母本為疏枝直立型大花生,株高35cm 左右,植株緊湊、矮壯,含油量52.2%,春播生育期130d,夏播105d。父本疏枝直立型,株高35cm 左右,含油量52.7%,適應性廣,花期較長,春播生育期120d,夏播100d[3]。2008年將魯花14 與白沙1016 雜交并收獲F0種子;2009年將F1自交;2010 年在F2優(yōu)選單株種子進行氮離子束注入處理進行輻射誘變;2011 年將全部誘變種子進行種植;2012 年優(yōu)選單株;2013 年優(yōu)選單株和株系;2014-2015 年優(yōu)選提純,形成品系;2016-2017 年在合肥參加品種比較試驗;2018-2019 年參加黃淮海中南片花生品種聯(lián)合測試;2019-2020 年在農業(yè)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濟南)分中心通過DUS 測試;2022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號:GPD 花生(2022)340189。皖花14 具有適應性好、高產、穩(wěn)產、結果集中、籽仁飽滿均勻的特點。適宜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山西等地種植。
1.1 植物學特性皖花14 是油食兼用大果型花生品種。生育期120d,疏枝直立,主莖高42.7cm,側枝長46.8cm,總分枝8.6 個,結果枝6.9 個,單株飽果數11.1 個。葉片中綠,橢圓形,葉片大小中。莢果普通型,果喙明顯程度中,莢果表面質地中,縮縊程度中,百果重254.5g,飽果率76%,籽仁柱形,種皮淺紅,內種皮深黃色,百仁重104.9g,出仁率71.2%。
1.2 品質特征經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2018 年品質檢測:籽仁含油量45.9%,蛋白質含量27.1%,油酸含量39.4%,亞油酸含量39.4%;2019 年品質檢測:籽仁含油量50%,蛋白質含量25.3%,油酸含量39%,亞油酸含量39.6%。
1.3 抗性鑒定2018-2019 年參加黃淮?;ㄉ?lián)合體品種抗病性鑒定,皖花14 抗病性鑒定評價為中抗莖腐病,感葉斑病、青枯病。
2016-2017 年在合肥參加品種比較試驗,每667m2平均莢果產量分別為322kg 和331kg,比對照品種白沙1016 分別增產10.2%和13.3%;籽仁產量分別為219kg 和225kg,比對照白沙1016 分別增產4.2%和7.0%。2018-2019 年參加黃淮海中南片花生品種聯(lián)合測試,2018 年每667m2平均莢果產量為345.20kg,較對照遠雜9102 增產10.25%,籽仁產量為248.54kg,較對照遠雜9102 增產5.18%;2019年平均莢果產量為348.63kg,較對照豫花9326 增產6.39%,籽仁產量為246.90kg,較對照豫花9326 增產10.29%。
3.1 適時播種在安徽省及周邊地區(qū),皖花14 的春播種植期宜在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種植密度為18000~20000 粒/667m2;夏播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播種,種植密度可達 20000~24000 粒/667m2。
3.2 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基肥以農家肥和復合肥(氮∶磷∶鉀=15∶15∶15)為主,花針期、結莢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溉。在盛花期和下針期注意化控,以免徒長。播種前用殺菌劑、殺蟲劑拌種,生育期間注意防治地下害蟲蠐螬和莖腐病等土傳病害。
3.3 適時收獲花生成熟后期,大多數莢果飽滿,內果殼變褐色即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