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茜 王桂娟
(1.西安濟仁醫(yī)院婦產(chǎn)科,陜西 西安 710300;2.渭南市第二醫(yī)院產(chǎn)科,陜西 渭南 714000)
子癇前期(PE)是一種多系統(tǒng)疾病,具有母體病情進展快、預后差等特點,是產(chǎn)科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1]。子癇前期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臟器功能損害等特點,是導致母嬰致殘率患、病死率升高的主要疾病之一[2-3]。微小RNA(miRNA)為一種高度保守且在轉(zhuǎn)錄后參與調(diào)控基因表達的小分子非編碼RNA,可參與多種基因的表達調(diào)控,從而參與細胞侵襲、細胞遷移、細胞凋亡等過程[4]。miRNA在子癇前期的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且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治療靶點[5]。本文探討血清miR-204、miR-182對子癇前期患者的預測價值,希望為明確子癇前期的發(fā)病機制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建檔分娩的子癇前期孕婦110例作為子癇前期組,同期選擇在本院建檔分娩的正常孕婦110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年齡22~45歲;孕周28~34周;單活胎妊娠;臨床資料完整;孕婦知情同意;符合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腫瘤患者;存在宮腔粘連、生殖器解剖結(jié)構(gòu)異常者;羊水過少、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者;入院前3個月接受過輸血治療或免疫治療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伴有心理和精神疾病者;多胎妊娠及人工受孕者;無法配合治療及檢查者。子癇前期組中平均年齡(33.10±2.18)歲,平均孕次(2.33±0.24)次,平均產(chǎn)次(1.56±0.22)次,平均孕周(30.48±3.38)周,平均收縮壓(167.20±12.49)mmHg,平均舒張壓(98.20±9.73)mmHg;對照組中平均年齡(33.87±1.77)歲,平均孕次(2.21±0.42)次,平均產(chǎn)次(1.62±0.33)次,平均孕周(30.72±3.31)周,平均收縮壓(119.29±20.10)mmHg,平均舒張壓(72.10±8.11)mmHg。
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血清miR-204、miR-182檢測 采集所有孕婦的空腹外周靜脈血2~3 ml,靜置30 min后離心2 000 r/min后取上層血清,-20.0℃低溫下保存。采用Trizol法提取總RNA,按照反轉(zhuǎn)錄試劑盒操作說明書,將1μg總RNA反轉(zhuǎn)錄成cDNA,然后采用熒光定量PCR試劑盒檢測血清miR-204、miR-182表達水平,以U6作為miR-204、miR-182的定量內(nèi)參,PCR引物由NCBI設計,合成由大連TAKARA公司負責。PCR條件:94.0℃預變性1 min→95.0℃變性5s→60.0℃復性30 s→72.0℃延伸60 s,PCR循環(huán)為40個循環(huán)。采用2-△△CT法計算miR-204、miR-182的相對表達水平。
1.3圍產(chǎn)兒結(jié)局調(diào)查 對兩組所有圍產(chǎn)兒的結(jié)局進行調(diào)查,記錄所有圍產(chǎn)兒的1 min Apgar評分與5 min Apgar評分。
2.1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對比 子癇前期組的血清miR-204(5.22±0.23)、miR-182(4.10±0.18)相對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65±0.16)、(1.22±0.21)(t=18.922、12.748,P<0.05)。
2.2新生兒預后對比 所有孕婦都順利分娩并存活,子癇前期組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7.88±0.24)與5 min Apgar評分(8.76±0.35)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53±0.22)分、(9.82±0.11)分(t=10.333、11.114,P<0.05)。
2.3相關性分析 在子癇前期中,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與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5 min Apgar評分都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1。
表1 血清miR-204、miR-182對子癇前期孕婦新生兒Apgar評分的相關性(n=110)
2.4影響因素分析 在220例孕婦中,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為導致子癇前期發(fā)生的重要因素(P<0.05)。見表2。
表2 子癇前期發(fā)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220)
miRNA是一種大約22個核苷酸長度的非編碼RNA分子,可通過基因表達抑制或者直接促進基因的mRNA降解,從而對細胞壞死、細胞凋亡、細胞分化、細胞增殖等多個生理進程產(chǎn)生影響[6]。特別是部分miRNAs的異常表達可導致胎盤相對灌注不足,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促使胎盤過渡釋放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進而導致母體全身性反應[7]。本文結(jié)果顯示,子癇前期組的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子癇前期孕婦多伴隨有血清miR-204、miR-182的高表達。有研究顯示血清miR-204、miR-182在高血壓患者中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非高血壓患者,并且與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與預后存在相關性。過表達miR-204可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并能夠能夠通過負性調(diào)控波形蛋白、E-鈣粘連蛋白等,從而促進惡性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zhuǎn)移[8]。
子癇前期的主要病理生理過程包括血管內(nèi)皮細胞廣泛性損傷、慢性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血栓形成傾向、凝血-纖溶平衡破壞等。特別是子癇前期可累及母體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可導致孕婦出現(xiàn)肺衰竭、肝衰竭、腎衰竭、腦血管意外等[9]。并且子癇前期也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等,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窒息、死亡等情況。本文結(jié)果顯示,所有孕婦都順利分娩并存活,子癇前期組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與5 min Apgar評分都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當前有研究顯示miR-204、miR-182表達水平異常是導致子癇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結(jié)局出現(xiàn)的危險因素,可能與miR-204、miR-182通過多個信號通路影響胎盤滋養(yǎng)細胞的行為有關。
子癇前期是在環(huán)境、免疫、遺傳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疾病,在病理上可表現(xiàn)為胎盤血流灌注減少,子宮螺旋動脈重鑄不足,缺氧及氧化應激等。本文結(jié)果顯示,子癇前期孕婦的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與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5 min Apgar評分都存在相關性(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為導致子癇前期發(fā)生的重要因素(P<0.05),表明血清miR-204、miR-182對子癇前期孕婦具有很好的預測價值,也是影響新生兒預后的重要因素。當前有研究顯示miR-204可通過抑制胎盤滋養(yǎng)細胞的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從而參與子癇前期的發(fā)生。人類胎盤中也存在大量的miRNAs表達,其可能參與妊娠相關疾病的病理進程,同時子癇前期孕婦的胎盤組織中出現(xiàn)多種差異性表達的miR-204、miR-182[10]。
綜上,子癇前期孕婦多存在血清miR-204、miR-182的高表達,也多伴隨有新生兒Apgar評分降低,血清miR-204、miR-182相對表達水平為導致子癇前期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與新生兒Apgar評分也存在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