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郁
班主任王老師個子不高,說話慢吞吞的。但我對她最深的印象并不是這些,而是“偏心”。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我發(fā)現,上課時,王老師總把大部分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昊昊同學;下課會幫他剪指甲、教他系紅領巾,和他一起打掃衛(wèi)生。天冷了,王老師還送了一副新手套給他。
這到底是為什么?我想起王老師說過:每周可以把自己高興的、難過的、不解的問題寫在周記本上。于是,我把這個困擾寫進周記本交給了王老師。沒想到王老師給我寫了一整頁的評語。她表揚我善于觀察,愛問“為什么”;接著說了“偏心”昊昊的原因。原來昊昊的爸爸早早就去世了,媽媽也不在身邊,他從兩歲時就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每天和爺爺一起喂牛、喂雞;假日和周末,還要跟著爺爺去煤場掃煤拾炭。王老師說:“昊昊是我們班集體的一員,我們要幫助他,不能讓他掉隊?!?/p>
后來,我也經常關心昊昊,和王老師一樣,變成了一個“偏心”的同學。
老師小評
習作第三自然段從學習到生活描寫老師偏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第四自然段說明原因,讓人恍然大悟。結尾點明主題,從“偏心”的老師到“偏心”的同學,小作者從側面描寫出師生、同學之間的情誼。
【作者系甘肅華亭市神峪學區(qū)陳家嘴小學四年級學生,指導并置評:王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