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時間詞主要包括時間名詞和時間副詞兩大類。它們是文言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此,筆者歸納了如下藏在文言文中的“時間詞”:
一、時間名詞
(1)曉:天亮后,即“早晨,清晨”。如《賣炭翁》中的“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譯作: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著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趕去。
(2)日中:正午時分,中午。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譯作:陳太丘與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
(3)亭午:中午,正午。如《三峽》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作:倘若不是在中午或半夜,那么就無法看見太陽和月亮。
(4)夙夜:早上和晚上。如:《出師表》中的“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譯作:(我)接受任命以來,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事沒有做成,以致?lián)p害他的英明。
(5)薄暮:傍晚。如:《岳陽樓記》中的“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譯作:到了傍晚,天色陰沉暗淡,只能聽見(遠(yuǎn)處傳來的)老虎的咆哮聲和猿猴的悲鳴聲。
(6)昔日:往日,從前,過去。如:《出師表》中的“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譯作:在往日任用他時,先帝稱贊他是一個才能突出的人。
(7)旦日:第二天。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譯作:第二天,外面的客人過來拜訪鄒忌,和他坐在一起交談,鄒忌詢問(客人):“我跟徐公相比,你覺得誰更美?”
(8)翼日:明日,第二天。如《促織》中的“翼日進(jìn)宰,宰見其小,怒呵成”,譯作: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xiàn)給縣令,縣令見它這么小,便怒斥成名。
(9)明年,意為“第二年”。如:《岳陽樓記》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譯作:到了第二年,政務(wù)順達(dá),百姓和樂,許多荒廢的事業(yè)都重新興盛起來了。
(10)期年,意為“滿一年”?!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譯作:一年之后,即使(還有人)想要提出意見,也找不到什么事可說了。
二、時間副詞
(1)尋:不久。如《桃花源記》中的“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譯作:但沒有實現(xiàn),(他)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2)俄而:不久,頃刻。如《詠雪》中的“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譯作: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白雪像什么呢?”
(3)俄頃:一會兒,片刻。如《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的“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譯作:一會兒,風(fēng)停了,云層墨黑,深秋的天空陰沉迷蒙,漸近黃昏,天黑了下來。
(4)已而:不久。如《醉翁亭記》中的“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譯作: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
(5)既而:不久,一會兒。如《口技》中的“既而兒醒,大啼”,譯作:不久,孩子醒來了,大聲啼哭。
(6)無何:不久。如《促織》中的“撫臣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譯作:巡撫沒有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
(7)未幾:沒多久,過了一會兒。如《口技》中的“未幾,夫鼾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譯作:過了一會兒,丈夫打呼嚕的聲音響起來了,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停下。
(8)久之:許久,很久,過了一會兒。如《狼》中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譯作:過了一會兒,狼似乎閉上了眼睛,它的神情看起來極為悠閑自在。
(9)少時:①一會兒;②小時候。如《送東陽馬生序》中的“自謂少時用心于學(xué)甚勞”,譯作:自認(rèn)為小時候?qū)W習(xí)非??炭?。
(10)頃刻:一會兒,轉(zhuǎn)眼間。如《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的“一夕,貓奴爭食,自檐而墮,連盆與架頃刻碎之”,譯作:有一天晚上,兩只貓在爭奪食物,它們從屋頂上掉了下來,一會兒的功夫就把盆和架子砸碎了。
(11)少頃:一會兒。如《口技》中的“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譯作: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頓時鴉雀無聲,沒有一個觀眾敢大聲講話。
(12)少間:一會兒。如《促織》中的“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譯作:一會兒,簾內(nèi)扔出一張紙條,那上面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
(13)曩者:以往,先前,過去。如《周亞夫軍細(xì)柳》中的“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譯作: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般,他們的將士必定會遭受襲擊而被俘虜。
當(dāng)然,文言文中的時間詞還有很多。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同學(xué)們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并強(qiáng)化記憶,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