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洪星光
摘 要 古詩詞是語言藝術的典范,語言含蓄凝練,古詩詞的意境教學更是有助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然而,在一線教學中,古詩詞意境教學的“教”和“學”存在諸多難題。文章以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古詩詞特性出發(fā),通過研究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旨在對高中古詩詞意境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 古詩詞? 審美能力? 意境教學
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學生通過對古典詩詞的學習,可以感悟古人情懷,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自身的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
一、古詩詞的重要性
愛國主義一直以來都是時代的主旋律,同時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已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最優(yōu)化、最大化,就必須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課本的顯著變化就是課文總篇目有所減少,但是課文中古詩詞的比重增大了,這樣的變化讓中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多接觸古典詩詞,有助于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對教師來說,不能只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誦讀和默寫,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不斷地領悟和運用中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中國優(yōu)秀古典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記載了中華民族的興衰成敗,傳遞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它所蘊含的人文資源和精神養(yǎng)料是任何文學作品都無法替代的,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古典詩詞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 高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能力
首先,古詩詞能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于高中生而言,學習古詩詞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感,體會古詩詞的音樂美,感悟其中的意境,從而去理解詩人濃郁的情感。
其次,古詩詞能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鑒賞能力包括對古詩詞語言、意境和人物形象的鑒賞。同時發(fā)揮想象去構建意境而描繪的畫面也很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用語言把詩的畫面描繪出來,從而去體會其中的情感。
最后,古詩詞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葉圣陶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睂W生積累的古詩詞達到一定量后,就能將一些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運用于寫作當中,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優(yōu)美。
2.拓寬知識面
學習古詩詞不僅是欣賞文字的美,更是走進歷史、了解文化的途徑。以李清照為例,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其詞作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她的一腔愁緒和深情卻離不開她個人的經(jīng)歷和社會背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李清照的一生,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以及情感經(jīng)歷。通過深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歷程,學生可以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她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她的詞作。
通過拓寬知識面,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意識、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品味,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古詩詞所傳遞的情感和價值。同時,拓寬知識面也有助于學生在閱讀和欣賞古詩詞時,能夠更全面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和審美能力。
3.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人生如一場修行,有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自在,有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苦難,也有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家國情懷,更有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品格??梢哉f古詩詞中蘊含著許多傳統(tǒng)文化精華,通過古詩詞教學將有利于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 高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的實踐探索
古詩詞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感、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本部分將探討高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的實踐方法與策略,從理論層面到實際操作層面,全面解析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受和創(chuàng)造古詩詞的意境。
1.意境理論
中國詩歌歷來把追求意境作為最高的境界,關于詩詞的意境,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認為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現(xiàn)特點,虛實相生是意境的結構特點,韻味無窮是意境的審美特征。他對意境理論給出了諸多獨到的見解和高度的評價。意境是讀者自由想象出的一種詩意空間,是意象的再升華。意象是具體的,而意境是空靈的,從意象到意境是從有限的物象上升到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2.高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的策略探索
第一,注重誦讀教學。我國自古以來都很重視詩詞的吟詠誦讀,在淺吟中跟隨王灣走近“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xiāng);在低唱中體會張養(yǎng)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無可奈何;在引吭高歌中感動于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情壯志。課本上詩詞文字只有在聲情并茂的吟詠誦讀聲中給予其溫度,才能讓其內(nèi)在的美沸騰起來。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增加文化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豐富精神世界的過程。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講解詩詞必要的誦讀知識和方法技巧,如語速、重音、平仄、節(jié)奏等。同時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時間加強對學生的誦讀教學,抓住早讀時間讓瑯瑯的讀詩聲充滿校園。并且創(chuàng)新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借助多媒體手段營造誦讀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有感情朗讀大聲朗讀并及時的進行朗讀指導。課后可以舉行一系列的誦詩會活動和比賽,既激起學生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技巧,更有利于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第二,運用意象思維還原畫面。美學上講到意象思維的本質(zhì)是一種圖景思維,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化思維方式。于漪教師曾經(jīng)說過:“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意象思維轉(zhuǎn)化為教學思維,將難以理解的古詩詞意象轉(zhuǎn)化為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學生可以通過畫面來感悟古詩詞的意境,從而更好地去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觀念。
第三,由意境領悟情感。詩言志,詩緣情。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借助意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感受古詩詞美的意象和意境,以及美的情懷和底蘊。學生通過古詩詞可以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感悟人生。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古詩詞皆為歷代名家名篇,內(nèi)容包羅萬象。教師能在“意象”和“情感”之外,給學生播下一顆“感發(fā)”的種子,使學生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激勵,這對以后古詩詞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學生作為民族的未來,生于華夏,長于中國,自當擔起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只有走近了古詩詞,才能真正走進了語文,因此語文教師要更重視古詩詞教學。筆者立足于高中語文教材,分析了當前古詩詞教學的一些不足和原因,最后提出了關于古詩詞教學和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希望對語文工作者有一定的幫助。
[本文系江蘇省普通高中“詩教”課程基地建設、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語文‘詩教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2021/02/822)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lián):江蘇省盱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