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真
上市通道堵塞、歷史估值過高、燒錢速度太快、現(xiàn)金逐漸見底……這一年多來,中國的Biotech企業(yè)可謂四面楚歌。
而中國藥企的出海交易不僅沒有如國內(nèi)一般遇冷,而是繼續(xù)令人目不暇接,不僅交易數(shù)量和金額持續(xù)走高,而且更重要的交易標(biāo)的資產(chǎn)質(zhì)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提升。甚至2023年MNC搶購中國資產(chǎn)的熱度已經(jīng)到了懷疑他們也有年底突擊花預(yù)算套路的地步。
量變引起質(zhì)變,當(dāng)管線競爭力跨過一定的門檻,能夠進入全球競爭范圍,即便國內(nèi)資本市場難以給予順暢的變現(xiàn)通道,全球的產(chǎn)業(yè)資本也完全可以埋單,最終為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回報。
12月26日,AZ宣布收購亙喜生物,對價包括約10億美元現(xiàn)金(相當(dāng)于每股ADS 10美元)+或有價值權(quán)益(CVR)約2億美元(相當(dāng)于每股ADS 1.5美元),CVR條件包括核心管線GC-012F在2028年底獲得FDA的加速批準(zhǔn)或在2029年底前獲得完全批準(zhǔn),交易總金額高達12億美元。
亙喜的FasTCAR平臺以及核心這款BCMA/CD19 CAR-T療法GC-012F,究竟價值幾何,多少在市場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價值不價值的那是買家考慮的問題,這個交易的里程碑意義在于向早期投資人(以及背后的LP們)雄辯地驗證了Biotech能夠帶來真金白銀的DPI,特別是此前發(fā)生的為數(shù)不多的并購交易都沒有公開準(zhǔn)確的投資成本披露,而亙喜作為美股上市公司,每一筆投資都有詳盡披露,可以定量感受一下中國Biotech投資有可能帶來多大的財富量級,到底什么樣的投資能賺到錢、賺到多少錢?
在上市前后,亙喜獲得外部融資分別如下:
2017年8月,A輪融資6980萬元人民幣(合1109萬美元),由通和毓承與上海肇衡投資,但后續(xù)上海肇衡被回購,本輪通和毓承投資金額950萬美元,每股ADS成本1.516美元;2018年8月,B1輪融資2200萬美元,禮來亞洲和蘇州翼樸各投資金額6300萬元人民幣,成都妙計投資金額1260萬元人民幣,每股ADS成本5.061美元;
2019年2月,B2輪融資6,300萬美元,淡馬錫投資4000萬美元、LAV投資1500萬美元、King Star投資800萬美元,每股ADS成本5.3095美元;
2020年10月,C輪融資1億美元,其中晨興投資1850萬美元、OrbiMed投資1850萬美元、淡馬錫投資1721萬美元、LAV投資1247萬美元、Vivo投資1000萬美元、Wellington投資1500萬美元、King Star投資600萬美元,每股ADS成本8.1767美元;2021年1月,IPO募集資金2.09億美元,每股ADS成本17.67美元;
2023年8月,上市后私募配售1億美元(每股ADS成本3.6美元)+認股權(quán)證5000萬美元(每股ADS成本5.58美元),由Vivo領(lǐng)投,以及Adage、Exome、Janus Henderson、Logos、OrbiMed、Pivotal Life、RA、TCGX等跟投。
雖然上市前后股份有過不少交易,但還是可以從簡匡算本次收購給主要投資者帶來的回報。假設(shè)交易在2024年6月完成,只考慮現(xiàn)金收購款項(畢竟CVR與獲批掛鉤不確定性很大),即每股ADS支付10美元,則各輪投資人回報中,真正掙到大錢的是以Vivo為首在2023年抄底配股的人,短短4個月內(nèi)2.8倍;其次就只有最早的A輪投資者通和毓承,估值足夠低、能搏到6.6倍,但畢竟本金小、時間長,絕對金額和回報率都不高;上市前其他輪次的玩家,包括淡馬錫、LAV、OrbiMed等,基本都只掙了個吆喝,但好歹最終也實現(xiàn)了退出,拿到了DPI;最慘的就是IPO投資者,收購?fù)瓿闪艘廊灰澘煲话搿?/p>
無論如何,這筆隆冬中的暖風(fēng)給Biotech投資人帶來了希望,只要產(chǎn)品有價值,就不一定非得執(zhí)著于向二級市場要回報。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哪怕能爭取到這樣的退出機會,依然只有成本足夠低的投資者才有望大幅獲利,追熱點高位入局者能全身而退就已經(jīng)是最大的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