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麗,張澤光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 圍場 068456)
在現(xiàn)代林業(yè)育苗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到除草工作,因為雜草的過度生長會影響林業(yè)幼苗的正常生長,進而影響幼苗的成長速度和質量。除了影響林業(yè)育苗本身,還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有所破壞,所以在進行林業(yè)育苗時,必須要對雜草進行防治工作。而在過去的實踐經(jīng)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工除草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也是差強人意,并且對幼苗的成活率也會有消極的影響。與人工除草方式相比,現(xiàn)代化學除草技術能夠有效進行除草并且抑制雜草的根本性生長,在林業(yè)育苗中得到了普及和廣泛應用。因此需要明晰化學除草技術的相關重點,通過化學除草技術的有效應用,實現(xiàn)林業(yè)育苗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化學除草技術包括除草劑的選擇、除草劑的使用劑量、除草劑的使用方式、除草前對芽前封草和雜草出苗后的處理以及對除草環(huán)境的把握。雜草普遍具有生命力頑強且繁殖迅速的特點,因此雜草的生長勢必會影響到正常苗木的生長,最重要的是雜草容易助長病蟲危害,對林業(yè)幼苗的存活率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主要通過化學除草技術中的6個技術要點來分析如何實現(xiàn)有效除草。
在市場上有多種多樣的化學除草劑,而不同的化學除草劑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一般來說化學除草劑可以分為4個類型,分別是土壤除草劑、莖葉除草劑、觸殺除草劑和吸附除草劑。在實際除草過程中要根據(jù)育苗的類型和生長情況以及除草需求來選擇對應的除草劑。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先要對特定區(qū)域內的林間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雜草種類以及雜草分布特點,然后結合雜草類型和幼苗的生長情況選擇適當?shù)某輨?。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由于?jīng)濟成本的原因而使用一些質量較差或者年份久遠的藥物,也不能在幼苗生長中和生長后隨意更換藥物,這兩種行為都會對除草劑的效果和幼苗的生長產生消極的影響。在選擇完適當?shù)乃幬镏笠獙Τ輹r間進行確定。除草時間則要考慮天氣和土壤濕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除草時間選擇不合理會導致除草效果大打折扣。
在確定好除草劑的種類以及使用時間后要對除草劑的用量進行調配,因為用量小則難以達到除草效果,而用量大則會對苗木的健康生長不利。一般來說由于除草劑的活性較強,因此在調配用量時應該避免直接用水稀釋,最好是先使用少部分的清水調配為母液,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清水調配為稀釋液,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選擇干凈清澈的水作為稀釋水,因為干凈清澈的水中雜質較少,對藥劑效果的影響也較小。在調配好除草劑的用量后,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使用除草劑。一般來說調配好的除草劑用量與除草劑的實際使用量不一定完全適配,因此要根據(jù)幼苗的數(shù)量分布嚴格控制除草劑的使用量,不能夠追求一時的除草效果而過度或頻繁使用除草劑,從而對幼苗的生長造成根本的破壞。
施藥方式通常要根據(jù)土壤的類型或者天氣條件所決定。比如,一些土壤對藥物的吸收較差,如果仍舊按照標準的用量進行施藥就容易導致藥物的流失,如果土壤對藥物的吸收較強,那么就要重新考慮藥物的使用量。而天氣條件也是影響施藥方式的主要原因,比如風雨較大的天氣不適合直接使用藥物,尤其是有風的天氣會導致藥物在噴灑時出現(xiàn)不均勻或者漂移的現(xiàn)象,幼苗接受不均勻意味著除草效果不均勻,即一部分幼苗會受到除草劑的藥害。除了土壤和天氣對施藥效果的影響,使用什么樣的施藥工具也會對施藥效果產生影響。比如現(xiàn)在有人工施藥和機器施藥兩種主要方式,而兩個方式各有利弊,選擇什么樣的施藥工具需要根據(jù)地形情況和分布數(shù)量才能決定。
在使用化學除草技術的過程中,一般在雜草種子萌芽之后會進行封閉除草處理。封閉除草指的是通過使用除草處理劑在土壤的表層形成一層藥物,而這一藥層能夠對雜草根系以及雜草幼苗直接造成傷害,從而達到除草的效果,而且這些雜草根系或者幼苗將會永遠被封閉到土中。之所以進行封草處理是因為雜草根系或者幼苗所需的除草劑量較少,而它們在接觸除草劑死亡后對林木幼苗的影響也較小,因此,進行封草處理可以達到既除草又保護幼苗的雙贏結果。市面上的封閉除草劑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封閉除草劑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由于封閉除草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土壤表層形成一層藥膜,而土壤表面形成藥膜需要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濕潤度,這也就意味著在使用封閉除草劑要盡可能的在傍晚進行,因為傍晚溫差形成的露水能夠在晚上長時間濕潤土壤,有利于藥膜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藥物和清水的配比足夠均勻,這樣才能保證藥膜的封閉效果。
雜草出苗后是進行化學除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此時如果對雜草不加以控制則會大大影響幼苗的生長,同時也會增加未來進行除草的工作量和難度。一般來說如果前期的除草工作比較有效,那么后期面臨的雜草出苗的數(shù)量就會比較少。由于在前期已經(jīng)對雜草根系進行了毀滅性處理,因此,要等到基本上所有雜草都出苗后再進行苗后除草工作,這樣不僅能最大程度上對出苗后的雜草進行殺害,也能盡可能避免之后的再次除草。苗后除草相對于封閉除草屬于補救性的工作,因為在雜草出苗后已經(jīng)不具備封閉除草的條件,因此此時一般會利用一些傳導性除草劑進行除草。這些傳導性除草劑能夠使雜草在接觸到藥物時在內部形成并傳導毒素,從而達到破壞雜草生長的效果,一些雜草的地上部分甚至會逐漸死亡。除此之外在進行苗后除草時應該格外注意藥物的噴灑方式,盡可能選擇無風的天氣進行定向的噴灑,避免直接噴灑在林木幼苗植株上。
一般除草分為前期和后期,如果前期對于林木育苗的除草效果不佳,往往是由于天氣或者其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此簡稱為除草環(huán)境,不僅包括天氣狀況,還包括幼苗的生長高度以及分布密集度等。不同生長高度的幼苗對于藥物噴灑具有不同要求,如果不考慮幼苗的生長高度和分布密集度仍舊按照傳統(tǒng)藥物噴灑方式進行除草,那么可能導致雜草和幼苗都會逐漸死亡。因此在施藥時要對噴灑工具進行一定的防護處理,比如可以安裝一些噴頭防護罩,從而避免因漏藥導致對幼苗的莖葉的破壞。選擇施藥的天氣要盡可能在無風無雨的上午9點左右或晚上4~5點,因為這兩個時間段不僅風力較小,可以減少由于藥物飄散而形成的藥害,而且土壤和空氣濕度都較大,加上此時的光照強度也較小,可以減少水分和藥物的蒸發(fā)。
對于現(xiàn)代的林木育苗來說,應用化學除草技術是必然選擇,因為化學除草技術相對于傳統(tǒng)除草技術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如何實現(xiàn)化學除草技術的優(yōu)勢,就需要充分把握這一技術的重點,只有充分了解該技術的優(yōu)缺點,才能在應用過程中盡可能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