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隨手翻開第一章“童年”,一下子就被朱元璋的“一份檔案”吸引住了,作者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現代化的風格介紹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這是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歷史書,主要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方位展示,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較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繹。書籍吸納了敘議結合、伏筆照應、鋪墊懸念等多種手法,穿插了很多幽默、無厘頭的語言,讓一個個歷史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讓歷史事件更加跌宕起伏、懸念重重。
《明朝那些事兒》不僅語言表達詼諧幽默、通俗易懂,書中隨處可見的“金句”也常常打動人心。如修身篇:“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作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作勇氣?!笔貒骸八运麤Q定,以死相報,至死不休。這種行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報答。它起源于一個無可爭議,無可辯駁的真理:士為知己者死。”趣語篇:“他是有理想,沒道德,有文化,沒紀律的復合型人才?!睍兄T如此類的妙語隨手可拾,讓人難以忘懷。
《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大的魅力在于價值觀。當年明月告訴我們:
能力卓絕的是強人(朱元璋、張居正);干干凈凈地走完自己一生并且能夠做出一番事業(yè)的是偉人(于謙);幫助他人全面而自由發(fā)展,且自身能夠善始善終的是圣賢(王守仁)。這個世界多一個用圣賢的標準要求別人的人,就多一分殘忍;多一個用圣賢的標準要求自己的人,就多一分溫暖。
我常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于謙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鄭和下西洋、戚繼光的戚家軍、徐霞客的游記、海瑞罷官……這些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