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虢國墓地出土墨書玉器及其書法價值

      2024-01-09 15:55:09楊愛民劉社剛
      大眾考古 2023年9期
      關鍵詞:首端金文玉器

      楊愛民 劉社剛

      虢國墓地位于三門峽市區(qū)北部上村嶺,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2021年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其中,兩座國君大墓M2001(虢季墓)、M2009(虢仲墓)分別于1990年、1991年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特別是虢仲墓出土的墨書玉器既讓我們看到了西周書法真跡,填補了西周時期“赗方”的空白,也為研究兩周時期的赗賻制度及書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虢仲墓出土的墨書玉器

      虢仲墓(M2009)南北長6米,東西寬4.62—4.92米,墓深距現(xiàn)地表19.3米,是虢國墓地已發(fā)掘墓葬中形制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座,以青銅器、玉器為大宗,僅禮樂器就達120多件,其中有44件的銘文均言明為墓主虢仲的自作用器。該墓出土的玉器,數(shù)量之多、品種之全、工藝之精、玉質(zhì)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極為罕見,特別是出土的13件墨書玉器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這些墨書玉器絕大部分出于外棺蓋上,有玉戈、玉匕、玉柄形器等,字數(shù)最多的6字,最少的1字,共計35字,有的字跡模糊不清,難以釋讀,這里選取幾件字跡比較清晰的,以饗讀者。

      “南中”墨書玉戈,青玉,豆青色,因受沁呈青褐色,微透明。鋒部呈等腰三角形,銳刃;寬援兩側(cè)雙面磨出薄刃;內(nèi)端略寬,雙角呈兩個弧形豁口,其一角有斷茬,極似玉戈使用中留下的崩疤痕。援上有兩個圓穿,援本部有一個細小的圓孔,內(nèi)端有一圓形穿而殘缺一半,據(jù)此可知,此戈是由舊玉改制而成。其一面的中部有豎款墨書,自上而下排列“南中(仲)”二字。發(fā)掘者認為“南仲”是周宣王時期的執(zhí)政大臣,即《詩經(jīng)·出車》中薄伐西戎的“赫赫南仲”。這也就說明墓主虢仲就是周厲王時期的卿士,征伐淮夷的虢公長父。

      “白山父”墨書玉匕,出土時器身有“Y”形裂紋,但未破裂。青玉,冰青色,因受沁,一面近邊緣處局部有米黃色斑塊,末端局部呈黑褐色。玉質(zhì)溫潤細膩,透明度好。首端較寬,平齊;末端略窄,琢磨成外弧形,其一角單面磨出薄刃,另一角有使用過程中留下的崩疤痕。其一面自首端向下有墨書“白(伯)山父”三字,應是送禮人的名字。

      “平虘”墨書玉匕,出土時末端殘斷,碧玉,有深褐斑與黃白紋理式斑。半透明。正面中部自上而下有一道凸起的鋸切痕,兩側(cè)邊緣磨得很薄。首端較寬,斜直;末端略窄,并切其一角。其一面近首端處自上而下有豎款墨書“平虘”二字,也應該是人名。

      “公肸”墨書玉匕,在匕的末端磨出平齊的薄刃或鈍刃,出土時已斷為二截。青玉,玉質(zhì)較粗,不透明。首端較寬,平齊;末端較窄,雙面磨出銳利的端刃,輕微切其一角,并磨出銳刃。端刃上有多處因使用而出現(xiàn)的細小崩疤痕。其一面近首端處有豎款墨書,自上而下為“公肸”二字,可能也是人名。

      另外還有7件玉器,也有墨書文字,由于保存不佳,字跡模糊,無法辨認釋讀。

      墨書玉器應是助葬的赗方

      虢仲墓13件墨書玉器有戈、匕、柄形器等,記錄的是虢國國君去世后,來參加葬禮的人的姓名及所送物品的名稱。虢國墓地考古發(fā)掘主持者王龍正、姜濤等先生認為其性質(zhì)為“玉質(zhì)遣冊”,有些學者也贊同其意見,但筆者認為似欠妥帖。這些帶墨書文字的玉器與兩周時期的赗賻制度有關,具體應該是反映赗贈禮俗的“赗方”。

      赗賻制度又叫助葬或助喪制度,是喪禮的一部分,貴族死后,王、諸侯、卿大夫或方國的首領前去吊唁并贈送死者陪葬品,另外還要送給死者家屬一些物品?!摆R賻”一詞在東周文獻中屢有出現(xiàn)?!洞呵锕騻鳌吩疲骸摆R者何?喪事有赗,赗者蓋以馬,以乘馬束帛,車馬曰赗,貨財曰賻,衣被曰禭”,《春秋谷粱傳》亦解釋為:“乘馬曰赗,衣被曰禭,貝玉曰含,錢財曰賻”,《荀子·大略篇》云:“貨財曰賻,輿馬曰赗,衣被曰禭,玩好曰贈,玉貝曰含”??梢?,這些隨葬物品可分為含、禭、赗、賻等。赗是車馬一類的助葬物品,賻是錢財一類的助葬物品。虢國墓地墨書玉器上有“匹馬”“馬兩”字樣,正合“車馬曰赗”的記載。

      考古資料顯示,赗賻制度在商代晚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殷墟幾座大墓中出土的一些非墓主的銅禮器,極有可能就是用來助葬的。西周時期,周人繼承了殷人的助葬習俗并進行了取舍,隨葬銅禮器得到嚴格限制,赗賻物品也只限于含、禭、布帛、車馬等物。到了東周時期,赗賻制度走向成熟,并將助葬的器物“書赗于方”?!都认ΧY》云:“書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鄭玄注云:“方,板也。書赗奠賻贈之人名與其物于板,每板若九行,若七行,若五行?!薄皶R于方”指吊唁者把所送的赗、賻、贈、禭等刻或書于方板上,這樣的木板稱為“赗方”。虢國墓地沒有發(fā)現(xiàn)木質(zhì)的赗方,所以,這些墨書玉器可能就是木質(zhì)赗方的早期形式。

      遣策或叫遣冊,由竹木簡編聯(lián)而成,它隨死者一同入葬,是隨葬物品的登記冊,寫在竹簡或者木簡上,流行于戰(zhàn)國秦漢時期?!秲x禮·既夕禮》云:“書遣于策”,鄭玄注:“遣,猶送也,謂所當藏物茵以下”,“遣者,入壙之物”。死者的隨葬物品應當包括死者生前所用、吊喪者所贈、死者家屬專為陪葬所備的物品這三類,但目前尚沒有發(fā)現(xiàn)西周時期遣冊的具體遺物。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嚴志斌教授認為西周早期的否叔七器可視為遣策的源頭,春秋早期的仲考父盤應該是戰(zhàn)國之后流行的遣策的雛形。虢國墓地既沒有發(fā)現(xiàn)“遣器”,也沒有發(fā)現(xiàn)竹簡木簡之類的遣策。

      綜上所述,赗方是對助葬赗贈人員及其所贈物品的記錄,遣策則是對遣送死者所用物品的記錄,它們是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物品清單。而赗方所載應當只是遣策所錄的一部分,兩者功能有所重合,但不完全相同。因此,虢國墓地墨書玉器嚴格來說是赗方,這或許也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赗方。

      墨書玉器的書法價值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殷墟卜骨、玉器上就發(fā)現(xiàn)有朱書、墨書文字,表明當時的書寫工具(毛筆)和書法技術已經(jīng)相當嫻熟。虢國墓地墨書玉器大大豐富了西周階段墨書文字材料,且墨書文字與金文迥異,無修飾雕琢之氣,展現(xiàn)了西周書寫文字的本來面目。其書法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

      西周墨跡稀有,彌足珍貴

      20世紀50年代以來,山西、陜西、北京等地雖有西周甲骨文出土,但西周書法研究幾乎都在銅器銘文范圍內(nèi)。洛陽北窯西周墓出土有書寫在銅器、鉛器上的墨書,為西周早期作品,但字數(shù)少,不足以準確判斷一個時代的書法風貌。虢國墓地墨書雖然只有35字,但是包含了筆法、墨色、風格取向等眾多信息,這些極為珍貴的墨跡對研究書體的演進有著重要價值。

      墨書真實反映了西周大篆的書寫原貌

      墨書為金文的研究提供了參照

      金文是將寫在鑄范坯上的字刻出后澆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此都有制范澆鑄工藝留下的痕跡,與書寫原貌拉開了距離。通過對比同時代的墨書和金文,透過金文的修飾雕琢可對金文作品的風格、美感等作出準確判斷。

      (作者楊愛民為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文博館員;劉社剛為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首端金文玉器
      與有序分拆的分部量1 相關的恒等式及組合證明
      自適應工況的大型水輪發(fā)電機定子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重載鐵路牽引網(wǎng)雷擊仿真模型比較研究
      電氣化鐵道(2021年3期)2021-07-15 06:48:00
      首升降舵布局方式對潛艇垂直面操縱性能仿真分析
      探究玉器的鑒賞與收藏之間的關系
      天工(2020年4期)2020-11-03 02:52:58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jù)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淺析玉器的收藏及保養(yǎng)
      絲路藝術(2017年6期)2017-04-18 13:58:37
      厚德載物——中國古代玉器展(上)
      东阳市| 新宾| 巴彦淖尔市| 雷波县| 包头市| 汕尾市| 黄山市| 闸北区| 宽城| 高台县| 揭阳市| 荣成市| 邵武市| 曲水县| 桑日县| 沾益县| 屏山县| 海兴县| 武山县| 泸水县| 兰西县| 开封市| 淮北市| 谢通门县| 鄂托克旗| 杭锦旗| 武川县| 新余市| 上栗县| 沙河市| 阿合奇县| 滦平县| 昭苏县| 仙游县| 华蓥市| 五寨县| 盐山县| 峡江县| 漠河县| 平顺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