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去過好幾次,但沒去過蕭紅的老家。東北農(nóng)村的景象差不太多,蕭紅的老家大概率會像我看到的其他老房子一樣,三間房,兩邊住人,中間廚房,前后各開一個門,前院有倉房,后院有菜地。但去和沒去過之間,橫亙著想象和現(xiàn)實的距離,這就山高水遠了。
蕭紅故居和想象中的格局一致。但功用從民居變成景點,從過日子的柴米油鹽變成外人的探頭探腦、品頭論足,里里外外有多少真假,就不用太計較了。同鄉(xiāng)的人不會想到,自己住的村莊有朝一日會變成大城市的一個區(qū),他們更不會想到,老張家那個眉目模糊的女孩子,長大成了作家,還是個進了文學史的作家。
張秀環(huán)自己也沒想到。幼年喪母,注定她的命是苦的。小女孩跟著爺爺識字,讀了點兒書,有爺爺嘮嗑兒,有菜園子捉蝴蝶,有鄰里街坊的閑事聽聽,那已經(jīng)是她一生中最安寧的時間。盡管她已經(jīng)知道,自己身體里潛伏著巨大的躁動和不安。隨著她的長大,隨著爺爺?shù)娜ナ?,躁動不安在飛速成長,變成巨人變成怪物,她又恐懼又欣喜,她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但她覺得自己必須做點兒什么,抗婚,讀書,不過是理由,她的離家出走是注定的。
家庭再不好,總歸有世俗的盔甲加持,懵懂的小姑娘跑到外面的世界,只能用自己的肉身喂養(yǎng)世間惡魔。那時候她還不認識魯迅,更不會知道魯迅有一句話:娜拉出走以后,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張秀環(huán)有過好幾個男人,他們都幫了她,也都傷害了她。從很早開始,她的命劃分成很多小份兒,一直被賤賣,她連自己的名字都失去了,世間幾人知道張秀環(huán)?她變成了蕭紅。
蕭紅,一面是蕭瑟凄涼的命運,一面是蓬勃涌動的理想。這個名字是個屋頂,張秀環(huán)在下面一字一句地壘起了自己的堡壘,只有這些一字一句是別人拿不走的,只有這些一字一句證明著她來過、活過。她的成長和成熟,是用病痛和死亡換取的,她嘗到的甜美,由死神親自端到她面前。覺醒和領悟來得太遲了。她寫了一條河,把村莊里的人物、牲畜、閑事、是非,統(tǒng)統(tǒng)裝了進去,這是她要帶走的河,這條河里裝滿了人世間。蕭紅在外面的世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十幾年,男人來來去去,苦難絕望如影隨形,她一天也沒真正開懷過,《呼蘭河傳》是她用文字寫的彩練,或者床單,《紅樓夢》真的不過是場夢,你們愛寫不寫,誰愛寫誰寫。我要踏上我的河,回老家了。家門“吱呀”一聲打開,爺爺永遠只叫她的乳名——“是榮華回來了嗎?”
作者簡介:金仁順,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春香》,中短篇小說集《桃花》《松樹鎮(zhèn)》《紀念我的朋友金枝》《僧舞》等,散文集《白如百合》《眾生》等,編劇電影《綠茶》《時尚先生》《基隆》等舞臺劇《他人》《良宵》《畫皮》《消失與重現(xiàn)》《獵槍》等。曾獲得“春申”原創(chuàng)文學獎、少數(shù)民族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作家出版集團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人民文學》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短篇小說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十月》文學獎等獎項。部分作品被譯為英語、韓語、阿拉伯語、日語、俄語、德語、蒙古語等語種介紹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