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和哥哥王小平都特別有感受力,對氣候、溫度、形狀、色彩、氣味,都有強烈的體察。在《我的兄弟王小波》里,王小平寫了一個特別奇異的瞬間:一個夏天的中午,兄弟倆午睡,卻睡不著,王小波像被催眠了一樣走到院子里,去看每一道光,每一個微小的景象,王小平緊隨其后,看著王小波走過整個院子,走到院子中間的水龍頭旁看水滴——他呆呆地站了一會兒,好像在體會頭頂上灼人的正午陽光在寂靜的小院環(huán)繞的特別感受,然后就走到院子中間的水龍頭前,端詳著水龍頭的嘴子,看水聚集成水滴,一滴一滴墜下。他這樣看了足有兩三分鐘,一動不動,然后似乎有點不滿意,伸手把水龍頭開大了一點,使水珠列成密集的一串;接著開得更大,形成一根連續(xù)的水柱;接著又?jǐn)Q小……這樣反復(fù)改變落水的形態(tài),自得其樂。
所以我理解了,王小波的小說里為什么會有那么強烈的顏色、氣味、形象,從《綠毛水怪》到《紅拂夜奔》《萬壽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都和感受力有關(guān)。在《白銀時代》和《黃金時代》里,他都寫到北京秋天的白楊樹,金黃色的葉子像潮水一樣涌上來,潮水一樣退下去。整本書都有一種在秋天的長路上甩著手行走的味道,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到盡頭。
感受力不只針對氣味、顏色,感受力也針對命運、夢幻、痛苦、顛簸、希望、瘋狂。而王小波的小說里,這些都有。
王小平還用許多篇幅解讀了兩本書,一本是聚斯金德的《香水》,一本是圖爾尼埃的《少女與死亡》,這兩本書都是寫感受力的?!断闼分械臍馕短觳鸥窭字Z耶出生在18世紀(jì)臭氣熏天的巴黎,他謀殺少女,用她們的體味萃取香水,制成終極香水,讓圍觀行刑的人進(jìn)入酣醉狀態(tài)。
王小平說,香水不只是香水,而是所有氣味的綜合,是感情、感觸,是記憶中印象的回聲,也或許,就是一個時代的精魄。王小波就是一個萃取香水的人:他以靈敏的鼻子捕捉到從這個世界里透出的、他人難以分辨的種種氣味,并把它們制成了“香水”。
(秋 水摘自微信公眾號“韓松落見好”,〔意〕喬伊·吉多內(nèi)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