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坐標

      2024-01-17 07:05:16楊承訓楊詠梅
      廣西財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二十大現代化馬克思主義

      楊承訓,楊詠梅

      (1.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46;2.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 青島 266034)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保?]理論工作者的任務就是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現實的重大問題。恩格斯認為,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2],他把生產和交換稱之為“經濟曲線的橫坐標和縱坐標”[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乃是深入研究中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相關生產力、上層建筑的創(chuàng)新型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有生命力,就必須與時俱進?!拔覀円⒆阄覈鴩楹臀覀兊陌l(fā)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guī)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規(guī)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保?]黨的二十大創(chuàng)新了恩格斯經濟坐標理論,使社會經濟發(fā)展“合力論”的觀點立體化,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坐標,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需要深入領會。上海社會科學院李正圖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研究”(以下簡稱“課題”),正是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理和精神開展深入調研、提煉和總結的,是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新坐標體系中的優(yōu)秀成果,本文在此亦作簡論。

      一、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yè)的整體新坐標

      黨的二十大核心精神之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從新時代的實際出發(fā),用21 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坐標,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在此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根據時代的需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重大開拓,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領域縱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進一步闡發(f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點和最大優(yōu)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極其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開展的偉業(yè),既遵循經典理論家勾畫的基本原理,又揭示了前人未曾預料的新特點。因為客觀世界極其復雜、變幻多端,如何抓住最根本的東西?那就要找出最重要的坐標,以此指導長期面臨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任務,應對充滿風險的時局,保持在任何條件下不迷失方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總結歷史經驗,以敏銳的馬克思主義觀點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yè)多個特點的畫龍點睛,其他都要從屬于這個根本原則和根本保證。就是說,不管客觀形勢如何變換、如何復雜,只要由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來領導,就不會迷失方向、使社會變質。為深化理解,需要從理論上回答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上層建筑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問題,二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關系問題。

      第一個問題。有些人總是機械地以為經濟制度決定社會性質,而不懂得為什么上層建筑也是關鍵?這就是要有辯證思維。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制度上層建筑的核心,領導社會主義事業(yè),領導經濟制度和經濟建設。列寧曾指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看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產任務[4]。這就是在特定條件下上層建筑起決定作用的辯證法,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完善經濟建設和社會制度,必須由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產黨堅強領導。不能只片面地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卻不懂得二者的決定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的辯證法。社會主義社會是以人的“自覺”為特征,不能像以前的社會形態(tài)那樣完全靠自發(fā)行進。社會主義建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它的敵對勢力是強大的,尤其國際反社會主義勢力總是千方百計地阻撓、扭曲、毀滅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建設。在如今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中國國內外局勢復雜多變,更需要強化中國共產黨對經濟建設的領導,否則經濟建設就會走上邪路,乃至蛻化變質。在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把握方向、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克服險阻,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百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也表明,勝者在黨,敗者在黨,蘇聯的興衰是最好的鏡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之所以蒸蒸日上,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正確領導,而今后戰(zhàn)勝各種風險也要靠黨掌握航向。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領導的最大優(yōu)勢在哪里呢?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指導;二是始終忠于人民;三是政治上的頑強;四是組織上系統強勁;五是一以貫之,能夠一張藍圖繪到底,而不是朝令夕改;六是能夠自我革新、團結一致,沒有西方資本主義的那種內耗(如常見的激烈派別分裂斗爭)。中國共產黨是目前世界上最堅強的執(zhí)政黨,黨的領導決不可削弱,只能旗幟鮮明地加強,這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坐標。

      第二個問題。共產黨本來就是很堅強的,為什么還要強化自身建設?這與經濟有什么關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正確處理黨的堅強領導與黨的自身建設辯證統一,是一個重要法寶。黨之所以堅強,就在于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自我革新。蘇聯共產黨本來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執(zhí)政黨,因后來疏于黨的自身建設,使得反動勢力潛入黨的肌體,讓政治野心家逐漸成為特權階層,導致黨的變質,最終造成了社會主義在蘇聯的變質、垮臺。中共二十大總結了從嚴治黨的歷史經驗,堅持發(fā)揚“打鐵必須自身硬”,對此,習近平作了深刻的理論總結。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十五部分里提出“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的任務,特別強調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是深化整治的重點。事實表明,從嚴治黨是黨的領導堅強正確的自身保證,是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關鍵。

      習近平的精辟論述和歷史事實,使我們深刻領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坐標的重大意義,坐標也應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始終,否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失去靈魂。這是政治經濟學的首要問題。

      (二)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模式: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提出與實踐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fā)展,是劃時代的里程碑,具有世界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有著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1.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2.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3.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4.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5.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下面作具體分析,回答一系列疑問。

      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國家實現現代化為什么重要?一個人口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國家的現代化是歷史首次,標志著人類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趨勢。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都是人口相對較少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國家實現現代化揭開了人類歷史的嶄新一頁,它喚醒廣大人民依靠共產黨領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更全面的現代化。中國打破了西方現代化的舊模式,使全人類看到希望、認清榜樣。從世界范圍考量,人口眾多的國家堅持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正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強大支柱,這將改變全球范圍的力量對比。

      如何才能發(fā)揮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優(yōu)勢?這也是經濟學的重要課題。新中國剛成立時,時任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曾預言,中國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紀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負擔的壓力。人民的吃飯問題是每個中國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個問題。艾奇遜自負地認為,哪個中國政府都解決不了中國人吃飯問題。對此,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響亮地回答:中國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5]。習近平繼承和發(fā)揚了毛澤東思想,反復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歷史唯物論認為,人是生產力的最活躍的因素,人口多是發(fā)展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也會形成世界上最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現代化建設。隨著當前中國人口質量的提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人才資源,將釋放愈加強勁的現代生產力。

      再看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二個特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有何深刻寓意?這同第一個特點是相聯系的。共同富裕是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全人類解放的巨大動力就在這里。中國式現代化對全人類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國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由此才能全面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

      第三個特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為何也很重要?貧窮和愚昧都不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同以往資本主義現代化不同的新型現代化。習近平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1]。這一點也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要點。物質財富是精神文明的基礎,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的升華。兩個文明協調發(fā)展,才有人民全面幸福的生活,才能有人才輩出的條件;精神文明又會反作用于現代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人與人的社會和諧,促進人的智慧無限釋放。這就克服了以往西方現代化的奴役性、偏頗性。所以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這一時代課題,強調“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fā)展”[1]。

      為什么一定要強調生態(tài)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時代的要求,是人類發(fā)展到今天應有的大覺醒。西方式現代化走的是先發(fā)展后治理的道路,像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至今還是人類生存的難題。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9 世紀就闡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對大自然不要過度索取,以免遭受大自然的報復。中國共產黨提出在經濟建設中要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化的系統觀念,特別是習近平提出的新發(fā)展理念,把綠色發(fā)展作為經濟建設的要領。黨的二十大更是進一步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大特點。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內涵,要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創(chuàng)造一種以生態(tài)文明為特征的現代化,這是時代的重大命題。

      這里還需要深化認識的是,如何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矛盾。如前所述,傳統的現代化與農耕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同,總是要以破壞綠色為代價,過度墾殖、化石能源依賴、工業(yè)廢棄物排放、塑料濫用等對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威脅,這種嚴重破壞乃至擴展到海洋、大氣層。如何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就涉及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能源結構、消費結構等問題,還要治理原來造成的土地沙化堿化、水源污染、沙塵霧霾等問題。從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已經積累了可觀的成果和豐富的經驗,黨的二十大在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又提出新的目標和舉措。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第十部分“推動綠色發(fā)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對“加快發(fā)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huán)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了深刻闡述。這是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具有劃時代意義。

      為什么走和平發(fā)展的現代化道路不難理解,此處不再多論,有一點需要強調的,就是和平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由于長期處于和平環(huán)境中,人們習以為常?;貞洑v史上的中國戰(zhàn)爭連年不斷,而如今世界上一些國家也還在飽受戰(zhàn)亂的困擾,人民陷于危難之中,應該能體會到安定生活的重要。所以,我們黨把人民的“安全感”當作衡量工作優(yōu)劣的標準之一。實際上,戰(zhàn)亂與和平的矛盾始終在,仍然不能忘記戰(zhàn)爭的危險和維護和平的責任。帝國主義靠戰(zhàn)爭發(fā)家,其現代化發(fā)展都是靠對外侵略、發(fā)動戰(zhàn)爭實現的,充滿血腥味道。特別是日本,主要是依靠明治維新后迅速擴張軍備、發(fā)動對外侵略戰(zhàn)爭走上軍國主義道路而崛起。中國不需要也不允許侵略別國,立場堅定地反對侵略戰(zhàn)爭,反對靠搜刮世界人民血汗實現現代化。

      (三)明確新時代中國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的新任務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這是中國新時代進程的坐標。以這個坐標為燈塔,具體規(guī)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征途。必須明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追求的是高質量發(fā)展,不是僅求產品數量超過資本主義國家,更重要的是質量水平要在國際市場上立住腳。以往強調的是一個“快”字,今后要追求的是一個“優(yōu)”字,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要做“領頭雁”。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多在高質量發(fā)展上作文章,這也是一個根本性的質的轉變。上海社會科學院李正圖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研究”正是認真貫徹了這一宗旨。

      二、優(yōu)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整體新坐標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曾提出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制度坐標,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盁o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fā)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保?]我們黨在全面總結中國的實際時一直遵循著這項原則。

      如果說全面建設現代化主要體現生產力發(fā)展要求,那么社會經濟制度的完善則是生產關系的保證。沒有優(yōu)越的生產關系,就不可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就此也作了深刻論述。

      黨的二十大部分修改并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寫道:“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原本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社會經濟基礎的重要坐標,是廓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現實生產力水平和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分配方式、交換方式乃至消費方式的規(guī)律[8]。蘇聯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理論是很快消滅多種成分,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宣布建成社會主義。這種模式實際上違反了歷史唯物論所闡明的基本規(guī)律,即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系形式的規(guī)律。歷史表明,脫離生產力的發(fā)展,單純追求公有制的高級化、純粹化,從幾大基本方式的角度看不利于社會主義社會整體的生產力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黨的二十大深邃地回答了中國之問、時代之問,科學地界定了中國經濟制度的社會性質和特有的巨大優(yōu)勢,進一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有利于掃除新自由主義和教條主義等的思想影響,對于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其創(chuàng)新點有兩個方面需要認真深化領略。

      首先,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系統化、立體化,即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分配方式和消費方式這四大方式的整體化。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共存,加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消費方式,可謂“一體四式”。就是說,社會主義經濟有機整體,包含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分配方式和消費方式有機統一,不能抽出其中一個元素作為整體化身,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嶄新表述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總結了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強調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guī)律,深刻回答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符合恩格斯提出的經濟運行坐標原理,使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理論更加完整。

      再進一步深入領會,這四個組成部分的內涵都做到了高質量結合:公有制與多種所有制結合、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而生產、分配、交換方式又與消費方式結合。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各個要素、各個方面都起主導作用,規(guī)定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性質,進一步拓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視域。分配制度拓展為三種具體形式,即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明確了充分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充分發(fā)揮政府的作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匹配,政府“放、管、服”效能全面綜合施展。如果把政治經濟學對象僅僅局限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甚至提出“生產關系標準論”,則是對歷史唯物論的片面理解。實際上,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并非僅僅是生產資料所有制,而是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分配方式、消費方式組成的社會經濟整體,以及上層建筑有關功能。課題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整體要求,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體系、理論體系的深刻內涵。

      課題還揭示了中國經濟基本制度的內在聯系。恩格斯說,生產和交換“這兩種社會職能的每一種都處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響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規(guī)律。但是另一方面,這兩種職能在每一瞬間都互相制約,并且互相影響”[9]。兩者的相互作用又影響分配關系和分配方式。這就是說,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都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時時處于相互作用之中,形成經濟運行的循環(huán)有機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完整地貫穿了幾大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各自的不同職能,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初級階段的特殊形式。課題貫徹了這一整體思維,運用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揭示其中的關聯度,實質上就是深化理解國內大循環(huán)的本質和特殊性,最終的歸宿即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共同富裕。這是一個不斷前進的矛盾運動過程,必須充分發(fā)揮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化解消極效用,從而更符合中國的現實,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

      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為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要求,課題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基本經濟制度指標體系,具有了更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成為高質量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因為,制定基本經濟制度的量化指標比較困難,不僅層次多、形式繁、交錯關聯復雜,而且操作中的變動性、定位的彈性往往較大。課題組克服困難,在收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利用西方經濟學值得借鑒的研究工具,制定了較為全面的指標體系,在實踐中易于操作。同時,研究了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有利于創(chuàng)造更能發(fā)揮公有制優(yōu)勢的具體模式,打破了追求純粹、單調的僵化、公式化的思維定式,引導公有制企業(yè)的改革逐步深化。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干興邦,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正確地認識世界,更要致力于改變世界,后者比前者更要費功夫。教條主義者最喜歡用經典名著夸夸其談,課題組則力避這種弊端,總體上促進了理論力量轉化為可踐行的治理能力。

      其次,黨的二十大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平臺和動力系統勾勒了基本經濟制度全面協調發(fā)展的新關聯圖式,這是新的邏輯思維。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部分作了如下論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1]。這意味著全面高質量現代化需要高水平的市場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要成為全部經濟運行、聯系的平臺,強化社會主義制度下發(fā)達交換方式的社會化屬性,使正在形成的創(chuàng)新鏈、產業(yè)鏈,價值鏈、供應鏈之間聯系逐步緊密,從而促進各個領域之間的協調發(fā)展,優(yōu)化以微觀經濟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資企業(yè)控制整個市場的命脈,是市場第一主體。市場作為最稀缺的資源、最大的聯系平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姓“社”,不姓“資”,也不是什么“中性”的。當然,市場經濟仍然存在兩面性,但黨和政府的力量能夠積極發(fā)揮它的正能量,抑制它的負能量。

      黨的二十大是否以市場化取代了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的主次地位?兩種不同的表述已經鮮明體現出來。前者要“鞏固和發(fā)展”,后者要“支持、鼓勵、引導”,可見公有制經濟是依靠對象,非公有制經濟是統戰(zhàn)對象?!吧罨瘒Y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yōu)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yè)做強做優(yōu)做大,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保?]這就是重點的著力處,使國企成為更加堅強有力的中堅力量,同時對非公有制經濟也是保護與支持的。這充分體現黨的方針政策是一以貫之的,并且在新時代條件下更加具體化了。

      同時,黨的二十大對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制有了新的部署,對財政、金融積極作用的發(fā)揮作出切實地引導,強調加強金融監(jiān)督,“守住不發(fā)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guī)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fā)展”[1]。諸類表述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要求,而不是放縱和依賴私人資本,對于未來邁向更高形式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具有深遠的意義,應當以長遠的視角深刻領會。至于對“資本”等同于“私人資本”的錯誤理解,也無須細論,從蘇聯的新經濟政策開始到中國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早已區(qū)分了“公有資本”和“私人資本”?!百Y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并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有公有制企業(yè)就必然有公有資本。這也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常識,此處不再贅述。

      列寧提出:“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事實,而不是教條。”[10]政治經濟學界應當與時俱進,不能老是拘泥于以往的特定概念和個別結論,無視現實的發(fā)展變革,尤其注意要從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片面僵化的桎梏中解脫出來。鄧小平在20 世紀90 年代初就講過:“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保?1]歷史事實表明,我們黨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1]這三項標準是一個整體,在今天的國內國際條件下仍然是完全正確的。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就是為了更充分解放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增強共同富裕的經濟實力。

      以上簡述的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新論點,我們應當切實領會,要善于認識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新變化,以改革的思維深化經濟理論;并且要懂得揚棄資本主義有用的東西與照搬資本主義制度的區(qū)別,不能把揚棄的辯證方法妄稱為“折衷主義”,不能望文生義,用教條主義歪曲現實情況。在這方面,課題闡釋得當,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緊密聯系實際,思想深邃、觀念創(chuàng)新。

      三、倡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方法新坐標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1]由此提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應當是我們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坐標,特別是對理論工作者克服教條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這里側重談三點。

      第一,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就是要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密切聯系中國和世界的現實,而不是照搬照抄書本。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1]。比如,有人從本本出發(fā),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符合經典理論家當年的設想,應改為馬克思提出的“過渡時期”,強調不能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視為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這種急于速成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認識必然會帶來認知上的缺陷。蘇聯解體的歷史教訓,就錯在一個“急”字上,不顧生產力、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憑主觀臆斷指揮經濟社會發(fā)展,到頭來欲速不達,不僅造成許多虛假現象,更為嚴重的是生產力反而遭到嚴重破壞。實際上,鄧小平早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共產黨領導下建立和運用人民政權(即無產階級政權),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目前的生產力水平與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未處于世界前列。要真正從量與質上全面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還需要多年的艱苦努力。為科學理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實事求是面對現實,積極引導以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扎實維護和優(yōu)化已有的基本制度,更加突顯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這就是黨的二十大所要求的積極與扎實相統一。我們研究經濟社會問題,一定要擺脫本本主義的束縛,以守正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和深入實際的學風,學好用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對方法論的要求。

      第二,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這是一個立場問題。習近平強調:“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保?]不能把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僅僅視為純粹的學術問題,不能為研究而研究,更不能用馬克思主義詞句包裝個人主義,為個人去沽名釣譽。西方的新自由主義及形形色色脫離人民的理論,看起來似很玄奧(如數學模型很迷人),講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上對造福民生毫無用處,遭到了人民的唾棄。同時,那些脫離人民的教條主義陳詞濫調,也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冒牌的馬克思主義根本不關心人民的生活,更不聽群眾的呼聲,比如,有的學者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的人民群眾生活日益富裕視而不見,去夸夸其談什么“真正的社會主義”,難道人民貧困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嗎?必須明確,脫離人民切身利益的論調,不管打著什么旗都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這種主張至多是空想社會主義。

      1930 年,為反對當時紅軍隊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毛澤東寫了《反對本本主義》,在文中尖銳指出:“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國有許多專門從書本上討生活的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共產黨員,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嗎?就是明顯的證據”[12]。如今中國共產黨長期處于執(zhí)政地位,要警惕潛在的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個人沽名釣譽資本的情況。有些閉門造車的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改革開放偉大成就持否定態(tài)度,根本不關心億萬人民生活的改善,特別是對廣大農民的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富裕有余、走向現代化生活的現實視而不見,算什么馬克思主義者!

      第三,黨的二十大倡導問題導向系統思維,就是防止片面性、表面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等不良學風。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從多方面、多視角進行研究時,應當引導人們全面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制度及其具體制度,并且把本質與形式、客觀與主觀、現實與長遠、成果與問題、中國與世界的實踐聯系起來,做到把握時空尺度。這種學風和方法對學術界很有針對性,并因此要求創(chuàng)新政治經濟學樹立的系統觀念。少數人熱衷于以個別取代一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片面性必須認真克服。

      我們回過頭來學習與閱讀課題的系列成果,從研究方法上就深切感受到課題體現了上述思想。課題組帶著問題到基層深入調查,到各類企業(yè)調研相關經濟關系、存在問題、解決方案及其效果,在收集海量實際資料的基礎上,分析、歸納數據并上升為理論。課題組深入調查研究,掌握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做法值得提倡,成果可信度、科學性堅實可靠。

      黨的二十大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坐標,要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千萬不可淺嘗輒止,更不應用教條主義態(tài)度去否定真理,這也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

      猜你喜歡
      二十大現代化馬克思主義
      二十大頌
      工會博覽(2022年33期)2023-01-23 04:19:07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0:58
      喜迎二十大
      邊疆治理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贺兰县| 仁怀市| 东明县| 德阳市| 广东省| 望城县| 巴东县| 长寿区| 砚山县| 鹿泉市| 卢氏县| 沾化县| 泉州市| 嘉黎县| 思南县| 分宜县| 江陵县| 台湾省| 陕西省| 天全县| 石泉县| 金堂县| 宁乡县| 崇左市| 临安市| 朝阳县| 龙胜| 申扎县| 手机| 会宁县| 南雄市| 榆树市| 应城市| 万盛区| 罗甸县| 肇东市| 石嘴山市| 永州市| 和平县| 醴陵市|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