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青
2020年8月,云南瑞麗,玉石市場上的直播工廠
用3000元買了塊不被看好的原石,結果開出價值2000萬的翡翠,這是電視劇《黃金瞳》中的情節(jié),也是“賭石”愛好者們每天都夢寐以求的場景。
如今,緬北部戰(zhàn)火再燃,而那里是翡翠玉石礦產(chǎn)的重要出產(chǎn)地,不少商家以今后翡翠會更加稀缺為由頭,進一步推高著翡翠熱度,這也讓“賭石”這種相對小眾的行業(yè),重新進入到大眾視野。
石之美者為玉,當原石從翡翠礦坑中開采出來時,地質(zhì)作用和漫長的時間,讓這些石頭表面包裹著一層特殊的風化外殼。持有者必須切開,才能確定它是不值錢的石頭,還是價值不菲的翡翠。
格調(diào)高雅的翡翠,大多見證的卻是人性的貪欲。
云南瑞麗玉石市場,售賣的各種原石
這種花錢買下原石再切開的過程,與開盲盒有些相似,但其價格遠高于盲盒,有點像是一擲千金的賭博,因此這一行為也被行業(yè)人士稱為“賭石”。
將“賭石”與“詐騙”畫上等號,或許有失公允,畢竟大量購買原石以期開出質(zhì)地上佳的珍稀翡翠,確實是云南及緬甸等玉石產(chǎn)地的商貿(mào)傳統(tǒng)。
瑞麗等邊境小城,有不少人以玉石生意為生。通過玉石一夜暴富的故事,并非神話般遙不可及;但另一方面,不少別有用心之人也把“賭石”當成斂財?shù)墓ぞ?,黑貓投訴平臺搜索“賭石”,有452條投訴內(nèi)容,涉及大量主流直播或購物平臺。
格調(diào)高雅的翡翠,大多見證的卻是人性的貪欲。沉迷線上或線下“賭石”的人,要么對自己的技術充滿信心,要么堅信自己才是那個被幸運女神眷顧之人,但由于監(jiān)管難度過高而造成的行業(yè)混亂,讓很多“賭石”之人,在沒上“賭”桌前就已經(jīng)輸了。
“賭石”之所以名帶“賭”字,也與其能提供類似“賭博”般刺激快感有關。李云是今年剛步入職場的新人,收入不多的她,平日里最大的愛好就是購買“盲盒”。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某短視頻平臺刷到了“開珍珠”的直播,在視頻的那一端,只要用戶支付最低數(shù)十元的價格,就可以讓主播幫忙開蚌殼—至于里邊是否能開出珍珠,則全憑運氣。
與“開盲盒”類似的快感,讓李云很快迷上了看“開珍珠”直播。而當她刷到“賭石”的直播時,后者更大的刺激讓她愈發(fā)著迷。李云認為,與開珍珠相比,金額動輒上萬元的“賭石”明顯更有意思:“開珍珠至少能確定蚌殼里一定是有珍珠的,只是品質(zhì)好壞和數(shù)量多少而已,加上每次開的價格不高,通常不至于血本無歸,但‘賭石如果看走眼了,很可能切開的就是一塊不值錢的石頭。”
李云表示,自己只看不買,既因為自己手頭并不寬裕,也不覺得自己有如此幸運?!熬拖窨措娪耙粯?,反正我沒體會過這種‘暴富或‘割肉的巨大心理變化,看看別人也挺有意思的?!?p>
2020年8月,云南瑞麗,玉石商人用手電筒照射原石
紀錄片《翡翠之城》劇照
“賭石”提供的觀感,或許不止于刺激,原石的神秘感與“賭石”成功的成就感,在心理上共同催生著“賭石”者們前赴后繼加入其中。時間的力量為原石裹上了厚厚的外殼,僅憑肉眼,石與玉在外觀上幾無差別,配上行當里流傳著“神仙難斷寸玉”“金有價玉無價”等說法,更是為“賭石”蒙上了一層神秘莫測的面紗。
無數(shù)自認為是天選之人者,都期待自己的“慧眼”,穿透原石那粗糙的外表,窺探那一抹令人神往的鮮綠,哪怕失敗的代價很可能是“賭石”成癮或傾家蕩產(chǎn),也在所不惜。
在中緬邊陲,“賭石”也被視為一種“傳統(tǒng)”。民間有“窮走夷方急走場”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家里太窮,就可以去東南亞國家尋求致富的機會;而如果急需錢,那就只能去玉石場,看看有無靠“賭石”翻身的可能。
玉石生意看似溫和,但背后同樣隱藏暴力與血腥。
如果生活富足,誰愿意背井離鄉(xiāng),誰又愿意把身家性命壓在虛無縹緲的運氣上。諷刺的是,當?shù)厝诉@句滿是無奈的民諺,反倒被投機者當成了至理名言,用以印證“賭石”能夠暴富的可能。
2007年,號稱“中國翡翠第一股”的A股上市公司東方金鈺,其股票價格水漲船高,該公司實控人趙興龍及其家族,也以27億元的財富問鼎當年云南首富的寶座。媒體在報道趙興龍的發(fā)家史時,不約而同提到了他因時常往來于泰緬等地,靠“賭石”賺下第一桶金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賭石”起家的趙興龍完成最初的財富積累后,反倒不再“賭石”,而是選擇進入資本市場,創(chuàng)立企業(yè)并借殼上市。但公司最終還是在2021年以退市收場,落得“憑運氣贏來的錢都會憑實力輸?shù)簟钡慕Y局。
2023年3月30日,緬甸曼德勒,翡翠和琥珀市場上,販賣玉石的小販
國人對“賭石”和翡翠的推崇,讓不少緬甸礦主和商人賺得盆滿缽滿。緬甸擁有世界上已探明最多的翡翠礦藏,主要集中在緬甸北部克欽邦內(nèi),北緯25-26度、烏尤河和欽敦江的東西兩側,被稱為“玉石場”的區(qū)域中,其中又以30英里長的帕敢場區(qū)最為知名。
盡管全世界70%以上的優(yōu)質(zhì)硬玉均產(chǎn)自緬甸,但這個坐在玉石山之上的國家,同樣沒能逃過資源詛咒。緬北地區(qū)多山,土地貧瘠,英國人在近代的入侵與歷年的戰(zhàn)亂,讓這片本就不富裕的土地民生凋敝。幾乎無休止的征戰(zhàn),也讓這一地區(qū)混亂不堪,毒品、電詐、賭博、玉石,成為該區(qū)域的代名詞。
以擁有緬甸最大玉石市場的曼德勒為例,一篇載于《寶石與寶石學(Gems&Gemology)》的文章稱,三種顏色構成了這個城市—白色的海洛因、紅色的寶石和綠色的翡翠。
與之類似的還有帕敢。因盛產(chǎn)玉石,各路商賈曾齊聚于此,讓這座城鎮(zhèn)有了“小香港”的美譽,但因過度開采,帕敢早已不復當年繁華。
與臭名昭著的鴉片和電詐相比,玉石生意看似溫和,但背后同樣隱藏暴力與血腥。在緬甸,玉石屬于國家壟斷資源,未經(jīng)許可不得開采。從2010年開始,緬甸政府更是對翡翠資源進行了嚴格管理,嚴厲打擊走私行為,可由于該國局勢動蕩,相關措施始終無法執(zhí)行到位。
有環(huán)境保護組織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緬甸玉石行業(yè)在2014年產(chǎn)值約為310億美元,相當于整個緬甸GDP的近一半,但幾乎沒有任何錢進入普通民眾口袋中或國庫。
在緬甸,挖玉并不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工作,緬甸語中將這些人稱為“也木西”(意為“撿石頭的人”,也有未處理過的原石之意)。出生于緬甸臘戌的華人導演趙德胤,就曾以自己哥哥的真實經(jīng)歷為藍本,拍出了兩部講述緬甸挖玉人生活的紀錄片《挖玉石的人》和《翡翠之城》,鏡頭下的礦工令人唏噓。
《時代》雜志估計,帕敢約有30萬人是玉石礦工,他們挖出的石頭都會被監(jiān)工要求悉數(shù)上交,過于凄苦的生活,也讓他們中不少人染上了毒癮。
據(jù)環(huán)保新聞網(wǎng)站蒙加貝(Mongabay)統(tǒng)計,2015年至2022年間,單單是帕敢,就有500多人在山體滑坡中喪生。其中2015年和2020年的兩次事故,遇難人數(shù)都在100人以上;今年8月,再次出現(xiàn)玉石礦區(qū)塌方,已確認有33人死亡。
恰如寶石學者理查德·休斯曾經(jīng)所斷言的那樣,帕敢玉石貿(mào)易只有少數(shù)贏家和許多輸家,贏家是少數(shù)富有的礦主,而輸家則包括緬甸這個國家,和成千上萬渴望找到哪怕一小塊帝王翡翠的手工采礦者。
如此沾滿血汗開采出來的原石,又豈會不分清楚成色后輕易賤賣呢?退一步說,即便真有這種“撿漏”的機會,在原石被用于直播前,還會經(jīng)過公司和玉石商人等幾層挑選,全都看走眼的機會又有多少呢?
一位珠寶鑒定師在自媒體上表示,大多數(shù)的翡翠“賭石”,就好比從彩票站垃圾桶里刮完后重新涂好的廢票里找機會,“但凡有一絲僥幸心理,都是對中緬兩國萬千翡翠從業(yè)者專業(yè)水平的極大侮辱”。
當“賭石”不斷“破圈”,圍繞其而生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以“賭石”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所得信息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孜孜不倦向讀者傳授“賭石”的“秘訣”;另一類則對“賭石”嗤之以鼻,認為大部分“賭石”都不過是一場精心準備的騙局。
《外交學者》一篇文章指出,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4G網(wǎng)絡在緬甸逐漸普及,曼德勒玉石市場聚集了大量來自中國尤其是云南邊境小城瑞麗的商人,他們中有不少會在玉石市場直播拍賣原石。
云南瑞麗,商家在直播“賭石”
看似公平的“賭”局,結局是布局者早已設計好的。
在黑貓投訴平臺,有多條關于“賭石”的投訴,內(nèi)容大多是質(zhì)疑直播間有托,以有好料子為由,誘導消費者私下轉賬“賭石”等。有媒體也曾曝光過,類似的“賭石”騙局,主播從不露面,連轉賬的截圖都是假的。
短視頻平臺上,也有從業(yè)者揭秘過直播“賭石”商家的“千層套路”,稱一些黑心商家甚至不用翡翠原石,而是用價格較低但通體發(fā)綠的東陵玉冒充。
把東陵玉包裹上假的皮殼,故意漏出一塊可供觀測的“小窗”,在直播間昏暗的燈光和網(wǎng)絡傳輸畫質(zhì)壓縮下很難分清,但因為根本就不是翡翠,也不可能開出玉??此乒降摹百€”局,結局是布局者早已設計好的,一旦入局,“賭石”者就已經(jīng)輸了。
在線下,“賭石”甚至引發(fā)過刑事案件。2019年,云南某商人以8000萬元的價格,將一塊稱是出自緬甸的18公斤翡翠原石賣給河北一名鋼鐵企業(yè)董事長。后者切開后,發(fā)現(xiàn)價值遠達不到購買價格的零頭,雙方僵持未果后報警處理,賣方也因涉嫌詐騙被提起公訴。
經(jīng)檢測,該玉石實際產(chǎn)地為危地馬拉,市場價格在436萬左右,這一案件也被稱為“中國賭石第一案”。
當然,“賭石”賭的并不只有翡翠,曾在西北地區(qū)經(jīng)營過玉石生意的海先生告訴《看世界》,和田玉、昆侖玉甚至一些昂貴的木料等,都有人“賭”,只是知名度和規(guī)模不如翡翠罷了。
海先生坦陳,市面上90%以上的原石,都是不值錢的“石”,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幾乎不可能單憑運氣,從海量的石料中淘到值錢貨。然而,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參與“賭石”的大多都是外行人,內(nèi)行人并不熱衷。
(文中李云和海先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