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職業(yè)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張慧敏
公共教育是美術館承擔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務職能?!?—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幼兒去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地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這說明美術館需要面向3—6歲兒童開展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等公共教育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的條件。從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角度看,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并不是簡單地將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呈現在幼兒面前,而是需要通過動態(tài)的、精彩的展示與講解,讓幼兒能沉浸到文化藝術的“海洋”之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雖然美術館在以往公共教育活動開展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這些經驗并不完全對應于幼兒這一特殊對象。因此,美術館需要針對幼兒公共教育活動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探索,以掌握更多有效的實踐經驗,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與發(fā)展條件。
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是美術館承擔的公共教育職能中的一項,是面向幼兒開展的美術館公共教育。所謂的美術館公共教育是將藝術品作為媒介,在場館內通過展覽、互動、講座等方式,開展的面向社會公眾直接或間接的藝術體驗活動。據此,可以將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的概念界定為:將藝術品作為媒介,在場館內通過展覽、互動、講座等方式,開展的面向3—6歲兒童的直接或間接的藝術體驗活動。
第一,直觀性。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是面向3—6歲兒童的公共教育活動。這一階段的兒童在思維方面具有特殊性,即他們能較好地感知和掌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具體物品,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為此,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的內容多是一些直觀性、情境性的內容,通過觀看、傾聽、體驗、互動等直觀性的方式為幼兒創(chuàng)造參與條件,使幼兒能通過多種感官直接體驗和再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
第二,沉浸式。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有明顯的不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以課程教學為中心,主要通過可視化的視頻、圖片、物品等向幼兒展示一些直觀性的色彩、聲音、韻律等內容,往往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幼兒只是進行經歷式的學習。而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則是以展出作品和表演節(jié)目為基本,讓幼兒通過沉浸式畫面、場景進行深入體驗和自覺感知,實現深刻的教育效果。
第三,多樣性。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多是以美術館擁有的館藏資源為依托,通過繪畫類、書法類、雕塑類、攝影類作品向幼兒展示豐富的美術元素外,還會通過觀看電影、欣賞舞蹈、制作橡皮印章、木版水印雕刻等視聽效果更加豐富的形式向幼兒展示藝術內容的不同呈現方式,使其能多方面地認識和理解藝術,形成對藝術的開放性、多樣性理解。相較于幼兒園內的藝術教學活動而言,這種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均表現出了明顯的多樣性。
表1列舉了《指南》中明確的藝術領域的目標之一——喜歡欣賞多種多樣藝術形式和作品的內容。通過該表可以看出,幼兒藝術教育主要關注的是文藝演出和藝術品的欣賞,以及藝術美感體驗和藝術情操的培養(yǎng)。美術館作為藝術作品和藝術活動聚集的場所,其天然地擁有開展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欣賞與交流活動的條件。通過開展幼兒公共教育活動,可以使美術館的這種優(yōu)勢條件轉變?yōu)橛變航佑|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的條件,使幼兒在美術館獨特的文化藝術場景下進行沉浸式的體驗與學習。
表1 喜歡欣賞多種多樣藝術形式和作品的目標內容
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是讓幼兒走進美術館,通過現場的耳聽、眼觀、手摸等方式感受藝術的興趣和魅力,并促進幼兒在藝術審美與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的提升。在審美能力方面,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將美術館擁有的豐富的美術作品、美術視聽節(jié)目生動地呈現給幼兒,使幼兒與藝術作品實現零距離接觸,并在觀摩互動中感受作品或者節(jié)目在藝術方面的特點,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審美趣味和能力,對不同藝術作品、藝術互動產生相應的理解與認識。在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除了為幼兒提供接觸多種藝術作品的機會,還為幼兒提供了臨摹、雕刻等具有自主創(chuàng)作性質的活動機會,使幼兒在眼觀、耳聽的同時,還能動手創(chuàng)造。這無疑激發(fā)了幼兒的自主創(chuàng)造意識和能力,使幼兒能有機會將自己對藝術的認知以作品形式輸出。
英國藝術家詹姆斯·梅修曾說過:“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很重要。我們都需要了解自己是‘誰’,為什么具有一些共同的價值取向,為什么要遵從某些傳統(tǒng),藝術是我們了解過去的主要方式?!弊⒅刂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體驗,也是3—6歲幼兒學習與成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為幼兒感受傳統(tǒng)繪畫、書法、雕刻等文化藝術形式,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創(chuàng)造了機會。在欣賞表演或者作品過程中,幼兒會通過眼觀、耳聽、手觸等直觀的方式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內涵,并從內心感知與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魅力,從而形成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認知和高度認同。
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參與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的重要因素。那些能讓幼兒瞬間感到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能迅速吸引幼兒專注和參與。因此,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首先關注的就是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首先,要做到“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在不同活動日,美術館開展的幼兒公共教育活動主題和內容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不同活動均采用同樣的陳設和場景,則會給幼兒造成千篇一律的感覺,反而會降低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要按照“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的原則對活動場景進行重新的設計和布置,使每次活動都能呈現出不一樣的場景,保證幼兒能通過不同的環(huán)境感受到活動主題的新穎性。在具體的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活動小組要結合活動場地的空間布局、活動使用的道具,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主觀感受和行為表現,對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元素進行設計和布置,使活動環(huán)境既契合主題,又符合幼兒的喜歡藝術體驗的興趣愛好。
其次,要注意隱性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所謂的隱性環(huán)境指的是那些不容易被直觀察覺、但可能會影響幼兒整體環(huán)境感受和體驗的環(huán)境因素。就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而言,其所對應的隱性環(huán)境主要包括活動場地的墻壁顏色、室內外燈光、可視化屏幕的亮度,相框顏色、形狀、花紋,以及視聽設備的音量、音色等。這些隱性的環(huán)境因素會對幼兒的沉浸式體驗過程和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從幼兒的角度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調試,確保幼兒能在最佳的活動環(huán)境中進行藝術性的體驗。例如,對活動現場幼兒可以自主操作的按鈕、開關等,可以以幼兒平時比較喜歡的動物或者繪畫的形狀、輪廓包裝起來,使幼兒能在動手操作時感受到操作的藝術性和奇妙性。
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和促進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與作品,拓寬幼兒的藝術感知視野,豐富幼兒的藝術體驗經歷。在這樣的活動背景下,美術館需要結合館藏資源和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狀況進行靈活、多樣的活動設計與組織,使幼兒能在不同形式的活動中感受到藝術的奇妙性、趣味性和價值性。
首先,創(chuàng)設沉浸式體驗項目。以往的活動實踐表明,走馬觀花式的知識講解、作品欣賞展示難以給幼兒留下深刻的藝術印象和體驗感。因此,在活動形式創(chuàng)新方面,美術館要注意引入科技手段,創(chuàng)造沉浸式的體驗項目,讓幼兒能全身心地沉浸到活動之中,認真感受、積極參與。例如,在開展以“彩陶”制作為主題的活動中,美術館就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復原古人制作彩陶的工藝和流程,并在活動現場為幼兒提供簡單制作彩陶工藝品的材料,使幼兒能跟隨屏幕上的畫面模仿制作彩陶。同樣,美術館也可以借助數字技術等技術方法向幼兒展示虛構的一些藝術畫面內容,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
其次,開展創(chuàng)造性藝術活動。公共教育活動中除了向幼兒的大腦中傳遞新的美術認知外,還要注意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地創(chuàng)作,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參與活動的感受、經歷和收獲。在開展幼兒公共教育活動過程中,美術館要注意為幼兒提供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的機會,通過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來引導幼兒進行思想認知、情感體驗的輸出。例如,在開展樹脂卡通彩繪展的過程中,美術館除了向幼兒展示不同的卡通形象的樹脂彩繪作品以外,還可以在現場為幼兒提供制作樹脂卡通彩繪的各種材料,使幼兒能根據自己對卡通形象的認識和理解,進行自主性的塑形、上色,展現出自己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想法。當然,美術館也可以組織幼兒圍繞特定的藝術主體進行故事創(chuàng)編、舞蹈表演等活動,使幼兒有機會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嘗試,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特點和價值。
心理學認為人往往難以忘記曾經有過強烈情緒體驗的事件。雖然幼兒對自己的情感、情緒的感知能力還比較弱,但他們仍然會想起那些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有趣味的內容,并做出相應的行為表現,這就是活動意義的體現。在開展幼兒公共教育活動中,美術館要根據這一心理機制創(chuàng)造出能持續(xù)產生正面影響的活動經歷,使幼兒能養(yǎng)成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是由美術館主導開展的,以幼兒為具體對象的公共教育活動,其具有直觀性、沉浸式和多樣性的特征。與美術館開展的面向其他對象的公共教育活動相比,幼兒公共教育活動除了能為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創(chuàng)造條件外,還可以促進幼兒藝術審美與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豐富幼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體驗,促進欣賞多種多樣藝術形式和作品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美術館幼兒公共教育活動功能的發(fā)揮并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在營造良好活動環(huán)境的同時,提供新穎的活動形式,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活動影響,使活動能真正契合幼兒欣賞多種多樣藝術形式和作品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