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 點心
在你的童年記憶里,有沒有那種逛超市時,眼巴巴地看著一個十幾塊錢的小零食、小玩具好久,但最后哭著鬧著家長也不給買的掃興瞬間?
說起來不是什么大事,但無數(shù)個被打擊的小心愿堆積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一個窘迫的童年。
于是,被“求而不得”的遺憾伴隨長大的成年人,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起“宴請小時候的自己”的話題,用自己賺的錢慷慨地滿足一次自己小時候的心愿。
有網(wǎng)友分享,自己小時候非常想嘗一塊廣告里的健達巧克力,可惜只能隔著屏幕幻想牛奶夾心巧克力有多好吃。
家長一句斬釘截鐵的“不買”,讓這塊巧克力徹底成了網(wǎng)友童年記憶里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等上班拿到第一筆工資去給自己買的時候,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它一盒也就20塊錢,味道還齁甜,沒有十幾年前想象中的好吃。
而作為早期的盲盒產(chǎn)品,收銀臺旁邊擺的健達奇趣蛋前也曾蹲著無數(shù)個望眼欲穿的小孩,因為它能一次性滿足零食和玩具這兩個兒時至高無上的心愿。
等20多歲全款拿到手時,抽到的小玩具是一個塑料時光機,雖然現(xiàn)在對它的渴望還不及買檸檬茶送的橡膠小鴨子,但在拆開的一瞬間還是會感嘆:要是小時候的自己拿到它會多么驚喜!
小時候喜歡看電視劇《家有兒女》,對劉星家的高餐標一直是覬覦的,但最眼饞的還是他家冰箱里每天都有不同口味的高樂高。
在那個奶茶單價不超過5塊錢的年代,20塊錢一盒的高樂高讓很多普通工薪家庭望而卻步,大家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你的童年我的童年,真的不一樣”。
已為人母的成年人分享:以前小心翼翼問媽媽能不能拆的旺旺大禮包,還以為它得要一兩百,以至于媽媽每次都說想吃就等過年。結(jié)果現(xiàn)在帶孩子去超市,發(fā)現(xiàn)它躺在角落30元錢甩賣,于是給孩子和自己都買了一大包。
原來,曾經(jīng)以為是奢侈品的東西,價格好像都不能稱作禮包。
關(guān)于丹麥曲奇餅干盒最掃興的記憶,莫過于小時候在奶奶家驚喜地打開,然后看見里面放的是針線。以前被它奢華的廣告宣傳迷惑,以為真的只有貴族才能吃,過年別人送一盒還得算著幾天才能吃一塊,每天吃什么形狀的都計劃得明明白白。
有人從小到大都用哥哥姐姐的二手電子產(chǎn)品,用得千瘡百孔了,家長也只是說“拿去修一下就好了”。于是他上班后存了幾個月的工資,給自己換了全套最新款的手機、電腦和平板。
還有很多人,二十幾歲終于知道游樂園長什么樣,終于買了第一個棉花糖揉成一團一口吃掉……終于全款實現(xiàn)了小時候的所有夢想。
有了第一筆積蓄的成年人,不僅僅滿足于買點小零食安慰童年的自己,他們還要把自己當成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重新富養(yǎng)一遍。
給自己培養(yǎng)興趣愛好,帶自己去看更大的世界,為自己布置一個可以隨意折騰的假期,讓自己不用再扭捏著放棄任何想要嘗試的新體驗。
很多“無聊的大人”不是原本就無聊,他們可能也曾興致勃勃地問家長能不能去學學畫畫、彈琴、跳舞……結(jié)果被一句“好好讀書,考好大學、找好工作才是正經(jīng)事”給無情駁回。
于是有人在28歲時,終于攢夠錢給自己買一架鋼琴,圓了自己8歲時的鋼琴夢——每天鼓勵自己多練半個小時,在30歲之前,就能成為會彈鋼琴的大人了。
再比如最近很多人調(diào)侃景區(qū)的“流水線公主”,其實只是當年披著床單扮古裝的小女孩長大了,她們愿意花點錢實現(xiàn)小時候的公主夢。
不敢想象,要是20年前的自己穿上這身仙氣飄飄的衣服,睡覺都不舍得脫下來吧。
小時候想看場演唱會根本都不敢提,因為必然會收到“這不是我們這種家庭條件做的事”、“你現(xiàn)在是專心學習的階段”之類的掃興回復,沒準還會被順帶著沒收了MP3。
長大有了工資之后,終于不用再愁演唱會門票買不買得起,只用關(guān)心搶不搶得到票,以及喜歡的歌手還開不開演唱會。
還有人不直接富養(yǎng)自己,而是通過養(yǎng)寵物來補償小時候的自己。
雖然是撿來的流浪貓,但每個月給貓花的錢比給自己花的還多;為了貓從公司宿舍搬出來租房住,為了貓每天午休時間回來喂飯,不管貓把家里弄得多亂都無限寬容。
對貓投射的無限愛意,也是在寬慰小時候的自己:“你值得被好好對待?!?/p>
“年少不可得之物,終將困其一生”,這句話絲毫不是危言聳聽。
當年那個在貨架前掛著眼淚難堪的小孩,長大后無數(shù)次在腦海里閃現(xiàn),讓人被一種“不配得感”反復折磨。
于是成年后的每一次對自己的放縱,都是在“宴請”兒時窘迫的自己,試圖通過這種延遲補償,一步步幫自己重啟人生。
小時候因為脫膠的鞋子被嘲笑,長大了后便執(zhí)著于買鞋。
有句老生常談的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自己去打工賺錢,對于一部分幸運的人來說,可能是“壞消息”,因為現(xiàn)在開始要靠自己了。但是對很多被匱乏感填滿童年的人來說,卻是好消息,因為現(xiàn)在開始終于可以靠自己了。
用自己賺的錢,看自己想看的世界,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
二三十歲,終于可以靠自己全款請小時候的自己吃頓飯。這一次,讓他(她)看著菜單自己選。
(摘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