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轍文學成就綜合研究成果概論

      2024-01-22 21:19:50鄧紫文
      巴蜀史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蘇氏文藝思想蘇轍

      鄧紫文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蘇轍的成就是北宋豐富多彩的學術背景中不可或缺的一幟,對其文學成就的研究也本應是宋代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然受其兄蘇軾盛名的遮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有關蘇轍的研究都寥寥無幾,這種狀況直到20 世紀80 年代才得到改善。步入21 世紀之后,有關蘇轍文學成就的研究與日俱增,并且形成相對集中的幾個研究熱點:以“文氣說”和“人情說”為核心的蘇轍文藝思想研究、以唱和詩為焦點的蘇轍詩歌作品研究、以文風為主導的蘇轍散文作品研究。

      以“文氣說”和“人情說”為核心的蘇轍文藝思想研究

      《上樞密韓太尉書》與《詩集傳》堪稱折射蘇轍文藝思想的雙璧,其內(nèi)蘊的“文氣說”和“人情說”理論,引發(fā)諸多學者的研究興趣,并由此帶動對蘇轍其他文藝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探討。

      第一階段,曾棗莊拉開研究序幕,他是最早將蘇軾研究擴展到蘇轍研究的學者,撰著了學界第一部研究蘇轍的專著《蘇轍評傳》,還在《三蘇文藝思想》中系統(tǒng)探討了蘇轍的文藝理論。

      論文方面,他在《蘇轍的文藝思想》補正郭紹虞的觀點,反對郭紹虞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中認為蘇轍求之文氣是因不敢有作文之意的觀點,肯定蘇轍“文氣說”是對孟子“養(yǎng)氣說”的進一步發(fā)展,將蘇轍“文氣說”在文論史上被低估的地位重新加以評定。在《“三蘇”文藝思想初探》中通過分析蘇轍對閱歷在養(yǎng)氣為文作用方面的強調(diào),將“文氣說”與文學的真實性聯(lián)系起來,認為文學的真實性又表現(xiàn)為客觀真實性和主觀真誠性兩個方面,由此,便將蘇轍“文氣說”“人情說”和文藝作品忠于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這三大文藝思想整合成緊密聯(lián)系的體系。更可貴的是曾棗莊沒有停留在對蘇轍思想內(nèi)容的論述上,通過對《詩病五事》的剖析,他進一步總結(jié)出蘇轍對詩歌藝術的具體要求。

      此后,李凱《蘇轍文論的價值及地位——兼論古代“文氣”說》《蘇轍的文藝觀》和楊雋《從“養(yǎng)氣”說看蘇轍的文藝思想》,繼續(xù)沿著曾棗莊開辟出來的道路深入前進。

      而以舒大剛、肖永明為代表的學者們則另辟蹊徑,選擇從蘇轍極具蜀學特征的哲學思想出發(fā),來拓寬對蘇轍文藝思想的研究范圍,尤其是肖永明《論蘇氏蜀學的學派特征》一文,追根溯源,舉例詳實,從宋代經(jīng)學變古思潮的時代背景分析蜀學“三教合一”和長于經(jīng)史文學而薄于理論思維的原因所在。

      這些研究都為后來學者的深入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中,除谷建《蘇轍學術研究》和吳叔樺《蘇轍學術思想研究》這兩本專著外,學者們較少對蘇轍的文藝思想進行整體性的分析,而多以蘇氏蜀學和《詩集傳》作為切入點來不斷深入挖掘。

      在蘇氏蜀學的研究上,冷成金、王書華、王瑩、范瑣哲等學者踵武前賢,或條分縷析蘇氏蜀學的思想特征,或振葉尋根其核心觀念,或觀瀾索源其嬗變軌跡,他們在繼承中發(fā)展,在開拓中創(chuàng)新。

      而經(jīng)由《詩集傳》來分析蘇轍的文藝思想則是第二階段中另開生面的新路。

      李冬梅《從蘇轍對< 毛詩序> 的辯駁論其詩學思想》一文,從蘇轍在《詩集傳》中對《毛詩序》的懷疑與辯駁入手來分析其“人情說”的內(nèi)涵,此后還出版專著《蘇轍< 詩集傳>新探》來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

      付亞云《蘇轍< 詩集傳> 解詩研究》,從蘇轍解詩的獨特方式縷析其詩學觀念,并對蘇轍《詩集傳》在整個《詩經(jīng)》研究史中,上承唐代成伯玙、宋代歐陽修,下啟南宋鄭樵、朱熹的作用予以肯定。

      李冬梅《蘇轍< 詩集傳> 新探》,既稱許了蘇轍動搖《詩經(jīng)》漢學傳統(tǒng)權威的歷史意義,又將《詩集傳》中蘊含的各類思想與蘇轍作為儒家學者的道德準則相連,揭示了宋儒治經(jīng)追求經(jīng)世致用的共同表征。

      總之,這些以文藝思想為研究視點的論文,從不同方面展開,將蘇轍研究推向深廣。

      以唱和詩為焦點的蘇轍詩歌作品研究

      抒發(fā)個人情懷是蘇轍詩歌的主旋律,他與蘇軾的唱和詩從反映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變化這一角度看,更是這一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音符。而以唱和詩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既便于學者的研究視角由蘇軾向蘇轍發(fā)生轉(zhuǎn)變,又便于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的整體把握蘇轍詩歌的藝術特征和總體成就,故唱和詩歷來就是蘇轍詩歌研究的焦點。

      第一階段,對蘇轍詩歌的研究屈指可數(shù)。

      曾棗莊《蘇轍對北宋文學的貢獻》,主要從三方面對蘇轍詩歌進行了論說。一是從蘇軾蘇轍唱和詩的角度論述蘇轍詩歌的抒懷性特征;二是從仕途失意和晚年閑居的詩篇分析蘇轍,平和婉轉(zhuǎn)哀而不傷的詩歌風格;三是從詠物詩、題畫詩這兩類題材看其中寄托的無限感慨。唐驥《“少公峭拔千尋麓”——熙豐變法時期的蘇轍詩》,從熙豐變法這一特定時期的作品入手論蘇轍詩歌及當時的文學性質(zhì)。不過二人的論證都較為簡易,給后來學者留下了很多深入探索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專著、文章上幾乎無人涉及,就連文學史的撰寫中都很少見到蘇轍的身影。謝無量曾在《中國大文學史》中論及蘇轍,但也只是從兩兄弟比較的角度來評價“子由詩遠非東坡之比”。當時學術界對蘇轍詩歌研究的忽視可見一斑。

      第二階段,蘇轍詩歌研究蓬勃發(fā)展,成就斐然。

      莫礪鋒《唐宋詩論稿》一書中的《蘇軾蘇轍唱和詩淺析》,對蘇氏兄弟的唱和詩進行了比較。在思想高度上,他認為相較于“追慕古人而無意于世俗”的蘇轍,顯然不能與“言必中當世之過”的蘇軾同日而語。在藝術表現(xiàn)上,蘇轍的原唱也在蘇軾自由構思的次韻下相形見絀。雖然莫礪鋒本意是通過對比來肯定蘇軾的詩歌成就,但從思想意義和表現(xiàn)形式上對蘇轍詩歌的細致論證,也在某種意義上吹響了蘇轍詩歌研究的第一聲號角。

      受其影響, 有關蘇轍唱和詩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黃瑩《蘇軾蘇轍兄弟唱和詩研究》和趙曉星《論蘇軾、蘇轍唱和詩》《蘇軾與蘇轍唱和詩分類研究》,都是此類研究的典范;李艷杰《二蘇唱和次韻詩研究》與孟文晴《蘇轍次韻詩研究》,還將視角由唱和詩轉(zhuǎn)至次韻詩,在研究深度上不斷發(fā)展。

      不僅是唱和詩,蘇轍詩的各類題材,都能找到相關的研究成果。諸葛憶兵《論蘇轍的奉使詩》,從蘇轍出使途中與到達契丹之后的態(tài)度對比來探討各民族和平共處的現(xiàn)實意義;王文科《論蘇轍的使遼詩》對蘇轍進行了高度的評價,不僅認為其作品在藝術上代表了北宋使遼詩的最高水平,還認可蘇轍使遼詩拋棄仇恨、期望雙方永世和好的進步思想,稱許蘇轍對使遼詩題材范圍的進一步開拓,以及對南宋以后使金詩的重要影響;黃俊燊《論蘇轍的禪悅詩》,寫佛理禪義在蘇轍詩歌中留下的禪悅之痕;薛愛華《論蘇轍的贈和詩》,對蘇轍的贈和詩的對象和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王婷婷《蘇轍送別詩研究》及其與老師閆續(xù)瑞同作的《蘇軾與蘇轍送別詩思情異同研究》,從送別詩的角度切入,分析蘇氏兄弟在送別詩中內(nèi)蘊的共同情感;謝易利《蘇轍政治詩研究》,對蘇轍政治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思想主題、藝術手法、藝術風格等相關問題做了較全面的探討;程磊《論蘇轍的山水詩》,通過對蘇轍山水詩的解讀來窺探宋人普遍的山水觀念和審美取向。

      此外,對蘇轍詩特定時間段和總體藝術風貌的研究也數(shù)見不鮮,代表作品如朱剛《論蘇轍晚年詩》和劉介《論蘇轍詩的“淡靜有味”》等。

      值得一提的是,學術研討會的召開也對蘇轍的研究起推動作用,全國首屆蘇轍學術研討會于2012 年在四川眉山召開,期間征集論文并擇優(yōu)39 篇輯成《蘇轍研究——全國首屆蘇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總之,此時期對蘇轍詩歌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不斷發(fā)展。

      以文風為主導的蘇轍散文作品研究

      蘇轍一生著作頗豐,更憑借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受家學影響,其文章風格與父兄有相似的一面,而蘇轍又很強調(diào)風格的多樣性,主張“文章自一家”。所以歷來學者雖然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或從三蘇的比較入手,或從其散文理論入手,但落腳點幾乎都歸于探討蘇轍別具一格的文風。

      第一階段,有別于同階段中對蘇轍詩歌作品研究的寂寥情況,蘇轍散文作品研究自一開始便呈現(xiàn)出繁榮局面。

      曾棗莊《蘇轍對北宋文學的貢獻》,將蘇轍散文進行分類,并在政論文、史論文、雜記、傳狀每類體裁中擇一典型范例,通過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討其“紆徐百折”的文風特點。

      金成禮《觸處成春,修然超妙——蘇轍記敘文淺析》,從整飭而曲折的結(jié)構形式、以客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史論結(jié)合與敘議并重的文法這三個藝術手法上,分析蘇轍“紆徐百折”的文風成因。

      洪本健《蘇洵蘇轍散文創(chuàng)作比較論》,先將蘇轍散文分為議論、書信和雜記三大類別,再在每一類別中選取蘇氏父子撰寫過的同題或同類文章,在對比中凸顯各自的文風特點。

      孫虹《論蘇轍和他的散文》,從北宋初期文壇存在的兩種不良傾向起筆,寫到歐陽修和蘇氏父子高舉復古旗幟、以西漢辭賦為宗的共同特點,再通過對三蘇的比較彰顯蘇轍獨具特色的散文理論和獨具“紆徐百折”文風的創(chuàng)作實踐。

      第二階段,循著前人的腳印穩(wěn)步前進。

      葸瓊《蘇轍的散文觀及其創(chuàng)作實績》和《蘇轍散文理論及其創(chuàng)作》,一方面關注到巴蜀文化以及歐陽修和蘇氏父子對蘇轍散文理論的影響,另一方面沿著金成禮從藝術手法來分析文風成因的道路,對蘇轍善用修辭、形象生動的語言和紆徐委備、簡而嚴飭的結(jié)構、汪洋澹泊和淡中見奇的風格這三大藝術特色,進行了詳細闡述。

      潘殊閑《蘇軾蘇轍李杜比較觀述評》,從蘇氏兄弟對藝術追求和風格差異的角度,來探究二人對李杜持有不同態(tài)度的原因所在。

      此外,還有從特定時期進行研究的。如廖文華、陳小芒《蘇轍兩謫筠州的心態(tài)與文風》以及陳德?!稖\論蘇轍散文的演變和特色》。尤其是陳德福,他將蘇轍的生平經(jīng)歷分為四個時期,并對每個時期或濃或淡的政治色彩和抒情意味加以比較,同時,又深說貫通各個時期的“淡泊”與“秀杰”風格,分析入微、總結(jié)精煉。

      綜上可見,蘇轍文學成就的研究呈現(xiàn)出先冷后熱的局面,歷經(jīng)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嬗變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范圍逐步拓展、研究方法不斷增進、學術修養(yǎng)不斷增強,取得了突出成績。但重復研究相同內(nèi)容的情況依舊存在,我們應加強現(xiàn)代意識,轉(zhuǎn)換研究視角,拓寬研究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歡
      蘇氏文藝思想蘇轍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孟子何以行此:蘇轍之問與宋代治道之爭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20
      《宋故蘇氏夫人墓志銘》拓片
      習近平文藝思想淺析
      淺談蘇轍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
      山西青年(2017年22期)2017-01-29 22:56:22
      碧瓦輝煌五百載 蘇氏琉璃綻華彩
      科學之友(2016年9期)2016-11-02 10:14:22
      現(xiàn)實主義對左拉文藝思想的影響
      法國研究(2016年3期)2016-05-17 03:56:39
      會通與專精:楊義學術研究與文藝思想述略
      蘇氏百文:哪里人多去哪里
      谷城县| 韩城市| 蒙自县| 鄂托克旗| 乌鲁木齐县| 于田县| 浑源县| 右玉县| 搜索| 修文县| 茶陵县| 广灵县| 丰县| 扎鲁特旗| 古交市| 伊宁市| 行唐县| 库尔勒市| 巨鹿县| 石柱| 南部县| 徐汇区| 明星| 惠州市| 仪征市| 青浦区| 宿州市| 伊通| 海伦市| 庄河市| 青州市| 乐昌市| 平邑县| 佛坪县| 新沂市| 德安县| 清新县| 莆田市| 宁津县| 柯坪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