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澳中柱桁艚捕魚概述

      2024-01-23 11:09:12熊燕軍
      尋根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柱竹排南澳

      □陳 雍 熊燕軍

      中柱是南澳漁業(yè)大村,歷史上以桁艚生產(chǎn)著稱于世,自明萬歷年間至20世紀80年代,延續(xù)400余年。對每一個中柱人來講,桁艚不僅是曾經(jīng)的衣食之源,更是其文化記憶的核心,堪稱“中柱之根”“中柱之魂”。

      南澳桁艚簡史

      桁艚,舊稱網(wǎng)桁,俗稱“死柴掮活魚”、貴桁,是中國傳統(tǒng)海洋捕撈方式的一種。桁艚是南澳漁業(yè)最先采用的一種大型捕撈方式,也是南澳“三艚”(桁艚、?艚、犁艚)之一,以云澳為發(fā)達,尤以中柱村聞名。

      南澳桁艚興起于何時,史無明載。澳前村天后宮《皇明兩院詳允南澳海桁禁示碑記》載,詔安縣鄉(xiāng)官胡江先后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二十一年(1593年)、二十四年(1596年),3次買進南澳云蓋寺的海桁凡二十四艚,至遲明萬歷年間,云澳就已經(jīng)存在桁艚這一作業(yè)方式。

      明清時期南澳由閩粵兩省分轄,結果在桁艚傳入方向上也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來自廣東饒平,一種說法認為來自福建。由于桁艚最早見于云澳,而云澳為閩屬,且英阿六也是福建人,故后一種說法更為盛行。

      南澳桁艚雖然明萬歷年間即已出現(xiàn),但當時建桁打樁技術尚未過關,桁艚不牢,常常被風浪沖走。明崇禎年間,有福建連江人英阿六來到云澳,帶來更先進的建桁技術,南澳桁艚始進入大發(fā)展的時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為解決云澳桁艚漁業(yè)糾紛,南澳鎮(zhèn)標右營游擊陳朝正奉廣東總督、巡撫兩院之命,立“奉廣東督撫兩院會禁云澳網(wǎng)桁碑”(今存中柱天后宮內(nèi)),詳細規(guī)定云澳網(wǎng)桁的船戶、人數(shù)、稅收及漁場拈鬮輪流制度等。官方的介入與調(diào)解,表面上看是桁艚發(fā)展遭遇瓶頸,遇到困難,實際恰恰是云澳桁艚大發(fā)展的表征,畢竟只有存在利益才會有糾紛。

      乾隆年間,南澳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出現(xiàn)桁艚。乾隆《南澳志》卷五《雜稅》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南澳的海洋捕撈業(yè)應征稅銀的有云澳桁艚25艚,年征餉銀一百五十二兩四錢三分八毫;隆澳長山尾案嶼桁14艚,年征餉銀一十四兩一錢二分七毫;隆澳鹿仔坑桁4艚,年征餉銀四兩;青澳竹棲澳網(wǎng)桁3艚,明朝時也被征餉銀,到清朝時才免征;深澳石獅頭的網(wǎng)桁征餉,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為文廟祭費。如此,則南澳四澳(隆澳、深澳、云澳、青澳)均有桁艚。

      ◇奉廣東督撫兩院會禁云澳網(wǎng)桁碑

      清代中后期,隆澳地區(qū)的?艚作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且獲利大于桁艚作業(yè),隆澳地區(qū)的案嶼、長山尾和鹿仔坑桁艚先后被放棄,漁場逐步為澄海縣南砂和饒平縣港西的漁民所利用,唯云澳桁艚繼續(xù)保持生產(chǎn)作業(yè)。另一種說法是,咸豐年間,有人在云澳與隆澳之間的牛母礁海面新設桁艚,云澳桁戶一紙訴狀告到南澳同知處,一致反對在上游設網(wǎng)捕魚,得到南澳同知支持,形成牛母礁、竹棲灣嚴禁設桁艚的定例,隆澳桁艚業(yè)最終消亡。

      民國時期,南澳縣桁艚作業(yè)基本穩(wěn)定在20~30艚,1949年最多,為32艚。1952年9月,南澳“特委會”決定,由政府撥貸新建的16艚桁艚,連同新中國成立后沒收的7艚,共23艚桁艚,統(tǒng)一歸云澳漁民協(xié)會(中柱村)管理。

      桁艚捕撈對象大致為小魚、小蝦及其幼魚,主要有:康氏小公魚(公魚)、青帶小公魚(烏饒)、中華小公魚(金線饒)、日本毛蝦(苗蝦)及帶魚、梅童幼魚等。據(jù)海島調(diào)查資料,其漁獲物所占百分比為:康氏小公魚78.3%、小帶魚11.3%、小蝦3.8%、梅童0.9%、其他5.7%。1947-1949年,桁艚每艚的年平均產(chǎn)量為54.6噸。1950年,全縣桁艚為25艚,漁船50艘,投入生產(chǎn)的勞力390人,當年的平均產(chǎn)量每艚為38.1噸。最高產(chǎn)量是1982年,全縣23艚,總產(chǎn)量2476.45噸;最低產(chǎn)量為1975年,僅372.65噸。偶爾捕到名貴品種,1992年12月捕到黃唇魚(金錢)1尾,重20公斤;1993年7月捕到特大的魷魚(中國槍烏賊)體重5公斤。

      ◇《中國海洋漁具圖集》中的桁艚形制

      桁艚之于中柱村意義重大,正是憑借桁艚穩(wěn)定而豐厚的收入,中柱村逐漸發(fā)展成為云澳地區(qū)的中心,所謂“二十四支桁艚挺起個云蓋寺”。一方面,中柱桁艚為云澳其他漁村的捕魚作業(yè)提供餌料,比如澳前村95%以上的靠放綾作業(yè),西畔、南臺有五六臺捕龍蝦的竹排,他們都依靠桁艚之產(chǎn)品做餌料,沒有桁艚他們就失業(yè);另一方面,也為周邊鄉(xiāng)村(包括漁業(yè)村和農(nóng)業(yè)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比如西畔村、南臺村有拖柴、拖船工種可做,周邊農(nóng)民可打工掠竹篾索、打桁樁、搬(擔)魚等。云澳商貿(mào)活動主要是魚類加工,如煮熟魚、曬魚脯、腌咸魚等,毫無疑問,這些都與桁艚有關。而春節(jié)過大年游神廟會,各廟老爺都在各艚桁位搭棚,桁艚?jīng)]做老爺也就不能出來游神了。

      20世紀80年代,漁業(yè)逐步實現(xiàn)機械化,風帆船換代為機械船,機船振動,海水污染,加之航道開拓,云澳灣基本沒有小魚集結條件,桁艚就逐步淘汰了。

      桁艚形制、構件及作業(yè)工具

      (一)桁艚形制

      桁艚作業(yè)方式屬于定置張網(wǎng)類中的打樁(檣)張網(wǎng)?;驹硎?,利用魚類洄游規(guī)律,以木樁或木檣,橫斷潮流,打入沿岸淺海海底,成排加以固定,在樁或檣上結系網(wǎng)具。打樁張網(wǎng)有單樁和雙樁之分,通過樁上的繩子與網(wǎng)相結系,網(wǎng)口向潮流展開,攔截隨潮漂流的魚蝦使之陷入網(wǎng)內(nèi)。

      (二)桁艚構件及作業(yè)工具

      1.木樁

      ①桁柱:俗稱“柴”或“桁柴”,使用一人抱粗,二三十米長的松木,用石頭和南北根等固定在海中,一部分露出海面,其延展的方向與流水垂直。由于桁柴尺寸巨大,桁柴并非打入海中,而是由碇石和樁固定。一座桁艚一般為7根桁柱或13根桁柱,稱六門水或十二門水,桁網(wǎng)就是綁在兩根桁柱中間。桁柱使用的松木來自客家地區(qū)的蕉嶺,沿韓江到澄海東里,再通過船運到云澳。新松木在使用前會先用火燒以防腐。桁柱一般可以重復使用多次,桁柱從海中收回后,放在外面一直曬,直至來年重新開始桁艚作業(yè)。

      ◇桁槽圖(據(jù)云澳中柱天后媽祖宮理事會鄭木才會長手繪圖制作)

      ②樁:較之于桁柴,樁所用木頭尺寸較小,功能亦不一樣。樁需要用錘打入海泥中,通常位于桁柴的南北方向,通過“根”的系結,與桁柴綁定在一起,起固定桁柴的作用。一條桁柴往往需要四根樁,南北各二。如果是第一和最后一條桁柴,為保證桁艚牢固,需要多打一些樁,有時甚至有幾十條。

      2.繩子

      不同的繩子根據(jù)其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名字,主要有以下幾種:

      鬮繩:綁桁網(wǎng)的網(wǎng)嘴(口),兩條鬮繩綁一張網(wǎng),把桁網(wǎng)固定在桁柱上。

      抽仔:綁桁網(wǎng)的網(wǎng)尾,把網(wǎng)尾扎緊,收獲時解開抽仔將漁獲從網(wǎng)尾倒出。

      攬(纜)探:船開到桁艚時,可用其將船固定在桁艚附近,不會亂跑,船員就可以下網(wǎng)和收網(wǎng)。

      桁繩:綁在桁柱上方,以固定桁柱,系用竹篾打制而成。所用之竹亦來自蕉嶺,其制作方法是:先將竹劈成四瓣,通常在竹木集散地東里完成,運回云澳后,再將四瓣竹篾用稻草包起來,接成一條長繩,然后再將多股長繩裹成一條,這就是桁繩。為使桁繩具有韌性,包竹篾的時候就需要用力擰,很辛苦,繩子也很粗。20世紀70年代后其內(nèi)開始包裹鋼絲繩,往往4條長繩裹成一條桁繩。桁繩一般一年一換。

      根:采用3股竹篾繩,分南根和北根,一頭綁在桁柱上,一頭綁在木樁上,用以固定桁艚,位于桁艚的南北方向。

      摘:與根類似,綁在第一根木頭和最后一根上,固定桁艚,有幾十條之多。

      3.網(wǎng)

      所謂“網(wǎng)桁”,有桁必有網(wǎng)才能捕到魚,桁網(wǎng)的改革創(chuàng)新非常重要。桁艚作業(yè)早期采用竹編制的捕魚工具,以后逐步改用苧麻制作網(wǎng)具。苧麻吸水性強,入水后十分沉重,拖動不易,又不耐海水腐蝕。1963年“小四清”期間,當時南澳縣委書記徐國良帶工作組進駐中柱大隊,看到染薯莨汁的網(wǎng)具非常落后不耐用,遂指派工作組副組長(原水產(chǎn)股股長林嚦)主抓網(wǎng)具改革工作,要求桁網(wǎng)必須改為膠絲桁網(wǎng)。膠絲網(wǎng)輕便,耐腐蝕,但不能割片使用,只有用科學數(shù)目(包括公分、大小疏目和密目)算成一個箍圍接一個箍圍從網(wǎng)嘴至網(wǎng)尾合成一領完整的膠絲剪裁桁網(wǎng)。這種算式桁網(wǎng)的改革者,是當時的桁網(wǎng)師傅林亮用三個月時間研算而制作完成的,后推廣到廣東、福建沿海一帶。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國家石油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化纖原料供應充足,價格親民,膠絲網(wǎng)終于普及開來。

      ◇織網(wǎng)的工具

      4.船

      漁船。漁船是桁艚作業(yè)的重要生產(chǎn)工具,建造桁艚以及搬運漁獲都需要用到漁船。漁船的基本樣式如下圖(中柱村老人手繪)。建造桁艚的時候,往往需要四艘船一起合作,而桁艚建好后,則每艚一船即可。

      竹排。建造桁艚的時候,需要用竹排將桁柱拖到建桁地點,其他時候一般不用竹排。竹排一般由苗兒竹制成,近海作業(yè),尤為輕便高效。

      桁艚位置分布及名稱

      云澳中柱桁艚主要位于云澳灣內(nèi)。云澳灣是南澳最大海灣,從牛母礁至云澳澳前外青山,有六七公里長。海灣坐北朝南,是避西北、東北風的好港灣。云澳灣地質(zhì)條件優(yōu)良,地表組成以海沙為主,利于打樁。流水猛且直,南流(漲潮)時間長,魚群密集,這也是中柱桁艚業(yè)獨領風騷的根本原因。

      中柱桁艚共24艚,具體名稱如下。中柱24桁艚表

      不過,筆者在實地調(diào)查過程中,當?shù)乩蠞O民也給出了不一樣的說法,認為中柱村桁艚不是24艚,而是25艚,名稱和次序也小有不同。

      中柱25桁艚名稱表

      要說明的是,各桁艚并非整齊一字排開,而是根據(jù)海況(主要是流水),分布有陛凹之分。

      ◇桁艚排布圖(鄭木才手繪)

      桁艚建造及運營

      (一)拈鬮定桁位

      桁艚掛網(wǎng)的樁位,俗稱“桁位”?!拌煳弧庇袃?yōu)劣之分,不同的位置,漁獲有較大差異,為保證公平,南澳自有桁艚時起,相關從業(yè)人員每年拈鬮重定桁位。因桁艚作業(yè)期在農(nóng)歷十月至翌年六月初,故拈鬮時間通常在九月。明朝時拈鬮的地點不詳,自清康熙年間創(chuàng)設天宮后,拈鬮地點即固定于此。有兩個甕,用紅紙書寫,一個是船長的名字,一個是桁艚的位置。這邊抽船長名字,那邊抽桁艚,然后拿來配對。

      (二)建造

      1.確定方向。張網(wǎng)定置漁業(yè)對位置十分敏感,要求桁樁必須與流水方向垂直,受氣候及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流水方向不容易確定,這就要求主事者要有豐富的經(jīng)驗。中柱人在建造桁艚的時候,往往通過南澳山上的石頭來確定方向。

      2.放置桁柱。放置桁柱是建造桁艚最關鍵的一步。由于用作桁柱的松木體量巨大,無法打入海泥中,且松木本身又有浮力,一旦定位不準,或固定不及時,整個桁艚就毀了。

      放置桁柱的做法是,先用竹排將桁柴拖到桁位,靠在船邊,然后在桁柱的一頭綁上近300公斤的大石頭,另一頭一前一后綁上兩條繩,中間再綁上一條繩吊在船上,在兩艘船的配合下,操作一前一后的兩條繩以調(diào)整位置,調(diào)到非常正的時候,放掉中間的繩子,桁柱由于石頭的重力就直直沉下去,固定在海底。與此同時,另外的兩艘船一南一北快速將樁打入海泥,一俟桁柱落下,迅速用繩將桁樁與樁綁結在一起,桁柱就固定好了。

      (三)運營

      桁艚建好后,剩下的就是下網(wǎng)與收網(wǎng)。漲潮的時候下網(wǎng),滿潮的時候收網(wǎng),收網(wǎng)時直接將整張桁網(wǎng)收走。一天有兩次漲潮退潮,故可作業(yè)兩次。

      桁艚作業(yè)與天氣狀況密切相關,一定程度上屬于“看天吃飯”。天氣不好、流水不正,收成就不好,甚至還有生命危險。過去沒有天氣預報,漁民們完全靠看流水的經(jīng)驗,比如南流(漲潮)方向突然偏了,那就是天氣要變差,船就要趕緊回來。再比如日落的時候,如果太陽上面不好看,五顏六色,則三日之內(nèi)有壞天氣,可能要起臺風,也要趕緊收工回來。

      由于桁艚投資巨大,新中國成立前通常都是由幾家合作運營,你出幾條柴,他出幾條柴,形成股份制經(jīng)營方式。并通過向政府申領“網(wǎng)艚牌”,獲得經(jīng)營資格。為保證分配公平,合作的幾家會輪流調(diào)換桁艚位置和收獲時間。即如果合作的幾家不止運營一座桁艚的話,則今年負責這座桁艚的主家,明年就得換到另一座桁艚。具體到每一座桁艚,則每天24小時輪換。所獲漁產(chǎn),主要制成魚干,除自己食用外,少部分供本地市場,大部分通過韓江運至潮州銷售,偶爾也會運至福建。

      作業(yè)人員配置與分工

      1.以船為單位,平均分配勞動力。中柱桁艚共24艚,一艚一船,共24艘船。中柱以前有12個生產(chǎn)隊,一個生產(chǎn)隊有兩條船,24座桁艚就以拈鬮的方式由這12個生產(chǎn)隊平均分。有時也分為24個生產(chǎn)隊,則一隊一船。

      2.船上操作人員有工位的分工。一座桁艚一條船,船上一般有8個船員(原本是7個),按工位依次為:長年(船長)、頭目、頭腳、尾腳、放網(wǎng)、搭奇、打雜、擔水桶(結抽)。

      長年:負責指揮,看流水,決定出海作業(yè)的時間。長年是船長,是桁艚作業(yè)的領導者。桁艚行軍令,說的是桁艚紀律和軍隊一樣雷厲風行,長年的行動就是無聲命令。云澳俗語:“長年無來,流水無到?!痹谏a(chǎn)實施中,長年說一不二,沒有異議,要不要出海,生產(chǎn)時何時持網(wǎng),何時起網(wǎng),皆由長年說了算。

      據(jù)說很早的時候,有一山邊老漁民,因中年失妻,有倆孩子十歲左右,既當?shù)之攱?,生活艱難,大年除夕三四點鐘時,正在做飯煮菜,準備奉公拜祖,圍爐過大年,忽有人來說要掛網(wǎng),只得放下手邊活計,隨船出海,到桁時固定好船。長年得知此事后,即下令返航。從今以后不管大年三十日桁再多產(chǎn)量,大年除夕夜至初一都停產(chǎn)。舊社會資方老板也不敢制止,成為慣例。可見長年之言的分量。

      ◇林慶俊老長年的回憶材料

      長年具有桁艚生產(chǎn)的全面技術,云澳人謂長年應6部轉到才能勝任,即全船各個崗位,長年除本職外,還應會屬下6個工位的具體操作技術,遇到下屬不能完成時,應做好示范和指導其操作,因此人人都敬重他,信服他。逐年資方得聘請為長年,船員由長年組隊,資方不得干擾,資方推薦丁壯參加得長年同意方可。

      頭目:一般由年紀大的有技術的人擔任,協(xié)助長年,在做桁艚時負責具體技術指導,相對輕松。

      尾腳:負責買米、舀米和起火。飯煮好后,尾腳和頭腳要負責拿給別人。

      搭奇:買菜劈柴、切菜切魚洗碗。船上主要吃魚,過去的人生活不好,魚一頓一簸箕,有剩的長年拿回家。搭奇是吃之前洗碗,收碗筷。在船里都是坐著吃,兩人一個缽,八人四缽,吃完碗筷就放著,全部收去給吃最慢的洗。

      打雜:負責做飯。

      擔水桶:也叫結抽,負責擔(淡)水上船和操作抽仔。

      上述作業(yè)人員新中國成立前通常為雇工,以糧食充當工錢,船員一人五斗米(50公斤米),船長是雙倍,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生產(chǎn)隊,生產(chǎn)資料歸集體所有,人民當家作主。

      桁艚的補充——犁艚(上罾)、釣魷、拗罾

      為了躲避臺風,桁艚作業(yè)期一般在十月至次年六月。桁艚作業(yè)空檔期,也即夏季,中柱人往往在南澎列島及臺灣淺灘一帶從事犁艚(上罾)和釣魷作業(yè),也有少部分在近海拗罾。

      (一)犁艚(上罾)

      犁艚俗稱“駛犁”,約始于清朝,民國19年(1930年)未使用汽燈前,漁民稱之“駛烏暗犁”。犁艚大體是夜間作業(yè),屬燈光敷網(wǎng)。其生產(chǎn)工具有:竹排、漁船、汽燈及漁網(wǎng)。竹排犁一般由兩只帶漁網(wǎng)的竹排(稱公母排)和幾只照火的竹排(稱火排,中柱犁艚作業(yè)往往有三只火排)組成;若竹排犁配上一艘漁船擔負拖駁和熟魚加工,則稱為大犁;竹排犁由船帶往漁場稱為流動犁。網(wǎng)具按網(wǎng)目的疏密分大中小三種,分別捕撈不同魚類。作業(yè)時兩只網(wǎng)排把網(wǎng)展開成畚箕形,每條竹排上面站在上面,看流水和有沒有魚。流水差不多要停的時候,就把那兩個竹排劃到主燈這里,把魚都引到主燈這里來。然后用紅布把燈包起來,或者將兩支燈架收回放到筐里,結果那個燈光沒有了,那些魚就跑到主火這里來,最后收網(wǎng)即可。

      (二)釣魷

      釣魷俗稱“掇魷”“釣爾”。初時,漁民未使用燈光誘捕前,夜間墜釣稱“掇烏暗魷”。傳說在清咸豐年間,在南澎列島上已駐有從事釣魷的漁民,開始用燈光誘捕,先采用四角燈(四面用玻璃罩起的小燈),后改用汽燈。

      釣魚的漁具較簡單,主要有竹排、船只、汽燈、釣具及抄網(wǎng)。釣具由釣線(干、支線)、釣鉤、沉子及轉環(huán)組成,有主釣與誘釣兩種。漁法十分講究:竹排到漁場后點上汽燈,放出釣具,用手提釣線,一上一下活動,當感到有魷魚時,先緩后急提拉起釣(掇之間),快到水面見到魷魚時,可用抄網(wǎng)兼捕防止逃脫。當魷魚趨光(俗稱“食火”)群集在上層,尤其是幼魷時,可直接用抄網(wǎng)捕撈。魷魚若不趨光(俗稱“不食火”)時,須改變汽燈亮度,用紅布遮擋。

      (三)拗罾

      所謂的“罾”其實是一張可開可合的活動漁網(wǎng),這張細目漁網(wǎng)的四個角被兩根架成“×”型的竹竿的末端捆住。另將這個“×”架的中心點與另一根長竹竿的末端拴緊在一起。同時,由此處接駁出一根粗繩作為牽引繩操在漁人的手里,捕魚時拉住牽引繩緩慢放松,讓罾網(wǎng)靠著自身的重量慢慢沉入水中。大約十幾分鐘后,快速將罾網(wǎng)拉出水面,之后用長柄小勾網(wǎng)袋將魚蝦提取上岸。

      猜你喜歡
      中柱竹排南澳
      丹霞湖泛竹排
      老年人(2022年9期)2022-04-29 14:54:59
      童年“悔”事
      快樂語文(2020年32期)2021-01-15 09:25:36
      實驗和理論方法比較TWB和CR420/CFRP復合材料中心柱增強體的碰撞試驗結果
      汽車文摘(2018年7期)2018-11-27 02:07:48
      3版參考答案《竹排嫂》
      南澳的驕傲
      空中之家(2017年11期)2017-11-28 05:28:17
      未及終點
      淺埋單層三跨地下結構在豎向地震作用下的動力響應
      海島尋蹤 南澳海防遺址調(diào)查記
      大眾考古(2015年7期)2015-06-26 08:41:02
      江西省| 房产| 大渡口区| 探索| 曲水县| 黑山县| 青龙| 营山县| 怀来县| 宿迁市| 阿克陶县| 南通市| 苏尼特左旗| 富锦市| 囊谦县| 交城县| 石景山区| 滨海县| 阿拉尔市| 盐津县| 浮山县| 武定县| 漳浦县| 金秀| 白河县| 寿宁县| 新昌县| 九龙县| 舞阳县| 遵义县| 改则县| 通化县| 平武县| 肥东县| 新平| 山东| 阳城县| 新余市| 徐汇区| 永年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