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從“祭月節(jié)”到“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古往今來,秋分寄托著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大地母親的感恩。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飽滿的玉米脫去了綠襖,換上了黃色的錦袍,爭先恐后地探出金黃的小腦袋。紅紅的辣椒掛滿檐前屋后,滿眼的鮮艷毫不遜色于院中樹上日漸變紅的柿子。謙遜的稻谷,在田地里隨風起舞,時刻等待锃亮的鐮刀的召喚。田間地頭,房前院外,農(nóng)人的腳步歡快中帶著喜悅,沉穩(wěn)中攜著豐收。
節(jié)氣是農(nóng)人忠實的朋友,農(nóng)人是節(jié)氣親密的伙伴。猶記得兒時在這個時節(jié)刨花生的情景。晨光開啟一天的清涼,爽朗的笑聲飄蕩在田野間。一把抓住花生葉使勁一扯,連根帶花生拔起,輕輕抖掉泥沙,那花生像一串串鈴鐺垂掛在枝秧上,綠里透白,白里透黃,甚是惹人喜愛。大人們攏好堆,裝上板車將花生運到曬谷場上。秋分時節(jié)的農(nóng)人是安穩(wěn)的、踏實的,實實在在的收成在身邊,在手邊,風刮不散,雨吹不走,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皺褶亦是舒緩的。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鼻锓质且话鸭舻?,將熱烈和凄涼平分成一種清淡。“庭前丹桂香,籬外菊花黃。晝夜平分后,月光如水涼?!鼻锔邭馑旄咴频?,此時正是踏秋的好時光,登高望遠益身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薄扒锵律珓俅合?,萬里天涯靜寂寥。”除了徒步、郊游,還可以吃秋菜,放風箏。縱使天南海北、城里鄉(xiāng)下,風俗不一,然所祈求的都是家宅安寧,身強體健。
秋分也是一個容易吟唱的節(jié)氣,同樣的節(jié)氣,各人的感覺和心境迥異?!奥淙~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羈旅他鄉(xiāng),馬戴孤燈獨坐,見落葉紛披,念的是故人,思鄉(xiāng)肆意彌漫?!奥╃娙砸箿\,時節(jié)欲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倍_说娜暎嵉脑鹿?,賈島的心里滿是邂逅友人的欣喜?!笆朗乱粓龃髩簦松鷰锥惹餂?。”秋分之后的蕭瑟、寂寥、質樸和穩(wěn)重、灑脫、溫和,是人生繁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寫照。
智慧的先民們用二十四節(jié)氣鐫刻時光,稻穗飄香,果實滿倉,秋分是有深度的美。和煦的暖陽,安詳?shù)拇蟮?,似歷盡滄桑的智者,她褪去春的脆弱和夏的沖動,顯得含蓄深沉,從容淡定。秋分,最能體現(xiàn)秋的風度,最能詮釋秋的深邃,萬物至此,免不了要停頓一下,或補充一下養(yǎng)分,或檢視一下得失,修身養(yǎng)德,去赴冬的深隱。
迎著山巔秋風,俯瞰滿目豐盈,秋意正濃,其中的美意不亞于春色。在秋分時節(jié)儲備好足夠的能量,等到寒冬來臨,我們將無所畏懼……
作者簡介:涂川,筆名玖玥汐,女,廣西桂林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