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菲
“半路夫妻”婚后10個月便分居了。妻子“失蹤”,還將丈夫匯入其銀行賬戶中的50萬元花光。丈夫提起離婚訴訟,并請求判決妻子返還上述款項。他會得到法律的支持嗎?
2021年,廣西柳州的離異男子孫強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離異女子李莉,兩人于半年后登記結婚。他們在之前的婚姻中均已生育子女,所以婚后未再生育或收養(yǎng)其他孩子。孫強認為,“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只要兩人能有穩(wěn)定的感情生活就好。然而,有句老話是“相愛容易相處難”,這個重新組建的家庭不到一年就“解體”了,而且李莉竟然“失蹤”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要從2021年9月兩人剛登記結婚時說起。興高采烈的孫強為了表示自己對李莉很中意,一心一意想和她一起過日子,特意向李莉的銀行賬戶轉了50萬元,準備日后購買房產(chǎn)。孰料兩人婚后才10個月,李莉就開始對孫強表示不滿,兩人經(jīng)常吵得不可開交,最終只能分居。又過了一個多月,李莉竟然“失蹤”了,自此音信全無。
孫強一直聯(lián)系不上李莉,感覺自己落了個人財兩空,“好好過日子”的夢想破滅,不由得怒火中燒。于是他一紙訴狀,將李莉訴至柳州市家事和少年案件審理中心(隸屬柳州市柳北區(qū)人民法院,下稱“家事審理中心”),請求判決自己與李莉離婚;要求被告李莉返還自己在結婚當日轉入其銀行賬戶的50萬元;訴訟費由李莉承擔。
孫強的起訴理由是:為了讓婚姻有保障,自己在結婚登記之日便將50萬元轉入李莉的銀行賬戶,用于日后共同購置房產(chǎn)。但婚后兩人一直沒有購置房產(chǎn),直至對方蹤影全無。出于無奈,他只得尋求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挽回損失。
家事審理中心立案后,承辦人員依照當事人的申請,對案涉銀行賬戶進行了調(diào)查取證。經(jīng)查實,該賬戶內(nèi)已無余額。承辦人員將調(diào)查結果告知孫強。孫強表示,李莉那個原本存有50萬元的賬戶,實體銀行卡一直在他手里,錢不可能憑空消失。于是他向承辦人員提出申請,幫助調(diào)查該銀行賬戶的流水情況。
承辦人員很快從銀行查到案涉賬戶的流水清單,并將案涉錢款的“消失過程”告知孫強。孫強非常憤怒,認為李莉未經(jīng)自己同意,就擅自使用自己錢款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財產(chǎn)侵權。他請求家事審理中心判決兩人離婚,并要求李莉如數(shù)返還案涉款項……
至此,孫強和李莉之間的矛盾由最初的情感糾葛升級為財產(chǎn)侵權。家事審理中心于2023年6月對案件進行了不公開審理,被告李莉本人并未出庭,而是委托代理人前來應訴。
庭審中,孫強訴稱,自己的轉款記錄、聊天記錄截圖等證據(jù)可以證明,轉入李莉銀行賬戶的50萬元屬于原告的婚前財產(chǎn),是婚后交由李莉代為保管的,以作為雙方共同的購房資金。李莉為了滿足個人生活所需,擅自動用這筆錢,其行為屬于侵權,依法應當將錢款返還原告……
因案情復雜,2023年8月,家事審理中心針對該案第二次開庭。庭審主要圍繞兩人對婚姻、家庭的態(tài)度,以及案涉錢款的定性和去向進行辯論。在第一次開庭時,李莉委托代理人出庭,此番第二次開庭,她終于現(xiàn)身。
孫強重申,轉款記錄、聊天記錄截圖等證據(jù)均可以證明,轉入李莉銀行賬戶的50萬元屬于自己的婚前財產(chǎn),是婚后交由李莉保管的,用作雙方共同的購房資金。李莉擅自將該錢款用于個人生活消費,屬于侵權行為,依法應當返還。
李莉辯稱:“孫強轉入我銀行賬戶的50萬元,是他向我兌現(xiàn)供養(yǎng)承諾,以及表達愛意的實際行動,應視為其婚后贈予我的財產(chǎn)。即使該款項不算孫強贈予我的,依法也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自然可以用于我們兩人生活所需,我作為妻子,也有消費的權利。目前錢款已全部消費掉了,無需向孫強返還……”
孫強當庭表示,自己對于手中李莉的銀行卡并未抱什么希望——李莉未必會將錢款全部留在卡中。但他到現(xiàn)在才知道,原本計劃用于購房的錢款竟已被李莉全部花光,自己真是欲哭無淚。
那么,孫強婚內(nèi)轉給李莉的這筆款項,究竟是他的個人財產(chǎn)、婚內(nèi)贈予還是夫妻共同財產(chǎn)?
家事審理中心經(jīng)審理后認為,孫強、李莉兩人對待婚姻和家庭的態(tài)度存在差異。
第一次庭審,李莉的代理人出庭,辯稱“因李莉在外打工,以緩解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不能回柳州參加庭審”;第二次庭審,李莉本人出庭,稱“婚后孫強答應供養(yǎng)自己,于是自己便辭掉了工作,目前無工作”。李莉作為被告,在兩次庭審中的陳述前后矛盾。顯然,第一次庭審時,代理人的陳述是為李莉不能到庭找借口。從李莉應訴的情況可知,她對待婚姻和家庭的態(tài)度是較為消極的。
本案涉及婚姻財產(chǎn)糾紛(圖文無關)
對于案涉錢款的去向,家事審理中心的承辦人員進行了詳細的調(diào)查取證,并將證據(jù)呈現(xiàn)于庭上。法官從資金流水證據(jù)中查實:孫強與李莉結婚當天,李莉收到50萬元后,雖然將銀行賬戶的實體卡交給孫強,但在未征得孫強同意的情況下,以微信綁定銀行卡的方式,通過線上渠道將案涉錢款分多次、多筆轉入自己名下的其他8個銀行賬戶,以及微信和支付寶賬戶。在婚后一年半的時間內(nèi)(從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李莉通過購買保險、請人聚餐等方式,將50萬元案涉錢款全部消費。這種消費情況遠超李莉婚前的收入水平,也不符合普通家庭的生活消費模式。
另外,李莉未經(jīng)孫強同意,就將案涉款項任意消費、揮霍的行為,足以證明其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對婚姻和家庭并未用心經(jīng)營,對待家庭面臨的經(jīng)濟問題也極不負責。
那么,案涉錢款該如何定性呢?結合本案證據(jù)及原、被告的陳述可知,孫強轉款后,李莉就將該銀行賬戶的實體卡交給孫強持有,加上雙方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可以證實該錢款是孫強個人準備的購房款,由夫妻雙方共同監(jiān)管。雖然轉賬行為發(fā)生在兩人登記結婚之后,但孫強并未作出將案涉錢款贈予李莉的意思表示,且無證據(jù)證明雙方約定案涉錢款歸夫妻共同所有。李莉的銀行卡在孫強手中保管,也能說明這筆錢款名義上一直歸孫強所有。案涉錢款依法應屬于孫強的個人財產(chǎn)。既然婚姻存續(xù)期間雙方并未共同購房,那么一旦雙方離婚,李莉理應將案涉錢款返還孫強。
綜上所述,家事審理中心于2023年9月中旬依法作出判決:準予孫強、李莉兩人離婚;李莉向孫強返還50萬元……宣判后,李莉未提出上訴。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
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是財產(chǎn)的轉移和轉化。《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chǎn),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xù)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案涉款項由孫強轉入李莉的銀行賬戶,只實現(xiàn)了轉移,財產(chǎn)的性質(zhì)并未發(fā)生轉化。孫強并未表示將案涉款項贈予李莉,而且李莉還將案涉賬戶的實體銀行卡交給孫強保管,這充分說明,雙方均認可該筆款項為孫強個人財產(chǎn),而非夫妻共同財產(chǎn)。
離婚率高企是當下的社會現(xiàn)狀,重組家庭也越來越多。案件承辦人員在此提醒,每個人都應端正對婚姻的態(tài)度。如果選擇走進婚姻,就要準備好對家庭負責,對對方負責。在遇到問題時,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和行動,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不應制造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