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璇
文文(化名)是一名3歲10個月的女孩,大大的眼睛很漂亮,梳著兩個羊角辮。文文的媽媽提到從1歲8個月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文文有些不對勁了,在家時跟爸爸媽媽很少主動說話,也很少看著爸爸媽媽,基本沒有什么感情上的交流。在外面也從不跟同齡小朋友玩或交流,有時候自己轉圈,轉自己的手,還特別好動,基本沒有閑著的時候。隨著文文逐漸長大,怪異的行為越來越明顯,后來文文媽媽帶她去專科醫(y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文文被確診為孤獨癥。
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是目前兒童精神障礙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孤獨癥,從生物學意義來看是一組神經發(fā)育性障礙的統(tǒng)稱。孤獨癥或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既往研究提示該類疾病與腦神經發(fā)育相關。該類疾病是一個以遺傳因素為主,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早期大腦發(fā)育的結果。
研究顯示,孤獨癥或孤獨譜系障礙患兒存在腦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在神經遞質中,5-羥色胺與兒童腦發(fā)育密切相關。部分孤獨癥患兒存在免疫系統(tǒng)異常。此外,母孕期不利因素是孤獨癥或孤獨譜系障礙的危險因素,包括母孕齡高,孕期先兆流產、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藥物、胎位異常、情緒不穩(wěn)、低出生體重等。
社會性交往是人的天性,兒童尤其明顯,完全陌生的幾個孩子,在一個環(huán)境中很快就會打成一片,追逐嬉戲;而孤獨癥患兒偏偏在這方面“冥頑不靈”,他們通常缺乏目光對視,對家人呼叫沒有或較少應答,經?!澳恐袩o人”,喜歡獨自玩耍,不懼怕陌生人,不喜歡身體接觸如擁抱等。
不會使用表情及身體語言,例如點頭搖頭,極少微笑,很難與父母親建立穩(wěn)定的情感依戀,多數(shù)只會表達簡單的喜歡、生氣等情感,基本沒有或少有嫉妒、羨慕、炫耀等高級情感,不會對他人表示關心,也不懂得遵守一般社會規(guī)則。上文提到的文文就是這樣,不跟同齡小朋友玩,與爸爸媽媽情感交流少。
包括非言語交流障礙和言語發(fā)育障礙。非言語交流方面,患兒通常會拉著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或用手指來表達他的需求,他們除了哭、笑等基本情感表達外,常常缺乏細膩、高級的情感表達,如自豪、嫉妒等,文文也有這些典型表現(xiàn)。
言語方面,不說話或說話遲是就診首要原因?;純捍嬖诶斫饽芰κ軗p,對幽默、玩笑等理解也存在缺陷?;純貉哉Z形式、語調及內容比較單一,他們會模仿、重復他人言語,比如聽到的廣告語,電視中的某些情節(jié)語句,還經常用固定的句子或詞語與他人交流,以至于經常答非所問,語句之間沒有邏輯關系等。
患兒不會使用或經?;煜拔摇薄澳恪钡热朔Q代詞。其語調、節(jié)律也經常存在異常,多為單一重復語調,不懂得“抑揚頓挫”。在言語運用方面也存在缺陷,通常不會表達自己的意圖,很少有主動言語,傾向于用同一主題來交流或表達。
患兒興趣范圍較狹窄,感興趣的事物常與眾不同。不同患兒感興趣的事物種類很多,不同時期表現(xiàn)也不一樣,包括喜歡“圓”的東西,如把車翻過來轉車轱轆、圓形井蓋等,喜歡頻繁按燈開關,看電視廣告、天氣預報,喜歡同一首歌,坐同一輛公交車,喜歡排列同一物品。部分患兒可能在數(shù)字計算、音樂、日期等方面有超常能力,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患兒做事的方式也比較刻板重復,如有固定的睡眠習慣、出門的路線、排便的位置、喜歡坐固定座位等;他們還經常表現(xiàn)出對非生命物體的異常迷戀,如瓶子、木棍、盒子或葉子等;此外,還經常有刻板怪異行為,如斜眼看東西,看自己的手,轉手、轉圈、搖晃等,聞、摸某些無生命物品等。文文也會轉圈、轉手等。
總的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目前治療上都是采取多種行為訓練,以及藥物等綜合干預方式,其中最有效的是應用行為分析,主要是進行行為矯正,包括語言、社交、動作、感知覺、自理能力的訓練等,涵蓋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訓練。
另外還有結構化教育、人際發(fā)展關系干預、地板時光、游戲治療、社交故事等療法。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有藥物的干預治療,主要針對那些發(fā)脾氣、情緒不穩(wěn)定、有沖動攻擊行為和反復自傷的患兒,以及伴有多動、抽動行為的孩子。
希望更多的孤獨癥患兒能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接受治療,祝愿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