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馬爾克斯在得知自己的《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先轉頭看了一下妻子,過了很長時間,他說:“我完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馬爾克斯很迷信,這個榮譽太大了,他怕“樂極生悲”。同樣很迷信的母親甚至說:“你拿了獎以后,不久一定會死去的?!?/p>
“破解”的方法是馬爾克斯拿著一朵黃玫瑰去領獎,因為他覺得黃玫瑰可以阻擋厄運。他一生不可以沒有黃顏色的花,如果沒有黃色花,甚至寫不出東西。
或許是這種可愛的小迷信帶給了他磅礴的魔幻靈感。《百年孤獨》中,故事發(fā)生地馬孔多在下雨,而這雨竟然可以持續(xù)四年之久;整個村莊的人都會患上一種失眠癥,失眠癥不僅會傳染,還會導致失憶。
情節(jié)天馬行空,讓人感到非常的神秘和奇特,這就是《百年孤獨》的創(chuàng)作風格,叫做“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但在馬爾克斯看來,神奇和魔幻在拉美這塊大地上真實存在,他的作品只是對生活的一種再現(xiàn),他堅定地認為自己寫下的一切都是事實。
這部小說記錄了一個家族一百年間七代人的故事,其中一個特點是故事出場人物多、關系復雜,而且爺爺孫子重孫子的名字重復——讀到第五章,這個人已經(jīng)死了,可是到了第十章,這個人又復活了,導致大家經(jīng)常一頭霧水:到底誰是誰的誰?
這是馬爾克斯的風格,他就是想讓大家掉進故事的陷阱中,就是想讓讀者暈頭轉向。馬爾克斯是在提醒大家,人和人之間看似過著不同的人生,其實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所謂的姓名只是一個稱謂,不管是誰,最終都將走向宿命,迎接孤獨的結局。
布恩迪亞家族中,男性的命運只有兩種:一種是死于非命,一種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相信你讀完這部小說,一定會目瞪口呆,難以忘記書里那個奇跡般消失的小鎮(zhèn)馬孔多,那個身下長著豬尾巴孩子的家族。你一定會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宿命是無法擺脫的嗎?作者究竟想要寫什么呢?馬爾克斯本人說:“布恩迪亞整個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p>
比如,第一代男主人感覺到世界正在發(fā)生著奇妙的變化,于是迷上了科技研究。但他的超前思想和小鎮(zhèn)馬孔多格格不入,這讓他陷入了孤獨??墒撬麑幵负凸砘陮υ?,也沒想跟親人好好溝通,所以這聰明又勇敢的第一代,創(chuàng)造了整個小鎮(zhèn),卻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家庭和孩子漠不關心,最后因為孤獨而瘋狂。
家族中的第二代男主人,因美麗的妻子被人害死,從此失去了愛的能力。即便他成為上校、成為英雄,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依然沒有辦法排解掉內心的孤獨,最后郁郁而終,人生的勛章都變得沒有意義和價值。
直到第六代,生出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這個古老的家族孤獨了一百年,也用了一百年來抗爭孤獨,但是孤獨卻注定和他們如影隨形。他們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證明:沒有被愛過的人,就不可能懂得怎么去愛別人,而沒有愛的能力,終將擺脫不了孤獨。
打開一本書,能經(jīng)歷更多的人生,借他人的一雙眼睛,能看見更遼闊的世界,我們也發(fā)現(xiàn),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愛。致敬馬爾克斯,也推薦大家去閱讀一下《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