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冬不砍樹,是一種智慧。
一棵樹, 在春天里發(fā)出新綠,在夏日里郁郁蔥蔥。到了秋天,枝葉開始凋零。直至寒冬凜冽,落葉紛飛,枝丫上已是片葉不存。整棵樹從外表上看,儼然枯死的樣子。
舊時之冬, 是剪枝的時節(jié)。除去多余的枝節(jié),確保樹能在來年中長得更高。剪下來的枯枝能當柴火。卻很少有人,會在冬日里把整棵枯樹砍倒。冬不砍樹,因為外表看似枯死的樹,很有可能在來年春天到來時,重新煥發(fā)新綠。
樹有冬。人,亦是。
一棵樹, 在冬日里將自己徹底收斂,外表上容易給人枯死的假象。此時,若是將自己認為已經(jīng)枯死的樹砍倒,犯錯的概率并不低。冬日里的樹,不適合進行大的斷舍離。
一個人,若是遭遇寒冬,亦是如此。人生進入低潮,怎么才能擺脫出來,重新煥發(fā)生機?很多人選擇的是斷舍離,放棄與割舍,讓自己輕裝上陣,從而擺脫包袱,迎來春天??山Y(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
原因很簡單。樹之冬,容易讓人誤判,因為外在與內(nèi)里不盡一致。人的冬天,何嘗不是如此?一個人在遭遇低潮的時候,容易被各種負面情緒包圍。在四周滿滿的負能量中,做出錯誤決定的可能性并不小。
一段關系中,會促使一個人下定決心的,往往不是在幸福快樂的時候,而是在破裂沮喪的低潮期。當一個人感受到快樂時,下意識的做法就是無所作為。這么一來,才不至于改變原來的軌道,讓生活繼續(xù)朝著快樂的方向駛?cè)ァ?/p>
會讓一個人下定決心,做出重大決定的,大多是在需要改變的時候,而這樣的時刻,大多源于破裂與沖突。心情跌到了谷底,要改變現(xiàn)狀,唯有轉(zhuǎn)變軌道??稍谝黄瑧K淡中,不良的心境往往會放大負面的事物,從而讓作出決定的人,只顧著擺脫眼前的局面,卻不曾考慮長遠的結(jié)果。這么一來,判斷出錯的概率便大大增加了。
感情如此, 生活亦是。重要的決定,需要的是理智與判斷力。當一個人心情愉悅,最起碼內(nèi)心平和的時候,才有可能充分運用自己的理智,去觀察和判斷生活。而負面的能量,往往會促使一個人,作出過激的決定和行動。
冬不砍樹。樹如此, 人亦如是。
(孤山夜雨摘自2023 年12 月20 日《山西晚報》,攝圖網(wǎ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