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君
(甘肅省白銀公路事業(yè)發(fā)展中心靖遠公路段,甘肅白銀 730600)
公路施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路面的使用壽命、駕駛舒適性以及行車安全。其中,材料選擇與準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使用高質量的材料可以確保道路的承載能力和耐用性,降低路面病害出現的可能性,然而,僅僅選擇高質量的材料還不足以保證公路施工的質量,材料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或變質,導致材料質量下降,進而在施工中誘發(fā)各種病害。
公路設計與規(guī)劃階段是公路建設的初步藍圖,為后續(xù)的施工和運營提供了基礎和方向。當設計與規(guī)劃不夠精確或不符合實際地形、土壤和氣候條件時,公路很可能出現各種病害。例如,如果未考慮到地下水流動情況,可能會導致路基過早失穩(wěn)或積水問題;未考慮地形的特殊性,可能會使新建公路的坡度或彎曲角度不合理,引發(fā)交通事故或路面過早損壞;未考慮未來交通流量增長的可能性,可能導致公路在使用數年后出現嚴重的擁堵或超負荷現象。
公路施工過程是公路建設中的實際執(zhí)行階段,任何的疏忽或失誤都可能直接導致公路的功能缺陷和安全隱患。土方施工不到位,如地基壓實不足。土體濕度控制不當等,可能會導致路基沉陷,產生路面開裂和沉陷。瀝青混凝土攤鋪和壓實過程中,如果攤鋪時材料溫度不均或過低,壓實不足或過度,都可能引起路面的不均勻和脆弱,導致路面出現車輪痕、龜裂或泛油等病害。
公路施工的質量檢驗與驗收環(huán)節(jié)是確保公路質量和長期穩(wěn)定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嚴格的質量檢驗能夠在項目完成之前及時發(fā)現并糾正潛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預防病害的形成。在公路施工項目中,質量檢驗與驗收不僅是形式化的過程,代表了對工程標準和質量的嚴格堅守,也是對社會和公眾安全承諾的體現。質量檢驗首先從原材料入場開始,應確保所有建筑材料符合工程規(guī)范和標準。例如,不合格的瀝青材料可能導致路面龜裂或早期破損;不良的混凝土材料可能會增加開裂的風險。在工程完成之后,還需要進行全面的道路檢驗,包括但不限于平整度、摩擦系數、交接縫處理等方面的檢查。這些細節(jié)看似微不足道,但對于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驗收環(huán)節(jié)是對整個施工過程和結果的總體評估,需要多方參與,如工程方、政府部門、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只有在各方都對公路質量表示滿意,確保其達到了預定的標準和要求,這條公路才能正式投入使用[1]。
路面裂縫是公路使用中的常見病害,涉及的種類繁多,如縱裂、橫裂、龜裂等,其形成與施工質量關系密切。路面裂縫的形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交織引起的。例如,瀝青混凝土中瀝青的含量不足或過高都可能導致裂縫。前者可能因為混合物過干而導致脆性破碎,而后者則可能因為混合物過軟,無法承受交通荷載導致裂縫。同樣,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或固化過程中的養(yǎng)護不當也可能引起裂縫。然而,即使施工過程中的所有步驟都得到了恰當的處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環(huán)境因素和交通荷載的作用,路面也可能出現裂縫。
路面沉降指的是路面在某一部分或某一區(qū)域出現的下陷。如果公路施工中的排水設計或實施不當,雨水或地下水可能會積聚在路基或基層中,導致土壤飽和,飽和的土壤在荷載作用下更容易壓縮,導致路面下陷。此外,水分的侵蝕作用也可能引起土體材料的流失,形成空洞并引起上面的路面沉陷。
路面擁包是指在路面形成的局部隆起或鼓包,而坑槽則是路面局部凹陷或坑洼,兩者都會影響公路的行車安全和舒適度。擁包的形成往往與施工過程中的水分處理有關。當路基中的水分過多,或者排水設計不當,使得水分不能有效排除,就可能在路面下形成水泡,進而引起路面擁包??硬鄣男纬蓜t與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關系密切。如果在施工過程中路基的壓實度不足,或者路基材料選擇不當,未來在交通荷載的作用下可能出現局部壓縮或沉降,形成坑槽。
路基失穩(wěn)是指公路的承載結構即路基發(fā)生強度下降或形變過大,導致其無法滿足公路的使用要求,直接影響公路的行車安全,還可能導致產生昂貴的修復費用。盡管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材料選擇、設計考量或自然因素是主要原因,但施工質量、技術的應用、現代交通模式的變化也與路基失穩(wěn)緊密相關。隨著現代工程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tǒng)的施工方法已經被更先進、更高效的技術所取代,但是,新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如果施工團隊沒有得到充分的培訓或對新技術的理解不夠深入,可能會導致施工中出現錯誤,增加路基失穩(wěn)的風險。
在公路建設的初始階段,選擇合適的材料是保證道路質量的基礎。這一選擇不僅是基于材料的成本或可得性,更重要的是考慮其長期的性能和與其他材料的相容性。但僅僅選擇合適的材料并不足夠,還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測試,以確保其質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在應用任何材料之前,都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室和現場測試。例如,對瀝青黏度和軟化點進行測試,應確保其在不同的溫度下都有良好的性能;對混凝土進行抗壓強度測試,判斷其能否承受車輛的荷載;對填土材料進行顆粒分布和密度測試,應確保其在壓實后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除了常規(guī)的性能測試外,還應考慮長期的環(huán)境影響,如溫度變化、水分和化學物質的侵蝕等。因此,對材料進行耐久性、防水性和抗老化的測試至關重要。
公路所在的地理位置、土壤條件、氣候特點以及預期的交通流量都是前期調查中必須詳細考慮的因素。只有真實、準確地了解這些情況,才能為設計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通過對土壤進行調查,可以確定土壤的承載能力,為路基的設計提供數據依據;對氣候特點進行調查才能決定瀝青的選擇和混凝土的配比,以保證公路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而設計優(yōu)化則是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計算和實踐經驗,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這不僅涉及公路的寬度、坡度、曲線半徑等基本參數,還包括排水系統(tǒng)、交通標志、安全設施等細節(jié),將直接影響公路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經濟效益。前期調查和設計優(yōu)化的目的都是為了確保公路的高質量和長壽命,預防公路病害的發(fā)生,比如,路基不穩(wěn)、路面開裂和積水等。充分的前期工作可以為施工提供方便,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變更和修復,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公路施工周期中,每一個細微的步驟都關乎道路的性能和使用壽命。有效的監(jiān)控可以及時捕捉到可能出現的偏差,確保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嚴格遵循設計規(guī)范和施工標準。管理的質量可以確保整個項目按計劃進行,避免因延誤、資源浪費或其他外部因素導致的質量折損。施工現場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如天氣變化、設備故障等,應加強對現場的監(jiān)控與管理力度,以及時發(fā)現并解決潛在問題。同樣,對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如對材料的采購、存儲和使用,確保施工的連續(xù)性,避免因材料短缺或不合格導致的停工和返工。
公路作為承受日常交通荷載和環(huán)境變化的復雜工程體系,難免會受到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的影響,出現磨損或損壞,因此,持續(xù)關注其狀況,及時進行檢查與維護,是確保公路持續(xù)、穩(wěn)定和安全運行的關鍵。定期進行質量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潛在的問題,防止其進一步惡化。定期維護則是基于檢查結果,對公路進行必要的修復和保養(yǎng),以延長其使用壽命。維護活動包括簡單的清掃、填補或更復雜的重鋪、改造等。應根據公路的實際狀況和預期的使用需求,選擇合適的維護方法和時間。另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高精度的檢測設備和智能維護系統(tǒng)不斷涌現,使得質量檢查與維護更加精確、高效。例如,使用無人機進行路面檢測,可以迅速獲取大面積的高分辨率圖像,為分析提供豐富的數據;智能分析軟件則可以基于這些數據,自動識別并評估公路病害,為維護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系統(tǒng)的培訓課程能夠讓施工人員深入了解公路施工的整體流程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掌握技術,培養(yǎng)質量意識,避免因疏忽或操作不當導致公路病害。對施工人員進行定期的現場教學和操作指導,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例如,通過模擬實際的施工環(huán)境,讓工人們親身體驗和操作,不僅可以使其加深作業(yè)印象,還能及時發(fā)現和糾正錯誤,確保施工質量。另外,鼓勵施工隊伍進行交流和分享,加強質量意識。經驗豐富的工人可以與新手分享在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不僅可以快速傳遞知識和技能,還能夠培養(yǎng)施工隊伍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培訓與教育還能夠塑造施工隊伍的職業(yè)道德和責任感,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嚴格遵循施工規(guī)范,努力追求最高的施工質量。
先進的施工工藝確保了工程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減少了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和誤差。通過使用高精度的測量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手段,可以精確地預測和控制每一個施工步驟,提高了工程的可靠性,進而降低公路病害的發(fā)生概率。與此同時,先進的施工設備為這些工藝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無論是地基施工、混凝土澆筑,還是瀝青路面的鋪設,高效、精準的設備成為確保質量的關鍵?,F代化的混凝土攪拌設備、高精度的鋪路機,以及各種土方挖掘機械,確保了公路建設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高標準執(zhí)行。此外,盡管先進的設備可能需要較高的初期投資,但從長期來看,設備的應用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減少病害和后期的維修需求,在公路的生命周期內節(jié)省了大量成本。
公路病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往往與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建設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可能間接反過來影響公路的健康狀況。例如,土壤結構的破壞會引發(fā)一系列公路病害。為降低該風險,需要優(yōu)先考慮環(huán)境保護,確保施工活動不破壞自然環(huán)境,包括水資源、土壤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此外,還應采用綠色、低碳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以減少碳排放,確保公路的建設和使用過程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
經過深入研究可知,施工質量在公路病害形成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穩(wěn)定及其使用壽命,重視并不斷提高施工質量至關重要。這需要從各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包括對施工材料的嚴格選擇、施工隊伍的培訓與教育、現場施工的監(jiān)控與管理,以及后期的質量檢查與維護。同時,公眾、決策者和施工者應共同認識到,高質量的施工不僅是技術和經濟的要求,更是對社會和人們生命安全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