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巧
康熙三十二年(1693)六月,李煦從曹寅手上接任蘇州織造,此后30年他一直擔任此職,任上虧空很大,卻獲準多次兼任兩淮巡鹽御史。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李煦寫奏折給康熙皇帝:“今年十月十三日,臣滿一年之差,輪該曹寅接任。臣今冒死叩求,伏望萬歲特賜矜全,允臣煦代管鹽差一年?!?/p>
奏折中所稱“鹽差”指的是兩淮巡鹽御史一職,兩淮鹽稅是清代重要稅收來源,康熙年間占當時全國鹽課稅收的52%,主管兩淮鹽務(wù)的巡鹽御史都是皇帝最信任之人。康熙皇帝南巡,江寧織造和蘇州織造負責迎駕事宜,開銷巨大,蘇州織造李煦任上接駕四次,賬目虧空50多萬兩白銀,江寧織造曹寅的虧空也很大,二人向康熙皇帝請求輪流兼職兩淮鹽務(wù),以鹽課之外的利潤補貼虧空,康熙皇帝同意二人輪流管理兩淮鹽務(wù)共十年。
但是李煦為何提出要為曹寅代管鹽課?原因在于,此前曹寅因重感冒“于七月二十三日辰時身故”,原定交接日期是十月十三日,還有80天就到期,李煦提前請求代管,是生怕有變——假如皇帝另派人代管,顯然會帶來很大不便;再者,李煦的堂妹是曹寅的繼妻,他說“曹寅寡妻幼子,折骨難償,但錢糧重大,豈容茫無著落”,請求代管曹寅的鹽務(wù)職任,理應(yīng)得到了曹家認可。
李煦的奏折看上去合情合理,康熙皇帝很滿意,批示:“曹寅與爾同事一體,此所奏甚是。惟恐日久,爾若變了,只為自己,即犬馬不如矣!”李煦替去世的妹夫代管兩淮鹽務(wù)一年,承諾將鹽稅之外的收入交給曹寅之子曹颙償還虧欠和存留,“不敢辜負天恩”??滴跷迨辏?713)十一月,李煦將代管兩淮鹽務(wù)的余利分配情況向康熙皇帝作了匯報,表示除了償還虧欠,其余都交給了曹寅之子曹颙,他還說曹寅的虧欠已償還結(jié)束。
原定李煦和曹寅的十年兼差將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結(jié)束。當年七月,李煦又寫了封極其“坦誠”的奏折,說他在蘇州織造任上還有虧空,希望繼續(xù)兼管兩淮鹽政,否則的話,“雖粉身碎骨,終不得彌補蘇州織造虧空”。康熙皇帝看了他的奏折,一頭霧水,之前南巡的虧空不是說好在十年兼管鹽政上償清么,怎么又冒出來個“蘇州織造虧空”?他批示:“此件事甚有關(guān)系,輕易許不得。況虧空不知用在何處,若再添三四年,益有虧空了。”康熙皇帝質(zhì)疑李煦的“虧空”,同時也意識到,讓李煦再管鹽政的話,說不準還會有“虧空”。
康熙皇帝任命鹽運使李陳常管理鹽政,卻讓他為李煦償還“虧空”。李煦寫謝恩折表示“既全臣之家產(chǎn),復(fù)恕臣之死罪”,即便“生生世世長效犬馬之力,亦不足以報天恩于萬一也”。實際上,李煦還是想兼管兩淮鹽政,他慫恿鹽商散布李陳常的“腐敗”情形,自己也向康熙皇帝打小報告??滴跷迨迥辏?716)七月,李曹二人的虧空還有28.8萬余兩白銀,康熙皇帝下旨:“兩淮鹽課,著李煦再監(jiān)察一年?!崩铎恪笆级@愕,繼而涕泣”。
李煦如愿以償繼續(xù)管理兩淮鹽政。這次,康熙皇帝放了話:“此一任比不得當時,務(wù)須另一番作去才是。若有疏忽,罪不容誅矣?!钡诙昶咴?,李煦向康熙皇帝匯報,剩余的28.8萬兩虧欠銀當年補清,康熙皇帝很高興,讓李煦再干一年巡鹽御史,當年底賞加戶部右侍郎銜。如此一來,李煦共八任巡鹽御史,按照他的話來說是“千古未有之事”。
當蘇州滸墅關(guān)監(jiān)督一職空缺時,李煦又請求兼管,康熙皇帝批復(fù):“爾年老多病,當靜養(yǎng)無事,方保殘年……名聲也要緊!”此后,李煦再也沒敢向康熙皇帝提兼官之事。雖然李煦一再“哭窮”,其實,李家和曹家之豪富奢華在當時盡人皆知。
李煦兼差一次次得到準許,除了康熙皇帝綜合考慮之外,還有些個人因素:康熙皇帝幼年喪母,李煦的母親文氏曾是他幼時奶媽;李煦比康熙皇帝小1歲,是他幼年的玩伴;再有李煦的表妹王氏是康熙皇帝妃子……雍正元年(1723),李煦的虧空案被追責,家產(chǎn)被抄。雍正五年(1727),曹寅過繼兒子曹頫因織造虧空案被查處,曹家被查抄,且又帶出李煦牽涉的政壇紛爭,他被流放吉林,兩年后去世。正如網(wǎng)絡(luò)一句流行語:人在江湖飄,欠下的總歸要還的。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