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遺傳易感性的研究現(xiàn)狀

      2024-03-28 07:35:24趙春梅馬狄邰文琳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易感性膽汁膽管

      趙春梅, 馬狄, 邰文琳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檢驗科, 昆明 650032

      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種以肝內小膽管破壞為特征的慢性膽汁淤積性自身免疫性肝?。?]。近年來PBC的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多,呈現(xiàn)全球性分布,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2]均顯示,PBC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PBC病理表現(xiàn)為肝內小膽管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3],血清學標志是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存在于90%~95%的PBC患者中[4],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最常見的癥狀是疲勞和皮膚瘙癢。目前被批準的一線治療藥物是熊去氧膽酸(UDCA),主要通過調節(jié)膽汁酸代謝來改善PBC膽汁淤積。

      目前PBC的發(fā)病機制還處在探索階段,主流觀點認為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肝臟免疫系統(tǒng)失衡有關。PBC的病因是多因素的,遺傳調控異常、微生物感染、黏膜免疫的失調[5]、膽管上皮細胞的損傷等均會導致PBC的發(fā)生。其遺傳調控異常主要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和非HLA(non-HLA)基因有關,而易感基因又與免疫失調有關。因此,進一步研究PBC的易感位點對PBC早期診斷以及靶向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F(xiàn)將PBC相關易感基因的研究現(xiàn)狀介紹如下。

      1 PBC的遺傳學研究

      近年來,隨著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基因測序等遺傳學研究的開展,人們對PBC遺傳學的認識不斷加深。?rnolfsson等[6]研究發(fā)現(xiàn)PBC患者一級親屬的發(fā)病率高于健康人群;Selmi等[7]發(fā)現(xiàn)同卵雙胞胎患PBC的可能性更高;女性患PBC的概率高于男性[8-9]。上述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均提示PBC存在一定的家族遺傳和性別相關性,遺傳易感性可能參與PBC的發(fā)病過程。中年女性易感PBC可能與X染色體(chrX)單倍性不足、X失活導致的DNA高度甲基化有關[9-10]。雌激素經典受體ERα在PBC患者肝內膽管中高表達,ERα介導的信號通路激活會導致小膽管炎癥和損傷[11],這可能也是女性PBC高發(fā)的原因之一。GWAS研究鑒定出了許多與PBC易感性顯著相關的遺傳位點,包括HLA-DR、HLA-DQ、IL-12A、MMEL1、STAT4、TNFSF15、TNFSF12A、TNFAIP3、ORMDL3、DPEP2、CXCR5、CXCR6、MYC、WDFY4和CD226等[12-16](表1)。

      表1 與中國PBC顯著相關的易感位點Table 1 Susceptible loci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PBC

      GWAS研究顯示HLA基因位點與PBC的關聯(lián)最強[17],而在HLA基因位點中,HLA-DR與PBC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性最強[18]。PBC易感基因能夠促進炎性細胞因子和抗體的產生,最終導致小膽管上皮細胞損傷[19]。可見,遺傳因素與PBC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密切。而遺傳因素在PBC發(fā)展中的致病機制可能與IL-12介導的信號傳導、細胞對腫瘤壞死因子(TNF)的應答以及B淋巴細胞的激活、成熟和分化有關[16]。

      2 PBC相關的HLA易感基因

      HLA不僅參與許多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而且在PBC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HLA參與炎癥反應、參與內外源抗原肽的呈遞,誘導免疫耐受和參與免疫調節(jié)。HLA包含三類基因:Ⅰ類(HLA-A、HLA-B和HLA-C)、Ⅱ類(HLA-DR、HLA-DQ和HLA-DP等)和Ⅲ類(C4A、C4B和TNF等)。HLA-I類基因主要向CD8+T淋巴細胞呈遞內源性抗原肽,而Ⅱ類基因主要識別和呈遞外源性抗原肽,進而激活CD4+T淋巴細胞。兩類基因均將加工后的抗原呈遞給免疫細胞,然后免疫細胞激活下游免疫應答。大量研究表明,參與PBC發(fā)病的主要是HLA-Ⅱ類基因。HLA-Ⅱ類基因中的HLA-DQA1*04∶01與PBC相關性最強[20]。Liu等[21]選取加拿大和意大利PBC人群進行大規(guī)模研究表明,HLA基因區(qū)中與PBC最顯著相關的SNP位點位于HLA-DRB和HLA-DQB1之間。Wang等[22]的研究結果提示,HLA-DRB1和HLA-DQB1區(qū)域與PBC關聯(lián)性最強,這與Liu等報道的研究結果相似。HLA-DRB1*08與PBC發(fā)病強相關[23]。HLA DRB1*08和DRB1*02等位基因被鑒定為PBC的危險基因,而DRB1*11和DRB*13則是PBC的保護等位基因[24]。中國PBC人群中HLA-DRB1*08∶03可顯著增加PBC的遺傳易感性,HLA-DQB1*03∶01和HLADRB1*11∶01是其保護性基因[23]。對3個PBC家族進行了全外顯子測序,發(fā)現(xiàn)新HLA-DRB1等位基因氨基酸變異對肽結合特性至關重要,推動PBC發(fā)生發(fā)展[25]。DRB1*08∶01和DRB1*11∶01等位基因在肝臟中發(fā)揮相反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均能與肝臟自身抗原PDC-E2結合,破壞或促進機體的自身免疫耐受,進而影響PBC的遺傳易感性[26]。研究[27]發(fā)現(xiàn),HLA Ⅱ類基因可能影響PBC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和疾病嚴重程度,這表明HLA基因可能通過影響腸道菌群組成,從而加劇PBC膽汁淤積。

      3 PBC相關的非HLA易感基因

      盡管HLA基因與PBC的相關性較強,但大多數(shù)PBC患者并不攜帶常見的HLA基因。因此,HLA基因并不能解釋PBC的整個遺傳易感性,還需要非HLA基因位點參與解釋PBC發(fā)病。

      3.1 血清類黏蛋白1樣蛋白3(serum mucin 1 like protein 3,ORMDL3) ORMDL3位于人類染色體17q21上,是一種內質網膜蛋白,編碼錨定在內質網中的跨膜蛋白基因家族。ORMDL3的功能主要與內質網的鈣穩(wěn)態(tài)[28]、炎癥反應[29]和內質網應激反應有關[30]。單細胞測序后發(fā)現(xiàn)ORMDL3+膽管細胞與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抗原呈遞功能有關,提示ORMDL3+膽管細胞在PBC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31]。Schmiedel等[32]研究顯示,除單核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外,ORMDL3在免疫細胞、膽管上皮細胞、人臍靜脈上皮細胞等細胞中均有較高的表達水平,激活后將產生大量細胞因子,且能負性調節(jié)CD4+T淋巴細胞IL-2的產生。因此,可以推測ORMDL3的過度表達可能會驅動PBC的病理學發(fā)展,減少ORMDL3在膽管上皮細胞內的表達可能有助于改善PBC患者的膽管損傷,減輕炎癥反應。ORMDL3基因有望成為PBC膽汁淤積治療的潛在靶標。

      3.2 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2A(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2A,TNFRSF12A) TNFRSF12A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介導凋亡的基因,又名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誘導早期反應蛋白14(Fn14)。TNFRSF12A主要的生理學功能是參與炎癥反應、血管生成、細胞增殖和凋亡[33],其廣泛存在于心臟、胎盤、腎、骨骼肌等組織中[34-35],在骨骼肌損傷、肝臟損傷、缺血性心臟病、腎小球疾病中TNFRSF12A表達顯著上調。有研究[36]證實,TNFRSF12A在健康成人肝臟中低表達,在阻塞性膽汁淤積和PBC患者的肝臟中高表達,與膽汁淤積性肝損傷呈正相關,且研究人員通過小鼠膽管結扎手術和DDC誘導小鼠膽汁淤積后,進行TNFRSF12A遺傳消融發(fā)現(xiàn),小鼠膽汁淤積性肝損傷顯著減輕,肝細胞死亡顯著降低。另有研究[37]也通過同樣的方法誘導小鼠膽汁淤積模型后發(fā)現(xiàn),TNFRSF12A在肝祖細胞中的表達明顯升高。因此,有理由認為TNFRSF12A參與PBC的發(fā)病機理,提示靶向TNFRSF12A可能是PBC潛在的免疫治療靶點。然而,PBC發(fā)病機制復雜,TNFSF12A在其發(fā)病進程中的具體機制和作用,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3.3 共刺激分子CD226 CD226是T淋巴細胞的重要共刺激分子,主要表達于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B淋巴細胞亞群、血小板等多種免疫細胞上,可參與內皮細胞的黏附、淋巴細胞和NK細胞的信號傳導、T淋巴細胞誘導的細胞毒作用等,在免疫應答中發(fā)揮關鍵作用[38]。目前已有研究[39]報道CD226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型糖尿病、多發(fā)性硬化癥等多種免疫性疾病相關,提示其與機體的免疫調節(jié)紊亂有關。免疫細胞呈遞和輔助性T淋巴細胞(Th)1/Th17極化在PBC發(fā)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D226能夠參與Th1、Th17或調節(jié)性T淋巴細胞的分化[40],激活后的Th1和Th17分泌和產生大量的IFN-γ、IL-12、IL-23、CXCL2和CACL6等促炎性因子,導致肝臟免疫耐受喪失,大量的膽管上皮細胞損傷[41-42]。以上說明,CD226促進疾病發(fā)展,可能與PBC預后有關。GWAS證實CD226是PBC患者中發(fā)現(xiàn)的新的風險位點[43]。學者[43]發(fā)現(xiàn),CD8+T和CD226+T淋巴細胞是PBC主要的促炎亞群,PB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細胞和CD4+T淋巴細胞中均存在明顯的CD226和TIGIT表達異常,當CD8+T淋巴細胞中CD226+比例高于TIGIT+時,IFN-γ和TNF-α等細胞因子分泌增加,肝損傷程度加重,提示CD226/TIGIT免疫檢查點的失衡參與了PBC的發(fā)病機制,CD8+CD226+T淋巴細胞和CD226/TIGIT免疫檢查點可以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和預后生物標志物。另外,CD226/TIGIT通路在調節(jié)性T淋巴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參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44],因此還需要探索CD226/TIGIT通路在這些細胞中的作用,以便從CD226角度更深入地了解PBC的發(fā)病機制。

      3.4 CXC趨化因子受體5(chemokine receptor 5,CXCR5)CXCR5是趨化因子CXC受體家族成員,主要分布在成熟B淋巴細胞和少量T淋巴細胞中。其配體是CXCL13,是CXCR5+淋巴細胞專用歸巢的關鍵調節(jié)因子,決定B淋巴細胞和濾泡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歸巢。CXCL13-CXCR5信號軸參與免疫信號的傳遞,共同發(fā)揮生物學效應。PBC患者的CXCR5、程序性死亡受體1、CD4+和調節(jié)性卵泡輔助性T淋巴細胞較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顯著增加[45],提示CXCR5可能參與PBC的免疫發(fā)病機制。有學者[46]在66例PBC患者的血液和肝臟中發(fā)現(xiàn)IL-12水平升高,肝門靜脈伴有CD4+、CXCR5+、CD19+和CD38+細胞浸潤,證明了肝內CXCL13過表達介導PBC肝內膽管周圍的B淋巴細胞和CXCR5+CD4+T淋巴細胞的浸潤,提示CXCR5可能通過接收CXCL13-CXCR5信號軸的趨化信號,促進B淋巴細胞增殖、STAT3磷酸化和AMA產生。CD4+CXCR5+T淋巴細胞與PBC的嚴重程度顯著相關,PBC患者中,細菌抗原刺激導致循環(huán)CD4+CXCR5+T淋巴細胞高度活化,異?;罨腃D4+CXCR5+T淋巴細胞不僅能分泌IFN-γ、IL-17和IL-21導致小膽管損傷,還能促進B淋巴細胞分泌大量抗體,誘發(fā)自身免疫應答,進一步促進了PBC的發(fā)生和發(fā)展[47]。因此,CXCR5具有重要的免疫遺傳學意義,靶向CXCR5分子將有助于為PBC的診斷和免疫學療法提供新的思路。

      3.5 PBC遺傳學研究的局限性 盡管通過GWAS等遺傳學研究加深了關于遺傳變異風險對肝臟免疫細胞影響的理解,在識別PBC相關的遺傳易感基因位點及通路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GWAS研究無法檢測到罕見變異如拷貝數(shù)變異[48-49]及非SNP結構的改變[50];不能覆蓋所有的SNP,低頻變異的SNP可能未被檢出;易忽略SNP位點的生物學功能。此外,研究的樣本量少、等位基因的異質性較大等均會影響PBC易感位點的發(fā)現(xiàn)。因此,未來的遺傳學研究需要采集更多的樣本和借助全基因組測序,來深入挖掘新的PBC風險位點及其生物學功能,爭取為PBC的治療和預防提供新的方向和干預的靶點。

      4 小結

      綜上所述,遺傳易感性在PBC的發(fā)病進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PBC易感基因與患者肝內膽管損傷、疾病嚴重程度等密切相關。GWAS等技術的開展使得PBC遺傳學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許多與PBC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信號通路和調節(jié)機制得以確定。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參與PBC發(fā)病的許多具體過程尚不完全清楚,且從遺傳易感性方面解釋膽管上皮細胞損傷的機制還不夠全面。進一步研究PBC的易感基因,找到PBC治療新靶點,是今后研究PBC發(fā)病機制的關鍵點和突破點。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趙春梅負責文獻查找、閱讀及文章撰寫;馬狄負責撰寫框架的構建;邰文琳負責文章修改。

      猜你喜歡
      易感性膽汁膽管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8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在膽汁瘤治療中的應用
      CD14啟動子-260C/T基因多態(tài)性與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TLR9和VDR基因多態(tài)性與結核病易感性的相關性分析
      膽汁淤積性肝病問題解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51
      Toll樣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EBV感染相關胃癌的易感性
      IL-21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管損傷12例
      膽管支氣管瘺1例
      靖边县| 习水县| 宣威市| 理塘县| 临邑县| 西乡县| 呼图壁县| 静海县| 长白| 卫辉市| 云南省| 迁西县| 商南县| 平舆县| 迁西县| 宁化县| 富平县| 瓦房店市| 隆尧县| 新田县| 靖安县| 砚山县| 阜康市| 高陵县| 清原| 靖西县| 彭阳县| 介休市| 浑源县| 沂南县| 元江| 潢川县| 承德市| 麻城市| 壤塘县| 米泉市| 天津市| 潜山县| 望都县| 白银市|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