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鈺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題記
提筆揮墨,寫作時一撇一捺,道盡來路艱辛苦澀;思謀布局,寫作時耕身詞海,遙望前路繁花似錦。我在寫作這條路上求知求索,收獲頗豐。
寫作之路,以閱讀為始。
人并非生來就有不竭的寫作靈感,靈感需要厚積薄發(fā),每一次落筆,筆下都凝結(jié)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深厚文化的精華。我的寫作啟蒙就來自兒時讀過的一冊冊繪本,繪本中各式各樣的形象深入我心:精靈的奇幻、恐龍的威猛、未來科技的魅力……即使只知其表意,我也沉醉其中無法自拔,這些泉涌般的文字時刻刺激著我的大腦,于是我天馬行空地馳騁在無限的疆域。再長大些,我就用拙劣的筆法去記錄自己偶然間的奇思妙想,稚嫩的文字活躍而奔放。我跌跌撞撞地邁出寫作的第一步,走上了這條以文字雕琢的路。
寫作之路,以理解為徑。
理解是寫作的根基。文章寫成后,我把這些用心雕琢的文字捧給老師看,老師的評價卻是——“情感單調(diào)乏味,內(nèi)容空洞無力”。我失落著急卻又無濟于事,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嘗試去揣摩名家的遣詞造句,去理解鴻篇巨制的精辟論述。我去看莫泊桑,明白文詞流利的舒暢活力;我去談歐·亨利,理解情節(jié)轉(zhuǎn)折的動人心魄;我去讀魯迅,看那含蓄詞句后的深邃犀利。我慢慢集百家之長,明寫作之技,漸漸明確了寫作的方向,路越走越敞亮。
寫作之路,以實踐為馬。
寫作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每次的成章成篇,都是前進的一步。盡管問題百出,盡管質(zhì)疑無數(shù),但我仍倔強地寫著。我曾問自己是否真正熱愛寫作,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喜歡日常有感而發(fā)的幾段文字,喜歡游山玩水后記錄下的歡愉,喜歡年年描寫農(nóng)忙的秋景或是城市的雪景……這些都是我的閑情,都是一次次的嘗試。我“乘”上了一匹名為寫作的快馬,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肆意馳騁。
寫作之路,無邊無界,以此生丈量,也不過一寸之距。但我偏要獨行其道,上下求索,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漫長路途。
【山西呂梁市離石區(qū)第三中學(xué)】
●點評
作文骨架挺立,脈絡(luò)分明,重章疊句,一唱三嘆。文中三次用“寫作之路,以……為……”的句式行文,反復(fù)詠嘆,清晰地呈現(xiàn)出小作者的寫作歷程;并且這三次寫作之路都是按照“從閱讀到理解再到實踐”的過程逐步推進的,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結(jié)尾以“偏要獨行其道,上下求索”的語言擲地有聲地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呼應(yīng)開頭,立意深刻,讀來含蓄雋永,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