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龍之朱
每一個工作群都是一個微縮版的職場,一樣有各種小心思、小算計,讓人操心受累。
一女子離職后退了600多個工作群引發(fā)熱議。據(jù)報道,四川南充的唐女士曾從事商場地產(chǎn)設(shè)計工作,每個商場都有數(shù)百個店鋪,需要她逐一審核店鋪設(shè)計圖紙,因此積累了龐大數(shù)量的工作群。離職后,她花了三個半小時與這些群做了“斷舍離”。
職場人的辛苦,就在動輒幾十乃至上百個看都看不完的群里。唐女士退群有多爽,則困在群里的工作生活就有多苦惱和壓抑——如今的各種群,儼然成為工作場地和工作時間的延伸物,隨時隨地把“打工人”揪著,讓人無可逃避。
600多個群,或許有些夸張,可如今的職場人加幾十個群,恐怕門檻并不高。各種各樣的群,當(dāng)然有各自的必要性,也會在運行中不斷固化這種必要性,使之最起碼顯得“重要”起來,也因此,每一個群都會對大家提出各種要求。由此產(chǎn)生的拉扯,往往是多向度的。
一個是占用時間。既然各種工作群都有“秒回”的偏好,那么,最終落到職場人那里,只能是神經(jīng)高度緊張,隨時隨地留意各種群消息,隨時隨地處于待命狀態(tài)。
再一個是耗費心力。每一個工作群都有自己的規(guī)則,活在群里,也絕不僅僅是回復(fù)“收到”就萬事大吉的。不客氣地說,每一個工作群都是一個微縮版的職場,一樣有各種小心思、小算計,讓人操心受累。既不能特立獨行,說一些不該說的話,也不能完全“跟著走”,那又太失去了自我。
而“精算”的結(jié)果,就是需要長時間保持“給人看”的職場狀態(tài),這也未免太累了。一旦出現(xiàn)一些疏漏,比如誤發(fā),往往會釀成一場不大不小的群里風(fēng)波,這樣的風(fēng)波看似不起眼,卻有可能在人的心里扎根刺,讓人心煩意亂。
曾有媒體報道,中部某縣一名大學(xué)生村干部“被加”了120多個微信工作群。每次打開手機,都要把各個群的消息瀏覽一遍,生怕看漏了重要信息,耽誤了工作。華南某市一稅務(wù)工作人員更是說:“微信工作群就像時刻在開會?!?/p>
沒有人否認(rèn)微信群的便利。精準(zhǔn)放松、即時互動、閉合傳播等,這在帶來便捷高效的同時,也讓人越依賴微信群。這顯然是有問題的,人與群過于緊密“粘連”,實際效果并不好。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那些“半夜雞叫”式的微信消息,攪擾了人的正常休息不說,工作效果也很難保證。
更不要說,因為聊天會留痕,這也讓很多人在微信工作群發(fā)言格外謹(jǐn)慎。久而久之,非但不能形成熱熱鬧鬧的民主討論氛圍,反而會搞得群里發(fā)言像表決心,刻板枯燥,了無生趣。
工作群太多、要求苛刻的問題,也折射出一些單位漠視員工權(quán)益,手伸得過長,工作無計劃,作風(fēng)拖沓等亂象。想想看,那些困在群里的人,在現(xiàn)實中是不是一樣疲憊不堪?
也因此,欲求消除工作群太多的亂象,必先檢視單位的工作作風(fēng)。反省一下,有沒有諸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日常行事有無遵守勞動法等法律法規(guī),是否注重維護員工個人權(quán)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