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海,薛 佳,青 易,徐 嵐,唐顯秀,王定國*
(1.成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2.成都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四川 成都 610051)
母豬難產是指在正常妊娠期滿后,母豬分娩時不能自然將仔豬產出的現象。
1.1 母豬生理因素 后備母豬配種過早或先天生理缺陷,造成骨盆發(fā)育不完全,致使產道過窄;因母豬體弱、患病、高胎次或產仔多等,產生疲勞,造成子宮收縮無力,無法將胎兒排出產道;母豬體弱、患病等因素,造成膀胱麻痹,大量尿液聚集在膀胱,擠壓產道等均可引起難產。
1.2 飼養(yǎng)管理因素 母豬肥胖,或營養(yǎng)不良,運動不足,造成分娩時收縮無力;母豬產前飼喂過飽,直腸糞便壓迫產道;管理不當,對初產母豬造成驚嚇或分娩環(huán)境不安靜等,均會引起難產。
1.3 胎兒因素 胎兒過大、胎兒畸形或死胎,胎勢、胎位不正,均會造成母豬難產。
母豬正常分娩時表現為呼吸加快、輕微努責,產仔間隔約15 min,產程在5 h 以內。難產母豬超過預產期限不分娩,產仔間隔超過1h,反復起臥,煩躁不安,眼睛發(fā)紅,窘迫、呼吸急促、四肢無力、疲倦,橫臥于地,表情痛苦或因產程過長而心力衰弱等。
3.1 合理選擇初配時機 正常飼養(yǎng)管理下,后備母豬初配安排在第三個發(fā)情期較為適宜,地方豬種安排在8 月齡左右配種,培育品種及引進品種在8~10月齡開始配種較好。母豬初配時的體重應為成年豬體重的50%~70%。
3.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3.2.1 營養(yǎng)水平合理 保證妊娠母豬的飼料全價優(yōu)質,營養(yǎng)水平適宜,防止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給予母豬繁殖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注重母豬產仔前的飼喂,上產床至產前3 d 按正常飼喂量飼喂,以后飼喂量逐漸遞減至產仔當天不飼喂。
3.2.2 適當運動 母豬妊娠期適當運動,以促進胎兒發(fā)育,維持母體健康,并形成產力。
3.3 做好防疫工作 根據豬場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并嚴格執(zhí)行,保證疫苗接種效價,有效預防各類疫?。桓愫铆h(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消毒、驅蟲,滅蚊(蠅)、滅鼠,防止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發(fā)生。
4.1 藥物催產 母豬產仔間隔一般為10~20min,當產仔間隔大于45 min,母豬子宮頸開放時,可注射20~40 IU 縮宮素催產??s宮素應少量多次注射,每次間隔30 min,不得一次性大量注射,以防子宮收縮力過大,造成胎兒窒息死亡。
4.2 人工助產 母豬分娩時長時間反復努責,有劇烈陣痛表現,但不見產仔,且其皮膚發(fā)紺時,應及時采取人工助產。人工助產前,將母豬陰戶清洗干凈并消毒。助產人員剪短、磨平指甲,手部用肥皂水反復搓洗干凈,并用高錳酸鉀消毒后,涂抹無菌的潤滑劑,再將手緩慢伸入母豬產道,抓住小豬,隨母豬的努責將小豬拉出。助產動作要輕柔,避免劃傷母豬產道、防止胎兒受傷。胎位異常的,可矯正后讓母豬自然產出。
為避免母豬感染,應對實施了助產的母豬輸液。一般在第一頭仔豬產后3 h 開始輸液,可用青霉素、鏈霉素+生理鹽水,魚腥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分別輸入。
4.3 剖腹產 母豬產程過長且助產無效時,可通過剖腹產手術將胎兒取出。手術前應檢查母豬體況并做好保定,自髖關節(jié)朝腹部以下確定切口線,并做好清潔、消毒和麻醉工作。待麻醉生效后打開腹腔,將一側子宮角拉出,沿子宮大彎在子宮體近側作約15 cm 的縱行切口,并取出切口附近胎兒,其他胎兒依次用手指擠壓移動到切口附近再取出,一側取完再取另外一側。確認胎兒全部取出后,依次縫合子宮和腹腔,系上繃帶,并肌注破傷風抗毒素。
為預防感染、加快恢復,可用抗菌、抗應激藥物對實施剖腹產的母豬進行輸液,連輸5d并加強術后護理。仔豬必要時進行人工哺乳。如母豬傷口愈合良好、體溫正常,7~10 d 即可拆線。
5.1 預防炎癥 為防母豬產后發(fā)生炎癥,自產仔當天開始連續(xù)3 d注射消炎藥物。產仔次日子宮投放一顆回力清,助產豬或剖腹產豬,加倍投放回力清。若母豬產后4~5 d還有惡露流出,可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清宮。
5.2 合理營養(yǎng) 母豬產后虛弱,過早喂料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一般產仔當天不喂料,產仔次日嘗試喂料,隨著母豬體力逐漸恢復,飼喂量也隨之遞增,產后第4 d喂量達到5 kg左右。若產仔數在10 頭以上,則由母豬自由采食,按需供給飼料。產前產后7 d在飼料中添加催奶和預防腹瀉的保健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