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語的委婉表達形式豐富多樣。作為日語的顯著特征之一,委婉表達在日本人的人際交往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日常用語具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的作用。本文以日本電影《東京家族》為考察對象,將其中臺詞句末所使用的委婉表達進行整理分析,根據(jù)文末委婉表達的形式、場合和功能,在把握日語委婉表達特征的基礎(chǔ)之上深刻理解日本的民族特性。
【關(guān)鍵詞】句末委婉表達;日語;和文化;東京家族
【中圖分類號】H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9-012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40
相較于其他國家的語言,日語在表達上具有明顯的委婉特征?!拔癖磉_”的日語為「婉曲表現(xiàn)」,在小學(xué)館發(fā)行的《大辭泉》國語辭典中的定義為“言いまわしが穏やかでかど立たないさま。露骨でなく、遠まわしに言うさま”,也就是說代替直白生硬的語句,而是采取婉轉(zhuǎn)間接的話語進行交流。而日語中謂語大多位于句末,句末更能反映出說話人的判斷、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本文以日本經(jīng)典電影《東京家族》為考察對象,其電影人物角色豐富、內(nèi)容聚焦于家庭的日常生活、風格偏于生活敘事化。因此,將日常會話作為切入點,結(jié)合電影中日語臺詞句末委婉表達的表現(xiàn)形式、使用場合,分析其在交際中發(fā)揮的功能作用,并探究委婉表達背后所蘊含的日本文化,有利于深刻理解并準確使用日語表達,對于日語的深入學(xué)習(xí)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日語委婉表達的形式及場合
本文根據(jù)委婉表達曖昧間接的特點,從電影《東京家族》整部影片中篩選出句末為非直接斷定的臺詞,從其表現(xiàn)形式、用例、使用頻率三個方面對句末委婉表達的使用情況進行整理和分析。在電影所收錄的168處日語句尾非直接斷定的句末表達中,從使用頻率來看,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句末委婉表達為「けど、じゃないか、だろう」,使用頻率較高的句末委婉表達包括「でしょう、かしら、かもしれない」等;從表現(xiàn)形式來看,除了在詞匯上的轉(zhuǎn)換之外,如「死」的委婉說法為「亡くなった」、「疲れた」的委婉說法為「ようなかった」、用「こまる」代替直接否定詞「だめ」,主要包括否定、推量、疑問、逆接助動詞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結(jié)合具體例句和使用語境進行分析,大致分類情況如下:
(一)句末為否定、疑問的表現(xiàn)形式
1.「なきゃ駄目、なくちゃいけない、なきゃいけない」等雙重否定形式
例1 幸一:お父さん、ちょっと心配な患者がいて、急に往診に行かなきゃいけないんだ。
(幸一向父親提起出診的事情)
在說話人對于某件事物做出判斷時,因直接肯定的敘述會顯得語氣生硬,日本人往往會采取雙重否定的形式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給人以謙虛的感覺。如例1所示,幸一要表達的是醫(yī)生爸爸必須馬上出診,試想倘若采用“一定,必須”等非常直接的表達,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比較容易引起對方的不快。而換成雙重否定的形式「なきゃいけない」帶有“不得不,不做是不可以的”的含義,以否定形式代替直接的肯定形式,巧妙地在一定程度上讓語氣變得柔和,有利于雙方的交流和諧地進行下去。
2.「かな、かしら」「すればいいか、じゃないか、でいいですか」等疑問形式
例2 息子:おじいちゃん、おばあちゃんまだ?
お母さん:ちょうど品川駅に著いたころじゃないかしら。
(母親估測爺爺奶奶到達品川站的場合)
例3 昌次:ほかのお醫(yī)者さんに行けばいいじゃないか。
(富子和昌次商量關(guān)于看醫(yī)生的場合)
「かな、かしら」作為疑問詞放在句末使用,相當于「だろうか」,常用在口語中,表示輕微的猜測和推斷,語氣上較為柔和,其中「かしら」一般作為女性用語使用。且「すればいいか、でいいですか」等諸如此類的疑問形式能夠緩和語氣,表示不確定性。此外,在日本人的日常會話中,將否定和疑問構(gòu)成反問句也是委婉表達的一種方式。例3中「じゃないか」代替「と思う」,意思轉(zhuǎn)變?yōu)椤笆遣皇侨タ匆幌聞e的醫(yī)生比較好呢?”,既減少了因主觀判斷帶來的生硬語氣感,又為對方留存了思考的空間,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
(二)句末為推量的表現(xiàn)形式
1.「だろう、でしょ(う)、じゃろ」等非斷定助動詞
例4 滋子の夫:學(xué)校の先生だったんだろ、話が理屈っぽいんだよ。
(滋子的丈夫向他人介紹滋子父親的場合)
例5 滋子:だって、とっくに著いてるでしょ。
(滋子預(yù)測父母到家的場合)
「だろう、でしょ(う)、じゃろ」作為句末的非斷定式助動詞,使用場合較為廣泛,用于表示推斷、猜測、可能性等含義,且說話人在使用這些詞時,語氣一般較為柔和。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即便在十分熟悉滋子父親的情況下,滋子的丈夫在向他人提起滋子父親時仍采取了非斷定的方式,用「だろう」結(jié)句多了一絲推斷、不確定的意味;以及滋子在對父母已到家有較充分把握的情況下,也仍采用了具有推測意味的句末推量助動詞「でしょ」。也就是說以非直接斷定的形式「だろう、でしょ(う)、じゃろ」代替斷定助動詞「だ」作為委婉表達的方式之一,即便在對事物把握較大的程度下,說話人仍以含蓄模糊的口吻來表達對事實的陳述或者闡明自身的觀點,為可能出現(xiàn)推斷有誤的情況而留有余地。
2.「そうだ、みたい、らしい」等表推量助動詞
例6 富子:なんかあんまりええ具合にはいっとらんらしいよ。
(富子猜測鄰居身體狀況的場合)
例7 沼田:お母さん、流されたまま、いまだに見つからないんだそうだ。
(沼田向友人提起地震中母親不知去向的場合)
「そうだ、みたい、らしい」分別作為樣態(tài)助動詞、比況助動詞、推量助動詞,說話人基于感官或者傳聞等主觀或客觀上的根據(jù),放在句末用來表示說話人自身的推測、判斷,意為“看樣子、好像”,表示不同程度上的推量。其中「らしい」偏向于客觀推斷、「そうだ、みたい」偏向于主觀推斷。如例6、7所示,富子在知曉鄰居近況的前提之下、沼田在母親于地震中失蹤的既定事實面前,他們均在句末使用了帶有揣測意味的助動詞進行交流,以較為保守的表達給人以謙虛禮貌的感覺。
3.「かもしれない、はずだ」等推量句型
例8 滋子:30分くらいかかるかもしれないよ。
(滋子預(yù)估時間的場合)
例9 幸一:あの薬で下がるはずだが。
(幸一向患者開藥的場合)
「かもしれない、はずだ」作為表推量的句末慣用句型,常用于表示說話人對于事實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為了不給對方留下過于武斷的形象,他們常常會使用非直接肯定的推量形式,表示對于現(xiàn)有事實的猜測、預(yù)估,意為“可能、應(yīng)該、大概”。其中相較于其他推量表達,「はずだ」的推斷程度非常高,幾乎接近于對事實的確切肯定;「かもしれない」對于事實的把握程度不高。
(三)句末為勸誘的表現(xiàn)形式
1.「なくていい、ほうがいい」等勸誘的慣用句型
例10 富子:お金払うの?
昌次:払わなくていいんだ。
(昌次回答富子關(guān)于是否付錢的問題)
例11 滋子:お父さんの暮らし方の選択肢の中に入れたほうがいいと思うんだ。
(滋子引出父親生活方式的話題)
在說話人向?qū)Ψ教岢鼋ㄗh的場合下,為避免因強加于人的意見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沖突,對于日本人來說在語氣的軟硬上把握合適的度是非常重要的,委婉表達則是日本人常使用的話語策略,通過在句尾使用模糊含蓄的話語,達到盡量不傷及對方面子的目的。在例10、11當中,昌次向富子表明自己認為不用支付的意見以及滋子建議父親將其納入生活方式的選擇中時,均采用了讓步的話語,包含了“不用也可以、最好”等意味,比起直白地給出建議或者意見而引起對方產(chǎn)生不適感,以此來緩和語氣,表現(xiàn)出對他人意見的尊重,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減少因強加于人導(dǎo)致破壞與他人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的可能性。
(四)句末為逆接的表現(xiàn)形式
1.「けど、が、のに」等逆接助動詞
例12 昌次:電車だと、10分か、15分ぐらいだけど。
(昌次預(yù)測父母到達時間的場合)
例13 滋子:電話ぐらいしてくれればよかったのに。
(滋子向父母抱怨的場合)
在對該電影中句末委婉表達的使用量統(tǒng)計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逆接助動詞在日本人的日常會話中使用頻率也較高。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見解的時候,常常會在句末加上逆接助動詞,而并非所有的逆接助動詞均帶有轉(zhuǎn)折意味,部分逆接助動詞放在句末僅是為了順接上文的內(nèi)容,也是一種委婉表達,用來達到緩和語氣的目的,盡可能不讓對方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使得對話過程變得融洽。如例13,即便是滋子在向他人抱怨的情況下仍然使用了「のに」來減少語氣的生硬感,可見日本人表達之曖昧、說話之嚴謹。
二、日語句尾委婉表達的功能
日語的委婉表達不僅形式多樣,在功能上也運用豐富,具有緩和語氣、回避沖突的重要作用。委婉表達在不同語境下所體現(xiàn)的句法功能各有不同,但無論是表明自身的判斷,還是向?qū)Ψ教岢鼋ㄗh,說話人使用日語委婉表達背后的共同心理目的均在于以不確定的語氣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與他人的沖突,從而維系和諧一致的人際關(guān)系。
(一)在表示自身的推斷、預(yù)測、判斷等場合下,表示讓步
說話人在基于當下事實或者自身感官來進行判斷推測時,通常會使用帶有不同程度推量意味的表達來表示讓步,能夠在讓聽話人聽起來更加舒服、緩解尷尬氛圍的同時,又成為自我保護的方式,即通過言語上的讓步盡可能減少自身判斷與事實相悖的可能性,可以認為是一種減輕自身責任的社交策略,體現(xiàn)出日本人謹言慎行的行事風格。
(二)在向?qū)Ψ教岢鼋ㄗh或意見等場合下,通過緩和語氣來表示尊重
在說話人向?qū)Ψ教峁┙ㄗh或意見時,日本人一般會采取非直接性的委婉話語來緩和語氣以免引起對方的不適感。根據(jù)面子理論[1],命令、建議、提議等此類行為均屬于威脅對方面子的行為,那么為了將威脅面子值降低,說話人往往會采取委婉表達的話語策略,這種做法也可以認為是為了照顧雙方面子而采取的適度行為。通過緩和語氣減輕表達上的生硬感,一方面不直接強求對方采納自己的意見,達到不直接干預(yù)、照顧對方面子的效果;另一方面維護了對方的自主權(quán),尊重對方選擇的權(quán)利和行事的自由,為對方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間。
(三)將雙方分歧降至最小限度,在最大限度上維系雙方和諧的氛圍
不論在何種場合,日本人使用間接迂回的委婉表達旨在最大限度維護雙方的面子,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使得交流順利進行。根據(jù)Lakoff語言學(xué)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所提出的禮貌三原則:不強加于人;給對方留有余地和空間;增進雙方之間的情誼。再參考英國語言學(xué)家Leech所提出的關(guān)于提高社交效果的禮貌六大原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說話人往往會讓他人多受益或者讓自己多吃虧,讓對方感到被尊重,以此提高交際效果。也就是說日本人在日常會話中使用委婉表達的語言習(xí)慣從互動效果來看,能夠最小限度地使對方受損或者最大限度地使對方受益,由此將對話中雙方的分歧降至最小化,來維護雙方的面子和形象,盡可能保持雙方在社交場合中的一致性,創(chuàng)造和諧愉悅的社交氛圍。
三、日語句尾委婉表達背后的文化原因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一言一語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價值觀。結(jié)合文化背景來看委婉表達的各方面特征,其間接迂回的社交方式折射出日本人含蓄、婉轉(zhuǎn)的性格特點,是集團意識、“以心傳心”影響下的結(jié)果,更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
(一)集團意識的強烈影響
日本十分注重集團意識,在社交過程中會將自身利益放在后面,優(yōu)先考慮對方的心情,以不損害對方利益為目的進行交流。由此使用含蓄謙虛的委婉表達便成了日本人為追求集體協(xié)調(diào)一致、保持表面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而采取的社交策略。
(二)以心傳心的交流特性
“以心傳心”意為“不說話也能依靠心靈交流理解對方的想法”,是日本“察”文化的表現(xiàn)特征。簡而言之,日本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會傾向于代替語言上的溝通而依靠眼神、動作等非語言行為進行交流。正如日語的典型特征“言わぬが花(中文譯:沉默是金)”,他們更多的是依賴于心領(lǐng)神會的方式來互通心意,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交流,也不習(xí)慣直白平敘的交流方式。如此,便逐漸形成了日本人對于言語溝通方式的依賴度不高。比起直接地表述內(nèi)心的想法,日本人更傾向于去選擇含蓄模糊的間接性方式進行人際交流。
四、結(jié)語
含蓄曖昧的日語表達作為日本人常用的話語策略,它如同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促使溝通交流順利地進行下去。委婉表達是日語的顯著特征之一,常常會在句尾進行不同形式的轉(zhuǎn)化,使得表達變得模糊迂回。此外,不同場合下所體現(xiàn)的功能作用也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本,說話人使用委婉表達背后的心理目的在于通過緩和語氣來維護雙方面子,盡可能減少摩擦從而營造和諧舒適的社交氛圍。結(jié)合文化背景,追溯其心理根源,作為曖昧意識的外在語言表現(xiàn),其背后蘊含著日本民族文化的追求,久而久之形成了日本人在人際交往中的語言習(xí)慣。本文從電影中的日常會話出發(fā),將日語句尾的委婉表達作為對象進行考察分析,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此外還包括詞匯和慣用句的使用、話語省略、敬語表達、話題轉(zhuǎn)換等多種不同形式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宇佐美.まゆみ.人間関係とポライトネス[C].日本語學(xué)會2009年度春季大會予稿集,2009:21-28.
[3]金玉順.淺談日語語句的表達特色[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0,(02):21-24.
[4]王健宜.語言表達與日本人的感情世界[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1999,(03):6-9.
[5]周婧.日語句尾推測表達及其漢譯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5.
[6]周天宇.從日語的委婉表達方式看“和”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8.
[7]祝大鳴.“間人主義”與日語的委婉表達——日語語言文化特點續(xù)探[J].解放軍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7,(03):25-32.
作者簡介:
魏紫璇,女,漢族,蘇州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別與區(qū)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