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斯蒂芬·金《綠里奇跡》的原型批評

      2024-04-14 22:10:22郭燕玲
      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梅琳達耶穌圣經(jīng)

      郭燕玲

      (山西傳媒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山西晉中 030619)

      一、引言

      電影《綠里奇跡》(The Green Mile,以下簡稱《綠》)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小說《綠里》。影片通過一百零八歲的主人公保羅在老人院的回憶,講述了六十四年前他在死囚牢擔(dān)任獄警主管時,圍繞黑人殺人犯約翰·科菲所發(fā)生的一連串超自然事件[1]。

      關(guān)于《綠》的評介,張立波[2]從角色個性,何建友[3]、王艷玲和金晨輝[4]從人物形象塑造進行剖析;也有學(xué)者從視聽元素入手,如陳昕[5]、何建友、張慶東[6]的虛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王艷玲和金晨輝的叫板式蒙太奇。燕?。?]涉及了神話和道德,Richard Corliss[8]、David Ansen[9]、Dave Kehr[10]、Erake 和Stephen[11]、張立波探討了神性與神秘主義,張立波、陳昕關(guān)注到人性,陳昕、何建友討論了美國社會與體制,陳昕、Bath 和Billick、Linda Williams[12]、Owen 和Ehrenhaus[13]側(cè)重種族歧視,Bennett和 Satre[14]分析了死刑與司法公正。

      在英文影評中,Richard Corliss、David Ansen、Dave Kehr、Bath 和 Billick、Mark Browing[15]158-164、Owen 和Ehrenhaus提到科菲的人物原型是基督耶穌,但都沒有做進一步的解讀,究其原因,應(yīng)該是在母語語境下觀眾產(chǎn)生誤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沒有解讀的必要性。

      但是,中國觀眾由于跨文化的障礙,缺乏對人物原型的基本認(rèn)知,導(dǎo)致無法透徹地理解和欣賞影片,而中文影評中涉及人物原型的剖析又多是泛泛而談,總有隔靴搔癢、似是而非之感。盡管部分學(xué)者指出《綠》以宗教隱喻謀篇布局[3]、影片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6],但都未對人物原型進行系統(tǒng)有效的闡釋。

      針對原著,李芳媛提出了《綠》中“約翰·科菲與耶穌,綠里與十字架” 的宗教隱喻,但未對科菲和綠里以及其他人物的原型進行分析,并且存在“約翰的確是犯了罪,他無情地殺害了兩個年輕的女孩”的誤讀,因此導(dǎo)致了“他用死亡完成了他最后的自我救贖”的不當(dāng)解析[16]。馬曉培深入分析了約翰·科菲等人物的原型,但未對關(guān)鍵角色保羅做原型分析[17],而且,筆者并不認(rèn)同對科菲“最終不堪黑暗現(xiàn)實的折磨,選擇了死亡”的結(jié)論。戴婷婷從全能、受難和復(fù)仇三個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科菲的原型是耶穌,但有兩點筆者亦不認(rèn)同:一是科菲渴望用死亡來逃避這個野蠻世界的邪惡;二是把哈里等獄警的原型歸為猶大[18]。譚心怡從基督、撒旦、使徒和異象的維度對影片的人和物進行了極為有效的原型分析[19],但是對于“科菲的外形與耶穌的外形可能相似”的觀點,筆者有不同看法。此外,筆者認(rèn)為對部分情節(jié)的解讀及人物結(jié)局的論證還可以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因此,本文將嘗試在上述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綠》的原著,比照文化原型,對影片的敘事前提、科菲及其他人和物的形象,連同科菲赴死、科菲怕黑、科菲似孩子、梅琳達贈送項鏈等情節(jié)進行一次鞭辟近里的原型解析,供大家探討。

      二、原型批評簡介和圣經(jīng)故事

      (一)原型批評簡介

      原型批評是一種文學(xué)批評理論,也叫做神話批評。弗雷澤(Frazer)從人類學(xué)的視角最早將不同文化中各自的神話和儀式聯(lián)系在一起。榮格(Jung)從心理學(xué)的視角提出“集體無意識”。原型批評流派的權(quán)威諾思洛普·弗萊 (Northrop Frye) 受弗雷澤的儀式研究和榮格的心理研究的影響,系統(tǒng)地論述了原型批評理論,代表作有《批評的剖析》和《偉大的代碼》。

      弗萊把原型和文學(xué)批評聯(lián)系在一起,為分析文學(xué)作品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和視角。他認(rèn)為神話是文學(xué)的原型,各種文學(xué)類型都是移位的神話。在西方文化或歐美文化的語境中,原型是指古代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和圣經(jīng)神話故事,本文只涉及圣經(jīng)故事?!妒ソ?jīng)》既是一部宗教文本,更是一部豐富無比的文學(xué)文本[20]?!妒ソ?jīng)》從古至今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它也以一個整體影響著西方的想象力[21]2,成為后世文學(xué)的母題。

      (二)圣經(jīng)故事

      圣經(jīng)故事始于猶太人。起初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又用泥土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始祖亞當(dāng),再用它的肋骨造了夏娃,并讓他們生活在快樂祥和的伊甸園中。后來,他們在蛇的引誘下,吃了上帝禁吃的智慧樹上的果子,即禁果,二人遂被逐出伊甸園。這樣他們違反上帝旨意所犯的“原罪”就通過他們傳給了全人類,致使人人有罪,人和上帝從此就被罪所阻隔。

      在《圣經(jīng)》的《舊約》時代,人們向上帝贖罪時,以牛、羊、鴿子等作祭物。有一個故事:上帝考驗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的衷心,讓他把兒子以撒當(dāng)作祭物。亞伯拉罕遵照指示,捆綁以撒,就在他舉刀之時被天使制止,隨后便看見一只羊,就拿它代替以撒做了燔祭,這就是替罪羊。在動物世界里綿羊被賦予傳統(tǒng)的榮耀[22]162。

      基督即彌賽亞,意為“救世主”。彌賽亞是希伯來語,基督是希臘語。圣經(jīng)故事預(yù)言將有彌賽亞降生,拯救猶太人。后來,耶穌宣稱自己就是彌賽亞,是上帝的獨生子,道成肉身來到人間。他是上帝的化身,所以是全能、至純至善和至愛的。他行神跡,治病傳道,并預(yù)言自己將作為替罪羊,上十字架殉道,為全人類贖罪,使人類得以與上帝和好。十字架是古羅馬的一種刑具,當(dāng)時的猶太人生活在古羅馬統(tǒng)治下的敘利亞行省。但是,猶太人不相信耶穌,把他釘上了十字架。耶穌殉道后,第三天復(fù)活、升天。之后,他的門徒遵照他的旨意,傳講他的教導(dǎo),這就是《新約》時代。《新約》時代的替罪羊是指基督耶穌。十字架象征人類的苦難,也代表救贖和希望[19]42。

      圣經(jīng)故事預(yù)言在世界末日時,耶穌將二次降臨。凡是信他之人,即義人(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好人),將和他一同做王一千年,這就是千禧年。千禧年之后,人們將接受末日審判,義人將進入天堂,重歸伊甸園式的美好生活,罪人將被投入地獄。所以,圣經(jīng)故事的要義是:人人有罪,耶穌因為愛而甘做人類的替罪羊,他的使命是救贖并在世界末日施行審判。換句話說,耶穌是博愛、救贖和公義的化身。

      三、《綠》的故事梗概及原型批評

      (一)《綠》的故事梗概

      《綠》以年邁的主人公保羅在老人院給他的朋友伊蓮,講述六十四年前他在死囚牢里做獄警主管時的一段經(jīng)歷展開。 故事發(fā)生在1935 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冷山監(jiān)獄的死囚區(qū),囚房到死刑室的走廊地板是綠色的,犯人被執(zhí)行死刑時都要走過這段地板,被稱作“綠色英里”(the Green Mile),這就是影片名字的由來。

      死囚牢里關(guān)押著死刑犯阿蘭、戴爾、壞小子比利和黑人大個子科菲。戴爾雖是殺人犯,卻對一只老鼠充滿了愛心??品票徽`判為殺害一對小姐妹的兇手,其實真兇是制造了三次兇殺案的比利。

      獄警主管保羅和獄警布魯托、迪恩、哈里、珀西等負(fù)責(zé)執(zhí)行死刑,除了珀西,他們都對死刑犯盡量給予人道關(guān)愛。珀西是州長妻子的侄子,他蓄意做手腳,使戴爾的死刑過程痛苦而恐怖。

      科菲用他的超能力治愈了保羅的膀胱炎,使珀西一腳踩死的老鼠死而復(fù)活,還治愈了典獄長罹患腦癌的妻子梅琳達。每次救治他人,他的身體都會受損并留下傷疤。他將梅琳達體內(nèi)的病毒吐進了珀西的嘴里,珀西立刻精神錯亂,開槍打死了比利,而珀西則成了精神病人,住進了他原本準(zhǔn)備要調(diào)去工作的精神病院??品凭芙^了保羅放走他的意愿,最終走上綠里,結(jié)束了生命。

      科菲死后,保羅和布魯托調(diào)離綠里,去了少管所工作。耄耋之年的保羅給伊蓮講完上面這段經(jīng)歷后,帶著她去看了那只六十四年后仍然奇跡般活著的老鼠金格先生。

      (二)影片人物的原罪

      如果在圣經(jīng)故事的穹頂下分析《綠》,就會發(fā)現(xiàn)“科菲之外人人有罪”,是圣經(jīng)故事中“耶穌之外人人有罪”的再現(xiàn)。當(dāng)然,圣經(jīng)故事中的罪不僅指法律意義上的罪,人皆有罪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非完人即罪人。

      下面把影片的主要人物分為三類進行分析:科菲、死囚犯和獄警。

      科菲并非殺人犯,是影片中“至純至善至愛”的完人形象,用律師伯特的話說就是“凈白如紙”。其他死刑犯都是殺人犯,顯然是罪人。

      獄警珀西是一個反面角色,無需細述。那么保羅有罪嗎?如果用“至純至善至愛”的標(biāo)準(zhǔn)來看,他同樣是罪人,正如他對妻子所說“親愛的,說實話,這輩子我也曾做過不光彩的事……”(臺詞)既然獄警中最正義的保羅也是罪人,其他獄警就無需再做討論了。

      這里,只有明白“人人有罪”或“人無完人”是影片敘事的必要前提,才能理解《綠》的深層思想,否則在阿蘭和戴爾被處以死刑、比利暴死于珀西槍下、珀西被送進精神病院之后,正義已經(jīng)得以伸張,這時如果科菲又同意被保羅放走,豈不更是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但是,這樣的話,保羅這個罪人怎么辦?科菲的原型是耶穌,他的使命是救贖而不是逃生。如果保羅未被救贖,他就沒有完成救贖的全部使命。科菲只有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徹底敲醒“罪人”保羅的靈魂,使他與自己“有罪”的過往一刀兩斷,然后像科菲救贖他那樣,走上救贖他人的道路。保羅的最終得救意味著科菲成就了全部的救贖,而這個救贖的前提必須是“人人有罪”。

      (三)綠里與十字架

      綠色在圣經(jīng)故事中象征生命和希望,比如教堂彩窗中的綠色就是生命的意思。綠里(the Green Mile),即綠色旅程。這里狹義的綠里是指那段綠色的地板路,其原型是耶穌赴刑場時走過的路,即“苦路”。廣義的綠里還包括影片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電椅和執(zhí)刑時迸出的火花。電椅在影片中被稱為“老火花”。具體來說,電椅的原型是十字架,火花的原型是圣靈,通俗地說就是代表上帝。圣經(jīng)故事中環(huán)繞著天使的火和光、圣靈降臨時的火舌、六翼天使放進以賽亞口中的火炭等意象,使火與處于人和神之間的精神世界聯(lián)系起來[22]164,正如“但丁必須穿過一個火環(huán)和伊甸園之河才能從煉獄之山走向天堂”[22]164,因為“當(dāng)象征從一個層面躍到另一個層面時,必須像《魔笛》中的塔米諾一樣穿過水和火的磨難”[22]164。換言之,囚犯在電椅上被執(zhí)行死刑,電椅迸出火花,象征著接受圣靈的洗禮而重生。

      綠里,代表著耶穌為救贖全人類所走過的、從苦路到十字架的整段路程。雖然這是苦難之路,但每一個誠心懺悔、愿意贖罪的人都有機會經(jīng)過圣靈的洗禮而重生,這就是為什么在戴爾經(jīng)歷了恐怖的電刑而死后,科菲說“無論過程如何,戴爾算是幸運的了”??梢?,雖然“刑具和囚牢屬于邪惡的異象”[22]181,踏上綠里就意味著肉身的死亡,但同時更寓意靈魂的重生。

      (四)約翰·科菲與原型耶穌

      1.科菲具備耶穌的基本特征

      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他們都具有超能力。圣經(jīng)故事中有很多描述耶穌超能力的故事,如死后三天復(fù)活、在水面上行走、五餅二魚、多次治病趕鬼、使拉撒路死而復(fù)活等等。影片中科菲也用超能力治愈了保羅和梅琳達的疾病,使老鼠金格死而復(fù)生,使珀西精神錯亂。如果不在西方文化的語境下看科菲,就會出現(xiàn)不當(dāng)理解,如“他傳奇般的治病經(jīng)歷猶如農(nóng)村中的赤腳大仙一樣,雖沒有經(jīng)過科班的學(xué)習(xí),那些神仙方術(shù)卻可以做到手到病除,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4]。第二,他們都是替罪羊。耶穌和科菲均無過錯,但都因他人的犯罪而付出生命。科菲在走向“電伙計”的時候說:“我的出生就是罪過?!逼鋵嵾@句話應(yīng)該理解為“我生來就是要為別人擔(dān)當(dāng)罪過的”。第三,他們的使命都是救贖。耶穌把人類的所有罪孽轉(zhuǎn)嫁到自己身上,進而完成了對人類的拯救[23]。同樣,科菲赴死完成了對保羅的救贖。第四,他們都是最后的審判者。耶穌在末日審判世人,影片同樣“圍繞‘罪’與 ‘罰’這一道德與倫理展開敘事”[3],主要人物(包括老鼠金格)都因為科菲而得到了應(yīng)有的歸宿:保羅和布魯托成為科菲的“門徒”走上了救贖(青少年)之路;追求上帝的梅琳達得到了科菲的醫(yī)治;最卑微的金格由于科菲的祝福而成就了生命的奇跡;死刑犯阿蘭和戴爾因有懺悔之心從而有機會走上綠里獲得靈魂的重生;珀西原本具備像保羅和布魯托一樣的客觀條件,卻恃強凌弱、一意孤行,最終得到科菲的“成全”住進了瘋?cè)嗽?;壞小子比利原本可以像阿蘭和戴爾一樣因懺悔而靈魂重生,卻不知悔改,最終暴死在珀西的亂槍之下,無緣綠里。

      2.對影片部分情節(jié)的剖析

      影片有幾個情節(jié)引起觀眾和學(xué)者的討論:科菲赴死、科菲怕黑、科菲似孩子、梅琳達送給科菲項鏈,這些情節(jié)也和原型耶穌有關(guān)嗎?

      (1)無奈選擇還是舍生取義?

      科菲的確是主動選擇了赴死,他沒有在醫(yī)治梅琳達的外出行動中逃走,也拒絕了保羅想放走他的意愿,有學(xué)者認(rèn)為其原因如下:萬念俱灰[3];對這個世界的悲觀[6];神性最后的無奈選擇[2];最終不堪黑暗現(xiàn)實的折磨、選擇了死亡[17];人們對科菲的傷害如此之深以至于他渴望用死亡來逃避這個野蠻世界的邪惡[18]。

      影片中有一段科菲的臺詞,猛然一聽似乎支持了上面的邏輯:“我想做個了結(jié),真的,我好累,我不想再像孤鳥一樣單飛,我不想再過沒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見人間的爾虞我詐,我不想每日承擔(dān)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實在太多,像碎玻璃般無時無刻地刺痛我的腦袋……”

      但是,細細琢磨,就會發(fā)現(xiàn)“我想做個了結(jié)”才是重點??品七x擇赴死的目的是“做個了結(jié)”,他只有走上綠里才能救贖像保羅這樣的靈魂,正如耶穌只有走上十字架才能了結(jié)世人的罪孽。科菲死后保羅和布魯托就離開了“終結(jié)犯人生命”的行刑崗位,與他們的“舊我”割裂,轉(zhuǎn)而去做青少年管訓(xùn)工作,救贖那些墮落的青少年。這不正說明科菲如此“做個了結(jié)”才使得保羅追隨他的腳步,傳承救贖靈魂的使命嗎?!所以,科菲的“了結(jié)”非但不是“萬念俱灰的他最終主動選擇了一條死亡之路、無言屈從、逆來順受聽任命運的捉弄”[3],也不是為自己“擺脫生于人世的艱難和痛苦”[7],恰恰相反,那是耶穌“替罪羊”般的至愛,是耶穌“舍生取義”般的了結(jié)。

      (2)懼怕黑暗還是憎惡黑暗?

      科菲確實怕黑,一進囚牢就問晚上是否關(guān)燈,行刑時還請求不要給他戴面罩。其實,被關(guān)在三面是墻,一面是鐵欄桿的單人囚牢里,科菲又是唯一一個具有超能力的人,并不存在黑暗中有其他的人或超能力給他帶來的恐懼,同時他選擇舍生取義又害怕戴面罩的可能性也不大。當(dāng)然,如果堅持認(rèn)為影片的情節(jié)就是單純地表達科菲一方面具有超能力,一方面又“像孩子一樣怕黑”[7]也無可厚非。

      但是,“光”是圣經(jīng)故事中常見的比喻,是耶穌的本性之一。他有照亮黑暗的使命,必須進入黑暗才能照亮黑暗,因此梅琳達和科菲的對話中才有“我們在黑暗中相遇”。

      影片中“光和黑”帶來了巨大的視覺沖擊和敘事效果,“每當(dāng)科菲救助一個生命、一個囚犯走向死亡的時候,周圍會變得燈火通明”[6]。在每一個生命與“舊我”決裂獲得重生的那一刻,“處在明與暗之中的每一個人都被光明照亮”[6]。所以,“怕黑”應(yīng)該不是一個單純的特征描述,如果理解為科菲不是懼怕黑暗,而是憎惡黑暗、熱愛光明是不是更能反映影片的深意呢?!比如,在治愈梅琳達的那天夜晚,科菲不僅沒有怕黑,看著夜空中的滿天星光,反而是“仰望星空的驚喜和嗅著落葉的沉醉”[7]。所以,他不是怕黑,只是厭惡“監(jiān)獄里的黑”。

      (3)幼稚可笑還是天真無邪?

      科菲還有一個特點:雖然體型碩大,但“天真時像個孩子”[6]。在去醫(yī)治梅琳達的路上,他舉目向天,仰望燦爛星空,盡情地呼吸青草的芳香,確實興奮地像個孩子。此外,“怕黑”也使“像孩子”這個特點更為突出。

      那么,這些情節(jié)只是簡單地描寫科菲有時像孩子般天真,還是另有深意?在圣經(jīng)故事中,耶穌常有“望天”這個動作,天空的意象是天堂??品蒲鐾强?,又低頭拾草,天地萬物無一不是上帝所造,如果他的原型是耶穌,那么再一次看到天父所創(chuàng)造的有情天地,他豈能不像孩子一般欣喜若狂?!而“猶如落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珍惜”[3]的理解,則與西方文化語境下所折射的意涵大相徑庭,因為事實上科菲并未留戀這短暫和美好的自由,為了完成救贖和審判的使命,他隨后就要返回綠里懲罰珀西和比利,救贖保羅和金格。因此,他絕不是落水者,那么又何需救命草?

      就人而言,孩提時期是最顯著的類比,德行總是與這一時期及其天真狀態(tài)最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22]175。圣經(jīng)故事中耶穌也希望人能像小孩子一樣純真無暇,他說“讓小孩子到我這里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24]《新》19:14、“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24]《可》10:15。所以,影片中科菲的形象“有時像孩子一般”,“他的眼神令人感到的是宗教般的圣潔”[5],說明他是孩子般凈白如雪的替罪羊,不是幼稚可笑,而是天真無邪。

      (4)圣克里斯托弗還是耶穌?

      影片關(guān)于“克里斯托弗項墜”的情節(jié)也引人關(guān)注。原本性情溫和的梅琳達,罹患腦癌,瀕臨死亡,面目猙獰。在科菲吸出她體內(nèi)的病魔后,她容光煥發(fā),溫柔地摘下自己的項鏈送給科菲,項墜上是圣克里斯托弗的形象。圣克里斯托弗是天主教和東正教所敬重的圣人。傳說他是一個巨人,發(fā)誓要為最偉大的君王服務(wù),最終他認(rèn)定耶穌就是他尋找的君王,并通過背人渡河作為服務(wù)耶穌的途徑。一日耶穌扮作小孩來過河,小孩其重?zé)o比,艱難到達對岸后克里斯托弗說“我好像背著宇宙”,小孩回答“你連創(chuàng)造宇宙的主也背了”。從此他改名為克里斯托弗,意為背負(fù)耶穌者,并踏上傳教的旅途,最后殉道。

      科菲碩大的外形的確有克里斯托弗的原型,顯然可以暗喻科菲是一個像克里斯托弗那樣的巨人[6],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圣克里斯托弗的化身[5]。然而,筆者認(rèn)為此情節(jié)也可以理解為梅琳達認(rèn)為自己遇到了克里斯托弗背負(fù)的耶穌,梅琳達和科菲如下的對話可以支持這一點。梅琳達:“你怎么全身是疤?是誰傷得你這么厲害?”科菲:“我不記得了。”梅琳達:“你在黑暗中徘徊,我也是?!笨品疲骸拔覀冊诤诎抵邢嘤??!边@段臺詞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科菲因為救人而全身是疤,卻不記得具體是救誰,此乃博愛;二是“黑暗”,它在這里既是事件發(fā)生的場景,也象征著對于梅琳達來說即將到來的死亡。梅琳達與科菲在黑暗中相遇,隨后便燈火通明,重獲新生,說明科菲是光明、是救贖、是平安,正如“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在黑暗中死蔭里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24]《路》1:78-79,這是圣經(jīng)故事中有關(guān)耶穌的預(yù)言。

      此外,老年的保羅對伊蓮說:“死神找上我之前,我盼望著他的二次來臨?!北A_所指的“他”是科菲,而圣經(jīng)故事中也有耶穌二次來臨的預(yù)言。因此,科菲的原型既是背著耶穌過河的克里斯托弗,更是因博愛而去黑暗中救贖并將二次來臨的耶穌。

      據(jù)筆者所閱文獻,西方學(xué)者對科菲的原型是耶穌這一點沒有異議。金和德拉邦特想要把科菲塑造成電椅中走出的犧牲的基督[9]。他集復(fù)仇和救贖于一身,還有比這更好的圣誕訊息嗎?[10]影片喚起了基督徒觀眾有關(guān)耶穌基督的五個要素[13]等等。

      “科菲的原型是耶穌”最有力的證據(jù)來自斯蒂芬·金本人。他在《綠》的原著序言中解釋了科菲這個名字的由來:“盧克·科菲變成了約翰·科菲,這是在向威廉·??思{脫帽致敬,他筆下的基督式的人物叫喬·克里斯姆斯……約翰和喬在英文中都以Jo 開頭?!保?]2斯蒂芬·金向威廉·??思{致敬的獨特方式就是在主人公的取名上,因為喬·克里斯姆斯是基督式的人物,而且克里斯姆斯的英文Christmas 又是圣誕節(jié)(紀(jì)念耶穌誕生)的意思,再者約翰·科菲和喬·克里斯姆斯這兩個名字的首字母,與耶穌基督的首寫字母都是J·C,那么用約翰·科菲來映射基督耶穌就是不辯自明的。西方學(xué)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科菲的名字縮寫絕非偶然,無疑是喚起與基督耶穌的類比[11];約翰·科菲的神秘力量正如這個大個子男人的名字首字母所暗示的[8];約翰·科菲是彌賽亞式的人物,注意他的名字首字母[10]。

      (五)保羅與使徒保羅

      《綠》中保羅的原型是圣經(jīng)故事中的使徒保羅,后者也被稱為圣保羅。他本是猶太教的律法主義者,自認(rèn)為是上帝律法的守護者和執(zhí)法者,視信仰耶穌為彌賽亞的基督徒為異端,參與殺害了圣經(jīng)故事中第一個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后來,在他去大馬士革追殺基督徒的途中,已經(jīng)殉道升天的耶穌向他顯現(xiàn),從此他改變信仰并成為基督教堅定的傳教士。他的足跡遍至小亞細亞、希臘、意大利各地,被認(rèn)為是最偉大的使徒之一,《圣經(jīng)新約》的27卷書中有14卷出自他手。

      《綠》中的保羅是死囚牢里的主管,負(fù)責(zé)管理囚犯和執(zhí)行死刑,平日里還飽受膀胱炎的折磨。科菲被送到綠里后,用超能力治愈了他的疾病。之后,他又見證了老鼠金格死而復(fù)活及梅琳達被醫(yī)治的超自然事件。最后,在科菲走上綠里后,保羅離棄了執(zhí)刑工作,轉(zhuǎn)而從事青少年管訓(xùn),因為他明白了真正的綠里應(yīng)是教化而非懲罰?!毒G》中的保羅經(jīng)歷了“替罪羊科菲”的超能力以后,從一個看似“懲罰罪犯、維護法律”的死囚牢獄警主管轉(zhuǎn)變成一名“防患于未然”(臺詞)的少管人員,成為像科菲一樣的救贖者,正如使徒保羅經(jīng)歷了“替罪羊耶穌”向他顯現(xiàn)的神跡后,從律法主義者轉(zhuǎn)變?yōu)樽冯S耶穌的使徒。他們都經(jīng)歷了近乎如出一轍的從護法者、執(zhí)法者、見證者到救贖者的蛻變,而且他們還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保羅”??梢?,《綠》中的保羅與圣經(jīng)故事中的使徒保羅達到了極大程度的原型匹配。

      (六)金格與弱勢群體

      戴爾的寵物老鼠金格先生無疑是《綠》中一個濃墨重彩的形象,它出現(xiàn)在銀幕的每分每秒,無不牽動著觀眾的心。其實金格雖出現(xiàn)在綠里,但并未被關(guān)在牢房里,所以“該片將老鼠比作囚犯并不是那么合適”[4]的說法不準(zhǔn)確,不是“不那么合適”,而是絕非如此。金格第一次出現(xiàn)時,布魯托笑著對保羅和迪恩說,“立法機構(gòu)增加了一大筆預(yù)算,讓我們多雇一名獄警”(臺詞),說明布魯托是把金格比作和他一樣的獄警,而非囚犯。

      事實上,金格在影片中是弱勢群體的象征,這樣的原型在圣經(jīng)故事中屢屢出現(xiàn),比如瞎子、瘸子、聾子、麻風(fēng)病人和寡婦,還有那個人人討厭的撒瑪利亞婦人,她因為不是血統(tǒng)純正的以色列人,而且有過幾任丈夫,所以遭到人們的唾棄。但是,耶穌卻多次醫(yī)治這些弱勢之人,使拉撒路死而復(fù)活,還專門與撒瑪利亞婦人見面,這都彰顯出耶穌對卑微群體的特別關(guān)愛。

      《綠》中的金格是一只老鼠,通常意義上是人人厭惡和避之不及的。但是,作為影片中最卑微的生命,它不僅在被珀西一腳踩死后得到科菲神奇醫(yī)治而起死回生,還得到了他的特別祝福,在離開綠里六十四年后依然神奇地活著,這體現(xiàn)的正是科菲的博愛,而不是“善良愚笨”[3]。

      (七)珀西與猶大

      猶大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之一,他在耶穌被捕前的最后的晚餐期間親吻耶穌,作為出賣耶穌的暗號。他在西方文化中是叛徒的原型。他原本有機會像其他門徒一樣追隨耶穌宣揚真理,卻把罪惡藏在溫情之下,成為出賣耶穌的背叛者。影片中的珀西,同為獄警,在見證金格復(fù)活的神跡后,本應(yīng)像保羅和布魯托一樣追隨科菲,卻從一個本該維護正義的警察墮落為戕害生命的兇手。他侮辱和踐踏囚徒的人格、假意為金格找煙盒來幫助戴爾、假裝閱讀《如何照顧精神病人》(實則是色情讀物),他如此這般并不是因為“心理疾病”[4],而是因為他就是一個偽善的猶大。關(guān)于典獄長黑爾和獄警,把他們的原型看作猶大[18],筆者認(rèn)為不妥,因為他們并未出賣科菲。

      (八)梅琳達與抹大拉的瑪利亞

      梅琳達的原型是抹大拉的瑪利亞,她是圣經(jīng)故事中的重要女性之一。耶穌曾為她趕鬼治病,痊愈之后她一直跟隨耶穌,直到耶穌殉道,耶穌復(fù)活后首先向她顯現(xiàn),這是她的善良和堅守迎來的上帝祝福。影片中科菲也為梅琳達治病,生命垂危的梅琳達獲得新生后,把自己的項鏈給科菲戴上,象征著她愿意追隨科菲所代表的耶穌或圣克里斯托弗,正如抹大拉的馬利亞追隨耶穌一樣。

      (九)伯特與該亞法

      律師伯特的原型是猶太大祭司該亞法,他是猶太教的宗教領(lǐng)袖,掌握著宗教解釋權(quán)。圣經(jīng)故事中該亞法參加了猶太教會對耶穌的審判,他本應(yīng)維護法律和公義,但明知耶穌無罪,卻給他定罪,成為把耶穌送上十字架的直接責(zé)任人。律師伯特作為科菲的辯護律師,明知科菲“凈白如紙”,卻不為真相發(fā)聲,是把科菲送上綠里的直接責(zé)任人。

      (十)阿蘭、戴爾、比利、珀西與兩個強盜

      圣經(jīng)故事中,在耶穌的兩側(cè),有兩個強盜與他同時被釘上十字架,其中一個譏諷耶穌,另一個則向耶穌懺悔。耶穌告訴懺悔的那個強盜:“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里了?!保?4]《路》23:43同是罪人,但一個因為懺悔,靈魂得以進入天堂。影片《綠》的囚犯中,阿蘭虔誠地說:“如果我真心懺悔的話,是不是能回到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戴爾臨刑前也真誠悔過,可是壞小子比利惡貫滿盈,不思悔改,最后死在珀西的亂槍之下。比利居然稱自己是“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這是十九世紀(jì)美國西部的一名神槍手,被一些人視為英雄。如果用圣經(jīng)故事做參照,就會發(fā)現(xiàn),囚犯中只有比利因為沒有懺悔而無緣綠里從而獲得靈魂的重生。他就像耶穌旁邊那個不知悔改的強盜,而阿蘭和戴爾卻像那個“就要和耶穌同在樂園”的強盜。

      至于獄警珀西,他既有猶大的原型,也有那個死不改悔的強盜的原型。他在制造了戴爾的慘死之后仍無悔意,正如《綠》原著中有這樣的描寫:那里豎著三座十字架,珀西·韋特莫爾、埃杜亞德·德拉克羅瓦(即戴爾)分立在科菲兩旁[1]263。

      (十一)《綠》的群眾與圣經(jīng)故事的群眾

      《綠》中有兩個群眾的場景:一個是科菲因為沒能救活雙胞胎姐妹正在傷心痛哭,女孩的家人和鄰居趕來,他們誤以為科菲是兇手,對他羞辱毆打;另一個是這些人觀看科菲受刑的場景,他們?nèi)匀粚λ辛R侮辱,科菲當(dāng)時說 “我感到了他們深深的仇恨”。圣經(jīng)故事中,當(dāng)羅馬總督彼拉多并未查出耶穌有罪,又可以根據(jù)猶太人的逾越節(jié)習(xí)俗赦免一個犯人的時候,眾人叫喊著選擇赦免了強盜巴拉巴,而不是耶穌。耶穌走向刑場及至被處極刑的整個過程中,也受盡眾人的譏諷和侮辱?!毒G》中的群眾如同這段圣經(jīng)故事中的群眾,他們不明真相、是非顛倒。

      四、結(jié)語

      綜上,并非《綠》中所有人物的特征都與原型一一對應(yīng),因為這是原型的移位,而非原型本身。比如,比利沒有經(jīng)過被隱喻為十字架的電椅的洗禮故而未得重生;原型中那個拒不悔改的強盜雖然被釘上十字架,也未能與耶穌同進樂園。再比如科菲像孩子,而原型耶穌并不像孩子,他只是希望眾人像孩子。換句話說,《綠》畢竟是《綠》,而非《圣經(jīng)》,科菲畢竟是科菲,而非耶穌。

      即便不能跨越文化的鴻溝,觀眾也同樣可以欣賞《綠》這部經(jīng)典傳奇,同樣感受生與死、罪與罰、愛與被愛,然而“理論界一個普遍性的觀點是,要以儀式性來激發(fā)觀眾內(nèi)心深處的認(rèn)同感,就需要原型的力量,以那些文學(xué)中相對穩(wěn)定的元素喚起人們的集體無意識”[25]。所以,如果能像弗萊所說“向后站”[22]156,遠距離地從更宏觀的文化背景下清楚地看到文學(xué)作品的原型組織,捕捉其所蘊含的集體無意識,就可以在批評的穹宇下俯瞰《綠》,深刻領(lǐng)會其意蘊,透徹地欣賞斯蒂芬·金這部驚心動魄而又洗滌靈魂的杰作,使觀眾對生命的意義、生死的拷問和生活的道路展開一次痛徹心扉的思考之旅。

      猜你喜歡
      梅琳達耶穌圣經(jīng)
      蓋茨前妻梅琳達自述:閨蜜麥肯齊教我去離婚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圣經(jīng)》經(jīng)文中國化
      一次彎腰等于十八次彎腰
      意見領(lǐng)袖們的“不老圣經(jīng)”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46
      《哈姆雷特》的《圣經(jīng)》敘事原型考證
      我對每個人說再見
      延河(2017年7期)2017-07-19 10:21:26
      英國耶穌受難日
      你所不知道的蓋茨夫人
      海外星云 (2008年15期)2008-04-29 00:44:03
      比爾·蓋茨妻子鮮為人知的故事
      南京市| 临邑县| 南平市| 望都县| 平遥县| 科技| 鹤峰县| 夏邑县| 河西区| 昆明市| 都兰县| 荃湾区| 周至县| 永仁县| 和顺县| 德清县| 鹿泉市| 新源县| 锡林浩特市| 射阳县| 新民市| 蓬莱市| 久治县| 景德镇市| 昌平区| 崇仁县| 新田县| 台南县| 临清市| 大同市| 保德县| 井陉县| 大庆市| 海口市| 松滋市| 波密县| 米林县| 扬中市| 孟连| 景洪市|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