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
【點評】 本文大膽取舍、化繁為簡,篩選出“拙(心)”與“巧(干)”兩個核心概念,并以此適時勾連其他核心概念,進行運筆行文,邏輯架構清晰,議論充沛,精準充分地闡釋了“拙(心)”“巧(干)”之間的思辨關系。開篇簡要引述材料即拋出中心論點。接著,對“拙”和“巧”進行了簡要闡釋,認為“拙”在于心,“巧”在于行,兩者并不能割裂開來。主體部分,分別從“‘拙是一種態(tài)度”和“‘巧是行事方法”兩個維度進行論述,以精當?shù)湫汀⒏挥袝r代氣息的鮮活素材,從社會的不同領域和視角層層推進,雄辯有力。語言精練、形象而極富表現(xiàn)力,體現(xiàn)了作者嫻熟的語言駕馭能力。然后,又對“巧(投機取巧)”“拙(心)”和“巧(干)”進行有深度的闡釋,表明立場。結尾部分聯(lián)系時代,再次點題,并發(fā)出呼吁和號召。
全文核心概念清晰,邏輯架構合理,語言精當,素材鮮活典型,言之有理有據(jù),思辨思維凸顯。
楊振寧教誨弟子“寧拙勿巧”,俄羅斯有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鼻罢叱珜А白尽?,后者告誡“巧”,這兩者看似水火不容,實則同根而生、同理而成。前者批判了虛空樓閣般的“巧”,后者諷刺了莽夫式的蠻干。我認為,唯有心懷拙樸的厚實、馳行巧妙的靈活,方可至千里。
老子有言:“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痹谒磥?,“拙”為“大巧”,是虛懷若谷,大智若愚,是每一個暗淡日子里積累的努力。“巧”則為“小巧”,是靈活變通,游刃有余,是面對困難時的理智與巧妙應對。二者互為補充,助力我們行于人生的康莊大道之上。
守拙,筑起求實的基座?!耙抗鈱嵏桑灰鎸ν硐蓟孟??!笨ㄈR爾道出實干的方法。誠然,虛浮的終日幻想,不過是希冀求巧的泡沫,比不上片刻的守拙實干。樹越想往光明的高處生長,它的根便越要往黑暗的土壤里深深扎進。人同樣如此,想要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成就,首先得扎根基礎,守拙求實。莫言便是高密黑土地上的守望者,面對市場名利的誘惑,他以“背對文壇,面向蒼生”的“笨拙”姿態(tài),耐住了書齋的寂寞,得以擒獲諾貝爾文學獎。正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守拙筆耕,讓他取得成功。
置身于日新月異的今天,守拙自有它的價值。因為守拙,我們才有了扎根大地的安穩(wěn),才有了奔赴前程的坦然。但倘若一味守拙,無異于空懷滿腔熱血,到頭來碌碌無為,甚至誤入歧途。因此,守拙之余,還應抬頭看路,求巧致遠。何小鵬,UC公司創(chuàng)始人,一路走來也并非一帆風順。面對網(wǎng)站內容少、上網(wǎng)速度慢等問題,他敢于跳出常規(guī),尋找巧解,突破技術難題。倘若他只守拙前行,而無求巧創(chuàng)新,那又如何快人一步,抓住先機呢?學習也如此。學海無涯,如若只會做題,不善反思,則找不到書山捷徑。真正的智者,不僅懂得踏石留印下苦功,更知道仰頭看天,覓靈光一閃。
在我看來,守拙不“拙”,“拙”與“巧”的區(qū)別在于看待它們的角度。短期而言,笨拙行事收效甚微,求巧、求新立竿見影,“巧”更優(yōu);長遠來看,守拙為日后的薄發(fā)蓄滿了勢,而求巧易落入運氣的陷阱,撞個頭破血流。“拙”是我們拼搏的基調,“巧”是我們從容應對難題的方法。只要我們將二者融會貫通,就能闊步前行,在你追我趕的競爭中拔得頭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覓得一方天地。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按街辛鳌⑷说桨肷健敝畷r,我們更應不畏浮云遮望眼,守拙求實,借巧發(fā)力,與時代同頻共振,砥礪前行。
【點評】 本文觀點明確,結構清晰,從材料中引導出“拙”與“巧”兩個核心概念,對兩則材料的內涵進行了精辟的概括,并明確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唯有心懷拙樸的厚實、馳行巧妙的靈活,方可至千里”。在第二段中,巧妙借用老子名言,對“拙”與“巧”這兩個核心概念進行思辨性闡述,提出“拙(大巧)”“巧(小巧)”互補的重要性,為下文主體部分的展開張本。主體部分,作者運用引用論證、事實論證進行充分有力的議論分析,較為透徹地剖析了“拙”與“巧”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且材料較為新穎、語言準確生動、思維清晰順暢。難能可貴的是,主體部分的議論分析不忘緊扣時代和自我,既在時代背景下,又有自我的主體思索,可謂是“以我手寫我心,以我心映時代”。行文至收尾部分,發(fā)出“與時代同頻共振,砥礪前行”的呼吁,體現(xiàn)正能量的價值觀。全文緊扣材料核心要求,不枝不蔓,思路清晰,論述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