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情講述中國傳統(tǒng)手藝薪火相傳、頌揚民間藝人執(zhí)著奉獻的《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精心選取了二十一種傳統(tǒng)手藝,從匠人與匠事的視角,揭示了深蘊在這些器物與器件中的藝術之美和奉獻之美。
該書以現(xiàn)場探訪和匠人自述的方式,將這些極具東方美學底蘊的傳統(tǒng)手藝,以及民間藝人們在造物制器中所展現(xiàn)的極致匠心,用親切樸實的文筆,予以了真實的呈現(xiàn),并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些民間技藝,發(fā)出了熱切的吁求。
古建筑的修復、手工皮影的刻制、青花瓷的燒制、傳統(tǒng)漆器的打磨……一個個巧奪天工的器物制作現(xiàn)場,無不有勤勞、聰慧的手藝人的身影。這些默默耕耘的民族工匠們,有的師從名門,有的靠世家相傳,有的則“偷”師學藝,在實踐中邊悟邊學。他們?yōu)閭鞒忻耖g技藝的璀璨薪火,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在書中,71歲的民間藝人唐以金為了賡續(xù)千年的古建文化,克服重重困難,斥巨資買下一組位于桂北鄉(xiāng)村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并將其整體搬遷至廣西全州,通過五年的努力,實現(xiàn)了古建筑群的完整修復;關中皮影“三劍客”李世杰、汪天穩(wěn)、江國慶,出于對皮影戲的熱愛,無怨無悔地扎根于地方戲劇的傳承中……
本書深入挖掘器件與器物背后的人文故事,直抵每一位民間藝人的心靈世界,揭示出他們之所以甘于寂寞、矢志不渝地堅守在民藝園地的美好初心。最典型的代表莫過于制箭能人楊福喜。這位出身于弓箭世家的民間藝人,原本只是把這門手藝當成謀生的手段,直到與國家射箭隊總教練徐開才相遇,才讓他真正意識到這份手藝的寶貴。彼時的制箭,已然成了體育賽場上為國爭光的“利器”。有了楊福喜高超的制箭技藝作為加持,再加上國內(nèi)優(yōu)秀運動員完美的發(fā)揮,大大增加了中國健兒爭金奪銀的概率。還有專門負責給故宮修繕樓臺亭閣的木匠李永革,年逾六旬的他,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他先后兩次參與了對故宮的局部修繕,創(chuàng)見性地解決了太和殿屋頂瓦面塌陷,以及外檐彩畫繪制等方面的難題。他還撰寫《太和殿維修工程施工紀實》,把自己的維修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的工匠們。
時光有痕,情懷依舊。還有許許多多的“唐以金”“李永革”們,熱情洋溢地置身于民間技藝的光大與弘揚上,書寫著一個個動人的篇章,就像書扉頁里的介紹語:“他們讓東方的美,讓傳統(tǒng)手藝的美,被更多的國人看到,被年輕一代看到,甚至被全世界看到,他們無愧為——東方守藝人。”
編輯 周曉序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