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曹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詩人,曹丕的詩歌創(chuàng)作對宋玉辭賦多有學習與借鑒,學界目前對此還沒有多少關(guān)注。本文主要通過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創(chuàng)作接受問題進行探討,認識宋玉辭賦對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曹丕詩歌詞句對宋玉辭賦的創(chuàng)作接受
詞句方面的化用是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學習與借鑒體現(xiàn)得較明顯的方面之一。
曹丕詩歌《陌上?!分械摹般皭澑`自憐。相痛惜”化用宋玉《九辯》中的“惆悵兮而私自憐”,曹丕詩歌《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化用宋玉《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曹丕詩歌《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群燕辭歸雁南翔”化用宋玉《九辯》中的“燕翩翩其辭歸兮……雁廱廱而南游兮”,曹丕詩歌《燕歌行二首》其二中的“郁陶思君未敢言”化用宋玉《九辯》中的“豈不郁陶而思君兮”……從以上曹丕詩歌中的語句可明顯看出其對宋玉《九辯》語句的化用和借鑒。
曹丕詩歌《秋胡行·朝與佳人期》中的“寄言飛鳥”用了“寄言”一詞,表達詩中的“我”托飛鳥捎話給思念的人。宋玉《九辯》中的“愿寄言夫流星兮”也用了“寄言”一詞,是宋玉托流星帶封信給楚王。既然《燕歌行》等篇可以確證曹丕熟悉宋玉辭賦,特別是熟悉《九辯》,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化用宋玉辭賦中的句子,那么就可以肯定曹丕一定也讀到過其中“愿寄言夫流星兮”這句。所以,曹丕這個詞很有可能是引自宋玉《九辯》。曹丕《秋胡行·泛泛綠池》中有“有美一人”,宋玉《九辯》中也有“有美一人兮心不繹”,二者“有美一人”的意思和用法皆相同。既然《陌上?!贰堆喔栊小返绕梢源_證曹丕熟悉宋玉辭賦,特別是熟悉《九辯》,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化用宋玉辭賦中的句子,那么就可以肯定曹丕一定也讀到過其中“有美一人”這句。所以,曹丕這句很有可能是引自宋玉《九辯》。當然,“有美一人”一句原出自《詩經(jīng)·鄭風·野有蔓草》《詩經(jīng)·陳風·澤陂》,故二者也可能是共同引自《詩經(jīng)》。
通過曹丕在詞句方面對宋玉辭賦創(chuàng)作接受情況的考察可知,《陌上?!贰堆喔栊小返绕梢源_證曹丕熟悉宋玉辭賦,特別是熟悉《九辯》,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化用宋玉辭賦中的詞句,由此可以看出曹丕詩歌在詞句方面對宋玉辭賦多有學習與借鑒。
二、曹丕詩歌意象對宋玉辭賦的創(chuàng)作接受
意象方面的學習與借鑒也是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學習與借鑒體現(xiàn)得較多也是較明顯的方面之一。
(一)秋風、草木
宋玉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边@里面通過對秋風蕭瑟、草木凋零的描寫,其實也是運用“秋風”“草木”意象進行白描,描寫秋天的凄涼環(huán)境。由于曹丕熟悉宋玉辭賦,對宋玉辭賦多有學習借鑒,所以曹丕詩歌《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也同樣使用“秋風”“草木”意象,描繪了深秋凄涼蕭瑟的情景,為女主人公抒情做好準備。這種借寫秋景來抒情的方法,正是曹丕從宋玉辭賦中學到的,所以對“秋風”“草木”意象的使用也是從宋玉辭賦中直接襲用的。而這些意象在曹丕筆下,又都成為具有他個人獨特思想面貌和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東西,顯示了曹丕的匠心獨運。
(二)浮云
宋玉《九辯》中的“塊(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是用浮云的自由飄蕩來反襯自己被小人所困的痛苦和無奈,而“何氾濫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是用“浮云”意象來表達浮云易飄動、易遮蔽日月,象征小人易蒙蔽君王,表達對昏暗世事的憂慮。曹丕受宋玉影響,在其詩作中多處使用“浮云”意象,如曹丕《雜詩二首》其二中的“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以“浮云”起興,隱含著人生如浮云、漂泊無依的感嘆。曹丕和宋玉二人使用“浮云”意象雖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但都運用了“浮云”這個意象,而且《陌上?!贰堆喔栊小返绕梢源_證曹丕熟悉宋玉辭賦,特別是《九辯》,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化用宋玉辭賦中的句子,由此可見,曹丕對宋玉的“浮云”意象多有學習與借鑒。
(三)明月
宋玉在《九辯》中寫道:“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極明?!逼渲械摹懊髟隆币庀蟮氖褂貌粌H是一種象征,更是空間上的一種拓展,給讀者帶來空間藝術(shù)上的一種美感。曹丕詩歌《雜詩二首》其一中的“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明月”意象的使用也是空間上的一種拓展,這種空間上的拓展,更能把作者那種百無聊賴、寂寞孤獨之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只有曹丕和宋玉二人用“明月”這個意象來進行空間上的拓展,有其獨特性,由此可見,曹丕對宋玉辭賦中“明月”意象的用法多有學習與借鑒。
(四)白露
宋玉在《九辯》中寫道:“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宋玉是想借“白露”這個意象來象征秋季天氣漸漸轉(zhuǎn)涼,同時用天氣涼,來表明心里涼,心中愁苦寂寞。曹丕也使用了“白露”這個意象,如《雜詩二首》其一寫道:“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曹丕用“白露”這個意象表明露水都把衣衫沾濕了,反映出游子的漂泊無依和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愁。宋玉和曹丕都借“白露”這個意象去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二人寄托的情感也相似,而且只有宋玉和曹丕運用的“白露”這個意象是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由此可見,曹丕是對宋玉的“白露”意象多有學習與借鑒。
研究曹丕在意象方面對宋玉辭賦的創(chuàng)作接受情況時,從曹丕詩歌化用宋玉辭賦語句和詞語來看,顯然曹丕熟悉宋玉辭賦,也很容易受其意象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曹丕詩歌在意象方面對宋玉辭賦多有學習與借鑒。
三、曹丕詩歌主題對宋玉辭賦的創(chuàng)作接受
主題方面的學習與借鑒是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學習與借鑒體現(xiàn)得最多,也是最明顯的方面之一。
(一)悲秋
《詩經(jīng)》中沒有悲秋之作,雖然屈原也有數(shù)句被稱為“千古言秋之祖”,但真正的悲秋之作的開創(chuàng)者卻是宋玉的《九辯》。宋玉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彼斡耖_悲秋主題的文學先河,以《九辯》為代表的對悲秋主題的描寫,其產(chǎn)生的情感共鳴對后世文士產(chǎn)生巨大影響,更是影響了曹丕的詩歌創(chuàng)作。例如,曹丕詩歌《雜詩二首》其一中的“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這句詩把詩人那一種孤獨寂寞之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從曹丕詩歌化用宋玉《九辯》的語句和詞語來看,顯然曹丕熟悉宋玉辭賦,也很容易受宋玉辭賦悲秋主題的影響。由此可見,曹丕詩歌在悲秋方面不僅繼承了宋玉辭賦中的悲秋意蘊,并且對其進行了模仿創(chuàng)新。
(二)失意、漂泊
宋玉在《九辯》中寫道:“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边@些都表現(xiàn)出宋玉政治失意之后的艱難歷程,孤零漂泊,心中凄愴。曹丕的詩歌中也學習借鑒了宋玉的這種漂泊主題。例如,曹丕的詩歌《雜詩二首》其二,把游子流落他鄉(xiāng)的漂泊之感寫得淋漓盡致,耐人尋味。曹丕在這里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和虛實結(jié)合,但在宋玉辭賦中這樣的連續(xù)比興和虛實結(jié)合其實很少。盡管如此,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學習借鑒還是非常明顯的,可以明顯看出曹丕詩歌在失意漂泊主題的描寫上對宋玉辭賦接受繼承的同時,在表達方式上又有其自身的創(chuàng)新。
(三)相思
宋玉在《九辯》中寫道:“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蓄怨兮積思,心煩憺兮忘食事?!逼浔磉_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曹丕在詩歌中也學習借鑒了宋玉所表達的這種相思主題。例如,曹丕的詩歌《清河作》,表達了閨中女子的相思之苦,前二句觸物傷情,三四句即以哀怨的弦歌之聲寫出思婦的悲怨,末四句直抒思婦之情懷,感情深摯動人。由此可見,曹丕詩歌在相思主題的表達上對宋玉辭賦也多有學習與借鑒。
從曹丕詩化用宋玉辭賦語句和詞語來看,顯然曹丕熟悉宋玉辭賦,也很容易受宋玉辭賦主題的影響,本來曹丕的氣質(zhì)和文學風格與宋玉就有很多相似。因此,在探討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受宋玉及其作品的影響時,也并不排斥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主題受到其他作家作品的影響。
四、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接受的原因
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接受的原因,大體上有以下三點:
第一,相似的志趣愛好。宋玉作為戰(zhàn)國著名的辭賦家,其辭賦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楚文化的時代特點,而且也極具個人風格。宋玉的辭賦廣泛汲取前人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他繼承屈原對楚辭體的創(chuàng)作,借鑒荀子小賦的特點,吸收史傳文學和諸子文學的鋪敘手法,開創(chuàng)了新體賦。曹丕同樣有著和宋玉相似的志趣,善于繼承前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并且多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曹丕多學習曹操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理想,希望建功立業(yè),揚名后世,處處表現(xiàn)出慷慨的情懷。曹丕在文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比較大膽,有所創(chuàng)新,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燕歌行》。“在藝術(shù)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創(chuàng)新,他雖然僅存四十多首詩,卻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具備?!保ㄔ婿吨袊膶W史》)這些都表現(xiàn)出了曹丕對前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學習,并對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曹丕和宋玉二人都善于學習繼承前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也可以說明曹丕和宋玉有著相似的志趣愛好。
第二,世子與帝王文學集團文學競爭的推動。建安時期領(lǐng)導者對文學就非常重視,以曹操最為典型,曹操在繼承先秦兩漢優(yōu)秀文學傳統(tǒng)的同時,學習樂府風氣,語言古樸率真,既反映現(xiàn)實社會,又有很深的感慨,并且曹操以樂府舊題寫時事,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曹操的創(chuàng)作對他所統(tǒng)治地區(qū)的文人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無疑對他的兒子曹丕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從《全唐文》中的“文帝八歲能屬文,博覽古今,貫穿經(jīng)史。及居帝位,益尚謙和。坐不廢書,手不釋卷”,可以看出曹操對曹丕的影響巨大,促進了曹丕對文學的學習,其中更不乏包括曹丕對宋玉辭賦的學習接受。建安時期,文學集團的發(fā)展,文人之間的競爭,既促進了曹丕詩歌的創(chuàng)作,也加深了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學習借鑒。
第三,相似的氣質(zhì)和文學風格。曹丕詩歌和宋玉辭賦在氣質(zhì)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宋玉由于個人的實際遭遇,所以在他的辭賦中充滿著哀傷、幽怨的氣質(zhì)。所以,宋玉作《九辯》抒發(fā)自己受壓抑而不得施展其才的悲愁和不平,揭露了楚國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曹丕在詩歌中也常常透露出傷感、哀傷的氣質(zhì)。他三十一歲時,國內(nèi)發(fā)生“大疾疫”,親人及建安文人的離世,都使他悲傷,致使在其詩句中流露出自然真實的柔婉哀傷,如《短歌行》。由此可見,曹丕詩歌在氣質(zhì)上與宋玉辭賦有很多相似點。曹丕詩歌和宋玉辭賦在文學風格的表達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宋玉辭賦注重抒情性表達和政治感情的表達。宋玉《九辯》表達事功不遂的痛苦和幽怨的抒情主題,也是我國最早表達這種抒情主題的作品之一。曹丕詩歌多注重情感的抒發(fā)和政治愿望的表達。他多寫代言體詩歌,如《燕歌行》《雜詩二首》,都借詩歌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愿望。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中也指出,曹丕詩歌風格的新變主要表現(xiàn)在個人感情的抒發(fā)。由此可見,由于二人相似的氣質(zhì)和文學風格,所以曹丕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多學習借鑒宋玉的辭賦。
由此可以看出,世子與帝王文學集團文學競爭的推動,曹丕與宋玉二人相似的志趣愛好、相似的氣質(zhì)和文學風格,都提升了曹丕在文學上的造詣。據(jù)《典論·自敘》中記載,曹丕“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jīng)、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其中“四部”中丁部就包括宋玉辭賦。因為曹丕的詩歌實實在在地采用了宋玉《九辯》的意象、詞語和表達,可見宋玉對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很大的,從而在一定層面上加深了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接受程度。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對宋玉辭賦的接受,一方面豐富了自己的詩文創(chuàng)作因素,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宋玉辭賦在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地位。
綜上所述,曹丕詩歌對宋玉辭賦的學習與借鑒可以管中窺豹,從一個小小的窗口和視角看出曹丕對宋玉辭賦是非常熟悉的,他主動地在創(chuàng)作中對宋玉辭賦的詞句、意象、主題方面進行全面的學習借鑒,表現(xiàn)出對宋玉辭賦強烈的創(chuàng)作接受意愿和傾向。通過二者作品的比較不難看出,宋玉《九辯》對曹丕詩歌悲秋主題影響更大。當然,曹丕詩歌是在接受前代作家作品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本文討論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受宋玉及其作品的影響,并不排斥曹丕詩歌創(chuàng)作受到其他作家作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