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茫茫,若無精衛(wèi)日夜銜枝,何以堙東海?路遙漫漫,若無屈原“上下而求索”,何以尋真理?天地迥迥,若無科技日益突破,何以“上九天攬月”“潛四海降龍”?時間用它的方式告訴我們:不行,何以至?
“為山者,起于一簣之土;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弊吆玫谝徊?,是成功的關鍵。始行,方能至。
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書法之起筆,無論是“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蘭亭集序》,還是端莊大氣、力透紙背的《多寶塔碑》,都離不開精準有力的起筆;或逆鋒而發(fā),或折鋒而起,或順鋒而入,皆如江河之泉源,讓中華文明之河緩緩流淌。亦如史鐵生所言:“最要緊的是果敢地邁出第一步,對與錯先都不管,自古就沒有把一切都設計好再開步的事?!比松@條路很長,未來如星辰大海般璀璨,如山高水長般開闊,知己所至,行于正道,走好起始一步,即如浚其泉源,方能流至長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篙放緩,一滴棄滯,終將落后于時代潮流,而唯有行,方能至。
時代的洪流呼嘯而至,飛速地奔跑,疲憊了雙腿;重重的負擔,似要壓垮身軀。生活的重壓之下,是一顆顆疲憊不堪的心。于是,一些人選擇停下喘息,“躺平”之風悄然蔓延。誠然,片刻的休息無可厚非,但那些“躺平”者之中有幾個“覺醒者”艱難爬起,奮力前進?有多少沉淪于安逸而放棄夢想?仲永自恃天資,不求進取,最終耗盡天分,淪為庸人;江淹自恃位高,不事學業(yè),最終“江郎才盡”為人恥笑。止步不前,猶如深陷泥沼;抓住夢想的繩索,奮力前進,才能從中掙脫。倘若只是“躺平”而無所為,終將被泥沼所吞噬。
找到燈塔的亮光,只有奮力劃槳才能沖破風浪,沖出黑暗。拼搏與奮斗,是行至終點的力量。奮斗,方能至。
“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創(chuàng)業(yè)越千秋。”無論哪個時代,無論哪個領域,無論哪項事業(yè),都是靠腳踏實地的拼搏,日復一日、一點一滴奮斗出來的。于個人,不奮斗,何以談夢想?于社會,不奮斗,何以談進步?于民族,不奮斗,何以談復興?唯有每個人以奮斗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助推器,才能一步步邁向中國夢的輝煌。
翻開書本,《晏子春秋》告訴我們:“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這就是強調(diào)行動的力量。眼觀前路,漫漫遙遙,遠方何以至?行!始于行,終于行,行于奮斗,則千里之行,必能至!
作者簡介:
王照坤,男,作者單位:西安市鐵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