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樸
北宋時期,有位著名的畫家叫文同(字與可),大文豪蘇軾是他的表弟,蘇軾曾說自己“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而文同不僅愛竹,還愛畫竹。
為了將竹子畫得更生動逼真,文同在窗前種滿了竹子,以便他觀察、記錄竹子的生長變化。日升月落、寒來暑往,竹子在文同的培育下節(jié)節(jié)拔高;文同也逐漸對不同環(huán)境中的竹枝形態(tài)、竹葉顏色等情況了如指掌。所以在動筆之前,他已確定如何畫竹,作畫之時,他靈思飛動、心手相應,在他揮毫潑墨之后,栩栩如生的翠竹躍然紙上。文同將這一經(jīng)驗分享給了蘇軾,蘇軾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對此深表認同:“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北彼挝膶W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贊賞曰:“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p>
后世以“胸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考慮,有成算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