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瑛
近年來,我在作文教學中以“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作文妙筆生花”為行動指南,逐步、有計劃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取得了顯著成效?,F(xiàn)對階段性的實踐成果做一番總結(jié)。
一、以情境作文訓練為抓手,打造和諧人文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注重師生個體之間、學生同伴之間良性交往、良性互動,并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進步的認知過程,要讓所有學生在豐富生動、現(xiàn)實鮮活的課堂情境中,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因此,積極為廣大學生提供參加活動交流的機會,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又有趣的互動交流情境,是引導學生自覺參與、主動交流的重要保證。
“我不是農(nóng)民,卻是一個播種者;我不把谷子撒進泥土,卻把另一種金色的種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種子,會取得令人驚奇的收獲!”李吉林老師的這段話,深刻闡述了教育的功能和本質(zhì),那就是育人。而情境作文在教學的同時,隱含著強大的教育優(yōu)勢,它以人的終身發(fā)展為目標,要教師以“生活世界”為本源,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他們細心觀察這個世界,體悟人間的各種情感,培養(yǎng)學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意識,能顧及他人的感受,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一個內(nèi)心豐富、情感細膩的人,是一個極具魅力的人,這樣的人才有可能寫出真正觸動人心靈的文字。
二、以現(xiàn)實生活情境為基礎,引導學生有感而發(fā)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要想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我們首先要了解兒童的天性,順勢而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在愛的包圍中,激情創(chuàng)作,快樂學習。
如以“早春”為題寫作時,我?guī)е⒆釉诖禾斓脑绯孔哌M田野,引導他們調(diào)動所有的感官來感受春天。學生興致勃發(fā),愉快地走向田野,閉著眼睛感受迎面吹來的和煦春風,用鼻子聞聞泥土的氣息,用腳踩踩松軟的田地,用手扒開蓬松的泥土,觀察嫩黃的草芽,看看柳枝新抽出的綠芽,感受它柔軟枝條散發(fā)出的生命力量,觀察解凍的小河嘩啦啦地流向遠方,看看遠處荒蕪的山和筆直纖細的白楊樹,盡情感受大西北早春特有的景色。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人的活動,比如放風箏的孩子、播種的農(nóng)民、農(nóng)用車的轟鳴,眼前呈現(xiàn)一片繁忙的景象。最后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一篇像樣的作文就產(chǎn)生了。有了這些親身經(jīng)歷,學生才會言之有物,有感而發(fā),不再覺得作文很難,也不會寫得空洞無物。
三、以文本口語交際為平臺,指導積累寫作素材
交流可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能架起心靈的橋梁,能豐富學生的生活感悟,加深他們的理解,同時能為他們提供收集信息的平臺,積累寫作素材。對于學生來說,間接獲得生活經(jīng)驗,也很有必要。教師平時要注重拓寬積累課外素材的渠道,建立學科素材的動態(tài)信息庫,引導學生分門別類,有效挖掘整理各種素材,提高學生對于信息材料快速搜集、貯存、加工及運用的能力。這樣,學生寫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口語交際教學,是學生進行語言溝通與交流的重要平臺。語言溝通互動訓練的開展,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交流,讓學生想說、會說。很多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限,導致他們一時不知該如何說,不知應從哪里入手。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說,教師需在教學時多做一些口語示范和口語交際的指導,讓學生在師生雙向互動、生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使用規(guī)范的口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對話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必要模仿,適時點撥。模仿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全社會的常見大眾心理現(xiàn)象,在未成年兒童身上,模仿行為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小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很有必要為學生做直觀形象的示范,也可以讓學生表演示范。通過示范,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2.課前準備,有效指導。一般來說,口語交際應盡量在課前做好準備,這就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比如我在三年級下冊“勸告”的口語交際教學中,一開始先用課件出示問題情境,接著告訴學生,有兩個難題需要大家一起來討論解決。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想出了很多好點子。然后,我順勢引出課題“勸告”。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做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大膽參加生活實踐。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行人橫穿馬路的情境,并提出問題:如果看見有人橫穿馬路,你會怎樣勸告他?先讓同桌雙方分別扮演勸告者和被勸告者的角色,模擬表演勸告的情景。然后請幾組同學上臺進行模擬勸告表演,讓其他同學評價哪個小組的勸告更容易奏效,從而學習勸說的語言藝術(shù)手法。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在勸告時應注意說話的語氣,不要用指責的口吻,而要使用禮貌用語;勸告時還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這樣被勸者可能更容易接受。最后,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學習、生活、工作中類似的情況,讓他們將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技能,逐步轉(zhuǎn)化為日??谡Z交際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以強化訓練語言為重點,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直接體現(xiàn),會說話的孩子,往往也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訓練語言為重點,強化學生的感知,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讓他們主動組織語言,提升遣詞造句的水平,進而提高表達能力。教師要了解不同學段兒童的認知特點、語言與生活經(jīng)驗儲備,如我校學生身處農(nóng)村,留守兒童較多,一、二年級學生的語言儲備較為匱乏,他們一般通過大量的認字、學詞、遣詞造句來進行語言儲備,但如果讓學生進行口頭創(chuàng)作,他們還是會感覺困難重重。
李吉林老師構(gòu)建的情境教育模式,遵循“真、美、情、思”四大原則,尤其強調(diào)“情”的激發(fā),強調(diào)作文要“有感而發(fā)”,這樣的文章才會真實動人。因此,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描述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其次,要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情感,這樣才能做到交流無障礙。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創(chuàng)設觀察與體驗的情境:如在一個有朝霞的清晨,和學生一起站在校園里,迎接太陽噴薄而出;在落葉飄飛的季節(jié),帶領(lǐng)學生走進河西的樹林,感受秋的靜美;在雪后的早晨,和學生一起堆雪人……教師要在現(xiàn)實場景中指導學生用語言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表達愉快的心情,激發(fā)學生的奇思妙想,為他們營造一個童話的世界。這樣學生在口頭創(chuàng)作中就有了素材,也就有了表達的沖動,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表演課本劇也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肢體的表演和語言的敘述,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將文本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讓表達能力有質(zhì)的飛躍。
五、以續(xù)編故事為契機,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李吉林老師說:“想象力是兒童巨大的財富,它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小鳥飛不到的地方去?!毕胂罅κ莿?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應該具備的能力,能通過后天訓練得到提升。幼童時期是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關(guān)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讓他們有計劃地讀書,通過日積月累的堅持,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尤其要廣泛閱讀科普、天文、地理等書籍。
兒童的想象力特別豐富,在實際口語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豐富其交際內(nèi)容,注重從多方面開發(fā)學生的口語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時,學生通過閱讀,知道英英因貪玩不想吃飯,坐在樹下希望自己能變成一棵樹,結(jié)果卻沒想到自己真的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教師引導學生在大聲朗讀作品的過程中,真正進入英英想象中的世界,親自體驗探尋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的神奇世界。教師也可借此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神奇翅膀,暢想一下:如果會七十二變,最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這樣可以讓奇妙的故事繼續(xù)上演。
續(xù)寫想象作文是培養(yǎng)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如《新世紀的一天》中,穿越時光隧道,“我”來到了新世紀。一天早晨,“我”開著自家的宇宙飛船,去看望住在月球上的朋友。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續(xù)寫。因為三年級學生學過《宇宙的另一邊》這篇課文,班級圖書角也有幾本雜志《宇宙的秘密》,學生在課外讀書時也看過,有一些知識儲備,可以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遨游在浩瀚的宇宙空間,續(xù)寫的內(nèi)容讓老師驚喜不斷,也讓老師拍案叫絕!
另外,通過讓學生編寫童話故事、寫想象小作文等,也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可以專門為學生提供楊紅櫻、鄭淵潔等作家的童話作品,鼓勵他們自主閱讀,并大膽展開想象進行續(xù)寫,而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令人折服!
六、以朗讀吟誦為路徑,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朗讀就是把文本變成自己的語言,加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它能切實幫助學生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情感,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常有這樣的感受,對于同一篇文章,朗讀的人不一樣,感悟到的情感、理解的深刻度就不一樣。學生帶著情感朗讀優(yōu)秀作品時,會沉浸其中,會有一種美的享受,讀自己的文章亦是如此。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遣詞造句的瑕疵,然后反復修改,讓文章變得完美。
當前,有的老師不重視朗讀教學,覺得在課堂上朗讀是浪費時間,這種現(xiàn)狀很讓人擔憂。朗讀不光能讓學生積累素材,也能讓他們體悟語言的美,還能讓他們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情感,是我們打造人文課堂的一個主要目標。有較高文學修養(yǎng)的人,往往是一個性情中人,有豐富的情感,也能顧及他人的感受,是有較高情商的人,更是懂生活、會生活的人!
在參加“國培計劃2021骨干教師培訓”時,鄒洪濤老師在“突破古詩文教學之道”的講座中說,漢語原本就是歌唱,漢語不只四聲,也不只有音調(diào)高低之分,詩人是唱著寫詩的,古人也是唱著吟詩的,不吟唱,無同感。葉圣陶也說過,吟誦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吟誦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古人運用節(jié)奏、音韻來傳遞情感的方式,輕松打開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同時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不正是我們踐行情境教育、打造真正意義的人文課堂的初衷嗎?要真正避免教育功利化,教師一定要避免進行框架式的教學,因為讓學生隨意套寫,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沒有絲毫新意,就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情境作文教學需要愛心、耐心與堅持,我們所做的一切也許在短期內(nèi)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卻為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保障。每一位教師不應該以教書匠的身份自居,應該明白自己是一個教育者,要用愛澆灌學生的心田。播下金色的種子,堅信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