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女性心理自助類圖書,主要從已婚女性的角度,圍繞“自由”的主題,反思家庭、社會中對女性各種角色的期待和束縛,以及家庭關系中常見的困境和問題,并結合作者自身的經歷和體會,力求給出積極正確的觀念和解決方案。
羽茜
社會學碩士,專注于研究兩性情感問題。著有《成為母親之后》《婚姻里,你孤獨嗎?》,曾獲耕莘文學獎。
《媽媽的自由》
羽茜 著/現(xiàn)代出版社/2020.5/42.00元
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有自由吧,我時常這樣想,也難怪我這么熱愛獨處,可以不用在乎別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在我邁入社會、結婚生子,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之后,我突然體會到,就算是獨處,人在面對選擇的關頭也像是長期被鐵鏈捆綁后已經不懂得如何奔跑的野生動物一樣,習慣了限制自己,不讓自己自由。
在做自己的事情時,考慮的很少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為了“自覺應該做的事情”而忙碌,這當中有些事情確實是責無旁貸,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限制和束縛。
一舉一動都無法全然放松,即使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時候,也總是會先想象“其他人會怎么想”“換作他們會怎么做”,然后不自覺地服從了“大家都這么說”“好像應該這樣”,而不是做出自己單純想要的選擇。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在生完第一胎之后和家人一起去商場,看上一件符合我個人喜好的連衣裙,沒想到才拿起來往身上一比,家人就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當媽媽了還穿成這樣?”
我當時愣了一下,看了看鏡中的自己。
因為還在哺乳期,所以我神情有點疲憊,裙子雖還穿得下,但身材終究沒有以前苗條了。
我忍不住轉頭問我先生:“你覺得呢?穿成這樣很奇怪嗎?”
他說:“你喜歡就喜歡,跟那有什么關系?”
雖然他這么說,但是我看來看去,越看越覺得不自在,沒有辦法再那么喜歡鏡中的自己了。
只因為一句話,我就把那件連衣裙放了回去。那句無心之言似乎喚起了我內心深處的羞恥,好像是我思慮不周,就算沒有帶小孩出門,在穿著打扮這方面還是應該考慮到自己已經是個媽媽了才對。
換作現(xiàn)在,我會跟先生說一樣的話——喜歡就喜歡,跟那有什么關系?
但是“都當……了還……”這樣的句子仿佛是個魔咒,凸顯了當一個人的身份轉變時,別人看你的目光、對你的期待和要求都不同了。
比方說,都當媽媽了,還只想出去玩;都當媽媽了,還穿這么短的衣服;都當媽媽了,還這么自私……類似的句子寫也寫不完,說明這個社會對媽媽有很多的想象,認為媽媽就是應該放下自我,無論過去的她喜歡哪些事情,生完孩子的她就不應該優(yōu)先考慮自己。
我偶爾在挑選衣服的時候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這是不是一件“適合媽媽”的衣服?不是因為要照顧小孩,款式必須簡單方便,而是因為擔心別人會竊竊私語:“這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媽媽了?”
這就是我內心的“全景敞視”,我給自己設下的圓形監(jiān)獄。在沒有人看見,或者即使有人看見、有人評價但其實我并不需要那么在乎的時候,我還是像一個獄卒那樣監(jiān)視著自己的選擇,想要符合這個社會給媽媽設定的標準,以及在外表上對媽媽的要求。
就算現(xiàn)在有一種相反的潮流是鼓勵和贊美那些“一點都不像媽媽”的媽媽,比如說產后沒幾天身材就恢復得像青春少女、一點也沒胖或當媽了還有逆天長腿等,比起“媽媽就是應該樸素一點、少露一點”的成見,這個潮流更給女人造成了產后連傷口都還沒恢復,就急于恢復身材的壓力。
這兩者都是一種社會期待,并不是給女人“自己覺得好就好”的自由,而是社會加在母親、女人身上,覺得女人“當媽了就應該怎樣怎樣”的限制和束縛。
覺得女人婚后當了媽媽就應該穿著樸素,變胖也沒什么大不了;或者相反,覺得女人即使已婚已育也要重視自己的魅力,“這樣才算得上是個女人”。
這些看法只是表面上有所差異,本質上卻完全相同,重要的不是女人自己覺得好看或舒服,而是別人“自覺有資格”可以評頭論足,為女人貼上“太愛漂亮”或者“自我放縱所以變成丑女人”的標簽。
我在選擇衣服時因此束手束腳,即使沒有別人在我旁邊指指點點,還是會擔心“別人”會怎么看待我、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由此可見,我們就連挑選衣服這樣一件小事,也無法給自己一個“自由人”的自由。
我們都是自己的獄卒,也是自己的囚犯,從生活瑣事到人生選擇,都會考慮別人的看法。然后,當我們可以預測甚至親身經歷過別人的要求跟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一致時,便會感受到被束縛的壓力和左右為難。
三十歲之后,我開始思考這些束縛究竟是否必要。三十歲以前,我還會享受別人因為我配合標準而給予我的贊美和獎勵,但現(xiàn)在的我開始思考,當別人用非常狹隘的眼光看你,覺得你是女人、是母親就應該怎么做、怎么選擇的時候,一旦我真的按照別人的標準去做了,究竟能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
如果我不去遵守別人設定的標準會怎么樣呢,究竟會有多嚴重的“懲罰”?
如果被別人批評不是個好女人、好母親、好妻子或好兒媳就是一種懲罰,這種懲罰所帶來的痛苦,會大于我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的痛苦嗎?
我想要做那個給自己最多自由的人,無論是生活瑣事,還是人生的重大選擇,因為這樣的自由別人并不會給我。相反,這個世間有太多的人樂于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認定他們自己有批評女人、為女人“打分數(shù)”的自由。
我必須從我自己開始,把那些存在于內心的別人放下,告訴自己不要優(yōu)先考慮別人希望我怎么做,而要考慮自己想做什么。
這是我可以,也應該給我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