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萍
(唐山市豐南區(qū)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河北 唐山 063300)
黃瓜在果菜類蔬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是黃瓜生產(chǎn)大國,黃瓜生產(chǎn)以設施栽培為主,我國黃瓜設施栽培面積約占42%[1]。封閉的環(huán)境及相對穩(wěn)定的溫濕度條件為害蟲的發(fā)生和繁殖提供了便利條件。設施黃瓜栽培中蟲害主要有白粉虱、瓜蚜、薊馬、黃守瓜、瓜絹螟,以及地下害蟲瓜種蠅、蠐螬、螻蛄、金針蟲等。長期以來,化學農(nóng)藥是防治害蟲的主要手段,導致環(huán)境污染嚴重,病蟲害抗藥性增強,農(nóng)藥殘留形勢嚴峻。隨著人們對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的日益關(guān)注,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治理害蟲成為趨勢。本文總結(jié)了設施黃瓜常見蟲害的種類及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黃瓜害蟲綠色防控及黃瓜產(chǎn)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1.1 危害癥狀。白粉虱為半翅目粉虱科,1 年發(fā)生9代,世代重疊嚴重。溫室內(nèi)可常年發(fā)生。若蟲喜群集在葉片背面刺吸為害,受害葉片褪色、變黃、萎蔫甚至枯死。每年7 ~9 月蟲口增殖速度最快,危害最嚴重。成蟲不善飛翔,趨黃性很強。有高度群集性,排泄大量蜜露,嚴重污染黃瓜葉片和果實,引起煤污病,降低黃瓜商品率,發(fā)生代數(shù)多,防治難度大。
1.2 防治措施
1.2.1 農(nóng)業(yè)防治。①培育無蟲苗:育苗前熏蒸溫室,在溫室通風口加尼龍紗。②盡量避免混栽:調(diào)整生產(chǎn)茬口,即頭茬栽培白粉虱危害輕的蔬菜,如芹菜、甜椒等,二茬再種黃瓜、番茄。
1.2.2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中華草蛉、麗蚜小蜂等天敵。蔬菜大棚中釋放麗蚜小蜂對溫室白粉虱的寄生率為60%[2],效果好。注意監(jiān)測溫室過道植株葉片上的白粉虱,在白粉虱剛出現(xiàn)還沒有造成危害時就要開展生物防治,釋放天敵;當粉虱發(fā)生量大時,可先噴施生物農(nóng)藥,再釋放天敵。
1.2.3 物理防治。黃色對白粉虱成蟲有強烈誘集作用,在溫室設置黃板,再涂上一層用10 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diào)勻的黏油,誘殺成蟲效果顯著,黃板設置于行間,與植株高度相平,7 ~10 d 重涂1 次??梢栽邳S板下面接一個硬紙板,以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瓜苗污染。
1.2.4 化學防治。①用背負式機動發(fā)煙器或背負式植保多用機將1%溴氰菊酯或2.5%殺滅菊酯油劑霧化成霧滴,懸浮在空氣中殺滅成蟲。②藥劑防治:可選用2.5%溴氰菊酯、20%滅掃利乳油2 000 倍液、滅螨猛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聯(lián)苯菊酯水乳劑0.8~2g/667m2,噴霧防治,每隔6 ~7 d 噴1 次,連續(xù)防治3 次,防治效果好。
2.1 危害癥狀。群集葉背、花?;蚰矍o上,通過刺吸汁液、分泌蜜露對黃瓜造成危害。受害瓜苗葉片卷縮甚至枯死,縮短結(jié)瓜期。
2.2 防治方法
2.2.1 農(nóng)業(yè)防治。用好防蟲網(wǎng),培育無蟲壯苗。
2.2.2 物理防治。采用黃板誘蚜。
2.2.3 生物防治。保護天敵,如小黑蛛、七星瓢蟲、龜紋瓢蟲、中華草蛉、食蚜蠅、蚜繭蜂、大草蛉、蚜霉菌等。
2.2.4 化學防治。①發(fā)現(xiàn)有蚜蟲危害時優(yōu)先選用植物性殺蟲劑,如0.65%茴蒿素水劑100 ml,兌水30 ~40 kg 后噴灑,或2.5%魚藤精乳油600 ~800 倍液,或用煙草水(煙∶水=1∶30 ~40)噴灑。②化學藥劑:選用40%菊·馬乳油2 000 倍液、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3 000 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霧,隔10 ~15 d 再噴1 次。
3.1 危害癥狀。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總科,銼吸式口器,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嫩梢、嫩葉、花和幼瓜的汁液,受害葉面上出現(xiàn)灰白色長形的失綠點,受害嚴重可導致花器早落,葉片干枯,新梢無頂芽,被害葉片葉緣卷曲,不能伸展,呈波紋狀,葉肉出現(xiàn)黃色挫傷點,似花葉狀,最后被害葉變黃、變脆、易脫落。黃瓜頂芽受害,出現(xiàn)叢枝現(xiàn)象或頂芽萎縮。幼瓜受害后,表面出現(xiàn)黃綠色斑駁,影響黃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失去商品性。薊馬還傳播病毒病。
3.2 防治措施
3.2.1 農(nóng)業(yè)防治。清除田間殘株落葉,消滅蟲源;春季適期早播、早育苗;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加強水肥管理等,栽培時采用地膜覆蓋;適時栽植,避開薊馬危害高峰期;清除菜田附近野生茄科植物。
3.2.2 物理防治。掛藍板誘殺成蟲,每10m 左右掛1塊藍色板,略高于黃瓜生長點15 ~30 cm,以減少成蟲產(chǎn)卵為害。
3.2.3 藥劑防治。當夏秋瓜苗2 ~3 片葉時開始田間查蟲,當每苗有蟲2 ~3 頭時,可采用以下針對刺吸式口器害蟲的殺蟲劑進行防治:240 g/L 螺蟲乙酯懸浮劑4 000 ~5 000 倍液、15%唑蟲酰胺乳油2 000 ~3 000 倍液、10%烯啶蟲胺水劑3 000 ~5 000 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 ~2 000 倍液,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2 000 ~3 000 倍液,以上藥劑視蟲情隔7 ~10 d 噴藥1 次。
4.1 危害癥狀。主要以幼蟲潛食葉肉,形成不規(guī)則的蛇行蟲道。苗期2 ~7 葉受害多,潛痕密布,甚至葉片發(fā)黃枯焦或脫落。
4.2 防治措施
4.2.1 生物防治。釋放姬小蜂、潛蠅繭蜂等,這2 種寄生蜂對斑潛蠅寄生率較高。
4.2.2 化學防治。防治時間掌握在發(fā)生高峰期,選用5%氟蟲氰懸浮劑50 ~100 ml/667 m2,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5%氟啶脲乳油2 000 倍液噴霧防治,5 ~7 d 噴1 次,連噴2 ~3 次,采收前7 d 停止用藥。
5.1 危害癥狀。黃守瓜為鞘翅目葉甲科,成蟲為害瓜苗的葉、嫩莖、花和果實,喜食瓜葉和花瓣,葉片被食后形成圓形缺刻;幼蟲在土里為害根部,低齡幼蟲為害細根,3 齡以后為害主根,鉆食在木質(zhì)部與韌皮部之間,可使地上部分萎蔫而死,貼地生長的瓜果也可被幼蟲蛀食,引起腐爛,喪失食用價值。
5.2 防治措施
5.2.1 農(nóng)業(yè)防治。①適當間作或套種:瓜類蔬菜與十字花科蔬菜、萵苣、芹菜等綠葉蔬菜間作或套種。②阻隔成蟲產(chǎn)卵:采用地膜覆蓋栽培。
5.2.2 化學防治。注重瓜類幼苗期的防治,控制成蟲為害和產(chǎn)卵。嚴格掌握施藥濃度。藥劑可選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5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等噴霧防治,注意交替使用。
6.1 危害癥狀。瓜絹螟為鱗翅目螟蛾科,低齡幼蟲在葉背取食葉肉,造成葉片穿孔或缺刻,嚴重時僅留下葉脈。也蛀入果實和莖蔓為害,幼蟲蛀果成孔,降低商品價值。
6.2 防治措施
6.2.1 農(nóng)業(yè)防治。清潔田園瓜果,及時清除田間殘株、枯藤、落葉,用來漚肥、深埋或燒毀。幼蟲發(fā)生期,人工摘除卷葉和幼蟲群集取食的葉片,集中處理。
6.2.2 生物防治。擬澳洲赤眼蜂可大量寄生瓜絹螟卵,每年8 ~10 月,日均溫在17 ℃~28 ℃時,釋放擬澳洲赤眼蜂,可抑制瓜絹螟的發(fā)生和為害。
6.2.3 化學防治。發(fā)現(xiàn)蟲害時及時防治。在幼蟲1 ~3 齡卷葉前,可采用藥劑防治:1%甲維鹽乳油2 000 ~3 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 ~2 000 倍液;5%丁烯氟蟲氰乳油1 000 ~2 000 倍液;1.2%煙堿·苦參堿乳油800 ~1 500 倍液。均勻噴霧。
7.1 危害癥狀。幼蟲蛀食萌動的種子或幼苗的地下部分,導致腐爛死亡。
7.2 防治措施
7.2.1 農(nóng)業(yè)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防止成蟲產(chǎn)卵。
7.2.2 化學防治。在成蟲發(fā)生期,噴灑36%克螨蠅乳油1 000 ~1 500 倍液,或20%菊·馬乳油2 000 倍液,每隔7 d 噴1 次,連噴2 ~3 次。當?shù)厍@入幼苗根部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灌根。藥劑處理土壤或處理種子,如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667m2,兌水10 倍,噴于25 ~30 kg 細土上,拌勻成毒土,順壟條施,淺鋤,或以同樣用量的毒土撒于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結(jié)合灌水施入。
8.1 危害癥狀。蠐螬屬鞘翅目金龜子的幼蟲,蠐螬棲息在土中,取食萌發(fā)的種子,造成缺苗。還可咬斷幼苗的根莖,受害部位傷口比較整齊,造成缺苗斷壟。
8.2 防治措施。用50%辛硫磷1 0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 倍液灌注苗木根際,也可在播種或定植前用毒餌撒播或用種衣劑包衣。
9.1 危害癥狀。華北螻蛄成蟲體梭形,土黃色。3 年發(fā)生1 代,以成蟲和若蟲在土中越冬。以4 ~5 月為害嚴重。有強趨光性,喜歡糞肥。
9.2 防治措施。①合理施肥,有機肥一定要腐熟。②藥劑防治??捎枚攫D誘殺,配制方法是90%晶體敵百蟲150 g,用1.5 kg 的熱水溶化,拌炒出香味的麥麩或棉籽餅5 kg,于傍晚撒到地面,每畝用2 ~2.5 kg。發(fā)生嚴重時,根灌50%辛硫磷1 0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 倍液,50%辛·氰乳油4 000 倍液,使用量詳見說明書。也可在播種或定植前用上述藥劑拌毒餌撒播或用種衣劑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