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覓
晚唐詩人李商隱中年得子,取名袞師。他對這個兒子疼愛有加,把所有關(guān)于未來的希望都放在了兒子身上。他甚至專門為兒子作了一首長詩《驕兒詩》:“袞師我驕兒,美秀乃無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四歲知名姓,眼不視梨栗。交朋頗窺觀,謂是丹穴物。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爾燕鶴骨……”
詩作著意描寫袞師的聰慧過人,掩飾不住作者的自豪。在李商隱眼中,兒子李袞師的美好、靈敏,無人能及。當(dāng)他還是個未滿周歲的嬰兒時,就已經(jīng)知道數(shù)數(shù)了,四歲便知道姓甚名誰,不再只顧貪吃。自己的朋友們也夸贊這孩子聰明,像是丹穴山的鳳凰。如果在重視器貌的魏晉時期,這孩子的品級評定肯定是第一,因?yàn)樗兄裣砂愕娘L(fēng)姿,也有著燕頷鶴步的貴骨。雖然知道朋友們對兒子如此夸獎多是出于客氣和安慰,但李商隱依然歡喜不已。
李袞師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后卻默默無聞,在政治上和文學(xué)上都沒有什么成就,其名最終湮滅在史籍之中,不為后人所知,與李商隱的期望相去甚遠(yuǎn)。不過,李商隱有一個非常出色的侄子,那就是詩人韓偓。
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隱赴梓州入職,韓瞻等人設(shè)宴相送。韓瞻跟李商隱是同科進(jìn)士,后來又做了同事,再后來,兩人相繼成為當(dāng)朝大將軍王茂元的女婿,關(guān)系不可謂不密切。
韓瞻的兒子韓偓,小名冬郎,才十歲年紀(jì),聰明伶俐,下筆能揮灑成文,有神童之稱。韓偓為送別姨夫,在別宴上即席賦詩,驚艷四座。李商隱看著這孩子的詩,筆力老到、文采飛揚(yáng),仿佛滿紙瑰光閃耀,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即席賦詩的情景,一時間百感交集。
可惜袞師并沒有韓偓這樣的才華和成就。一方面,固然是袞師本人天資不如韓偓;另一方面,也因?yàn)楦赣H李商隱在他小的時候就為了生計東奔西走,實(shí)在是沒有什么時間好好培養(yǎng)他。韓偓家境優(yōu)渥,韓瞻也有足夠時間來悉心教育兒子。
五年之后,即大中十年(856),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讀韓偓的詩句,感嘆十歲孩子竟能有如此成熟老練之文風(fēng),于是便寫了兩首七絕酬答,其一為:
十歲裁詩走馬成,
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
雛鳳清于老鳳聲。
回想當(dāng)年,在送別的宴席上,蠟燭已經(jīng)燒殘,燭灰也已冷卻,讓人不禁心生離別之情。就在這時,一位小小孩童越位而出,文不加點(diǎn),一揮而就。精彩的詩篇讓在座大人都驚嘆不已。李商隱把韓瞻父子比作鳳凰,韓偓是雛鳳,韓瞻是老鳳,雛鳳和老鳳都在丹山道上開滿花的梧桐樹上鳴叫著,雛鳳的聲音比老鳳的還要清亮圓潤呀。“雛鳳清于老鳳聲”,此句新穎不凡,成為稱贊后輩才華的千古名句。
后來,韓偓果然成為晚唐的著名詩人,被尊為“一代詩宗”。韓偓早期因生活優(yōu)渥,擅長寫艷情詩,多作宮詞,纏綿輕巧,其詩體被稱為“香奩體”;晚期又因遭遇戰(zhàn)亂而多作感時詩,以編年史的方式再現(xiàn)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圖景,有沉郁頓挫之意味。他曾寫出傳誦千古的名作《自沙縣抵尤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彼€有一些表達(dá)隱逸思想的詩歌,清麗可誦,宛若一幅幅水墨畫兒,如《醉著》:“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p>
韓偓早早入朝為官,深受寵信,并且具有政治智慧,仕途也相對平順,最后在亂世之中得以全身而退。晚年,韓偓在葵山(又名黃旗山)山麓的報恩寺旁建房舍,以為定居之地,時稱“韓寓”。后梁龍德三年(923),韓偓病逝。
韓偓的詩風(fēng)對宋代的李清照、明代的王彥泓、清代的納蘭容若等著名詞人都深具影響。